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非洲豬瘟病毒DNA連接酶的分子機制

2021-03-01 傲農集團

復旦大學及四川大學合作發現非洲豬瘟病毒易錯DNA連接酶的關鍵位點殘基,引起了極大關注。是否距離大家翹首以盼非洲豬瘟疫苗的問世又進了一步呢?

2019年1月23日,復旦大學甘建華、李繼喜及四川大學/喬治亞州立大學黃震共同通訊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發表題為「Structure of the error-prone DNA ligas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dentifies critical activesite residues」的文章,報導了四個獨特的活性位點殘基(AD結構域的Asn 153和Leu 211;OB結構域的Leu 402和Gln 403)對AsfvLIG的催化效率至關重要。

該研究用X-射線晶體學方法解析了AsfvDNAL與不同類型DNA複合物的結構,揭示了AsfvDNAL結合和催化底物連接的分子機制,為針對非洲豬瘟病毒DNA修復通路蛋白的藥物設計提供了結構基礎。

圖1. AsfvDNAL與DNA底物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ASFV病毒是一種獨特的雙鏈DNA病毒,既能感染野生豬,也能感染家豬。一旦爆發,將會導致近100%受感染豬的死亡。自1921年被發現以來,ASFV病毒受到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但目前仍沒有任何有效的疫苗被報導。ASFV病毒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豬飼養業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並於2018年在中國首度爆發,導致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ASFV病毒編碼了多個蛋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DNA修復通路。與通常的DNA修復通路不同,ASFV DNA修復通路中的DNA 聚合酶(AsfvPolX)和連接酶(AsfvDNAL)的保真性都非常低,在ASFV病毒基因組的修復和突變過程中均發揮了關鍵作用。本團隊早期研究發現,AsfvPolX擁有一個獨特的磷酸根識別位點,對其底物結合和催化活性十分關鍵(Plos Biology, 2017)。

本文主要討論了AsfvDNAL。AsfvLIG由419個胺基酸組成,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DNA連接酶之一,並且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易出錯的連接酶之一,它催化ASFV DNA修復過程中的DNA連接反應,在病毒基因組的誘變中起著重要作用。

AsfvLIG在中心有一個腺苷化結構域(AD),在C端有一個OB摺疊結構域(OB);AD和OB結構域在同源蛋白中都是保守的。除了AD和OB結構域外,許多DNA連接酶都有一個DNA結合域(DBD),這對於底物結合和連接過程至關重要,而AsfvLIG的N端區域(NTD)與其他連接酶DBD結構域沒有相似之處。

AsfvLIG包含四個獨特的殘基,包括AD域的Asn 153和Leu 211,以及OB結構域的Leu 402和Gln 403。雖然他們不參與直接催化過程,這些殘基可能與其相應的NTD或DBD結構域協同工作,這些位點殘基對缺口的識別和催化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該文章發現的4種獨特的結構特徵可以作為小分子設計的潛在靶點,這可能會損害ASFV的基因組修復,並有助於今後對抗這種病毒。

免責申明:圖文資料來源於中國動物保健,僅供各位養戶學習、交流為目的,尊重資料原作者,支持正版,如侵權聯繫刪除。  

  

別忘了轉發

讓更多人關注!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號

每天給大家分享最新養豬信息 

相關焦點

  • 中國動衛中心「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獲得...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研製的「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獲得國家標準物質定級證書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國家非洲豬瘟參考實驗室2019年9月申報的二級標準物質「非洲豬瘟病毒(ASFVⅡ型)基因組DNA標準物質」經「全國標準物質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評審鑑定,批准為國家二級標準物質,標準物質編號
  • 【疫病研究】非洲豬瘟病毒感染機制
    一、非洲豬瘟病毒感染機制非洲豬瘟(ASF)是豬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病毒病,在家豬中死亡率可高達100%。
  • 我國非洲豬瘟病毒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為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採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
  • 武漢病毒所等揭示黃病毒科NS3蛋白酶-解旋酶協同作用新機制
    2015年和2017年,豬瘟病毒NS3解旋酶和全長晶體結構先後報導,但結構中並未發現蛋白酶與解旋酶形成的分子內關鍵相互作用。進一步通過在全長病毒水平的測試發現對上述三個相互作用簇的擾動均可不同程度地影響病毒滴度和病毒噬斑形成及尺寸,驗證了晶體結構所揭示的關閉式構象對病毒複製的重要性。  黃病毒科NS3不僅自身具有功能多樣性,還直接參與調控病毒聚合酶的功能,研究成果不僅為全面闡釋NS3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進一步研究NS3與NS5B聚合酶的分子間調控機制奠定了基礎。
  • 非洲豬瘟病毒裡 基因「針線」繡功了得
    非洲豬瘟病毒裡 基因「針線」繡功了得  本報記者 張佳星  非洲豬瘟100%的致死率令養殖場措手不及,侵入豬身體裡的病毒為什麼可以長驅直入?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阻止它的入侵呢?  日前,我國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甘建華課題組與李繼喜課題組合作,研究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DNA修復通路上一種關鍵酶的結構。
  • 我國科學家揭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識別RNA的分子機制
    鋅指抗病毒蛋白(Zinc-finger Antiviral protein,ZAP)是一種由宿主編碼的重要抗病毒因子,ZAP特異能夠抑制包括小鼠白血病病毒、愛滋病病毒、伊波拉病毒等在內的多種病毒複製。ZAP特異結合病毒的靶RNA序列,幹擾靶mRNA的翻譯起始。而ZAP識別RNA的序列特徵和作用分子機制一直是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我國科學家對不同ZAP蛋白的截短體和不同序列、不同長度的富含胞嘧啶和鳥嘌呤(CG)二核苷酸的單鏈RNA複合物進行晶體篩選,最終得到了解析度為2.19?的ZAP蛋白N端結構域(NZAP)與6-nt(CGUCGU)單鏈R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 《自然》雜誌社:我國禽流感病毒研究獲重大突破
    我國科學家在禽流感病毒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從原子水平上揭開了禽流感病毒的「心臟」——核糖核酸聚合酶PA亞基的工作機制,為相關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靶標。2月5日,《自然》雜誌社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並專門配發新聞。
  • 我國科學家揭示HECT型E3連接酶的一種多鎖酶活調控機制
    2019年7月18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溫文玉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iton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A multi-lock inhibitory mechanism for fine-tuning enzymeactivities of the HECT family E3ligases」的研究工作,該研究揭示了
  • 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亞基「真相」被揭示
    其中,PB1、PB2和PA等3個蛋白質亞基組成流感病毒重要的生命機器: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在禽流感病毒的複製和感染的過程中,流感病毒聚合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負責行使病毒基因組RNA的複製以及病毒mRNA轉錄等多方面功能。其中,PB2蛋白負責捕捉宿主細胞的mRNA分子用於自身mRNA轉錄,PB1含有聚合酶活性中心,是行使病毒NA的合成功能的催化亞基,而PA在該複合體的功能一直沒有明確。
  • 我國首次暴發非洲豬瘟疫情!這些你必須知道
    本文審稿:陳海旭博士,副研究員,解放軍總醫院南樓臨床部、老年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老年醫學研究所8月3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非洲豬瘟Ⅱ級疫情預警,確認遼寧省瀋陽市瀋北新區發生一起生豬非洲豬瘟疫情,這是我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
  • 兩支中國團隊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高福團隊為藥物設計提供依據
    mBio是微生物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高福團隊於10月29日在線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dUTPase Reveals a Potential Drug Target的文章,在非洲豬瘟病毒關鍵酶結構解析與藥物靶點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諾爾瓦森公司宣布開發出非洲豬瘟載體疫苗
    近日,據外媒Pig Progress報導,英國諾爾瓦森研究所宣布開發出非洲豬瘟載體疫苗:打後有發熱等臨床症狀但保護率100%,英國科學家離成功研製非洲豬瘟(ASF)亞單位疫苗又近了一步。關鍵字:朗盛衛可、杜邦衛可寵樂、真假、諾爾瓦森、NOLVASAN、安滅殺、8Ks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全球知名消毒劑朗盛衛可的母公司英國諾爾瓦森公司研究所宣布開發出一種保護率的非洲豬瘟載體疫苗,研究成果發表在《疫苗》雜誌。研究人員表示,這是載體疫苗首次顯示保護作用,是非瘟疫苗開發的重要進步。
  • 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解讀非洲豬瘟病毒
    9月2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教授饒子和院士做客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七期俊棠論壇暨華理第41期「通海講堂」,作了題為「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與組裝機制研究
  • 重大突破!葉綠素合成關鍵酶晶體結構首次揭示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10月30日,記者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程奇帶領的課題組首次揭示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三維晶體結構,對認識蛋白質結構如何控制重要光碟機動酶的催化作用產生重大突破。
  • 研究揭示黃病毒科NS3蛋白酶-解旋酶協同作用新機制
    目前已知的RNA病毒的基因組長度均不超過35kb,編碼容量非常有限。因此包含一個以上功能域的蛋白在這類病毒中較為常見,黃病毒科NS3蛋白即為絲氨酸蛋白酶和超家族二解旋酶的天然融合體,在病毒多聚蛋白酶解和基因組複製這兩個重要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其兩個功能域之間的協同作用機制尚不清晰。
  • 非洲豬瘟疫情頻繁爆發,中國科學家有了最新回應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 據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19日發布的信息顯示,從8月3日至15日,我國在遼寧瀋陽、河南鄭州、江蘇連雲港市三個相隔很遠的地區,接連發現三起非洲豬瘟疫情。「非洲豬瘟」一時間成為熱詞。    諸多疑問也紛至沓來:三起疫情之間有無關聯?後兩起是否與8月3日首次在瀋陽發現的非洲豬瘟有關?
  • 2019年中國生豬價格走勢 非洲豬瘟臨床症狀、防範措施及中國非洲...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目前非洲豬瘟病毒科唯一被認可的成員,其從形態結構上看,是一種大型胞質內複製的病毒,由內而外依次由核質體(包含病毒基因組、酶、DNA結合蛋白等)、核衣殼(殼粒)、病毒內外層囊膜等組成。從基因組結構上看,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是一線性雙股DNA分子,不同毒株的基因組長度並不一致,結構上則包括中央可變區、左側可變區和右側可變區。
  • 中國科大在揭示人類皰疹病毒的基因組包裝機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5月30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劉雲濤博士、畢國強教授與合作者的研究論文,該工作利用冷凍電鏡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的關鍵機制以及病毒的DNA基因組結構,有助於預防和控制皰疹病毒引發的多種疾病
  • 武漢病毒所在RNA病毒聚合酶中發現一種獨特的保真度調控機制
    」(2018YFD0500100,項目首席科學家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丁鏟)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豬瘟病毒NS5B蛋白N端結構域的功能研究」(31670154,項目主持人為龔鵬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龔鵬課題組長期從事病毒RdRP的催化與調控機制研究,近期該團隊解析了解析度為2.1-2.5埃的豬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NS5B蛋白的系列晶體結構(代表性PDB號:5YF6),獲得了NS5B分子中RdRP功能區與N端結構域(N-terminal domain, NTD)所形成的分子內相互作用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信息
  • Nat Struct & Mol Biol:揭示DNA聚合酶ζ如何保護細胞免於DNA損傷...
    2020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醫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開了保護細胞免於持續性DNA損傷的複雜酶類的3-D結構和其工作機制,相關研究或為開發治療對化療耐受癌症的新型療法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