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三都澳放流野生大黃魚苗(圖)

2020-12-22 搜狐網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放流的魚苗僅二三釐米長

  N本報記者 侯希辰/肖春道/實習生陳劍萍文/圖

  本報訊 「放魚嘍!」隨著船老大一聲喊,一盆又一盆的魚苗遊向大海……

  昨日上午,開始伏季休漁的寧德三都澳,16艘漁船將260多萬尾野生大黃魚魚苗放流到官井洋海域。據了解,今年我省開始實施海洋漁業資源放流增殖計劃,將人工放流10億尾「魚子蝦孫」,以恢復日益枯竭的珍惜漁業資源。

  野生大黃魚

  一斤賣1500元

  「今年年初,市場上野生大黃魚一斤可以賣到1200~1500元,而且往往是有價無市。」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江俊森說,官井洋野生大黃魚捕撈量統計表顯示,1955年,產量2500噸;1956年,產量1850噸……到1990年,產量銳減為56噸。

  他說,「我國大黃魚可以分成3個種群,而官井洋是其中閩-粵東族大黃魚主要產卵場,也是我國唯一的內灣性大黃魚產卵場」。因過度捕撈,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在官井洋產卵的野生大黃魚已寥寥無幾,再也沒出現過大黃魚魚汛。

  百年自然恢復期將縮短一大半

  據介紹,為恢復大黃魚種群,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大批水產科技人員就在官井洋附近,展開大黃魚人工繁殖及增養殖應用技術研究攻關。2個月前,農業部國家級大黃魚原種場在官井洋捕撈上一批「懷孕」的野生大黃魚,它們在人工環境中產下300多萬魚苗,此次下海的260多萬尾就來自它們。

  江俊森表示,之前,他們分別在1987年、2003年、2004年進行過試探,放流了近200萬尾,「效果很明顯,2003年官井洋的野生大黃魚恢復到774噸」。

  「按照生態恢復規律,人類對野生大黃魚進行20年的過度捕撈,大自然需要50倍時間來恢復。」江俊森說,在人工放流增殖幫助下,恢復時間將縮短到二三十年。

  今年秋季,有關部門將再放流一批帶標記的大黃魚,以檢驗此次放流成效。其間,有關部門將加強官井洋海域的休漁管理,整治海水汙染,確保海水清潔。

  今年全省放流10億「魚子蝦孫」

  今年,我省將投入1000萬元,在海洋與淡水水域放流魚、蝦、貝10億尾(粒)。

  除寧德放流500萬尾大黃魚魚苗外,還包括羅源灣、興化灣、東山灣放流長毛對蝦苗5億尾,長樂漳港海區放流海蚌(西施舌)苗100萬粒,平潭、莆田南日島和東山東側礁區放流九孔鮑苗400萬粒,泉州灣、漳州九龍江口放流雙斑東方魨魚苗300萬尾,平潭西部海區放流長竹蟶苗2000萬粒等等。







相關焦點

  • 寧德大黃魚重回中國人餐桌的傳奇|劉家富|寧德|尤維德|三都澳|大黃魚
    兩年後,劉家富以馴養的野生大黃魚為親魚,育出100餘尾全人工繁殖的魚苗。1990年,研究團隊實現了百萬尾全人工批量育苗,這項科研攻關宣告成功。當時,人工繁育的大黃魚生長緩慢,似乎沒有商業化養殖前景。劉家富的大黃魚研究項目被叫停,幾乎陷入絕境。他沒有灰心,向朋友借錢,成立水產養殖技術推廣站,繼續研究大黃魚養殖技術。
  • 福建寧德三都澳傳統養殖開始轉型升級
    瀏覽量: 6044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  福建寧德三都澳是世界級天然深水港。進入新世紀以來,外地人紛紛湧入三都澳從事大黃魚養殖,最多時達24萬多框網箱。近年,隨著周邊連江、羅源等海域退養轉產,一些養殖戶轉戰三都澳,一下又增加了數萬框養殖規模,讓三都澳環境承載力達到了極限。&nbsp  劉家富今年78歲。1983年,他和所在的閩東水產研究所、寧德地區水技站科研團隊一起,首創大黃魚人工繁殖和養殖技術。劉家富說:「海,是寧德最大的優勢。
  • 教授詳解黑鯛魚苗放流入海 廈門舉辦今年第5次增殖放流活動
    小朋友參加增殖放流活動。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吳笛 通訊員 許曉煜)今天上午,一輛載滿黑鯛魚苗的恆溫車緩緩駛入市海洋管理公務碼頭。這是我市今年第5次舉辦增殖放流活動,37萬餘尾黑鯛魚苗在現場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幫助下流入大海。
  • 寧德三都澳旅遊攻略
    同時,它也是非常良好的旅遊勝地,本篇文章就給您帶來寧德三都澳旅遊攻略。三都澳推薦遊玩一天1、前往礁頭或城澳客運碼頭從寧德市區出發,前往寧川北路閩東大廣場門口,那裡會有去礁頭以及城澳的客車(小客車),在礁頭或城澳下車,車票價格(在礁頭下車)是一人18元。
  • 200多萬尾魚苗增殖放流木蘭溪流域
    莆田網訊 12月8日,市河長辦與市海洋與漁業局聯合舉辦2020年度木蘭溪流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經現場驗收,當天共放流淡水濾食性魚類鰱魚苗160多萬尾、鱅魚苗46多萬尾。  據介紹,本次增殖放流活動以「養護水生生物資源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修復河湖生態 多元共建幸福河」為主題,分別在延壽溪泗華段、木蘭溪仙遊段以及木蘭溪支流荔城、涵江等河段進行。苗种放流前,由驗收專家對魚苗進行抽樣檢測、質量把關,確保放流的魚苗規格整齊、健康無病害、無損傷。
  • 「青風」公益聯盟修復生態,增殖放流魚苗3800尾
    近日,四川遂寧男子盧某,因非法捕撈被船山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在認識到錯誤後,親手將購買的410斤3800尾魚苗放養進涪江河流。據了解,2018年5月,盧某攜帶自製電捕魚器在遂寧市船山區老池鄉涪江流域進行電捕魚,捕獲鰱魚、黑尾盤子(俗稱「餐條」)等魚類47尾,共計4.8公斤。
  • 安康市開展增殖放流暨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活動
    11月24日,安康市漁業生產工作站聯合旬陽縣農業農村局,在旬陽海事碼頭舉行魚類增殖放流活動。活動當天,向漢江幹流旬陽段投放鰱魚、鱅魚、草魚等魚苗20萬尾。同時,市漁業生產工作站、旬陽縣農業農村局志願者和當地群眾在碼頭醒目位置張貼了水生野生動物科普宣傳海報,向過往群眾發放有關宣傳材料,普及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和增殖放流科普知識。實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動,是修復漁業資源,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今年以來,市縣漁業部門依託增殖放流活動的開展,寓宣傳教育於活動之中,把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引向深入。
  • 145萬尾魚苗魚種昨放流長江
    南京日報報導(記者 聶永鴻)「放流開始!」昨天上午9時許,145萬尾魚苗、魚種在南京下關漁政碼頭放流至長江。據悉,這次增殖放流的有10萬隻中華絨螯蟹、50尾胭脂魚、2萬尾暗紋東方魨和100萬尾四大家魚等魚苗、魚種,價值近20萬元。  據了解,人工增殖放流,是補充和修復漁業自然資源,維護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措施。
  • 判刑還要買14萬魚苗放流!
    9月18日,老河口市人民檢察院、法院、市農業農村局等,進行了老河口市2020年首次增殖放流,共同見證14餘萬尾魚苗放流漢江。本次增殖放流的14餘萬尾魚苗的費用,全部由公益訴訟被告李某某、李某父子二人承擔。
  • 赤水河裡電魚 被判放流6萬尾魚苗
    2017年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以來,胡某、胡某中明知該流域是禁漁區,仍長時間、多次利用木質自用船,在赤水河流域以電擊方式捕撈野生魚。2019年11月14日,二人在赤水河流域先市鎮大碼頭附近水域進行電擊捕撈時被群眾舉報,一人被現場抓獲,並查獲非法捕獲的野生魚2.82千克。同日,另一人投案自首。
  • 「i·寧德」誰是三都澳?它有著什麼曾經、未來!
    智己策略丨文字編撰見圖片下方圖注丨圖片來源三都澳的久遠,要從唐朝開始講起。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在雲臺山、寧波、漳州和澳門分設江海關、浙海關、閩海關和澳海關的同年,清政府在三都澳設了寧德稅務總口,下轄九個口岸,每年徵稅達一萬兩千兩白銀。
  • 首次秋季投放 300萬尾魚苗放流博斯騰湖
    天山網訊(文/ 記者 劉一鳴 通訊員 郭玉順 視頻/博湖縣融媒體中心提供)近日,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博斯騰湖落霞灣魚類棲息地,300萬尾魚苗被放流博斯騰湖  投放現場,新疆博斯騰湖生態漁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對魚苗進行鑑定、稱量計數後,志願者及工作人員在漁政部門的指導下,將魚苗放入水中,魚兒順著水流遊入博斯騰湖。  「增殖放流對我們漁民有相當大的好處,能夠增加捕魚的產量,捕魚時我們也會採取抓大放小的模式來維持生態平衡,確保年年都有好收成。」博湖縣漁民李紹金說。
  • 寧德三都澳五一旅遊攻略:交通路線+門票+遊玩景點
    建議遊玩:3小時  門票:45元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地址: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市區東南面30公裡處  電話:0593-2825260行車路線寧德三都澳交通指南:G坐標城澳外漁潭旅遊客運碼頭  寧德三都澳地址:寧德市蕉城區三都澳鎮鬥帽村
  • 東安:非法捕撈人員被罰放流魚苗十萬尾
    0000:00紅網時刻12月1日訊(東安站記者 廖湘 易恆戩)近日,東安縣多部門聯合在紫水河畔開展非法捕撈水產品案生態補償暨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現場增殖放流各類魚苗10萬尾。伴隨著一陣陣水聲響起,魚苗迅速在水中四處遊弋。此次活動放流的魚苗,由6名非法捕撈人員承擔的漁業資源損失恢復費購買,通過恢復生態的方式,既讓非法捕撈人員接受教育,又使公共流域的漁業資源得以修復。流經東安縣城的紫水河是湘江一級支流。近年來,東安縣把漁業資源管理作為重點工作,實行一系列漁業資源修復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 非法電魚獲刑罰 還"賠"補償性放流魚苗6萬餘尾
    中國法院網訊(朱慧萍)禁漁期內,在禁漁區長時間、多次以電擊方式捕撈野生魚,二被告人分別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和有期徒刑六個月。法庭根據審理查明的事實當庭宣判,不僅對二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依法處以刑罰,還就其給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行為,依法判令二被告人在赤水河流域進行補償性增殖放流魚苗6萬餘尾,以修復漁業生態。
  • 洞頭:7萬尾優質黑鯛魚苗放流入海
    7萬多尾優質魚苗有序放流入海。「我已經是第三次參加放生節了,每年把魚苗放入海洋,我認為這是對海洋的一種保護,也是對我們人類的一種保護」。市民呂海英說。據了解,這次放生活動特別選擇了適合浙南洞頭周邊海域生長的黑鯛魚,魚苗放生後將促進洞頭周邊海域魚類資源修復。海洋放生已成為洞頭常態化的環保活動。
  • 湖南邵陽一環境公益訴訟案被告被判放流魚苗1.8萬尾
    原標題:湖南邵陽一環境公益訴訟案被告被判放流魚苗1.8萬尾   日前,湖南省邵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當庭宣判一起由邵陽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糾紛案,判令肖某放流魚苗18000尾。此前,肖某因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被處刑。
  • 海南西沙漁業增殖放流百餘只海龜近250萬尾魚苗
    圖為工作人員將玳瑁放歸大海。 駱雲飛 攝中新網三沙6月12日電 (記者 王子謙)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和三沙市海洋和漁業局12日上午聯合在三沙舉辦2020年西沙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玳瑁及海龜145隻,各類經濟魚苗248萬尾。
  • 公開道歉放流8000尾魚苗 6人滇池「電魚」栽了
    掌上春城訊11月12日上午,安寧市人民法院與昆明市公安局水上治安分局在昆明市公安局水上治安(環境保護)分局滇池水上派出所在滇池聯合開展了增殖放流集中執行活動,3案6名非法捕撈水產品的被告人向滇池投放價值共計12000元共8000多尾魚苗,並進行了公開道歉。
  • 青島增殖放流賺兩億元 放流魚苗最遠遊到日本
    昨天,市海洋與漁業局發布增殖放流工作報告,去年我市共投入各項資金2200餘萬元用於增殖放流,漁業資源修復工程,不僅改善了水域生態環境,還增加了漁民收入。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雷霽霖認為,增殖放流不能僅僅看經濟效益,更重要的作用是改善海洋漁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