從25%下調至20%,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算法」幾何?

2020-12-13 汽車頭條

11月2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年底發布的徵求意見中,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的佔比目標為25%,那麼,從25%下調至20%的理由為何?這一目標又將如何實現呢?在11月3號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工信部對此做出了回應。

20%的目標因何而來

在現場,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規劃》的制定過程當中確定了20%的引導性目標,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綠色發展,二是行業發展的實際。

綠色發展方面,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以歐洲國家為例,一方面嚴格二氧化碳的排放法規,反向倒逼企業加大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另一方面又通過加大投資和補貼力度正向來拉動產業發展。

從這樣「前拉後推」的扶持模式中就可看出,這項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目標。因此,一方面要鼓勵企業有自主調整結構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政策上還是要有所推動。

從產業發展的實際角度來看,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進入了新的加速發展的階段,而中國作為公認的在電氣化的趨勢轉變中的引領者,在多年的布局與持續的努力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也確實具備了一定的基礎。

但辛國斌也表示,對於一些行業專家所預測的,2025年左右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成本跟傳統燃油汽車的成本大概能夠持平的說法,實際想要實現還是具備一定的難度。

因此,通過綜合考慮產品的供給能力,消費者的消費傾向以及市場需求空間等因素,在廣泛徵求了各方面的意見並進行了深入的測算分析後,最終才提出了20%這一引導性的目標。

目標下調早有端倪

事實上,早在去年,業內關於新能源汽車佔比達25%這一目標是否過於激進而有所爭議。

前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2019海納川全球客戶關係與市場發展論壇上就表示,有部分行業人士認為,對於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業態來說,把階段性目標定高有利於拉動產業的高速發展,但也有觀點不贊成將目標設定得過於激進。

他直言:「我看支持目標定高一些的人可能最終會』獲勝』,我個人是希望階段性目標能定低一些,不要太激進。」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對於2020年銷量佔比達到10%的目標實現起來都尚且有一定的難度,2025年銷量佔比25%的目標想必更難,需要加速去推動。

對於這些爭議,在此次會議的現場,辛國斌也印證了這一點,他表示,從整個全行業徵求意見過程來看,很多方面認為目標定到25%仍舊過高,當然隨著消費群體的年輕化,消費觀念的轉化,也不排除在一些局部地區新能源汽車在某一時間快速增長的可能性。

「所以綜合考慮,我們把這一目標定在20%。按現在的產業發展狀態來看,也是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辛國斌表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是4.7%,如果今年達到5%,未來5年要實現20%的目標,每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必須達到30%以上,「這個難度還是很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0月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也已經暗示了意見稿中25%的目標或有調整。

按照路線圖2.0的規劃,到2025年,混動新車要佔傳統能源車的50%以上,2030年佔75%以上,2035年要達到100%。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佔汽車總銷量的20%左右,2030年佔30%以上,2035年佔50%以上。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也表示,今後15年中國的傳統汽車要全面的向混合動力去轉變,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全面「電驅動」技術,用「全面電驅動化計劃」代替「禁燃時間表」更加符合中國國情。

需要注意的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是國家戰略諮詢委員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委託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行業專家編制的文件,儘管不是正式的官方規劃,但路線圖研究是支撐政府科技和產業相關規劃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其也起到了一個風向標的作用。

「務實」比「超車」更重要

路線圖對「混動」鬆口,實際也是糾偏「彎道超車」的表現。的確,在十年的時間裡,千億補貼讓我國一舉成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

只是在「騙補」行為、不思進取的心理造就的質量問題影響下,補貼退坡後,曾經高歌猛進的新能源市場出現了迅速的下滑,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銷售120.6萬輛,同比下降4.0%。

此外,隨著2020年上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以累計銷量40.33萬輛的成績,一躍超過國內的新能源銷量33.5萬輛,外界關乎中國新能源市場或將被歐洲反超的言論也是持續不斷,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甚至公開呼籲:不要讓中國新能源汽車「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而在下滑的銷量數據中所反映出的,無疑是盲目擴產、投放新車早已不是長久之計,中國新能源車市的高端化才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因此適當的下調目標,實際也是政策上的務實,穩紮穩打才是根本。

在《規劃》中,有幾個徵求意見稿之中未有涉及方面也印證了這一點。比如,在技術層面,安全問題得到了更高的重視。

諸如:提升電池管理、充電連接、結構設計等安全技術水平;加強對整車及動力電池、電控等關鍵系統的質量安全管理、安全狀態監測和維修保養檢測等。

在市場監管層面,《規劃》特別強調了將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項目等亂象,建立健全殭屍企業退出機制,加強企業準入條件保持情況監督檢查,促進優勝劣汰。

在基礎設施方面,「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也代替了徵求意見稿中「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充電網絡」。

重視安全問題、糾偏盲目上馬新能源、細化基礎設施建設,種種跡象都表明,高質量、發揮協同效應、持續健康發展才是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核心方向。

毫無疑問,在經歷了第一個十年的「浩浩蕩蕩」之後,下一個十年該怎麼走已經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市場亟待思考與解決的問題,而經過十年的磨礪,在政策方面,當下的中國已然比從前更為成熟,其也將孕育出更多的實幹者,真正去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站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

相關焦點

  • 新版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即將發布,節能汽車權重再提高
    近日,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公開透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已通過專家評審,預計很快就會正式發行,據悉,在2.0版路線圖中,不僅不建議制定「禁燃」時間表,同時對純電動汽車銷量佔比目標也進行了一定的下調,並提出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與節能汽車並舉發展,2035年實現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各佔一半的目標。
  • 爭議新能源汽車泡沫
    實現上述目標,著力發展電動汽車的發展成為政策要義。因循上述要求,今年10月,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kws/百公裡,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 新能源汽車2025年佔比20%?難,而且很難
    這是「汽車人參考」的第246篇原創文章 根據即將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售佔比目標從25%降到了20%。目標降低了5%,是否更加容易實現了?
  • 汽車關稅下調!除了買車更便宜,這些股票也是受益者
    從7月1日起,主流整車關稅將從25%降至15%,這相當於進口整車價格優惠了8%。分析師認為,關稅降低利好豪車消費者、有利於消費升級,利好國機汽車等經銷商。此外,此次整車關稅下調幅度好於預期,利好上汽吉利長城等龍頭車企及華域星宇等龍頭零部件。關稅下調,買車能省多少錢?
  • 新能源汽車銷量知多少?保險數還原真相!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真實狀態如何?我們日常所看到的銷量、上牌量和上險量,到底哪個能反映市場的真實狀態?目前,汽車銷量大多數都是來源於行業協會的統計和調查,而這些數據都是由車企呈報。
  • 吉利2020年銷量逾132萬輛 12月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銷售7171輛
    吉利汽車12月銷量154,202輛,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9%,較2020年11月增長約2%。其中,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銷量為7,171輛。吉利旗下中高端純電品牌 幾何汽車1月6日,吉利汽車(00175)公布2020年12月銷量及2021年銷量目標,公司12月銷量154,202輛,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9%,較2020年11月增長約2%。
  •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延緩,特斯拉入局影響幾何
    1月20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9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表示,今年的汽車產銷形勢應該會好於去年,為保證汽車行業企穩築底,今年將儘快編制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年-2035年)》。同時,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延緩原定於2020年底之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完全退出的政策。
  • 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從2020年起下調20%,能源車該何從何去?
    通知指出,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從2020年起下調20%,並於1月1日正式實施。2021年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方案。首先,在備受外界關注的非公有制新能源乘用車領域,2021年的補貼標準將在2020年的基礎上降低20%。
  • 關稅下調,對汽車行業影響到底有多大?
    關稅率下調概況及其整車和零部件進口情況變化公告規定自2018年7月1日起,將汽車整車稅率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稅率降至15%;將汽車零部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具體情況如下:
  • 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或達600萬輛,自主產業鏈切勿再錯過機會
    其中,《預測報告》指出,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將呈現緩慢增長態勢,未來五年汽車市場也將會穩定增長,2025年汽車銷量有望達到3000萬輛。若按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設下的「至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佔新車總銷量佔比20%」的目標推算,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便有望達到600萬輛。
  • 純電動車免徵車輛購置稅增值稅率下調至13%
    記者在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峰會上獲悉,該規劃將帶著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浮出水面,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增值稅稅率降至13%等。   稅收優惠助力  記者了解到,在新能源汽車方面,2011-2020年,購買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免徵車輛購置稅。
  • 新能源、共享、自動駕駛,哪一個才是未來汽車的形容詞?
    以中國汽車市場為例,幾乎所有的自主車企都已經開始了新能源汽車的布局。比如比亞迪已經將2018年新能源車銷量目標定位20萬輛,相比2016年及2017年的10萬+將實現規模倍增。在產品上,預計比亞迪將新增新款e5、秦EV二代、元EV、宋MAX純電版、新款e6以及一款微型純電動轎車。
  • 徐長明:新能源汽車尚未到由市場驅動發展的階段
    新京報訊(記者 王琳琳)在1月10日-1月12日為期三日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的分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級經濟師徐長明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遠未到達由市場力量來驅動其快速發展的階段,新能源汽車要想在2025年實現滲透率達到25%的目標
  • 【2020電動汽車百人會】國家信息中心徐長明:新能源汽車需要有足夠...
    今天跟大家分享兩句話:第一是我國新能源汽車還遠沒有達到由市場力量來驅動其持續快速發展的階段;第二是要使新能源汽車滲透率2025年達到25%的目標,未來幾年內,需要有足夠力度的補貼替代政策。我們先看看第一個,為什麼說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還沒有達到由市場力量來驅動的階段。
  • 「銷量考」|「奪冠」的吉利汽車:高光之下,亦有陰影
    在公布上一年銷量數據的同時,吉利汽車表示,董事會將吉利汽車2021年的銷量目標定為153萬輛,同比2020年增幅約為16%。成績:領克向上,幾何失速「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處於巨大的不確定性中,該年度將會是吉利汽車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年。」即便艱難,吉利依舊交出了一份看上去不錯的成績單,至少完成了年初設定的目標。
  • 新能源汽車仍是車市「火車頭」
    轎車零售同比下降12.0%,SUV零售同比下降10.7%, MPV零售同比下降20.2%。此外,各類品牌的銷量也呈現出持續分化的態勢,其中豪華車銷量同比增加7.5%,主流合資品牌銷量同比下降12.3%,自主品牌銷量同比下降15.7%。崔東樹直言:「目前來看,日系和德系市場表現較強,自主品牌壓力仍然不小。」
  • 銷量狂飆的歐洲新能源市場,能給中國什麼啟示?|汽車產經
    滲透率從7%到20%,德國僅用了半年。相比之下,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到20%的目標被放到了2025年。 歐洲市場,儘管其中多國正實施二次「封鎖」,但其11月新能源車銷量仍大超預期——同比暴增218%,滲透率也再創新高達到17%。其中,德國銷量同比增速達到驚人的442%,法國碳排放則率先「撞線」達成2021年減排目標。 諮詢機構測算,歐洲今年新能源汽車銷售有望突破117萬輛。超越中國成為新能源車第一大市場,將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 吉利汽車1-11月累計銷量1166015輛
    12月7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HK.0175)公布2020年11月銷量數據:吉利汽車11月總銷量為150517輛,環比增長約7%、同比增長約5%。連續四個月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其中,全球新高端品牌領克汽車11月銷量為22798輛,環比增長約4%、同比增長約61%,連續八個月獲得雙增長,連續五個月刷新領克品牌歷史最高月銷量紀錄。
  • 大眾ID.3來勢洶洶 解讀2020年10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
    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與9月份保持一致,達到4.9%,這意味著,全球每20輛新車中就有一輛新能源車型。目前,在10月份的銷量分布中,純電動車型的銷量為23萬輛,同比增長了125%,而插電混動車型的銷量為11.1萬輛,同比增長了131%。2020年10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TOP20
  • 吉安報廢新能源汽車回收諮詢價格
    從環境治理和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通過對廢舊新能源汽車拆解及電池回收再利用,避免汙染環境的同時提升電池利用效率、創造新的利潤空間,降低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根據新方案,純電動車續航150公裡至300公裡車型補貼分別下調50%-56%不等,低於150公裡續航的車型將不再享有補貼;續航裡程300公裡至400公裡及400公裡以上車型,補貼分別上調2%-14%不等。該通知從2019年2月24日起實施,2019年2月24日至2019年6月24日為過渡期,從6月24日起,該新政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