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中國團隊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高福團隊為藥物設計提供依據

2020-12-22 澎湃新聞

兩支中國團隊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高福團隊為藥物設計提供依據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19-10-30 20:07 來源:澎湃新聞

生豬「殺手」非洲豬瘟(ASF)去年8月進入中國以來,對中國生豬產業造成巨大影響。10月3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獲悉,目前,已有兩支中國科研隊伍在同時解析古老而複雜的非洲豬瘟病毒(ASFV)。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表示,其團隊也在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相關成果尚未發表,「同時解析了一個與藥物靶點有關的蛋白酶結構,已正式發表在mBio上。」

mBio是微生物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高福團隊於10月29日在線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dUTPase Reveals a Potential Drug Target的文章,在非洲豬瘟病毒關鍵酶結構解析與藥物靶點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藥物靶點即藥物與機體生物大分子的結合部位,找到藥物靶點也就意味著找到了攻克疾病的「鑰匙」。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導致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和致死性的烈性傳染病,其致死率高達100%,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疫苗和藥物來阻止病毒的傳播。因此迫切需要研發有效的預防和治療ASFV感染的藥物或疫苗。

dUTP焦磷酸酶(dUTPase)是DNA合成中的一種關鍵酶,廣泛分布於真核、原核細胞以及病毒等生命有機體內。該酶能夠水解細胞質中的dUTP,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尿嘧啶在DNA合成中的錯誤插入,降低細胞中dUTP/dTTP的比例,維持基因組複製的保真度和順利進行。

ASFV也編碼這種酶,稱為E165R。研究人員解析了apo-E165R和E165R-dUMP複合體的晶體結構,為靶向E165R的抗ASFV藥物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前,北京時間10月18日凌晨,中國科學院饒子和院士、王祥喜研究員團隊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所長步志高團隊合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論文:《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及裝配機制》(Architectur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nd implications for viral assembly)。

該成果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近原子解析度下「看見」非洲豬瘟病毒,被認為為新型豬瘟病毒疫苗的研髮帶來一絲曙光。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饒子和手持3D模型,再次詳解了其團隊的最新成果。

儘管國內兩支團隊在非洲豬瘟病毒結構方面均有所斬獲,但高福強調,外界不該將病毒結構解析和疫苗研發過度關聯。

「結構和疫苗一定是兩回事,大家一定別誤讀了。我們兩支團隊都『看清』了非洲豬瘟病毒的結構,但絕對不能說就可以研製出疫苗。」高福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結構解析是一項基礎研究,當然當我們知道它長什麼樣子的時候,會對我們的疫苗研究有幫助,但也有可能一點幫助都沒有,誰也不知道。」

高福表示,除了疫苗這一方向,其團隊也致力於抗非洲豬瘟病毒藥物的研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高福,非洲豬瘟病毒,澎湃

相關推薦

評論(25)

相關焦點

  • 中國動衛中心「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獲得...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研製的「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獲得國家標準物質定級證書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非洲豬瘟參考實驗室2019年9月申報的二級標準物質「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經「全國標準物質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評審鑑定,批准為國家二級標準物質,標準物質編號
  • 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解讀非洲豬瘟病毒
    9月2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教授饒子和院士做客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七期俊棠論壇暨華理第41期「通海講堂」,作了題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與組裝機制研究
  • 我國非洲豬瘟病毒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為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採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
  • 病毒研究連登Nature、Science,饒子和院士團隊有何秘訣?
    為更好地推動全球對新冠病毒的聯合研究,團隊成果第一時間和全球共享,並向全球幾百家著名大學、研究所和公司的實驗人員提供了結構數據,下一步將與相關優勢團隊合作繼續推動新藥的發現以及可能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非洲豬瘟病毒DNA連接酶的分子機制
    復旦大學及四川大學合作發現非洲豬瘟病毒易錯DNA連接酶的關鍵位點殘基,引起了極大關注。是否距離大家翹首以盼非洲豬瘟疫苗的問世又進了一步呢?
  • 非洲豬瘟新剋星來啦,不是疫苗也非獸藥,而是……
    非洲豬瘟在我國已肆虐兩年有餘,迄今未有有效疫苗問世,雖然我國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取得重大進展,已經進入擴大臨床和生產性試驗,但疫苗究竟什麼時候出來還是個未知數,更不用說,有效藥物更是難上加難。如果沒有疫苗和藥物,除了嚴格執行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外,防控非洲豬瘟,我們還能靠什麼?
  • 專家解析:非洲豬瘟究竟是什麼來頭
    2018年8月1日,遼寧省瀋陽市瀋北新區某養豬場發生非洲豬瘟疫情,這是我國首次爆發非洲豬瘟。隨後,河南省鄭州市和江蘇省連雲港市相繼發現非洲豬瘟,一時間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非洲豬瘟究竟是什麼?會感染人嗎?該如何防控?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豬傳染病研究室相關專家進行解答。
  • 非洲豬瘟病毒裡 基因「針線」繡功了得
    非洲豬瘟病毒裡 基因「針線」繡功了得  本報記者 張佳星  非洲豬瘟100%的致死率令養殖場措手不及,侵入豬身體裡的病毒為什麼可以長驅直入?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阻止它的入侵呢?  日前,我國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甘建華課題組與李繼喜課題組合作,研究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DNA修復通路上一種關鍵酶的結構。
  • 海南官方否認非洲豬瘟疫苗研製成功,海印股份該怎麼解釋?
    海印股份擬斥資1億元為非洲豬瘟防治疫苗投產做準備,在市場中鬧得沸沸揚揚。6月12日傍晚,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闢謠否認非洲豬瘟疫苗研製成功。其澄清回應表示,海南南藥研究團隊在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下,對多種熱帶植物進行篩選,從中分離出預防非洲豬瘟病毒感染的複方成分,組方製成今珠多糖注射劑,用於預防非洲豬瘟病毒感染。
  • 【疫病研究】非洲豬瘟病毒感染機制
    【疫病研究】非洲豬瘟病毒感染機制 【公眾號】中國藍耳病網2019-02-15 14:56:33 閱讀(1044)
  • 《科學》:高福團隊發現2種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科學》:高福團隊發現2種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Emma Chou • 2020-05-18 11:24:
  • 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
    豬瘟和非洲豬瘟在我國都是一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非洲豬瘟列為法定的A類傳染病。其危害程度高,對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那麼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區分呢?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病急,高熱稽留和細小血管壁變性,引起全身泛發性小點出血。
  • 非洲豬瘟疫苗創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3月1日,《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在線發表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非洲豬瘟專業實驗室最新研究成果
  • 非洲豬瘟防控與本地豬瘟的診斷區別
    非洲豬瘟防控與本地豬瘟的診斷區別王喜忠1病原體非洲豬瘟病毒是非洲豬瘟病毒科、非洲豬瘟病毒屬的唯一成員 , 只有一個血清型 ,是唯一一種由節肢動物—蜱作為傳播媒介的核酸 DNA 病毒。本地豬瘟俗稱「爛腸瘟」, 是由豬瘟病毒 (HCV 或 CSFV) 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豬是該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ssRNA 病毒,黃病毒科瘟病毒屬,其 RNA 為單股正鏈。病毒粒子呈圓形,大小為 38 ~ 44nm,核衣殼是立體對稱二十面體,氯化銫中浮密度 1.15 ~ 1.17g/ml,有包膜。
  • 非洲豬瘟疫情頻繁爆發,中國科學家有了最新回應
    圍繞公眾關心的問題,8月21日,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豬傳染病研究室主任兼豬烈性病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仇華吉研究員和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相關專家。         「三起疫情似乎不是各自孤立的,可能存在直接或間接的聯繫,但目前還未找到確切的流行病學證據。
  • 誰是「非洲豬瘟疫苗發明人」許啟太:主攻中藥,還曾參與研製「避孕...
    根據公告,許啟太教授及其團隊研發的注射劑「今珠多糖注射液」(擁有專利權(含專利申請權))已經「研製成功」並「準備投產」,可以實現對非洲豬瘟不低於92%的效預防率。非洲豬瘟從去年傳入中國後對生豬養殖產生了重要影響,在這樣的「利好」刺激下海印股份也在當天一字漲停。
  • 廣西生豬創新團隊邀請專家開展非洲豬瘟防控及復產復養學術研討
    12月22日下午,廣西生豬創新團隊疫病防控崗位專家團隊邀請廣西大學農牧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專職副院長韋英明教授,廣西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總獸醫師鄭敏研究員和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韋祖樟教授到廣西獸醫研究所畜禽疫病診治中心進行非洲豬瘟防控及復產復養的學術研討。
  • 豬瘟病毒欄內和欄間傳播:一種通過傳播實驗估算基本複製比的新方法...
    我國一直以來就是生豬生產和消費大國,自去年8月非洲豬瘟(ASF)進入中國以來,對中國生豬產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 認清非洲豬瘟病毒主要特徵,抓住關鍵,務求實效
    2018年8月初,非洲豬瘟從北到南侵襲我國,生豬產能驟降,行業動蕩不已,防非抗瘟儼然成為了養豬關鍵點。如何利用豬場生物安全措施打開轉型升級的思路?仇華吉研究員策劃「抗非大家談」主題系列,旨在匯聚豬業大咖、實戰專家、企業精英的抗非經驗,為養豬人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背離實際的理論是空虛的,同時缺乏理論的實際是盲目的。
  • 三全水餃檢出非洲豬瘟病毒!還能吃嗎?
    那麼,非洲豬瘟會不會傳染人?豬肉還能放心吃嗎?非洲豬瘟會不會傳染人?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與普通豬瘟不同,最早出現在非洲肯亞,它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引起一種急性、烈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