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長城證券
評級:推薦
貿易爭端加劇,「雙循環」戰略全面應對:近期「乾淨網絡」等貿易爭端加劇,應對世界多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供給及需求端設立障礙,中國經濟轉向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內循環經濟將基於兩條脈絡展開。脈絡一是暢通國內經濟活動的自我循環,使經濟錨定於均衡狀態;脈絡二是進行供給需求雙升級,推動經濟高層次發展的進階之路。內循環將為外循環提高強大支撐,憑藉獨立的經濟實力重塑國際地位,在參與全球合作中擁有主動權。內循環並非閉關鎖國,內循環將助力進一步擴大開放,高水平開放合作,並助力中國邁向全球價值鏈上遊,引導全球經貿體系重塑,從而幫助中國在參與全球合作中擁有主動權。
5G——投資內循環建設重點,促進 5G 行業國產替代步伐
元器件方面,供應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國產替代緊急性高: X86、ARM 等重要晶片架構生產目前仍需國外公司授權;元器件設計製造環節所需設備如光刻機、生產線的核心配件高度依賴國外進口;元器件設計、製造等多個環節仍需國外技術授權;高精尖的 GPU、CPU 等元器件完全依賴進口;中高頻器件市場仍由美日廠商壟斷。但目前我國已於政策上對產業進行免稅等鼓勵,並成立「5G 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加速國產替代步伐。? 5G 終端方面,我國 5G 終端領域日趨完善,設備出口受貿易爭端影響較小。與上遊晶片、作業系統及應用相比,5G 終端設備廠商市場高度競爭,利潤率偏低。且面向民用的終端不涉及國家機密數據,並未引起國外政府高度警惕,受 5G 貿易爭端影響較小。此外,國內 5G 終端設備發展在政策、規模、行業應用等方面具備領先優勢,目前我國自主終端產業體系逐漸完善,具備內循環基礎。
5G 基礎設施方面,建設基本實現國產化,或成投資內循環重點受益對象。貿易爭端升級對國內外 5G 建設均產生不同程度影響,就國際方面而言:一方面,英、美、紐西蘭、印度等國電信運營商受政府禁令的影響,不得不放棄高性價比的中國產品,並需要對已有設備中的華為設備進行存量更新替換,必將延緩該國 5G 建設步伐;另一方面,歐美限制中國企業採購核心元器件,將減少全球 5G 設備供貨量產,並影響全球 5G 建設進程。就國內而言:基站晶片已基本實現國產替代,此外短期內華為可完成緊急備貨,預計基站建設受國際爭端影響較小,目前 5G 建設作為國家新基建重點建設對象,政策、投資、及建設進度如期推進,發展速度高於全球水平,基站側受貿易爭端影響較小,作為 5G 內循環基礎設施將加速建設。
5G 內容及應用方面,全球範圍內生態割裂,制約 5G 內容與應用發展。貿易爭端使得 5G 難以形成全球範圍規模市場,生態割裂不可避免。外部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內循環發展將促使中國廠商加大研發投入形成自主生態系統,並依靠國內大人口基數形成規模效應普及 5G 應用。
雲計算——科技內循環補短板重點領域,助力雲計算產業鏈升級
IDC 方面,美國清潔網絡五大措施限制我國雲廠商,倒逼雲計算產業擴大內循環。我國雲計算與美國仍存在較大差距,且目前我國 IDC 數量與流量的激增尚不匹配,內循環將促進科技補短板,IDC 領域有望成為建設重點。市場側,IDC 領域中國市場規模增速長期領先全球,2019 年,全球IDC 業務市場整體規模為 6903 億元,同比增加 10.39%;我國 IDC 業務市場規模達到 1562.5 億元,同比增長 27.2%增速為全球增速的 3 倍左右,內循環市場空間充足。投資側,我國 IDC 投資活躍,阿里、騰訊、移動等多家公司增資 IDC 建設,足以支撐 IDC 內循環發展。競爭側,海外廠商於中國市場市佔率低,國內激增的下遊需求可支撐中國 IDC 廠商內循環發展。此外,政策端,各地政策相繼落地助力 IDC 內循環,如上海的上海計算增效行動,廣東的先提後擴等。
交換機方面,目前市場份額落後,但已具備自主可控能力,為內循環提供保障,例如新華三發布的 G 系列交換機核心軟硬體均由國內廠商提供,在核心晶片方面東土軍悅也發布了其 100%自主可控且晶片設計可持續演進的軍用交換機核心晶片 KD5650。 ? 光模塊方面,我國在光通信領域的光晶片及組件等細分領域對外依賴度較高,外部貿易爭端或影響產業發展,內循環受限,目前國內企業正加速布局晶片研發;在高速光模塊方面,已具備小規模供貨能力;在矽光領域,我國進入較晚,正通過收購等方式拓展矽光產業連,但內循環能力仍較為有限。
伺服器方面,我國伺服器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國產替代推動下優勢企業浪潮、聯想等強勢出海,當前除核心晶片之外,我國伺服器零部件國產化率已經超過 60%。但中國市場對於伺服器的核心晶片嚴重依賴進口,若國外供給斷層將影響產業發展,成開展內循環主要補短板發力點。放眼未來,算力帶動經濟,未來中國伺服器市場需求旺盛,為內循環提供充足動力,且目前招標中已有部分指定只採用國產化伺服器,伺服器國產替代加速進行時,打響內循環良性開端。
北鬥——產業鏈國產化 100%,貿易爭端推動內循環加速
產業鏈國產化 100%,實現自主可控逐步打破 GPS 壓制。隨著北鬥三號第30 顆組網衛星、北鬥系統第 55 顆衛星在 6 月 23 日發射後成功布陣太空,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全面完成部署,衛星單機和關鍵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 100%,用戶段上中下遊晶片、模塊、天線、板卡、系統及終端集成、以及運營等全產業鏈實現自主可控。相較於 GPS,北鬥系統於三頻信號、有源及無源定位雙模等多方面具備優勢,奠基北鬥產業內循環發展。
貿易爭端驅動北鬥產業鏈上中下遊內循環發展,攻克核心技術勢在必行。
上遊核心零部件晶片、板卡、天線等已基本自主可控,但在晶片高精度、低功耗方面我國發展仍較弱,疊加美國衛星導航技術對我國的封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鬥晶片發展。此外板卡方面國內高精度板卡與 NovAtel、Trimble 和 Javad 等國外主流廠商的產品相比,在尺寸、低功耗、支持頻道與通道存在劣勢。故而為滿足內循環需求,攻克核心技術勢在必行。中遊系統及終端集成方面,目前部分廠商如合眾思壯、北鬥星通、海格通信等已實現從晶片-板卡-算法-各類定位終端-各行業應用服務的全產業鏈布局,2019 年北鬥中遊產業規模達到 1902.9 億元,隨著北鬥三號的全面部署完成,中遊市場規模可觀,內循環動力充足。下遊應用運營服務方面,國內北鬥+下遊應用,如「北鬥+智能穿戴產品」市場、北鬥+智慧城市市場、北鬥+特殊市場等持續拓展,市場空間廣闊。
北鬥內循環驅動技術產品升級,疊加一帶一路政策扶持,推動外循環發展。北鬥產業鏈內循環的形成推動了國產技術、產品的升級,建立了成熟的北鬥系統,進而驅動北鬥產業的外循環。《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 2019》顯示,在全球 100 多個國家已在使用中國衛星導航產品,其中 「一帶一路」沿線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已落地北鬥相關應用與產品。在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阿拉伯等多個「一帶一路」國家,在農業、警務、車輛、災害監測、測繪等多個領域,北鬥系統已落地大量相關應用。
?投資建議:貿易爭端升級,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決策是中國經濟向高質量邁進的必然選擇。內循環的開啟將減輕進口依賴、加強攻關核心技術,從而推動產業升級、國產替代及安全可控,助力新基建快速推進。5G 將成為投資內循環的重點受益對象,建議重點關注 5G 產業鏈核心受益標的包括 5G 光模塊龍頭光迅科技、華工科技。此外 5G 作為新基建的重點,預計相關應用的扶持政策將相繼推出,重點關注 5G 原生應用,建議重點關注 5G 消息龍頭夢網集團,物聯網應用龍頭,包括智控龍頭拓邦股份、高速寬帶連接模組龍頭廣和通,以及設備商烽火通信、中興通訊等。
科技內循環將著重補短板,有望助力雲計算產業鏈升級,建議重點關注綁定網際網路巨頭具備高成長性企業例如奧飛數據、數據港等。同時,隨著國產替代的快速推進以及網際網路廠商更多擁抱自研或白盒交換機,重點關注在數據中心交換機國產化方面領先、並綁定華為等巨頭同步拓展雲計算終端業務的星網銳捷;IDC&5G 散熱龍頭英維克;數據中心交換機及企業級路由器市佔率領先的紫光股份。
北鬥成功組網並實現產業鏈國產化 100%,內循環倒逼 ICT 關鍵產業鏈國產化替代進程加速。推薦關注在北鬥以及衛星通信等方面具備領先的技術優勢的海格通信;通過子公司鋮昌科技聚焦衛星微波毫米波射頻晶片的和而泰;寬帶化、智能化專網市場空間快速增長,衛星通信領域領先布局的海能達;加速拓展 ICT 高端產品的國內工程膠粘劑龍頭回天新材;以及國內石英材料行業龍頭企業,有望直接受益於航天航空、半導體、光通信行業景氣上行的菲利華。
風險提示:貿易爭端升級風險,運營商資本開支不及預期,技術發展不及預期,產業鏈發展或偏慢,宏觀經濟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