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代表 | 趙季平: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 用優秀的作品傳承紅色基因

2020-12-22 西安發布

《大秦帝國》《水滸傳》《黃土地》《喬家大院》《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在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影視作品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趙季平。作為作曲家、音樂家和文藝工作者,他不僅憑藉諸多代表作品贏得了觀眾與聽眾一致的高度評價和讚譽,也是我國目前電影音樂界獲獎最多、獎次最高的音樂家。

兩會期間,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趙季平。

傳承紅色基因

讓藝術創作紮根紅色土壤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步入新時代,紅色基因如何傳承?

在音樂、文化方面應當如何行動?

陝西作為紅色革命的搖籃又可以有哪些作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趙季平以音樂傳承為例,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在音樂方面,陝西的紅色基因發軔於上世紀30年代。那時候有一批有信仰、對自己的道路和文化充滿自信的優秀的年輕文藝工作者衝破了敵人的層層封鎖,甚至於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奔向延安,奔向了延安文藝的紅色搖籃——『魯藝』。」

「當時在魯迅藝術學院聚集著一批極具才華的中華兒女。就音樂來講,冼星海、劉熾、黃準、瞿維,這批大家耳熟能詳的藝術家,他們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在艱苦的環境下,創作出諸如《黃河大合唱》等人們耳熟能詳的紅色歌曲,這就是陝西強大的紅色傳統。它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成為了中國音樂創作的主流。像我這一代人,就是在這種主流中,在高揚著中華優秀傳統的音樂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大旗下走過來的,這就是傳承。」

身體力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

紅色基因需要身體力行去傳承,不是口頭說說而已。趙季平說,在音樂創作上,他一直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這是一種信仰,「我一直堅守著這個信仰,這就是傳承。」

趙季平告訴記者,接到連任當選人大代表通知時,他正在四川大涼山裡採風。「當時,那裡正在進行著一場惠民交響樂演出。在西昌、在大涼山深處,惠民交響樂演出已經舉行到第300場了。」作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的名譽主席,趙季平說自己有責任去支持這場大山深處的特殊音樂會,去傳播音樂的正能量。這個系列音樂會一直以來都堅持「惠民演出」,沒有任何的經濟收益,目的就是讓大山深處的老百姓聽到優秀的音樂作品。

陝西用優秀的作品傳承紅色基因

「陝西有它的傳統,這種傳統就是正能量紅色基因。」

趙季平說:

在文化方面陝西是比較強勁的,文學有陝軍,美術有長安畫派。長安畫派提出了『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一改中國畫單純反映古人閒情逸緻的狀況,使中國畫開始面向生活進行創作。」

|趙望雲畫作|

趙季平的父親趙望雲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成名,被譽為平民畫家、一代大師,並開宗立派成為長安畫派創始人。「我父親一直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創作。他用中國畫筆反映現實生活,他的作品始終面向老百姓。實際上我的藝術觀和美學觀也是這樣形成的。」趙季平說,「包括我兒子這代,我對他說,你要像你爺爺一樣到生活中去。」

深入生活和不深入生活是兩回事,身入心入情入,才能收穫更多,我的作品就是在這個思想指導之下創作出來的,它們就會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趙季平說:「像我寫的《第二琵琶協奏曲》,已經在歐洲各國、美國、澳大利亞等世界多地演奏過。全球巡演是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一種有效方式。」

「西安是風水寶地,從來不缺文化,不缺傳統,我們要提升理念,助力大西安文化追趕超越。」

趙季平表示

「我正在策劃『中國西安歐盟青年交響樂團——一帶一路交響音樂節』,讓絲綢之路沿線,包括世界上的樂團都到西安來交流演出。音樂節計劃兩年一屆,要形成宣傳熱點,這個項目當前正在著手。」

同時,趙季平還希望藝術家們靜下心來,切忌空談,堅持到生活中去,寫出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能和世界對話的「留得下來」的時代性作品。

來源:西安日報

文: 張端 | 圖:柯希飛

編輯:尚爾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End>

相關焦點

  • 趙季平《風雅頌之交響》音樂作品出版首發
    陝西傳媒網訊(記者 王晶)10月12日,趙季平《風雅頌之交響》音樂作品在西安音樂學院舉辦出版首發儀式,趙季平向西安音樂學院贈送了《風雅頌之交響》音樂作品總譜及十分珍貴的9張25
  • 代表心聲丨紀紅建:文學創作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
    在紀紅建看來,作品是作家的生命和立身之本,好的作品來源於人民,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 「省委書記許達哲在湖南省第十次文代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把更多的鏡頭對準群眾、更多的舞臺交給群眾、更多的版面留給群眾,讓文藝的芳華在人民中間永恆綻放。」對此,紀紅建有著深深的共鳴和認同,多年來,他便是一直這樣實踐著。
  • 【學習筆記】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過去在戰爭年代,我們奪取政權,為人民打江山,為人民謀利。在和平建設時期,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實際上也都是為人民謀利益。既然事業是一以貫之的,當然這種精神就要一直傳承下去。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對年青一代來講有很重要的意義。年輕人代表著未來,代表著希望。他們本身沒有經歷過去的時代,對過去時代形成的精神和傳統沒有切身體驗。
  • 趙季平代表:文藝創作應面向生活 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茜攝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 李川 楊茜 實習記者 梅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作曲家應該靜下心來,去掉浮躁,認真創作。用中國自己的語言,寫出有中國氣派、有中國風格,能和世界對話並留得下來的時代性作品。」
  • 趙季平:把音樂寫到老百姓心坎裡
    在近60年的藝術生涯中,趙季平創作了逾千部音樂作品,其中既有《黃土地》《紅高粱》《霸王別姬》《大話西遊》《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白鹿原》《水滸傳》等優秀影視配樂,也有交響樂、協奏曲、室內樂、歌劇、民族管弦樂、舞劇、藝術歌曲等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題材之廣、數量之多、質量之高,令人嘆服。他堅持從民族民間汲取音樂養分,為人民創作,以傳統和世界對話,因此被譽為「最具東方色彩和中國風格的作曲家」。
  • 陝西團開放日 趙季平代表分享了一通剛剛接到的報喜電話
    「把學問寫進群眾的心坎裡」 文藝工作有了新引領2014年,趙季平參加了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文藝工作座談會後這幾年,包括我在內的許多文藝工作者一直在實踐的深處前行,這個非常重要。大家一直在深入生活地創作,在埋頭靜下心、去掉浮躁地創作。」趙季平還指出,「有許多優秀的新生代音樂家,都處在實踐踐行的深處。」
  • 趙季平作品專場音樂會舉行-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5月6日電(記者郭超)5月6日晚,「龍聲華韻」——趙季平作品專場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舉行。音樂會由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出,指揮家李心草執棒,音樂會特邀琵琶演奏家吳蠻、歌唱家廖昌永、張寧佳加盟,音樂家們以精湛的技藝為觀眾奉獻了一臺高水平的音樂盛宴。
  • 「「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趙季平:從民族音樂...
    當代的中國文藝要獲得更加綿長深厚的發展動力,形成獨具魅力的精神標識,就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禮敬中華優秀傳統,寫好繼承這篇大文章。在從文藝高原向文藝高峰邁進的路上,紮實繼承傳統又努力開拓創新的文藝名家,既是奠基人,也是引領者。他們堅持守正創新、培根鑄魂,將藝術創造和藝術精神的接力棒一代代傳承下去,同時又潛移默化影響到公眾,為涵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重要貢獻。
  • 廣西南寧:傳承紅色基因 培養愛國情懷
    (學校供圖)   自2020年《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後,連日來,南寧市各中小學將此次活動作為學校黨建的重要載體和德育教育的一項重點工作,陸續開展了各種活動,引導廣大師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活動中接受紅色教育、讀懂紅色故事、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文脈頌中華·名家@傳承」網絡主題傳播】趙季平:來自泥土的...
    當代的中國文藝要獲得更加綿長深厚的發展動力,形成獨具魅力的精神標識,就必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禮敬中華優秀傳統,寫好繼承這篇大文章。在從文藝高原向文藝高峰邁進的路上,紮實繼承傳統又努力開拓創新的文藝名家,既是奠基人,也是引領者。他們堅持守正創新、培根鑄魂,將藝術創造和藝術精神的接力棒一代代傳承下去,同時又潛移默化影響到公眾,為涵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重要貢獻。
  • 愛國需要傳承紅色基因
    愛國需要傳承紅色基因 發表時間:2014-09-26   來源:紹興文明網這些英模是社會主義建設的脊梁,在國家建設百廢待興之時,這些普通勞動者用自己默默的勞動,為新中國建設添磚加瓦。這些英模是時代的楷模,他們身上有著共產黨人特有的紅色基因,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所展現的中國精神都寫在了共和國的旗幟上。  紅色基因,要世代相傳。
  • 傳承紅色基因,繁榮文藝創作
    傳承紅色基因,繁榮文藝創作——市文聯圍繞「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召開專題研討
  • 蘇科大機械院實踐團開展「探尋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系列活動
    實踐團於暑假期間前往揚州、儀徵及南通等地參觀紅色文化基地,探訪退休老黨員,採訪黨員醫生並於海安市雙樓小學五年級二班開展了紅色宣講活動。通過多項活動,尋找中國共產黨先驅者們為中國奮鬥的青春與記憶,緬懷當年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將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社會建設中傳承與發展。
  • 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弘揚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活動
    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舉辦「弘揚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2020年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當日下午,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中專部組織全體教職工及學生參加了「弘揚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活動。
  • 著名音樂家趙季平:用自己的母語與世界對話
    奧斯卡金像得主、《從毛澤東到莫扎特》的攝影師——美國紀錄片著名導演阿蘭·米勒曾親率攝製組,用了大半年時間拍攝紀錄片《音樂家趙季平》,他說:「趙季平是中國音樂裡程碑式的人物,是中國的約翰·威廉士!」 張藝謀說: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電影音樂的歷史,不能不談趙季平。他就代表了這一階段的電影音樂,他是這一時期的裡程碑和巨匠。」
  • 李強參觀國歌展示館、上海解放紀念館,強調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
    李強指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和發揚革命時期那樣一股昂揚鬥志、那樣一腔革命熱情、那樣一種拼搏精神,為創造上海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奮鬥,以新的不凡業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 傳承紅色基因血脈
    曾出版著作多部,獲中國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全國魯藜詩歌獎、泰山文學獎、劉勰文藝評論獎、泉城文藝獎等。●挖掘濟南戰役的歷史價值是時代的需要  濟南戰役是最豐富、最有濟南特質的紅色基因。目前有關濟南戰役的研究,大多都集中於對戰役史實的考證、戰略戰術的分析、戰役意義與價值的闡述,缺少對紅色文化資源價值的深究與探討,與當下城市文化塑造與建設的現實需求結合不甚緊密。
  • 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8月10日,我縣組織開展 「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來自我縣部分中小學的學生們在縣新華書店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活動通過黨建帶團建帶隊建,進一步引導加強廣大師生銘記紅色歷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為建黨100周年提前營造濃厚氛圍。我縣響應號召,舉辦了這次主題為「誦讀紅色書籍,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的「紅色傳奇」進校園系列活動。活動邀請了零錫耿和藍慶軍兩位老師前來講課,他們結合我縣實際,生動地向學生們描述著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
  • 2019年全軍部隊深入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
    2019年,全軍部隊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官兵頭腦,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融在一起抓,引導廣大官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進一步打牢了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礎。
  •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9: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我心裡一直牽掛西路軍歷史和犧牲的將士,他們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滅的貢獻,永載史冊。」在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參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時,領導人強調,他們展現了我們黨的革命精神、奮鬥精神,體現了紅軍精神、長徵精神,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紅軍的故事、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紅色基因,融在血脈,紮根人心。翻開風雲激蕩的歷史篇章,紅色的基因譜系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