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主打的是賣房子,每套房子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精彩的故事。普通房子的買賣都不足為奇了,這一次在電視劇中讓人們對上海老洋房大開眼界。用劇中的小樓的話來說徐文昌(羅晉飾演)店長賣一棟老洋房,可以吃三年。這句話就知道老洋房有多麼的值錢。徐文昌也透露在上海能夠買得起老洋房的也不過200人左右。
那麼在上海擁有一套老洋房,則非富則貴。不是茶葉大王就是地產大鱷,都是當時上海灘有頭有臉的人物。時至今日也基本上都是第三代了,老一輩基本都已經退下來了。但凡不是缺錢,一般人是不會捨得去賣老洋房的。賣老洋房的背後都是有故事的人。
同樣都是富三代,當向文森遇到龔先生
在《安家》中第一位賣老洋房的客戶出現了,他就是龔家花園的龔先生,龔俊。他是家裡的龔家的第三代孫子,三代單傳,如今他經營著一個大公司。這套老洋房的主人是龔俊的爺爺。
作為龔俊而言,他很捨不得賣掉祖宅,全因公司資金出現問題,他才迫不得已想到去賣掉祖宅。作為家裡的第三代,龔俊謙和有禮,一看就有著很好的教養。對於自己變賣祖宅一事,他內心還是有一點介懷的。他是一個有抱負善良的富三代。
劇中第二個老洋房的主人是上海灘茶葉大王向玉榮的孫子向文森,向玉榮年輕的時候就全家移民去了歐洲,目前向文森是在蘇黎世定居。不同於龔俊的一脈單傳,他們向家家族龐大,也就是子孫興旺。由向文森負責回來賣掉祖宅。他們原本以為家裡的祖宅經歷過滄海桑田破敗不堪,沒想到還在,而且還能賣得好價錢。
作為向文森而言,這個爺爺留下來的老洋房對他來說就是一筆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無端端掉下來這麼多的錢,他貪婪的本性就顯露出來了。從他的打扮和談吐就看出他就是一個沒能耐的紈絝子弟。
龔先生謙和有禮,紳士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樣都是富三代,向文森和龔先生區別很大。先來說一說龔先生。龔先生一看就是很有教養的家庭出身,從3個細節就可以看出龔先生的人品。在龔先生帶房似錦(孫儷飾演)和徐文昌(羅晉飾演)去龔家花園看房的時候,路過凹凸不平的路面,龔俊提醒房似錦和徐文昌要小心,細節見人品,他很紳士細心。
第二個細節,房似錦和表姑太奶奶一家人起衝突要拿出雨傘的時候,龔俊第一時間衝出來緩和激烈的場面。龔俊並不想用武力解決問題,細節看出他骨子裡是一個有素質、紳士的好男人。第三個細節,他對表姑太奶奶有禮貌。
提到龔俊就不得不提表姑太奶奶,這個遠方親戚可不簡單。一大家人蝸居在龔俊家中的平房裡面40多年,連兩個兒子都是龔俊的太爺爺資助上學。可是他們一大家族人一點都不感恩,甚至看到龔俊要賣房子之後就賴著不走,想分得5千萬元。龔俊是好言相勸,給足了這個表姑太奶奶很大的面子,他很有禮貌,並沒有看不起人。
表姑太奶奶明顯不是省油的燈,一點都不給龔俊面子。都說壞人變老了,這話一點都不假。龔俊還是想大家和氣生財。他提議拿出300萬元表姑太奶奶一家人。沒想到表姑太奶奶一聽到反應很大,最後當然不歡而散。
龔俊最後沒辦法只好讓自己的爸爸和爺爺親自出面調解。從爸爸和爺爺的言行舉止就看出龔俊的家庭教養真的很好,爺爺和爸爸都是有教養的文化人。他們居然還答應拿出1000萬元給表姑太奶奶一家,真是人善被人欺。沒想到表姑太奶奶一家還不同意。
龔俊被逼無奈,一邊是公司面臨債務危機,一邊是難纏的親戚。他只好請人來拆掉搭建的平房,拆掉自己家的平房,這個做法合情合理。龔俊有教養體現在他還囑咐工人們不能傷人。事情完美落幕,龔俊也算是這麼多賣房子的客戶中最有素質教養的一個。
向文森自私自利,不知感恩
向文森一回國就十分高興,因為立馬就有錢收了。向文森要賣的這套老洋房可是向公館,當年是茶葉大王的家。當年的向玉榮可是富甲一方。沒想到到了第三代向文森,絲毫沒有了爺爺的風範,他言行舉止十分輕佻,一點都沒流露出對於老管家一家人的感恩之情。
見到老管家的孫子耿叔之後,他更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他剛開始的態度還是和善的,一看到耿叔拿到贈與書之後,他的臉色就變了。立馬直接稱呼耿叔為「耿先生」,一副翻臉不認人的姿態。
向文森直接否認了這一份贈與書,他不承認贈與書。一方面是年代久遠,不是他手上經辦的,二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想分錢給耿叔一家。作為一個富三代,不是應該要感謝耿叔一家對他們祖宅的維護,提出要給予耿叔一家工資嗎?雖然贈與書並沒有多大的法律依據,但是基於道德層面,他都應該給予耿叔房子。
種種一切把向文森自私自利的醜惡嘴臉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這樣的富三代是在丟茶葉大王的臉面。難道真的是富不過三代嗎?
向文森和龔先生完全相反,真的是人善被人欺嗎
向文森和龔先生完全相反,向文森自私自利,絲毫不顧及別人,眼中只有錢。而龔先生寬厚仁慈、紳士謙和有愛,這樣的富三代經過這一次經濟危機之後,肯定很快會東山再起。
向文森後來還私底下和林茂根直接交易,還和林茂根一起套路直接的老管家的孫子耿叔。拿到錢之後,他拍拍屁股坐飛機出國走人了。向文森明顯是一個看重蠅頭小利的貪婪小人,真的是敗光了爺爺的名氣。一個人之所以貴氣,貴在品行。品行不端的人,不管在哪一個行業都不會長久的。做生意更是如此。
乍一看龔先生是人善被人欺,經過一番周旋才賣出了房子。最後當然還是以完美收場。而向文森一開始就決絕趕走老管家的孫子,很快就賣出了房子。真的是人善被人欺嗎?實則並不是人善被人欺,龔先生的做法贏得人心,而向文森的做法令人不齒。
人生昂貴的不是金錢,而是格局和眼界
正如向文森,他註定不會長久。富不過三代在他身上已經體現出來了。而寬厚的龔先生肯定會東山再起。人生最昂貴的不是金錢,而是格局和眼界。有錢人沒格局難長久,這一句話不是憑空而來,從向文森和龔先生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證明。
自古以來就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富一代經過努力艱苦創下了財富,第二代尚懂得珍惜,同時忽視了對下一代的教育。第三代就養成了奢靡之風。正所謂第一代創業,第二代守業,第三代基本不會珍惜揮霍無度不學無術。這也是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總結來說,不管有錢與否,任何時候做一個感恩、有禮有教養的人都是對的。金錢決定了格局。格局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