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心聲丨紀紅建:文學創作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

2021-01-09 騰訊網

編者按:在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代表大會上,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的講話和大會工作報告立意深遠,鼓舞人心,為做好新時代湖南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對文化蓬勃發展的局面,和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歷史機遇,來自全省的文藝工作者紛紛表示,湖南文脈深遠,生生不息,他們將以此為新起點,用真情和才華澆灌文藝之花,努力築就文藝新高峰。即日起,紅網時刻新聞將陸續推出「代表心聲」系列報導,以饗讀者。

湖南省第十次文代會代表紀紅建。

紅網時刻記者 胡邦建 夏君香 長沙報導

「文代會的召開恰逢其時,報告內容思想深刻、飽含深情,讓我既激動振奮,又深感責任重大。」參加湖南省第十次文代會後,文代會代表、著名作家紀紅建為大會由衷點讚。他認為,文代會的召開明確了新時代新徵程湖南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務,讓大家深感重任在肩,時不我待。

人民是主角,把更多的鏡頭對準群眾

作為一名作家,寫作是中心任務,沒有好作品,說話就沒底氣。在紀紅建看來,作品是作家的生命和立身之本,好的作品來源於人民,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

「省委書記許達哲在湖南省第十次文代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把更多的鏡頭對準群眾、更多的舞臺交給群眾、更多的版面留給群眾,讓文藝的芳華在人民中間永恆綻放。」對此,紀紅建有著深深的共鳴和認同,多年來,他便是一直這樣實踐著。

從2015年初開始,紀紅建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獨自走過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9個縣(區、縣級市)的202個貧困村莊,將對貧困鄉村的所思所見,凝聚成近40萬字的報告文學《鄉村國是》。2020年年初疫情暴發,他又第一時間趕赴武漢採訪,積累了40多萬字的採訪資料,形成即將出版的文學作品《大戰「疫」》。不止如此,從《啞巴紅軍》《中國御林軍》到《見證:中國鄉村紅色群落傳奇》《馬桑樹兒搭燈臺——湘西北紅色傳奇》,這些作品都是以普通群眾為主角,寫平凡的人、平凡的事。

「無論何時何地,人民始終是文學作品的主人公和我們創作靈感的來源。」紀紅建認為,一名作家只有深入生活,真正和百姓交朋友,以仰視的目光看待人民,才能創作出高質量的作品。

作品是作家的生命,寫出人民喜聞樂見的作品

「多年來,我一直在行走、學習、記錄、報告,我的創作來源於人民,來源於湖南這片厚重的土地。」談及寫作經歷,紀紅建表示,讀書和行走是他最深刻的兩個感悟。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不學習,思想就跟不上,作品就缺乏藝術性和思想性;深入生活,不斷行走,方能增長見識,抵達遠方。「要在行走中學習,在學習中總結,從生活中的沃土裡開出藝術之花,好作品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紀紅建說。

作家沒有作品,就像沒了生命。紀紅建告訴記者,作為一名作家,永遠不能停下寫作的腳步。當前,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重大勝利,他正計劃創作一部鄉村題材的文學作品,希望通過普通老百姓的視角來講述中國鄉村振興的變化。

「其實,我的寫作計劃還有很多,特別是通過普通百姓來講述的作品更具有代表性。」紀紅建表示,下一步,將以湖南省第十次文代會的精神為指引,認真履行好代表的職責,感恩偉大時代和湖湘熱土,始終銘記作品是作家的生命,是永恆的追求,堅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基本遵循,在寫作中將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真正寫出人民喜聞樂見的作品,展現新時代強音。

相關焦點

  • 兩會訪代表 | 趙季平: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 用優秀的作品傳承紅色基因
    就音樂來講,冼星海、劉熾、黃準、瞿維,這批大家耳熟能詳的藝術家,他們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在艱苦的環境下,創作出諸如《黃河大合唱》等人們耳熟能詳的紅色歌曲,這就是陝西強大的紅色傳統。它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成為了中國音樂創作的主流。像我這一代人,就是在這種主流中,在高揚著中華優秀傳統的音樂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大旗下走過來的,這就是傳承。」
  • 董文政——「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優秀人民書畫家創作成果展
    原標題:董文政——「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優秀人民書畫家創作成果展   美術評論家對吳默帛畫的評論文摘:   (一).法國美術評論家、愛斯音市市長彼也赫·帕亥拉文摘:   吳默畫是詩和畫的結合,同時也是東方藝術和西方藝術精華的結合,他運用歐洲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的光色成果和創作理念,來豐富他的創作技巧。
  • 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攜手省舞協赴湘西地區開展「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創作採風活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22日訊(通訊員 陳蕊 李開沛 魯明新)7月31日至8月7日,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院長李開沛、舞蹈系主任譚建斌、舞蹈系基訓教研室主任陳旋、舞蹈系民間舞教研室主任卓妮妮、舞蹈系青年教師陳蕊、史馥源等一行6人,與湖南省舞蹈家協會組織的省內外知名青年舞蹈編導共同組成調研團,赴湘西地區開展「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創作採風活動。
  • ...鄂倫春、達斡爾民族文學創作筆會暨《駿馬》文學期刊創刊四十...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思想,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繁榮內蒙古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紀念《駿馬》文學期刊創刊四十周年。9月28日,內蒙古第二十三屆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民族文學創作筆會暨《駿馬》文學期刊創刊四十周年紀念會在呼倫貝爾鄂溫克族自治旗召開。
  • 紮根人民的最大收穫(大家讀書)
    在談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時,總書記回憶起了一件往事,他說:「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縣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來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廠的作家、編劇王願堅。他對我說,你到農村去,要像柳青那樣,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同農民群眾打成一片。柳青為了深入農民生活,1952年曾經任陝西長安縣縣委副書記,後來辭去了縣委副書記職務、保留常委職務,並定居在那兒的皇甫村,蹲點14年,集中精力創作《創業史》。
  • 校團委舉辦「文學藝術的創作思辨」主題沙龍
    西工大新聞網4月28日電(吳沅美 夏春雨)4月27日下午,青年作家、書法家李玉和應邀走進西北工業大學,為同學們帶來一場以「文學藝術的創作思辨」為主題的文學沙龍,校團委夏春雨、吳佳斌出席活動。沙龍伊始,李玉和向學校團委贈送書法作品「一片冰心」。
  • 「「十三五」成就巡禮」讓文學藝術紮根沃土 為轉型發展蹚出新路
    有這樣一批人,他們跋山涉水為群眾送去電影和演出,他們風雨無阻走進鄉村採訪脫貧攻堅易地搬遷工作……在他們的堅持和奉獻下,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基層人民群眾身邊。這些作家、藝術家從社會生產和百姓生活中汲取素材、找尋靈感,將文學、藝術工作融入山西轉型發展大局之中,堅持培根鑄魂、守正創新,創作出了很多反映人民心聲、鼓舞人民鬥志、深受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
  • 廣西3部作品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這3部作品,有對廣西少數民族齊心協力奔小康精神風貌的描繪,有對八桂大地決戰脫貧攻堅感人至深故事的敘述,有對現實生活、時代變革的深刻反映,充分體現了近年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主旋律高昂、題材風格多樣的喜人局面,反映了當下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緊跟時代的良好創作態勢。
  • 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長篇小說創作將迎來豐收
    人民文學雜誌社主編施戰軍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嚴歌苓新作的反響不錯,接下來還有很多重量級作家的作品將面世。「今年不會是長篇小說的小年,目前我們刊登計劃中就有四五篇大作品,值得大家期待。」施戰軍說。    新的一年,作家們將會有怎樣的寫作動態?有什麼作品值得我們期待?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和《人民文學》雜誌社副主編寧小齡,了解作家們今年的長篇創作情況。
  • 新時代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研討會在南寧舉行
    研討會邀請區內外文學評論家和廣西少數民族文學作家匯聚交流,就廣西少數民族創作與評論進行話題性探討,推動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與評論繁榮發展。&nbsp&nbsp&nbsp&nbsp廣西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呂潔出席研討會並講話。
  • 堅持傳世之心,以精品奉獻人民——關於柳青看看TA們怎麼說……
    日前,由中國作家協會指導,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作家協會和西安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弘揚柳青創作精神研討會」在西安召開。與會專家圍繞深入挖掘柳青創作精神,更好滋養新時代文學創作的有力實踐的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 繽紛斑斕的文學景觀——2020年文學創作成就一瞥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攝  在抗擊疫情和脫貧攻堅兩大主題上奮力耕耘  優秀的文學歷來充分反映著時代風貌與人民心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偉大戰爭中所顯現出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氣概,報告文學及時給予振奮人心的表達。
  •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度定點深入生活項目申報通知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推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向縱深發展,2021年,中國作家協會繼續開展定點深入生活項目,推動我國文學事業繁榮發展。
  • 趙季平代表:文藝創作應面向生活 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茜攝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 李川 楊茜 實習記者 梅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作曲家應該靜下心來,去掉浮躁,認真創作。用中國自己的語言,寫出有中國氣派、有中國風格,能和世界對話並留得下來的時代性作品。」
  • 關於對2019年度全州文學藝術創作有突出貢獻人員的通報
    2019年,全州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州委州政府「542」發展戰略,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文藝主題實踐活動,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文藝創作人才和創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文藝精品,並獲國家級大獎(或入展),為我州文藝事業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 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走出方寸天地,閱盡大千世界,讓自己的心永遠隨著人民的心而跳動」,「要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十八大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紮根生活、紮根人民、潛心創作,以實際行動為人民獻上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 代表心聲②|楊少波:為文化強省建設貢獻懷化智慧和力量
    編者按:在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代表大會上,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的講話和大會工作報告立意深遠,鼓舞人心,為做好新時代湖南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1月8日起,紅網時刻新聞將陸續推出「代表心聲」系列報導,以饗讀者。湖南省第十次文代會代表楊少波。紅網時刻記者 夏君香 長沙報導「省文聯第十次文代會精神重要,內涵豐富,聽完以後心潮澎湃。」懷化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楊少波說,本次大會鼓舞人心,為做好新時代湖南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
  • 王國生:創作更多人民認可的精品力作 打造中原更加出彩的文化名片
    原標題:創作更多人民認可的精品力作打造中原更加出彩的文化名片 本報訊(記者 李錚 馮芸)9月17日,我省四代豫劇演員同臺展演經典豫劇《朝陽溝》。省委書記王國生觀看演出並看望老藝術家和中青年演員代表,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和關於文藝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黃河文化,紮根人民群眾,注重傳承創新,多出精品力作,把豫劇真正打造成中原更加出彩的文化名片。 王國生指出,一部《朝陽溝》傳唱60年經久不衰,影響了幾代人,成為中國戲曲現代戲的一座高峰。
  • 鐵凝:在全國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上的講話
    這也是近現代以來中國文學薪火相傳的優良傳統,一代又一代中國作家一直立於時代潮頭,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與人民一道前進。特別是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和民族的危急時刻,中國作家以筆為旗,書寫了眾多反映人民心聲、凝聚人民力量的優秀作品,為人民的奮鬥、民族的奮進留下熾熱而凝重的記錄。
  • 馬繼紅:紮根人民 用心靈寫作
    「一個文藝工作者,只有真摯地熱愛人民,深深地紮根在人民之中,從人民中汲取營養,才能創作出人民所喜愛的作品。」國家一級編劇馬繼紅說。今年,由她創作的熱播的電視劇《彭德懷元帥》成功塑造了主人公對黨忠誠、勇於擔當的高尚人格,砥礪奮進的精神品質,彰顯了信仰之美。有位年輕觀眾看完該劇,在微信上留言:「我一直在尋找偶像、追逐偶像,現在找到了,彭德懷元帥就是我們現代人的偶像。」「走出來」的作品這部劇不僅僅是寫出來的,更是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