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對於「母親」的概念只是源自旁聽,直到親眼看到才發現:
「母親」這個沉重的詞,很多人根本承受不起。
前幾天在抖音上刷到一條新聞,不由得怒火中燒。
曾陪產妻子的暖心老公,卻在孩子出生一年後以「夫妻感情破裂」為由,提出了離婚:
��
而感情破裂的主要原因,竟是因為這名丈夫在經歷了產房陪護後,不願再與妻子親近,兩人爭吵不斷甚至開始分房睡覺:
��
看到這兒,相信你一定也跟我有了同款疑惑:
明明生孩子受苦、歷經折磨的是孩子的媽媽,怎麼這個爸爸倒先委屈上了?
而這時,丈夫開始訴說自己的委屈了——
「我一旦回憶起你生產的樣子,我就覺得恐懼。甚至看見你,我都覺得噁心!」
��
真實的被這種賤男噁心到了。
親眼看著老婆捨命忍痛生孩子,不應該覺得心疼麼?不應該痛哭流涕感謝自己的媽媽和老婆麼?
原以為這樣的渣男只是極少數個例,沒想到評論裡表示理解的大有人在:
「老婆不過是冒著生命危險生了個孩子而已啊,哪裡有老公在旁邊看著受到的心理創傷大啊!」
「自古就有不讓老公陪產的規矩。」
「我出軌嫖娼打老婆,但我真的心理很脆弱。」
「愛我就應該讓我看到你最美的樣子,而不是生孩子這麼噁心的畫面。」
有些男的可真是能為自己的渣找各種千奇百怪的藉口。
這一溜兒的評論看下來,我算是明白了:
新聞中的這個丈夫根本沒有錯,錯的是女人就不該為他生孩子!
很多人說,不該讓男人看見女人生孩子的一幕,否則會落下陰影感情破裂。
然而他們沒有想過,如果僅僅只是看到就落下了心理陰影,對那個需要親身經歷痛苦折磨的母親來說,又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呢?
產婦分娩究竟有多痛,這種感覺只有生過孩子的女人才明白:
生孩子,真的是在玩命。
曾經有網友這樣比喻過:生孩子的痛=20根肋骨被打斷+十指戳心+一年份的大姨媽痛。
科學證明,普通人可以承受45del的疼痛,但一個女人生產的時候,卻需要承受57del的疼痛。
也就是說,如果女人不夠意志堅定,很有可能就會死在手術臺上。
現在醫學發達,有諸多科學手段可以減輕產婦的痛苦,但即使如此,生孩子的箇中滋味,也不是常人能體會的。
還記得《人生第一次》中的產婦吳麗輝,為了減輕生產時的痛苦,選擇了「無痛分娩」。
然而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所謂的「無痛分娩」其實並非全程無痛。
麻醉藥要等到宮口開了兩指才能上,還要任由又粗又長的針穿刺進入你的身體,直至穿過腰部的脊椎孔:
知乎上曾經有個媽媽分享過自己生娃前後的變化:
沒生孩子前,手上不小心割破了一個小傷口,我都會疼得呲牙咧嘴。
生完孩子後,醫生沒打麻藥在我身上穿針引線,我都無感了。
儘管如此,這些疼痛也都只能算得上生產中的九牛一毛。
懷孕28周的孕婦向爽,由於先天性心臟病的病情迫在眉睫,必須要在分娩前進行一場兇險的心臟人工瓣膜手術。
這個手術需要全身麻醉和體外循環,手術中孩子的死亡風險高達30%,大人也面臨著子宮不保和大出血的風險。
一臺手術,兩條人命,沒有人可以預知手術的結果到底如何。
世界衛生組織有一項數據顯示:
全球每天約有830名女性,死於妊娠或者與分娩有關的併發症,每隔90秒就有一位媽媽死於產子。
「生孩子」這件在男人眼中女人都該必經的平常事,其實每一次都是她們拿命在搏。
我又想到吳麗輝在生完二胎後埋怨丈夫:「生第一胎的時候你說之後不生了的」。
他那句不痛不癢的:「這次肯定不生三胎了。
你看,這世上也許真的有很多事能夠做到感同身受,唯獨生孩子。
真正面對一切的,只有女人。
知乎上關於「順產該不該讓老公陪進去」的回答下,有這樣一條高贊回答:
我尊重老公的意願。
他剛開始說不陪的,因為他哥們說有陰影,影響x生活。後面我在待產室呆了一晚上加一早上,我老公急死了。然後申請vip+無痛,多少錢都行。
現在想想特別感激那時候有他。沒有他我就沒人在我出血時候給我不停的不停的餵水。我說不定會休克。
沒有他就沒有人在旁邊給我講笑話,聽著他跟醫生拉家常讓我覺得不那麼緊張了。
沒有他在旁邊,小孩生好後就沒有第一時間有人給小孩拍照片。
最主要的是,如果我死在產房了,我希望最後一眼看到的是他。
後來的後來還好一切平安。輸了點血。血也止住了。醫生按不動肚子要休息,我老公就接著幫我按肚子止血。寫到這我不禁流淚了。
感覺這種經歷讓我真正感覺我和他是家人,戰友,生死之交。
的確,我們不能忽視有些人是真的心理脆弱。
他們在見證了老婆生產時猙獰的表情和血肉模糊的場面,留下了無法清除的心理陰影,並因此對老婆失去了興趣。
可事實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是「只對老婆失去了興趣」。
他們從不會對那個從血汙中掙扎而出的新生兒失去興趣;
他們從不會對那個曾來自同樣地方的自己而失去興趣;
他們更不會對將來那個繼續為自己生孩子的女人失去興趣。
醫院是檢驗人性最真實的地方,產房外更能見證愛情。
我們並不是要求每一個丈夫都必須陪同妻子經歷生產的整個過程,只是希望大家能夠明白:
女人生孩子,靠的不是一瞬的決心,而是從丈夫身上獲得的充盈的勇氣。
而生孩子這件事,更不應該只是女性一個人的冒險,而是爸爸媽媽們共同的挑戰。
不求你感恩戴德當牛做馬,只希望你在她需要的時候說一句:
別怕,有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