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小」世界裡做大事

2020-12-12 華西都市報

高福:「小」世界裡做大事

高福(資料圖)

看本文視頻掃二維碼

  

高福
  中國科學院院士,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
  高福1983年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1986年在北京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1994年於英國牛津大學獲博士學位。先後在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1年擔任英國牛津大學講師、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2004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並進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擔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長;2005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8年出任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2010年擔任英國牛津大學客座教授;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存濟醫學院院長;2017年起擔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2018年被任命為第八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2019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高福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病原微生物跨種間傳播機制與分子免疫學,主要從事T細胞識別、流感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機制、禽流感等動物源性病原跨種間傳播的機制研究等。
  2014年9月16日,中科院院士高福一早和家人告別,從北京國際機場登機前往西非,和另外62人組成的P3移動實驗室檢測隊奔赴一片沒有硝煙的戰場。
  伊波拉病毒的傳染性如何?以何種方式傳播?為了大家的健康,高福和隊友們鼓起對未知科學探索的勇氣選擇前往最前線。在《科學》雜誌的「科學生涯欄目」中,他寫下「病毒旅行不需要籤證」。而就在他們出發的同時,由於擔心感染,美歐和日本的援助組織卻正在撤走大批醫務人員及志願者。此行多少有了些壯烈的意味。
  出發前一晚,高福回家時才說,已經報名去獅子山。還在上學的女兒,撒嬌地說要跟爸爸一起去。當時的獅子山不僅伊波拉病毒肆掠,而且醫療衛生條件相當落後。此行出遠門,高福叮囑家人,不要告訴年邁的父母。
  面對人生中的眾多角色,他盡力做好每一個。

在非洲的小秘密

  剛到西非不久,高福就發了五天燒。
  「我的專業知識告訴我,我並沒有感染伊波拉病毒。不過我還是自覺在賓館裡自我隔離了一個星期。」高福說,「這事我也沒告訴國內的人。」
  現在談起這段鮮為人知的插曲,高福的口吻很輕鬆。但在人人自危的疫情一線,面對著致命病毒的肆虐,對心理素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那時候我提醒自己不要著急,而且萬一真感染了,著急也沒用。」在多年與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鬥爭中,高福說自己一直都持有這樣的心態。「做這行,心理素質的訓練高於一切。」
  也正是如此強大的心理素質,成就了今天的高福。

「失敗比成功多」

  2004年,高福收拾好行囊,鎖上他在英國牛津大學辦公室的門,卸下教職,結束了13年的海外遊學生活,回到北京。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海歸」科學家有一種特有的刻板印象。許多人物傳記中也常寫,他們「放棄了國外優渥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帶著一腔愛國熱情,毅然回到祖國」。
  但高福卻並沒有把自己當成這種人。對他而言,回中科院工作,是因為這裡能為他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舞臺。「而且,我父母也在國內嘛,他們需要我照顧。」他笑說。
  在他看來,在他所從事的新發、突發傳染病研究領域,中科院的硬體比國外要好,還為他提供了一個很強的團隊,讓他在國外十幾年積累的科研理念、思考、抱負能夠得到充分的釋放與實踐。「在國外我可能只能成為一個小領域的專家,但在中國,我才有可能去做一些頂天立地的事。」
  「大家要理解,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現在中國科研實力上去了,將來發達國家也有可能從中國挖優秀人才,這都是正常的。」
  這種平常心也貫穿在他科研工作的始終。高福坦言,自己走到今天,失敗比成功要多得多。「科學本來就是無數次的失敗換來1次成功,大家看到我在《科學》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卻不知道我已經被他們拒絕過99次。」
  但在失敗中,高福迅速成長。他從一個農業大學獸醫學專業訓練出來的學生,不斷跨界,從最初的分子生物學、病毒進化學、結構生物學,到後來的流行病學、公共衛生政策,他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成功。

於「細微」處見大義

  如今的高福,已經是在《科學》《自然》《細胞》《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五大頂級學術期刊上取得「大滿貫」的,為數不多的中國科學家之一,幾乎可以說已經「功成名就」。
  但高福的夢想並沒有就此止步。與H5N1、SARS、H7N9、MERS、伊波拉病毒等重大新發、突發病毒一次次周旋的經歷告訴他,防患於未然,永遠都是傳染病防控的「黃金準則」。
  2015年以來,寨卡病毒在南美洲暴發,並在全球蔓延,我國也出現了輸入病例。高福敏銳地預感到,寨卡病毒對中國的潛在危害可能會非常大,甚至「可能大過其他病毒」。之後,高福就開始在各種場合呼籲科學界重視寨卡病毒,並建立輸入病例監測及研究共享機制。他在中科院內組織了一支由20多個研究室組成的聯合攻關團隊,把他在中科院微生物所做流感病毒研究的團隊調了過來,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等多家單位也迅速參與進來;之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等院外研究團隊也加入了攻關隊伍,大家通力合作,僅過了兩個多月,就產出了一批世界一流的重大研究成果。
  「技術求同,科學求異。」高福說,「寨卡病毒身上還有很多科學問題沒有搞清楚。在這個領域,中國要去尋求能夠在科學上引領世界的突破點。只要做出來,我們就是第一。」
  上有頂天的科學問題,下接立地的國家需求,在與「看不見的敵人」——病毒周旋的日日夜夜,高福感受到了使命的召喚。
  他始終記得,第一次拿到病毒入侵關鍵蛋白結構時的興奮。也始終記得,動身去獅子山的前一晚,他對自己的女兒說,我要去獅子山了。
  而女兒的回答是:「爸爸,我也跟你去。」

相關焦點

  • 國家科技獎候選人出爐,李蘭娟院士被提名,身兼要職的高福沒有戲
    作為我國醫學界傑出代表人物,李蘭娟院士也正式被提名為候選人,但這讓很多網友都想起了同為醫學界的高福,如果比學歷和論文高福院士可是比李蘭娟院士多的太多了,但是這一次高福甚至提名都沒有提名,可以說高福是沒有資格入選。
  • 中科院院士高福:曾留學英國是牛津大學博士,有8個中外院士頭銜
    不甘平凡,奮起直追,他是窮旮旯裡飛出的金鳳凰。 寒窗苦讀的高福終究沒有辜負父母的期盼和自己的拼搏,他以極為優秀的成績考入山西農業大學,在物質匱乏的那個年代,在自己出生的那個小地方,高福能成為一名重點大學的大學生,無疑是山旮旯裡飛出的一隻金鳳凰
  • 雍正王朝中雍正賜死高福,在李衛回京後為什麼讓他先見鄔先生!
    雍正王朝中雍正賜死高福,在李衛回京後為什麼讓他先見鄔先生!中國古代有過不少人才,其中以清朝為例,就曾有過李鴻章、嶽鍾琪一類。而在雍正時期更是人才輩出的年代。雍正帝身邊曾有很是寵信的宦官高福,但是高福卻被九子奪嫡的另一位主角十四皇子的擁立者八皇子的管家收買後,因事情敗露被感念高福服侍多年的雍正帝賜死。而與高福相關的清朝名臣李衛在回京後雍正沒有先準他去宮中請安,而是讓他先去找鄔思道。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李衛回京後雍正讓他先去見過鄔思道。
  •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不要鼓勵流感患者上班
    中新網2月25日電 就「流感的積極防控」問題,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今日表示,如果感覺自己是流感,要到醫院隔離自己,不要鼓勵得了流感的患者來上班,治療就是預防。資料圖:醫院輸液大廳內人滿為患。。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做出如上回應。高福介紹,流感是一個疫苗可預防疾病,但是又不像天花、B肝或者脊髓灰質炎那樣,打了疫苗就真管用了。但是受目前人類的認知水平局限,選用什麼樣的流感病毒毒株去做疫苗合作藥,選對了可能效果能達到百分之八九十,選不對大概其六七十。並且,中國整體來講疫苗的接種率還是比較低的,大概徘徊在2%左右。
  • 李蘭娟院士入選最高科技獎候選人,為何要提及高福院士?
    該篇文章的作者真是放「狠招」了,拿李蘭娟院士和高福院士來做對比,藉此來吸引讀者的眼球,對於這樣的做法,雖然斬獲了很高的流量,憑藉這篇文章,該位作者也賺到了不少的收益,但卻讓人感到心寒。李蘭娟院士入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是值得祝賀的好事,而上文的作者,為何偏偏要提及高福教授呢?主要是因為高福教授帶有「爭議性」,這位作者在文中寫道:「如果他(高福)在武漢期間的言行能夠更接地氣,實事求是,而不是言行不一,透支人民的信任,如今不至於被網友所詬病。」
  • 職場故事:大事做小,小事做好就是卓越
    大家好,今天小編跟大家說一說什麼才是卓越。很多員工喜歡將追求卓越掛在嘴邊,其實能夠將大事做小、小事做好就是卓越的最好表現。卓越對於員工來說並不是高不可攀的境地,只要我們認真關注身邊的大小事務,力求將大事做小、將小事做精,自然就可以讓自己達到卓越。
  • 高福詳解病毒:與免疫系統的關係就像「貓鼠遊戲」
    近日,科普中國網採訪權威病毒學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高福院士從學理和歷史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對病毒做一次全面的科普。高福,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 兩支中國團隊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高福團隊為藥物設計提供依據
    兩支中國團隊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高福團隊為藥物設計提供依據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19-10-30 20:07 來源
  • 高福:對抗病毒,人類不光要解決「卡脖子」問題,還要解決「卡腦子...
    作為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專家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認為,科研、管理和現場工作相輔相成,能幫助他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明確癥結,進而尋求解決方案——但人們保持健康更需要創新、創業和創造的協同。高福演講視頻:以下為高福演講實錄:大家好,我是高福,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我的名字叫高福,首先祝大家高福高壽,福星高照。高福高壽,咱就談談健康。怎麼才能健康?要靠「三創」。「三創」都是啥?
  •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高福:找準問題刨根問底,敢於嘗試困難問題
    這次事件還走紅了「雙黃連之母」王延軼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1961年11月出生的高福,本科畢業於雙非院校山西農業大學,學的是畜牧獸醫系獸醫專業。之後又去了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動醫學院,師從郭玉璞教授就讀微生物學與動物傳染病學方向研究生。1991年高福前往了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生物化學博士,博士後畢業後的高福事業發展的一帆風順,可謂是步步高升。
  • 高福:今冬最大挑戰是可能出現流感+新冠病毒合併感染
    高福透露,早在去年10月,他在美國進行訪問時曾和各國專家就全球可能發生的大流行疫情做過假設性討論。「當時我們做了一個假設的模型——一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的大流行,當時的沙盤演練是從巴西開始,最後導致了全球的大流行。結果沒想到過了兩個月就發生了新冠疫情。」他說道。
  • 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世界上本來沒有什麼大事,因為做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也便成了大事。一、一個人的失敗,往往源於小事你或許有這樣的感覺,辛辛苦苦完成的一件艱巨的任務,卻在小細節上犯了錯,最終功敗垂成。在你的人生中,讓人感到累的,從來不是長途跋涉的徵程,而是鞋底裡的一粒沙。
  •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小城市,做麵包可是一件大事情!
    義大利南部的一個小角落最近才走出陰影。早在50年前,馬泰拉就曾被譽為義大利的恥辱。如今,馬泰拉已被授予2019年歐洲文化之都的稱號。那它值得去參觀嗎?毫無疑問,馬泰拉很漂亮。想像一下這樣一個場景:山坡上的石屋緊密地編織在一起,如此緊湊以至於有時一個人坐在另一個人的上面。這是一種古老的風格,散發著一種神秘的宏偉,混合了雕刻在山上的洞穴教堂和古鎮華麗的宏偉教堂。它可以輕鬆地放在丹布朗的驚悚大片裡。
  • 都是國際交流,李蘭娟用漢語、高福用英語,代表的都是中國
    文|立言教語隨著全球化趨勢的越來越明顯,各國之家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密切,而且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甚至學生開學,都在科學地推進,這就是令世界為之稱讚的「中國風範」!相比較國內,如今世界疫情的形勢卻有些嚴峻,確診人數不斷上升,尤其是美國,此時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為此,如今的美國相關專家,就邀請了在中國抗疫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李蘭娟院士,進行相關的講解、傳授經驗。而在這次講解中,李蘭娟院士的一個做法,獲得了不少網友的稱讚。
  • 11月至今新增本土確診61例,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口罩不能摘!「挺...
    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他呼籲,如果您已摘下口罩,請一定記得戴回來吧,大家一起攜手「挺」過這個冬天。記者:大家很擔心秋冬季節新冠肺炎和流感疊加出現怎麼辦?高福:新冠肺炎和流感等疾病的疊加,這是肯定的,今年年初的時候它就有跟流感疊加在一起。就是因為它和其他的疾病混合到一起,有的人症狀很明顯,它是流感排除了,有的人又排除不了,這個問題一直存在。
  • 高福,已變成年度高分懸疑小說《高福》,小說結尾如何?公眾期待
    本來該題材涉及的主人公乃是國家高級公職人員,於我輩小民而言,實在是高不可攀,也自然不會有任何瓜葛介蒂,其功過是非,自有國家相關部門公論,根本也輪不到我等平頭百姓評說。二、高福所在疾控中心沒有發布疫情的權利。後來還有高福山西農大的校友為其發聲正名。劇情接著陡轉直下。2月15日,傳出高福被立案調查,社交媒體上眾人高呼大快人心。馬上,此消息被證偽。高福回應媒體說,我正接待外國專家,忙著呢。劇情接著再陡轉直上。
  • 《科學》:高福團隊發現2種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科學》:高福團隊發現2種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Emma Chou • 2020-05-18 11:24:
  • 2020世界將要發生的大事!給你總結好了
    近12月年尾,兩件事必須要做:一是盤點,一是展望今天小編跟大家聊聊新年展望先請出今天要講的文章出處來源——大名鼎鼎《經濟學人》雜誌讀者定位為高收入、富有獨立見解和批判精神的社會精英主要關注政治和商業方面的新聞,針對科技和藝術報導,書評以及某地區現象的深度挖掘小編非常推薦加華學員將這份雜誌當做學習英語閱讀資料
  • 做好小事,才能贏得做大事的機會
    道家創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易」。意思是做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天下的難事必定從容易的做起。正所謂「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小事關乎成敗。
  • 【高福:今冬最大挑戰是可能出現流感+新冠病毒合併感染】中國疾病...
    2020-09-29 17:52:59來源:FX168 【高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