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題匾四個字寫錯兩,真的是暗諷朱元璋缺德不配做皇帝嗎?

2020-12-13 島主歷史觀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水西門內的朝天宮,是江南地區現存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築群落。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朝天宮,除了有「金陵第一勝跡」之稱,還有「一部朝天宮,半部南都史」的美譽。那麼,朝天宮到底承載了哪些歷史記憶呢?

先從「朝天宮」之名開始說起。朝天宮在南朝、唐、宋、元時期為道觀,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取「朝拜上天」、「朝見天子」之意,下詔御賜「朝天宮」之名,從此,朝天宮成為明代皇室貴族焚香祈福的道場以及文武百官演習朝拜天子的場所。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到了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湘軍攻克南京,戰後百廢待興,次年,李鴻章將朝天宮改建為江寧府學,後來,兩江總督曾國藩在泮池兩側題了「德配天地」和「道貫古今」兩塊匾額。

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名臣曾國藩,明清時期最具話題度的兩大人物都曾在朝天宮留下過印記,而且他們之間隱約間還存在著某種微妙的關係,這種微妙的關係便隱藏在「德配天地」匾額之中。

曾國藩筆下的這個「德配天地」似乎有點特殊,因為,其中的「德」字少了一橫,而「配」字則多了一橫。

(朝天宮的「德配天地」牌匾)

難道是曾國藩寫錯字了嗎?這種猜想顯然不合理。曾國藩作為一代大儒,怎麼可能輕易寫錯字?更不會四個字錯了兩個!即便是一時大意寫錯了,身邊人也會提醒,絕不會做成牌匾懸掛百年。所以,曾國藩此舉,必然是有意為之。

有觀點認為:曾國藩之所以把「德」字中的一橫移到了「配」字裡,是在諷刺朱元璋暴虐成性、濫殺功臣,缺德不配做皇帝。

這種說法確實很有話題性,所以流傳度很高,成為眾多歷史愛好者的飯後談資。但是,稍加思考卻不難發現,根本經不起推敲。

(曾國藩畫像)

江寧府學是學廟合一的府級官辦教育機構,「學」是「學府」,「廟」則是「文廟」,「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這句話也並非曾國藩的原創,而是孔廟、文廟常見的題詞,向來是讚美萬世師表孔子的專用詞彙。所以筆者認為,曾國藩題詞的對象是孔子,而非八竿子打不到的朱元璋。

接下來我們就跳出曾國藩暗諷朱元璋缺德的臆斷,來說說德字缺一橫的真正原因。

古人題字中的「缺德」現象,朝天宮的「德配天地」絕非特例,同樣是「德配天地」四個字,在有「中國第二大孔廟」之稱的雲南建水文廟,牌匾上的「德」字同樣缺了一橫。

(建水文廟「徳配天地」牌坊)

北京大高玄殿牌坊的「大徳曰生」,四川閬中市中天樓的「厚徳載物」,以及河北邢臺清風樓的「順徳府」門額,其「德」字「心」上都是沒有橫的。

看古代,明朝的古董官瓷,底款上「大明宣徳年制」中的「德」字也是少了「心」上那一橫。看如今,河北承德火車站,由前佛教界領袖、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承徳站」,其中的「德」字同樣是缺了一筆。

而最著名的「缺德」牌匾莫過於北京全聚德的店匾了,這塊寫於一百多年前的「全聚德」匾額,是出自清末秀才錢子龍之手。相傳,當時全聚德的老闆楊全仁宴請錢子龍,二人開懷痛飲,結果錢子龍喝多了,醉酒恍惚中錯把「德」字少寫了一橫。另有說法稱,楊全仁創業時一共僱了13個夥計,加上他自己是14個人,「德」字15筆,去掉一橫正好14筆,寓意大家同心協力,不能心上橫一把刀。但是,與朝天宮的「德配天地」一樣,這也只是後人附會編排的故事而已。

真實情況是,古代的「德」字本來就是心上無橫與有橫並用,而且,無橫「德」才是主流,遠遠多於有橫「德」。比如,《書法字典》中收錄的19個「德」字,絕大多數都是心上無橫。可見,無論是柳公權還是顏真卿,亦或是歐陽修、蘇軾,其筆下的「德」字都是缺一筆,這並非錯別字,背後也沒有腦洞大開的故事,只是一種古已有之的書法習慣而已。

綜上,一切都是「美麗的誤會」,我們總是喜歡用如今的書寫習慣去解讀古人的題字,再加上一些或天馬行空或牽強附會的想像,杜撰出了一些傳奇故事,這倒也頗具趣味,但是,權當娛樂,而萬萬不能信以為真。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在南京寫牌匾,不小心寫錯2字,是諷刺朱元璋缺德嗎?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打量掛在朝天門東側的「德配天地」4字的話,就會發現曾國藩竟然寫錯了2字,其中「德」字右半部分少了一橫,而「配」字卻多了一橫,那麼作為晚清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曾國藩為什麼會在這樣的名勝古蹟處寫錯
  • 皇帝寫了錯字怎麼辦?一人指出被砍了腦袋,一人巧妙化解龍顏大悅
    明朝時,有個叫盧熊的人,人品和才學俱佳,被吏部推薦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委任他到山東兗州當知州。盧熊走馬上任,自然要啟用官印,發布文告。可當他把官印取出來時卻傻了眼,原來,「兗州」被朱皇帝寫成了「袞州」。這事其實很好辦,皇帝老子寫了個錯別字,頂多後人多記個通假字,沒啥大不了的。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首創8個字,被清朝皇帝經常使用
    大家在看古裝戲,尤其是清朝宮內戲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皇帝頒發聖旨,然後聖旨中提到8個字,分別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其實首創「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作為聖旨開頭語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出現於聖旨中,始於明朝。
  • 朱元璋找算命先生測字,朱元璋寫了一個字,算命先生看後下跪磕頭
    朱元璋找算命先生測字,朱元璋寫了一個字,算命先生看後下跪磕頭文/小八朱元璋是歷史上少有的「農民皇帝」,早年間還替別人養過牛、寺院裡做過和尚甚至在街頭做過乞丐,萬萬沒想到他竟然做了明朝的開國皇帝。來到卦攤前朱元璋讓算卦的人給自己卜一卦前途運勢,算卦先生要求朱元璋隨意的寫下一個字,在古代,人們特別相信算命卦師,雖說是讓寫一個字,但從這個字卻和自己的所思所想有關,朱元璋大手一揮寫下了一個「帛」字,因為他想到自己小時候吃了上頓沒下頓,每到過年的是時候,看到別人的家孩子都有新衣服穿,而自己衣服卻大補丁摞小補丁,即使現在穿得起新衣服,但是兒時的記憶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 朱元璋醜陋的畫像是誰畫的,又是怎麼流傳出來?看相的說了四個字
    針對相貌這種問題,可以從很多方面進行分析,現代遺傳學表明除非外部原因,同一宗族的人相貌不會相差太遠,朱元璋身為皇帝,有數不清的皇室子孫,如果說朱元璋的面貌與常人不同,甚至醜陋無比,那麼後代中至少能找到幾個相貌類似的人。
  • 孩子總是寫錯字,定是易錯字練習題做得少,以下練習題趕緊做
    導語:孩子總是寫錯字,定是易錯字練習題做得少,以下練習題趕緊做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開始接觸拼音,認識生字詞,這些都是語文學習中的基礎,如果基礎打不好的話,之後的語文學習也將會遇到困難。但是在寫漢字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容易出現寫錯字的情況,有的多筆少劃,有的直接是寫成了另外一個字,不管是哪種情況,寫出來的字不正確,不僅會影響意思的表達,還會影響到語文考試成績。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認識的漢字比較少,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認識的漢字越來越多,錯別字發生的概率也就越來越大。那麼孩子如何減少寫錯字的概率呢?小夢老師教大家三個方法。方法一:讓孩子查字典。
  • 「名人百科」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來歷宮廷戲裡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那麼,皇帝聖旨真的是以這八個字開頭的嗎?「詔」這個字,是秦始皇最早開始使用的。「詔曰」這兩個字則最早用於漢代的帝王文書中。之後這兩個字就一直被歷代帝王沿用下來。可是。
  • 曾國藩成為二品禮部侍郎時,悟出四個字,現被成功人士當名言警句
    這部分人,已經學到了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權謀之術了。曾國藩官居二品後,悟出了四個字,至今被很多成功的官員和企業家牢記心中,有些甚至將這四個字寫下來,掛在自己的辦公室或者家中,當著名言來讀,以時刻警醒自己。如果理解了曾國藩這四個字中的真正含義,那麼,無論是為官,還是經商,都必定有一番大作為。要了解曾國藩在為官中總結出來的權謀精髓,我們得了解他當時的處境。曾國藩38歲的時候,也就是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他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大起大落階段。
  • 四個字錯三!蔡英文又錯字連篇
    羅志強臉書截圖    蔡英文四字寫錯仨 被批連"臺"字都寫錯還想"臺獨"     馬英九辦公室前副秘書長羅智強在過年期間的臉書上發文,回顧了2015年當時只是臺灣「總統」參選人的蔡英文為黨籍「立委」參選人鄭運鵬站臺時寫下「點亮臺灣」的字幅,羅智強對此批「寫四個字,錯了三個字,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青史留名的九個錯字:背後有歷史典故 錯得恰到好處
    寫錯字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文化,一種是太有文化。在我國許多著名景區的牌匾上都看到過「錯別字」。但是這樣的字背後都有它的歷史典故,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話。「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是康熙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了,結果就造就了這天下第一錯字。在清代,承德避暑山莊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場所,皇家接待各少數民族的首領,如蒙古、西藏、新疆等,都是在避暑山莊,不知那些首領們看到這個錯字會作何感想。
  • 北京孔廟,4A景區700多年歷史,有多位皇帝御筆題匾,門票才30元
    大成殿門口懸掛著御賜匾額,四個字,萬世師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是一個景區,因為國子監名氣很大,很多人忽略了一牆之隔的孔廟。孔廟,規模比曲阜孔廟小得多,只有曲阜孔廟的十分之一。孔廟,雖然只是個祭祀孔子的祠廟,但是它享受宮城規制,四個角都有角樓,就像故宮的角樓一樣。就是這樣高級別的孔廟,在元朝末年也曾荒廢。歷史上,許多皇帝也曾為孔廟題字,給予了很多關懷。康熙題寫匾額,萬世師表。雍正題字,生民未有。比如乾隆皇帝,在1738年,就曾為孔廟御筆題匾,四個字,與天地參。同一年,乾隆還為北京孔廟題寫對聯。嘉慶皇帝為孔廟題字,聖集大成。
  • 我國最著名的九個錯別字,佩服佩服!
    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了,結果就造就了這天下第一錯字。 典故:「花港觀魚」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筆,「魚」字少一點是「有意寫錯」。
  • 朱元璋用膳時吃到頭髮,大廚急中生智回6字,皇帝龍顏大悅還升官
    身為國家最高權力者的皇帝,最怕的就是別人危及自己的統治,因此,他們大多疑心重重,部下即使有一點小失誤,也極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公元前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為了一改前朝在政治上的弊病,鞏固中央集權,對權臣進行了一次大的政治改革,清除權臣,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胡惟庸案」。
  • 年羹堯寫錯了一個四字成語,被雍正帝賜自盡,寫錯了什麼?何意?
    天降異象,官員們自然要大拍皇帝馬屁。不管是否相信天降祥瑞與君主治理國家有關係,為了討好最大的boss,就必須說感謝皇帝陛下用心治理國家,所以上天有感降下祥瑞的話來。雖然年羹堯權勢滔天,但到底也只是一介臣子,自然也要上表拍雍正帝馬屁了。而他的馬屁,最後卻給自己惹來了禍事。
  • 天下第一錯字:康熙題寫的「避暑山莊」,避字多了一畫,是寫錯嗎
    歷來有不少的皇帝喜歡書法,偏好收藏名家大作和摹寫書法作品,比如清康熙帝。康熙帝的書法造詣很深,一生摹寫過許多書法作品。河北省承德市的熱河行宮正門牌匾上書寫的四個大字「避暑山莊」,就是康熙親筆所題。細心的人會發現,「避暑山莊」裡面的那個「避」字在「辛」下多了一橫。
  • 應縣木塔上有12個「錯別字」,有2個是皇帝書寫,你能認出來嗎?
    塔內有明、清及民國歷代名人包括皇帝題寫的匾額54塊,下面要說的是:12塊匾額上存在「錯別字」,且有兩塊還是皇帝題寫的。(王子瑞 攝)應縣木塔位於佛宮寺內,因此又名「釋迦塔」。這塊位於第三層外簷的「釋迦塔」匾是三塊豎匾之一(另外兩塊是「天下奇觀」兩側的「金城」「雁塔」),匾正中豎刻三個雙鉤黑字,顏體楷書,渾厚遒勁有力,由金代「昭信校尉西京路鹽使判官王獻書」。
  • 大明最後一位皇帝是朱元璋,不是朱由檢,真的會亡國嗎?
    朱元璋是起點最低的開國皇帝,這一點無人能出其左右。那個時候不管什麼惡劣環境,他都能應對自如。如果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換成開國皇帝朱元璋,我認為完全不會亡國。我先從崇禎和朱元璋所面對的政治環境和各方面的軍閥實力做對比,孰優孰略一目了然。
  • 蔡英文四字寫錯仨 連自己的名字都寫錯了
    蔡英文四字寫錯仨 連自己的名字都寫錯了  羅志強臉書截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2月2日報導,馬英九辦公室前副秘書長羅智強在過年期間的臉書上發文,回顧了2015年當時只是臺灣「總統」參選人的蔡英文為黨籍「立委」參選人鄭運鵬站臺時寫下「點亮臺灣」的字幅,羅智強對此批「寫四個字
  • 匠心獨運的梁鴻圖陶藝書卷文人匾
    據史書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尚書,尤尚大字書法,匾署之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野上下競相懸匾,以示雅好。明成祖朱棣承太祖典制,將其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參考。此舉極大地提升了書法的地位,媲美四書五經,成為學子們入仕的敲門磚,影響深遠。在此背景下,題匾成為時尚,蔚然成風,文人匾大為興盛。特別是清中期以來,文人匾已成為文人士大夫以文會友的重要方式,往往「片紙隻字」,承載著一段文人軼事,有其重要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