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術的形成是由一部分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組成的 [1] ,受磁場的作用,當有
子電介質和無極分子電介質置於微波電磁場中時,介質材料中會形成偶極子或已有的偶極子重新排列,並隨著高頻交變電磁場以每秒高達數億次的速度擺動,分子要隨著不斷變化的高頻電場的方向重新排列,就必須克服分子原有的熱運動和分子相互間作用的幹擾和阻礙,產生類似於摩擦的作用,這個過程就會使得電磁場能量逐漸轉化成新的熱能,使介質溫度出現大幅度的提升,這就是對微波加熱最簡單的解釋 [2][3] 。也就是說微波加熱是利用介質材料自身電磁場耗損的能量而產生的熱量從而發熱。微波加熱是一種「冷熱源」,它在產生和接觸到物體時,不是一股熱氣,而是電磁能。它具有一系列傳統加熱所不具備的獨特優點。
微波技術的形成是由一部分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組成的 [1] ,受磁場的作用,當有
微波技術是指在平均波長0.1 m~1 m之間的電磁波,能夠產生高頻電磁場,而介
質材料中的分子在電磁場中隨著其頻率的不斷變化而出現去向不同的情況 [1] 。傳統的微波技術主要用在雷達、通訊等方面,而在如今的各項應用中,微波技術已經作為一項新能源被研發出更多的應用方向。由於微波的應用極為廣泛,為避免相互間的幹擾,所以供應工業、科學及醫學使用的微波頻段是不同的,食品工業所使用的微波頻率多為2450 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