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漢擴容,鄂州撤市設區,湖北2地有望升格為地級市

2020-12-12 騰訊網

近十年來,我國省會擴容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從安徽「三分巢湖」壯大合肥,到成都代管簡陽、濟南合併萊蕪,以及最近的長春代管公主嶺市,擴容已經成為提升省會城市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了。隨著上述省會城市擴容以後,目前呼聲最高的無疑是湖北武漢和江蘇南京了,而湖北官網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武漢擴容的消息是發了又刪,刪了又發;但是從中可以看出,武漢擴容的事確實已經正式提上了議程,武漢擴容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那麼武漢擴容以後,會產生哪些重大變化或者利好呢?

一、鄂州撤市設區,城市發展升級

武漢一旦擴容,首先併入的肯定是鄂州市。鄂州其實和山東萊蕪差不多,兩市面積都不大,人口和GDP也都差不多,而且最關鍵的是都毗鄰省會城市,因此最後的命運也會相同,擁抱省會大家庭!雖然鄂州是地級市,經濟發展的也還算不錯,但畢竟只是普通地級市而已,一旦加入武漢,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所能享受到的政策紅利和社會公共資源,不是一個普通地級市可以比擬的,城市發展和老百姓都將因此受益!

鄂州撤市設區,城市迎來大發展

一旦鄂州併入武漢,必然是撤市設區,至於幾個區,那就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了。隨之而來的利好,首先是城市經濟將迎來大發展!鄂州併入武漢,武漢東湖高新區將東擴,葛店有望正式納入其中,這樣可以促進鄂州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加速鄂州地區經濟發展!(鄂州工業偏向於重工業,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鄂州併入武漢,老百姓將因此受益

鄂州併入武漢後,首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加速,武漢的地鐵、輕軌以及有軌電車等將陸續向鄂州延伸,加速鄂州軌道交通建設。其次,武漢的大學和醫院等公共教育資源、醫療資源也會向鄂州搬遷。最後,社會保險、市民福利待遇也將和武漢同步,鄂州市民將變成新武漢人,社會公共保障資源均等都將升級,老百姓將因此迎來更多的紅利!

二、鄂州併入武漢,短期GDP不會超過成都,長期是利好

最近不少人紛紛說鄂州併入武漢,武漢GDP將超過成都,事實上並非如此!武漢19年GDP16223億,鄂州GDP1140億,兩市相加是17363億;而成都19年經濟總量是17012億,也就是說武漢比成都要多351億。但是它們忽略了今年疫情的影響這一因素,武漢和鄂州今年經濟下滑是在所難免的,所以超越成都是不可能的;而合併後,2021年武漢經濟總量能否超越成都,現在是無法下結論的,還需要看看兩個城市今後的經濟發展情況!

三、武漢擴容,湖北多出一個地級市指標,會新設地級市嗎?

湖北省面積18.59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5900多萬,目前共有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而與湖北面積相當的廣東擁有2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湖北周邊的安徽省有16個地級市,河南有17個地級市,因此湖北地級市的數量並不多。

而我國的地級市基本上都是地區中心城市或者區域性中心城市,可以起到承接國家政策紅利、整合資源、加強區域經濟分工及協調等重要作用,有利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因此,一旦鄂州併入武漢,湖北肯定不願意就此放棄這個地級市指標,有可能會另外新增加一個地級城市。那麼湖北哪些地區有望升格為地級市呢?

四、湖北第一個有望誕生地級市的地區——天仙潛

湖北第一個有望誕生地級市的地區是位於湖北中部地區的天門、仙桃和潛江。我們知道天門、仙桃和潛江是湖北的三個省直管市,其實九十年代湖北有4個副地級市的省直管市,其中的隨州已經升格為地級市;並且還準備準備將天門、仙桃和潛江合併為地級江漢市,但因天仙潛三市的強烈反對而失敗。

如果鄂州併入武漢,天仙潛有望再次獲得晉升地級市的機遇。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如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大趨勢,天仙潛三市合併不僅有利於三市整合優勢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加強經濟協調發展;同時還可以打造一個經濟總量堪比黃岡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引領湖北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天門、仙桃、潛江三市一旦合併,常住人口將達到330多萬,19年GDP將高達2330億,超過黃岡的2322億,成為湖北第五大經濟城市。所以,天仙潛三市合併為地級市,對於三市以及湖北都是有利無害,因此鄂州併入武漢後,該地區有望升格為地級市。

四、湖北第二個有望升格為地級市的地區是鄂東北的麻城市

我們看湖北的地圖就可以看出,湖北除了鄂東北以外各個方位都有相應的地級市,比如鄂東南有黃石、鹹寧,鄂西北有襄陽、十堰,鄂西南有宜昌、恩施州,湖北中部地區還有荊州、荊門等地級市,唯有湖北東北地區處於地級市盲目。因此,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教授多次在媒體公開呼籲將位於湖北東北地區的麻城升格為地級市,並培育成鄂東北地區和大別山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麻城位於鄂東北地區中心、大別山南麓,為湖北省縣級城市,最近十幾年經過湖北省的大力培育,已經成為湖北僅次於一主二副的第四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而且,麻城已經是鄂東北地區工業基礎最為完善的城市(已經形成了以新型建材、汽車零配件、電子信息產業和農產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建成區面積最大的城市。因此,可以說麻城目前在交通、城建方面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中等城市的框架,具備了升格為地級市的基礎條件。

同時,麻城市已經先後被湖北省和國家定位為大別山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目前我國的地級市基本分為三類,普通地級市,地區中心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其中區域性中心城市是定位最高的),因此麻城在國家、省兩級已經定位為地級市,所以麻城是除天仙潛外第二個有望晉升為地級市的地區。而麻城一旦升格為地級市,就可以作為鄂東北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承接國家政策紅利,並充分整合鄂東北以及大別山地區的優勢資源,加強區域經濟分工與協調作用,加速鄂東北地區經濟,從而有利於促進湖北省經濟社會均衡、協調發展。

相關焦點

  • 湖北最年輕的3個地級市,1市有望建成大城市,另一市或將撤市設區
    目前,我國的地方政府由省、市、縣和鄉鎮四級組成,這其中的地級行政區劃共有330多個(包括地區、自治州、盟等)。在我國的地級行政區劃中,最多的是地級市,多達290多個,這些地級市大部分都是由原來的地區經過撤地設市而得來在理(地區和自治州、盟同級,解放初稱為專區);但是有極少部分,卻因為各種因素,是由普通縣級城市升格為地級市的。
  • 湖北這7個縣市有望撤縣設區,其中3個屬於省域副中心城市
    而湖北這7個縣市,有望撤縣設區,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湖北第一個有望撤縣設區的是孝感市雲夢縣。孝感市,位於武漢市的西部和北部,和武漢黃陂區、東西湖區等地接壤,面積約9000平方公裡,但是市區僅孝南區一個區,面積也只有1020平方公裡,可謂是小馬拉大車。作為獨區市,孝感撤縣設區是必然趨勢。
  • 沒有公辦本科大學的地級市,湖北就這兩個
    一般來說,每個地級市都擁有自己的公辦本科院校。而且比較常見的是一個地級市擁有一所公辦本科大學,當然也有一個地級市擁有多所公辦本科大學的,如十堰擁有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醫藥學院、漢江師範學院這三所。不過一所公辦本科大學都沒有的地級市,那就比較少見了,這樣的地級市湖北有兩個!
  • 浙江有望「撤市設區」的縣市,一旦成功,或將成為溫州新市區
    溫州目前有4個市轄區,在將來的發展中,增加市區的面積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很多人看來,溫州的三個縣級市中的瑞安市就是浙江有望「撤市設區」的縣市,一旦成功,或將成為溫州新市區。瑞安市是溫州代管的一個縣級市,在1987年,這裡實現「撤縣設市」,在溫州周邊的各個縣市中,瑞安與溫州的市區接壤便是它實現「撤縣設區」的一個最大的優勢。在2001年,瑞安市中的兩個鎮就被劃分到了溫州的甌海區,塘下鎮也是溫州都市圈的核心建設區域之一,2011年,設立塘下新區,實現了區鎮合一辦公。
  • 合肥有望「撤市設區」的縣市,一旦成功,將成市區一員「猛將」
    在合肥的周邊,還有四個縣和一個縣級市,如果合肥要擴展自己的市區,那麼就可以先從周邊的縣市開始,而巢湖市作為合肥唯一一個縣級市,自然也是很多人心中有望「撤市設區」的縣市。合肥如果要增加市區數量的話,巢湖市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 山東有望「合併」的兩個縣市,一旦成功,或將升為「地級市」
    濰坊市的面積為15859平方千米,2019年的常住人口為935.15萬人,實現GDP達到了5688.5億元。這裡是著名的風箏之都,也是遠近聞名的旅遊大市,在2018年的中國大陸地級市的排名中,濰坊就拿到了第六名的好成績。如今的濰坊,有五個區、兩個縣,代管六個縣級市。
  • 湖北「厲害」的縣級市,富裕程度超武漢,未來或將「撤市設區」
    如今湖北省內除了武漢的發展不錯,其他城市也都有了不小的進步,湖北「厲害」的縣級市,富裕程度遠超武漢,或將「撤市設區」。這便是宜都市了,屬湖北省直轄,是宜昌市代管的縣級市,宜都的實力還是很強的,是2016年度湖北省唯一的全國百強縣市,據相關數據顯示宜都的人均GDP 達到了17.42萬,而湖北發展最好的城市武漢人均GDP也只有15.48萬,當然了人均GDP除了看經濟實力跟居住人口也是有很大的關係的,武漢的居住人口多,人均GDP能達到15.48萬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了。
  • 青島繼即墨區之後,有望「撤市設區」,可能由這兩個縣市合併而來
    目前,青島市有七個下轄區和三個縣級市。其中,即墨區的發展在青島的各個強區中也是十分亮眼的那一個。即墨區可以說是青島在近年來出現的一匹最為強勢的「黑馬」。在1983年,即墨實現「撤縣設市」,2017年,即墨實現「撤市設區」,正式成為青島的一個市區。
  • 四川「第一縣市」,有望實現「撤市設區」,成為成都新市區
    如果有一天我失蹤了,只有兩種可能:身體在旅行,或者靈魂在旅行。所以在成都的5個縣級市裡,很多縣市都是以「撤市設區」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其中,有著四川「第一縣市」之稱的簡陽市,就有望實現「撤市設區」,成為成都新市區。簡陽曾經由內江市、資陽市代管,在2016年才由成都市代管。
  • 長春繼九臺之後,又有一縣市或將「撤市設區」,併入長春市區
    其中的公主嶺市就是在2020年劃歸為長春代管的。除了公主嶺市,德惠市也是長春的一個縣級市。近年來,關於長春繼九臺之後,又有一縣市或將「撤市設區」,併入長春市區內的討論也一直不斷。在很多人看來,德惠市是三個縣級市中最有可能併入長春市內的縣市。德惠市的總面積為3435平方公裡,與九臺區相連,北面與扶餘市接壤。
  • 山東有望合併的兩個縣市,一旦成功,或將升為「地級市」
    很多人也都希望這兩個縣市可以進行合併,合併後不僅能對當地的發展有一個突破,也能讓合併後的城市更上一級,成為「地級市」。萊西市由青島市代管,是沿海地區的對外開放的縣市之一。我們都知道,一個開放的城市,它的發展也一定是走在周邊地區的前列的。萊西市的發展就是如此。
  • 溫州龍港撤鎮設市獲批最新消息 撤縣設市有什麼好處?2019撤縣設市...
    如今,從建制鎮直接升格為縣級市,龍港再次成為全國首創,變身中國首座新型「鎮改市」。 今日中國,新型城鎮化是現代化的重要引擎。龍港撤鎮設市,不是簡單意義的行政區劃調整,而是要為全國探索建立一套精簡高效創新的新型設市模式,激活一批特大鎮、經濟發達鎮轉型發展的巨大潛力。 龍港的「首創」體現在何處?「新型設市」又有怎樣的含義?龍港如何發揮好示範作用?
  • 我國最特別的城市,由村「升為」地級市,未來將打造成工業巨城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地方的經濟和綜合實力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就會迎來撤縣設市或者撤市設區。正常情況下,都是一級級的慢慢升,雖然也有那種由縣城直接升級為區的例子,但是比較少,因為撤縣設市和撤市設區的標準其實有很多,除非那個地方的某一個方面十分的出眾,已經達到了區的標準。
  • 湖北一縣,縣內多條高速經過,還將開通高鐵,有望「撤縣設區」
    黃岡市是湖北省的一個地級市,它不僅名氣很大,而且它的實力也是比較強勁的,2019年創造出了2322.73億元的GDP,排在了全省的第5位。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就比較的優越,處在了武漢市的東部,長江的北岸,因為黃岡市能有這麼好的發展也是可以的。
  • 湖北這座最小地級市,人均GDP省內第三,屢屢被傳出劃入武漢?
    湖北有一座地級市非常特殊,和縣級直管市天仙潛差不多的人口和地盤,但是行政區劃卻是地級市,它位於湖北省東部,在「武漢8+1」城市圈中,它是距離武漢最近的地級市。可能不少人看到標題就秒懂了,湖北省鄂州市,湖北最小的地級市,2019年鄂州市的GDP為1140.07億元,在十三個地市中,排名倒數第一。
  • 十堰一下轄縣,煤炭儲量約6億噸,有望「撤縣設市」,並非房縣
    十堰其實也是一個比較新的地級市,也是1994年從縣級市升級上來的。十堰現在下轄了4個縣,其中一個有望「撤縣設市」,升級縣級市,並非是房縣,而是竹谿縣。竹谿縣位於十堰的西南角,緊挨竹山縣,管轄面積為3279平方公裡,2017年的常住人口為31.66萬人,GDP為78.38億元,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到了2020年,才正式退出貧困縣。
  • 蘇州一「受寵」縣市,蘇錫常城際鐵路正在規劃,有望「撤市設區」
    蘇州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實在是太快了,就連其手下的許多縣級市都有很高的經濟水平,達到了地級市的水準。而這裡的經濟也大都是手下的縣級市所提供的,其中許多地級市已經達到了千億的水準,甚至有的超過4000億,現如今已久有大多的地級市無法達到這樣的水準。
  • 中國最小的地級市,僅設3個區,和武漢挨得很近
    今天就聊一聊湖北省的鄂州市,截止2016年底,它全市僅設梁子湖、華容、鄂城3個區,總面積1504平方公裡,是中國面積最小的地級市。這時興許有小夥伴會說了,三沙市也小得很,但它只是陸地面積小,如果加上海域面積,三沙市比新疆都要大。鄂州地處湖北省東部,西邊和武漢緊挨著,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發展潛力巨大。
  • 繼永城市之後,商丘又一縣有望「撤縣設市」,河蟹年產值近1億元
    商丘市是河南省中東部的地級市,屬於黃淮河流域。商丘市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位於廣袤的平原地區,人類生活條件和城市建設條件極其優越。1996年永城市設縣,升格為縣級市,不到25年,還比較「年輕」。2019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15.79億元,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佔44%,產業結構比較科學,經濟發展實力較強。交通便利,是河南省內第一個有自助自行車的城市,還有兩條高速,一個高鐵貫穿其中,航運與機場正在建設中,顯出其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 江蘇有望「撤縣設市」的縣,一旦成功,鹽城或將再增一員「猛將」
    如果有一天我失蹤了,只有兩種可能:身體在旅行,或者靈魂在旅行。(文:行路上的阿濤,歡迎轉載與分享,創作不易,請註明出處)鹽城是江蘇的地級市,與南通、揚州等城市接壤。在經歷了「撤縣設市」,「撤縣設區」的調整之後,如今的鹽城下轄有三個區、五個縣和一個縣級市。江蘇的綜合發展水平在我國眾多省份中一直都是名利前茅的,高水平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各大城市上,對於城市周邊的縣市來說,很多區域的發展放在全國都是十分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