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電路的發展現狀和前沿技術

2020-12-16 電子發燒友

微波電路的發展現狀和前沿技術

胡薇 發表於 2018-06-14 11:34:25

1  引言

上世紀六十年代,特別是到了七十年代,由於微波半導體電路的飛速發展,微波在無線電技術領域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它已廣泛地應用於微波中繼通信、衛星通信、雷達、制導、電子測量儀器及各種飛行器的電子設備中,因此從事無線電和電子技術的理論和工程技術人員在科研和生產實際中,將大量接觸和使用各種微波電子線路。

2  微波電路的產生

一直以來,「微波電路」就是「波導電路」的同義詞,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人們就認識到對於微波頻率來說,波導是一種很有用的傳輸結構,當然,這些應當提及貝爾實驗室的Southworth等人的工作。研究者們很早就發現經過適當修改後的一小節波導,可以作為輻射器或電抗原件來使用。Southworth在一篇早起論文中就曾談到諧振腔和喇叭天線。現代波導電路發展過程中,一開始就致力於使微波功率能從微波源有效地傳送到波導傳輸線,並能在接收端有效地回收,這就對相應的發射機原件和接收機原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它導致了行波檢測器、波長計、終端負載等元件的出現。然而,當年所用的微波技術水平是很落後的,當時的微波實驗常常利用光學試驗臺進行,國際無線電工程(IRE)會刊在其五十周年紀念專集中發表了一篇回顧微波技術發展歷史的文章,其中就有幾幅當年所用設備的照片。

微波技術的發展應用,構成了微波電路的基礎。從最初發現的不連續性的多次反射原理和相應的腔體諧振原理,到人們利用這些原理使微波功率源與波導匹配,再到用來使波導與接收機匹配(如晶體檢波器),並且利用這些器件,使得某一頻率的信號通過電路。

微波電路的基本特點之一是通過波導內部的螺釘、膜片(以致壓縮尺寸)憑經驗對其特性進行調整或調諧。起初,這僅是一種試湊方法,後來發展成所謂「波導管工程」。在很長時間內,它也是微波工程的一種最常用方法。

3  微波電路的現狀

微波電路開始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應用的立體微波電路,它是由波導傳輸線、波導元件、諧振腔和微波電子管組成的。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便出現了以半導體器件以及薄膜澱積技術、光刻技術見長的新一代微波集成電路。由於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方便等優點,使得它在武器、航空航天以及衛星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微波電路中經常採用兩種基本傳輸,即波導和TEM模同軸線。波導的特點是功率高、損耗小。後一特點導致了高Q諧振腔的出現。同軸線則由於不存在色散效應,具備固有的寬帶特性。此外,阻抗的概念也能在同軸線中方便的解釋,從而簡化了元件的設計過程。這兩種傳輸結構發展成為重要的微波電路元件,兩者配合使用,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951年,Barrett和Barnes提出的這種結構,即在微波電路中採用帶狀線傳輸結構,形式和今天所用的一樣,由兩片外側敷有金屬的介質板夾一根薄條狀導體組成。其平面圖如圖3-1。早期的帶狀工藝,用的是刮刀和膠水,將薄帶導體切下並粘結到介質板上。隨著敷銅層壓板的出現,帶狀線發展成為一項性能可以預先計算的精密工藝。帶狀線傳輸結構最重要的特點,是其特性阻抗受中心條帶導體的寬度控制。帶狀線電路結構的二位特性使得它能實現許多元件的互連而不破壞外導體的屏蔽層,這也給輸入輸出位置帶來很大的靈活性。由於兩根條帶導體緊靠時,存在固有的耦合特性,因此帶狀線在平行線耦合器中應用非常方便 。

自1974年,美國的Plessey公司用GaAs FET作為有源器件,GaAs半絕緣襯底作為載體,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塊MMIC放大器以來,在軍事應用(包括智能武器、雷達、通信和電子戰等方面)的推動下,MMIC的發展十分迅速。正是由於GaAs技術的問世與GaAs材料的特性而促成了由微波集成電路向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的過渡。與第二代的微波混合電路HMIC 相比較,MMIC的體積更小、壽命更長、可靠性高、噪聲低、功耗小、工作的極限頻率更高等優點,因此,受到廣泛的重視。

單片微波集成電路的出現,使得各種微波電路的實現成為可能。因此,各種MMIC器件都的到了空前的發展,如MMIC功放、低噪聲放大器(LNA)、混頻器、上變頻器、壓控振蕩器(VCO)、濾波器等直至MMIC前端和整個收發系統。單片微波集成電路在固態相控陣雷達、電子對抗設備、戰術飛彈、電視衛星接收、微波通信和超高速計算機、大容量信息處理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隨著MMIC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和多層集成電路工藝的進步,利用多層基片內實現幾乎所有的無源器件和晶片網際網路的三維多層微波結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且建立在多層互連基片上的MCM(Multi-Chip Module)技術將使微波毫米波系統的尺寸變得更小 。

4  微波電路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微波技術的發展,微波電路在很多技術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微波電路近年來的主要發展趨勢是:

4.1  微波電路的互聯與製造技術

使用頻率1 GHz 以上的微波技術與微波電路互聯與製造技術,發展迅速,應用廣泛。在雷達、導航和通訊設備等現代信息系統與軍事電子裝備中,微波電路是高速信息的「主動脈」。因此,微波電路及其互聯與製造技術是信息化系統與軍事電子裝備研製、生產中的一項重大關鍵技術。微波電路互聯與製造技術包括:微波電路基板材料與製造技術、微波電路設計與製造技術、微波器件或組件的封裝和組裝技術、微波組件或系統的互連與調試技術等內容。它涉及微電子學、材料科學、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機械工程等諸多學科;是一項多學科交叉、綜合性科學技術。具有科技含量高,技術難度大,發展速度快,在信息系統與軍事電子裝備中應用面寬、作用大等特點。

隨著微電子技術、元器件技術、材料科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等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微波電路互聯與製造新工藝、新技術也在不斷湧現。例如多層微波集成電路和三維微波集成電路(3DMMIC)、低損耗傳輸線和屏蔽膜片微帶(SMM)電路、多晶片微波模塊、微波電路的微機電系統(MEMS) 的互聯與製造技術,新型樹脂微波PCB技術、新型微波電路防護塗層技術,以及應用於微波電路設計的三維電路仿真技術、基於智能方法的微波電路CAD與優化技術等等 。

4.2  微波電路的光子帶隙結構

1987年,Yablonovitch提出了子帶隙(PBG)結構,它最初應用於光學領域,近幾年被引入微波波段,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電磁波在具有周期結構的材料中傳播時,會受到調製,產生光子帶隙,當電磁波的工作頻率落在帶隙中時,沒有任何傳輸態存在。子帶隙結構應用於微波波段,能夠使特定頻段內的電磁波完全不能在其中傳播,同時,光子帶隙結構還將改變通帶內的傳播常數,是一種慢波結構。由於光子帶隙結構的以上特點,其廣泛應用於帶阻、抑制高次諧波、改善效率、增加帶寬、減小尺寸等方面。光子帶隙結構可以採用金屬、介質、鐵磁或鐵電物質植入襯底材料,或者直接由各種材料周期性排列而成。國內外提出的微波光子帶隙結構多種多樣,目前由三維結構向一維和二維結構發展,由於易於實現且便於集成,使光子帶隙結構的研究發展到了電子和通信領域。現在光子帶隙結構的單元形狀、周期性條件、各種周期結構變形體的結合以及材料的開發都是值得關注的研究熱點。

子晶體就是一種介質在另一種介質中周期排列所形成的人造晶體,光子晶體的基本特是具有光子帶隙,頻率落在帶隙中的電磁波是禁止傳播的。光子晶體的獨特特性,最初應用於光學領域,後來迅速擴展到其它領域,現在在微波頻段也有研究和應用。目前國內外提出了多種微波光子帶隙結構,最初的微波光子帶隙結構是由三維介質周期排列構成,由於三維結構加工製作及分析都很複雜,微波光子帶隙結構的研究和製作就集中在了平面結構上。平面光子帶隙結構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設計方法,為設計高性能、高集成度的電路提供了新的途徑,帶來了微波集成電路設計思想的一次革命。因為一維和二維的平面帶隙結構形式靈活,易於實現且便於集成,因而在微波電路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更帶給微波集成電路更快的發展 。

4.3  微波電路的MEMS開關

根據MEMS的最新定義,它是將電氣元件和機械元件結合在一起的微型化器件或器件陣列,並且可用IC工藝批量製作。儘管傳統的IC製作工藝和MEMS製作工藝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但前者是平面技術,後者是三維技術。目前廣泛使用的MEMS製作技術有: 體微加工技術、表面微加工技術、鍵合微加工技術和LIGA技術(光刻電鑄成型技術)。

開關是微波信號變換的關鍵元件。和傳統的p2i2n二極體開關及FET開關相比,現在的RFMEMS開關具有優越的微波特性和固有的重量輕、尺寸小、低功耗等優點。隨著MEMS製作技術和工藝理論的發展,在克服MEMS開關工作壽命短、開關速率低等缺點後,RFMEMS開關必將在微波系統中取得更大的發展。目前,RFMEMS開關已經用於部分微波系統的前端電路、數字電容器組和移相網絡 。

4.4  微波電路的集總元件化

微帶電路的另一個趨勢是採用集總元件。過去,由於集總元件尺寸可與微波波長相比擬,所以不能用於微波頻率。隨著光刻和薄膜技術的發展,集總元件(電容器、電感器等)的尺寸大大減小,從而一直可以用到J波段。將介質襯底上的集總元件與晶片形式的半導體器件裝在一起,對於微波集成電路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方法。除了減小尺寸以外,集總元件的另一個有點是:低頻電路中一些十分有用的技術和最優化技術,現在可以直接用於微波領域。

4.5  微波電路的二維平面化

除了集總元件和一維傳輸線元件外,還有人提出了用於微波電路的二維平面元件。這類元件可與帶狀線、微帶線兼容,這就為微波電路的設計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可選方案。

目前,實現二維平面電路主要有三元件結構、開放式結構、腔體結構三個方式。與條狀線電路相比,它具有自由度大、輸入電阻低等優點;同波導電路相比,它更加容易分析和設計,藉助於高速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它可以根據要求對任意形狀的平面電路進行分析,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的應用必將越來越廣泛。

4.6  新一代的MIC

新一代的MIC可能是半導體襯底上的單片微波集成電路,所用的半導體襯底有高電阻率矽、高電阻率砷化鎵以及帶有二氧化矽層的低電阻率矽。它的技術難點有兩個,首先是其中用到的各種微波半導體器件還沒有通用的製造方法,其次是無源分布元件(傳輸線段)需要大面積的襯底。然而,近年來的趨勢表明,砷化鎵工藝是微波單片集成電路的關鍵所在。在千兆赫帶寬的模擬放大器和千兆位速率的數字集成電路中,砷化鎵金屬-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ESFET)會佔有支配地位。無論是混合的還是單片的微波集成電路,其優點與低頻集成電路基本相同,即系統可靠性能高、體積和重量減小。在需要大量標準化元件的場合,最終導致成本下降。像低頻集成電路一樣,MIC在擴充現有市場和開拓許多新用途方面,包括大批民用項目在內,都有很大的潛力。

5  結論

本文重點闡述了微波電路的由來,以及對現狀的總結和前沿技術的介紹。上世紀四十年代微波電路的興起,到六十年代微帶電路的出現,微波電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隨著各種集成電路的流行,微波電路的發展勢必將會有一個美好的前景。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微波在食品工業的技術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實力增強、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食品機械迅猛發展,微波食品加工設備也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家用微波爐已進入千家萬戶,人們越來越多的了解並感覺到微波加熱特性。這為微波能應用發展的打下良好的基礎。九十年代後,我國微波食品機械已成為微波應用領域主流,取得可觀的效益。
  • Microwave Office 微波平面電路設計工具介紹
    引言 從八十年代開始,國際上微波電路技術已經從傳統的波導及同軸線元器件和系統轉移到採用微波平面電路(又稱微波集成電路或微波印刷電路), 其特點是把電路印製在介質基片平面上。 體積,重量和成本都大大減小。 除了微帶,共面波導,槽線,懸置線等無源電路以外, 微波半導體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平面電路上, 構成混合微波集成電路。
  • 一種分析複雜微波電路的新方法
    )獨立求解每個子電路的時域特性,使用並行算法連接各子電路,最終得到整個電路的特性.本方法適用於結構複雜、規模較大的微波電路的分析設計,與整個電路使用FDTD進行設計研究的方法比較,本算法在保證相同數值精度的條件下可以提高計算效率五倍左右,故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航天科工二院25所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微波產品研製邁入3D時代
    近日,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二室和微組裝中心聯合成立的小型化高密度集成攻關小組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在毫米波段採用三維集成技術實現微波組合小型化高密度集成,標誌著25所微波產品的電路設計和工藝研製由2D時代正式邁入3D時代。
  • 談談傳統射頻、微波工程師的轉型與發展
    真的做幾個電路後,你和業內人士的差距或許就僅僅是流片/測試的經驗了。 1zJednc@LeonMac :1zJednc1. 傳統上天線的技術分析,基本上是從「場」的概念(比如輻射場,增益,方向圖等等)來進行的;而RF電路(包括RF IC) 技術基礎大體上是從「路」 的概念來的。
  • 解決射頻微波教學實驗難題,我們有靠「譜」的方案!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國防與社會經濟建設各領域對掌握微波及測試技術的創新型電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長。
  • 工業微波能技術專業理論數據詳解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該專業隸屬於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是一門以電磁場理論、光導波理論、光器件物理及微波電路理論為基礎,並和通信系統、微電子系統、計算機系統等實際相結合的學科。RF 射頻,主要是微波電路,一般只要是有研發部的電子,通信公司包括中興,華為,廣電,都要電磁兼容和射頻工程師)。
  • 紅外焦平面陣列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
    但象元的功耗和面積也隨之增加了,面積的增加對現在日益發展的光刻技術並非什麼大問題,但功耗的增大就很不利。5、電流鏡柵調製讀出電路(CMROIC) 電流鏡柵調製電路(CM)可使讀出電路在更高的背景輻射條件下工作(圖7)。通常,讀出電路的積分電容是在象元電路內,因受面積的限制,故不可能做得很大。
  • 微波EDA電磁場仿真軟體評述
    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4245.htm隨著單片集成電路技術的不斷發展,GaAs、矽為基礎的微波/毫米波單片集成電路(MIMIc)和超高速單片集成電路(VHSIC)都面臨著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電路的設計與工藝研製日益複雜化
  • 基於微波技術的固體廢棄物處理系統
    美國開發了鋼廠含油淤泥的微波脫油技術,該技術是將含油和金屬的汙泥與添加劑混合,然後在一個流動系統中接受微波輻照10min,最後通過離心分離,分離出固體物質(主要是Fe、FeOx)、油和水。分離出的固體可重新用作煉鋼原料,油可作燃料出售。
  • 高斯貝爾大力發展高頻微波覆銅板業務
    據公告顯示,高斯貝爾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少數幾個能夠研發和批量生產高頻微波覆銅板的企業。高斯貝爾一直看好高頻覆銅板業務,並大力投資高頻覆銅板業務,目前大多使用的是高斯貝爾公司自有資金和國家強基工程項目資金。
  • 工業微波電磁波殺青機技術——突破國內傳統技術工藝發展的瓶頸
    微波應用技術以新產品、新技術、新的服務模式打造國內微波技術裝備產業製造基地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立足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際需要,工業微波具有良好的市場信譽和技術服務團隊,憑著多年製造經驗,熟悉並了解市場行情,贏得了國內外廠商的好評。
  • 微波加熱技術原理
    微波技術的形成是由一部分極性分子和也就是說微波加熱是利用介質材料自身電磁場耗損的能量而產生的熱量從而發熱。微波加熱是一種「冷熱源」,它在產生和接觸到物體時,不是一股熱氣,而是電磁能。它具有一系列傳統加熱所不具備的獨特優點。
  • 微波天饋線系統的維護安裝
    在多波道共用天饋線系統的微波中繼通信電路中,天饋線系統的技術性能、質量指標直接影響到共用天饋線系統的各微波波道的通信質量。  (2)按施工設計圖紙檢查天線安裝的高度和方位,各安裝部件要緊固,否則影響收信電平。  (3)微波天線口徑不同,為了更好地固定微波天線,當微波天線的口徑為3 m以上,特別是在高山、沿海、颱風特別多的地區,最好使用2根水平拉杆和1根垂直撐杆來固定微波天線,並且固定拉杆和撐杆的緊固件與鐵塔的接觸面要大。
  • 微波加熱膨化技術推動休閒食品加工行業發展的新局面
    微波膨化不同類型含纖維、澱粉之類的穀物進行膨化後,都能製造鬆脆香酥的食品,為了尋求肉食加工副產品,肉皮的有效利用,增加肉食品種花樣,提高肉皮風味和適口性,用新鮮豬皮作了微波膨化試驗,然後做成各種菜餚,效果良好,為進一步開拓肉食副產品肉皮,皮肚,豬皮利用微波膨化技術工藝-浸泡-水洗-
  • 中國變頻技術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分析
    近年來,隨著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迅速發展,交流傳動與控制技術成為目前發展最為迅速的技術之一,電氣傳動技術面臨著一場歷史革命,即交流調速取代直流調速和計算機數字控制技術取代模擬控制技術已成為發展趨勢。
  • 吉林大學物理學院聲學與微波物理系簡介
    (2)現狀:2001年起有新的基金項目執行和兩個新的橫向項目籤約。在基金和橫向項目的長期穩定支持下,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基礎,形成了幾個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它們是:井孔聲學理論與計算;複雜介質與結構中的聲傳播;信號處理與參數反演和成像。近年來又開拓了非線性聲學與聲彈性學研究。無論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都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區別
    三、主要課程(大學)電路分析基礎,電子電路基礎,信號與系統,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波工程基礎,通信原理,資料庫技術與應用,數位訊號處理,無線傳輸技術及網絡四、考研導讀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的研究生方向有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物理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等。1、電路與系統研究以電路為基礎的感知並作用物理世界的各類電子系統的科學和技術。
  • 十三大門類之工學考研就業前景介紹:0809電子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是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礎。信息科學是二十一世紀三大科學研究領域之一,其誕生和發展始終與科技前沿和先進生產力密切相關。本專業培養具備光電子或微電子及物理電子領域內寬厚理論基礎、實驗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在該領域從事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開發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毫無疑問,在資訊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地位顯著,前景廣闊。
  • 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3崗位公開招聘
    、軍民融合通信技術、軍用通信指揮系統等為發展龍頭的多學科綜合性法人實體單位。作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與四川省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議》的重要落地項目,通信研究院將依託四川省成都市的人才環境和產業發展的政策與基礎優勢,整合現有通信產業資源,發揮技術牽頭效應,同時充分運用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和上市公司平臺,推進集團公司信息通信產業發展和能力提升,打造國內一流具有航天特色的通信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