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國這3個地級市由縣級市升格而來,經過幾十年發展,其中1市GDP已接近2000億,但是這個城市未來有可能被撤市設區,你看好哪個城市呢?
目前,我國的地方政府由省、市、縣和鄉鎮四級組成,這其中的地級行政區劃共有330多個(包括地區、自治州、盟等)。在我國的地級行政區劃中,最多的是地級市,多達290多個,這些地級市大部分都是由原來的地區經過撤地設市而得來在理(地區和自治州、盟同級,解放初稱為專區);但是有極少部分,卻因為各種因素,是由普通縣級城市升格為地級市的。在我國中部地區的湖北省,就有3個城市是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的,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這些地級市現在發展得怎樣?它們未來發展的潛力又如何呢?
我們首先來看看其中的荊門市。位於江漢平原北部的荊門市,1983年由縣級荊門市升格為地級市,後來陸續將荊州市的鐘祥、京山劃入荊門市,才有了如今荊門市的規模。2018年,荊門市的GDP達到了1847億元,成為湖北繼武漢、襄陽、宜昌、荊州、黃岡、孝感後的第七城市,有望在19年成功跨入2000億級別。目前,荊門市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雖然我國保增長壓力非常大,但是荊門依舊保持8.0%的高速增長。18年荊門的三產比為13.4:51.1:35.5,可以看出荊門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持作用非常大,但是農業佔比偏高,而第三產業佔比又偏低;未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荊門市的第三產業佔比會逐漸提升,第一產業的農業佔比會降低,經濟發展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發展潛力巨大。目前荊門為市區人口超過50萬的中等城市,隨著經濟發展,未來有望跨入大城市行列。
再接著看看位於鄂北的隨州市。隨州市位於鄂豫兩省交界處,是湖北北部的門戶城市,是2000年由縣級市隨州升格為地級市的,同時將孝感市代管的廣水市劃歸新成立的地級市隨州市代管,而隨州市也就成為了湖北最年輕的地級市。18年地級隨州市實現GDP1011億,終於突破千億關口,實際增速為7.8%;三產比為16.1:46.8:37.1,農業佔比比荊門市高2.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佔比為46.8%,可以看出隨州工業的支撐力不如荊門,而且第三產業旅遊服務業發展水平也不高。隨州設立地級市18年來,雖然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但畢竟底子薄,在城鎮發展上難免有點力不從心;希望隨州加強與廣水的互動,打造曾都、廣水雙中心,真正實現隨州一體化發展,早日步入中等城市行列。
最後再看看位於湖北東南部的鄂州市。鄂州市位於武漢的東南方向,1983年縣級鄂城市、鄂城縣和黃岡黃州鎮一起合併設立省轄鄂州市,1987年黃州鎮依舊劃歸黃岡,剩下的區域成立地級鄂州市,下設華容區、鄂城區和梁子湖區。2018年,鄂州GDP突破千億,達到1005億元,GDP增速高達8.2%;鄂州市是這3個地級市中體量最小的城市,僅和一般縣相當,但是它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化率卻是最高的,遠超荊門和隨州。目前鄂州和省會武漢在交通基礎設施、經濟發展以及文化教育方面已經開始實現融合發展,武鄂同城戰略穩步推進;而關於鄂州撤市設區的傳言也始終不斷,只能說一切皆有可能。如果鄂州一旦撤市設區,那湖北最年輕的地級市將由3個減少至2個了,地級鄂州市將不復存在。
上面的荊門市、隨州市和鄂州市3個地級市都是由縣級城市升格而來的,可以說是真正的幸運兒,成功實現了鯉魚跳龍門。這3個地級市,其實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屬於湖北的工業城市,經濟基礎良好;在我國行政區劃大變革的八、九十年代,成為由縣級城市升格為地級,和它們的工業經濟有著莫大的關係。目前這3個城市中,荊門、鄂州的工業和經濟發展狀況都十分良好,未來發展潛力巨大,荊門作為江漢平原門戶城市,有望跨入大城市行列;鄂州目前正處於轉型升級階段,背靠武漢這顆大樹,未來必定順風順水。倒是隨州市,經濟基礎和城市建設都比較差,有點後勁不足;如果能夠從全局出發,進行統籌規劃,加強曾都和廣水的一體化發展,打造市域雙中心發展戰略,未來尚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