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古人留下了很多人生哲理,即使到了現代,仍然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儒家文化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華,儘管過去了幾千年的時間,但是如今依舊被傳承了下來。
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個主張就是「仁」,孔子認為,只有做到「仁」才能成為聖人,因此「仁」的思想也已經完全融入了我們的文化中。但是,卻似乎有一些古語和孔子提倡的「仁」相違背,比如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句話。
我們常常提倡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但是有時候這種做法卻並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有時候甚至會讓人陷入麻煩中。比如我們從小就知道的農夫和蛇的故事,農夫好心救了凍僵在路邊的蛇,但是蛇在暖和了之後,不僅不知恩圖報,反而還咬了農夫一口。
這些現象似乎都印證了這句「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以至於很多壞人明明做了壞事,都用這句話來作為藉口。
那麼,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善良沒有好下場嗎?其實並非如此,之所以會出現誤解,是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的完整版,其實最後一句才是精華。
這句話出自明朝時期編寫的《增廣賢文》中,完整版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看完了完整版之後,相信大家都理解了這句話真正的含義,這句話仍然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善良,善惡到頭終有報,正義雖然會遲到,但是遲早有一天會到來。
當然,雖然我們都應該善良,但是這裡的善良並不是愚善,我們應該保有善良之心,但是善良也應該有自己的標準。對十惡不赦之人的善良,只會助長其氣焰,讓其更加囂張,這樣的善良,不僅不會得到感恩,或許還會讓更多人受到傷害。
如我們現在已經習以為常的碰瓷,當第一個人在汽車面前倒下,獲得巨額的賠償之後,越來越多人效仿。正是因為一個人的善良,最終讓碰瓷的人越發囂張,最後竟然發展成為了一個「產業」。這種善良並不是真正的善良,而是一種縱容。
人之初,性本善,真正的善良是堅守自己的底線,給應該得到善良的人以善良,毫無底線的善良只是一種退讓和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