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所在RNA病毒聚合酶中發現一種獨特的保真度調控機制

2020-12-11 中國科學院

  RNA病毒包括多種人類和動物致病病原,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這類病毒的基因組複製過程不涉及DNA形式,因此需要由病毒自身編碼的依賴RNARNA聚合酶(RdRP)來主導完成。病毒RdRP可準確而高效地實現多達數萬個核苷酸的合成,並將合成的出錯率水平維持在萬分之一上下。在其他生命形式中,長鏈核酸的合成可存在糾錯機制,從而使得核酸合成的總體出錯率達到更低的水平,以維持物種對基因信息忠實傳遞的需求。然而,大多數RNA病毒的基因組複製過程缺少高效的糾錯機制,因此RdRP的合成保真度成為RNA病毒變異和進化的關鍵因素。通過病毒與其宿主的共進化,病毒RdRP可實現對保真度水平的精確控制,過高的保真度將使得病毒缺少足夠的基因突變儲備以應對選擇壓力,過低的保真度則導致病毒基因信息難以穩定傳續(Crotty, Cameron, Andino, PNAS 2001)。Raul Andino等人據此提出了基於基因組複製保真度調控的RNA病毒減毒疫苗研製策略(Vignuzzi, Wendt, Andino, Nat Med 2008),然而,病毒RdRP維持其最優保真度的機制仍不清晰,為相應的理性化疫苗設計和研製帶來困難。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龔鵬課題組長期從事病毒RdRP的催化與調控機制研究,近期該團隊解析解析度為2.1-2.5埃的豬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NS5B蛋白的系列晶體結構(代表性PDB號:5YF6獲得NS5B分子中RdRP功能區與N端結構域(N-terminal domain, NTD)所形成的分子內相互作用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信息。基於NTD-RdRP界面的細節,在關鍵位點設計了系列突變體來實現對界面的擾動。在所解析的五個NS5B點突變體晶體結構中,其中三個整體構象未發生變化,而另外兩個結構中的NS5B則呈現出開放式構象(代表性PDB號:5YF8),不再保有NTD-RdRP分子內相互作用。通過一系列的體外RdRP酶學表徵實驗,進一步發現NTD-RdRP界面突變可明顯降低RdRP的合成保真度,但同時並不影響RdRP鏈延伸階段的複合物穩定性和反應性。CSFV隸屬於黃病毒科瘟病毒屬,同科不同屬的代表性病毒還包括C型肝炎病毒、乙型腦炎病毒、登革病毒等,但NTD在瘟病毒屬外沒有同源序列和同源結構,因此NTD作為一個融合結構域來調控RdRP的保真度是一種新穎而獨特的機制。此項研究也為瘟病毒的減毒疫苗理性化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理想的突變靶向位點。

  此項研究使用的CSFV相關基因材料由武漢大學教授潘茲書提供,此項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畜禽重要病原共感染與協同致病機制研究」(2018YFD0500100,項目首席科學家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丁鏟)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豬瘟病毒NS5B蛋白N端結構域的功能研究」(31670154,項目主持人為龔鵬)的支持。博士研究生劉偉馳為論文第一作者,碩士畢業生石曉玲為共同作者,相關論文近期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上在線發表。

    論文連結

  

  圖:在豬瘟病毒NS5B蛋白中發現的RdRP保真度調控獨特機制。A)利用蛋白質晶體學方法觀測到的兩種NS5B整體構象。左側:關閉式構象中,RdRP的手掌(Palm)結構域與NTD形成分子內相互作用;右側:開放式構像中,NTD-RdRP分子內相互作用被破壞。B)一種NTD-RdRP界面突變體(AA)導致RdRP錯配反應速率常數提升為野生型蛋白(WT)的三倍以上,提示界面相互作用對維持RdRP的保真度至關重要。

  RNA病毒包括多種人類和動物致病病原,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這類病毒的基因組複製過程不涉及DNA形式,因此需要由病毒自身編碼的依賴RNA的RNA聚合酶(RdRP)來主導完成。病毒RdRP可準確而高效地實現多達數萬個核苷酸的合成,並將合成的出錯率水平維持在萬分之一上下。在其他生命形式中,長鏈核酸的合成可存在糾錯機制,從而使得核酸合成的總體出錯率達到更低的水平,以維持物種對基因信息忠實傳遞的需求。然而,大多數RNA病毒的基因組複製過程缺少高效的糾錯機制,因此RdRP的合成保真度成為RNA病毒變異和進化的關鍵因素。通過病毒與其宿主的共進化,病毒RdRP可實現對保真度水平的精確控制,過高的保真度將使得病毒缺少足夠的基因突變儲備以應對選擇壓力,過低的保真度則導致病毒基因信息難以穩定傳續(Crotty, Cameron, Andino, PNAS 2001)。Raul Andino等人據此提出了基於基因組複製保真度調控的RNA病毒減毒疫苗研製策略(Vignuzzi, Wendt, Andino, Nat Med 2008),然而,病毒RdRP維持其最優保真度的機制仍不清晰,為相應的理性化疫苗設計和研製帶來困難。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龔鵬課題組長期從事病毒RdRP的催化與調控機制研究,近期該團隊解析了解析度為2.1-2.5埃的豬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NS5B蛋白的系列晶體結構(代表性PDB號:5YF6),獲得了NS5B分子中RdRP功能區與N端結構域(N-terminal domain, NTD)所形成的分子內相互作用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信息。基於NTD-RdRP界面的細節,在關鍵位點設計了系列突變體來實現對界面的擾動。在所解析的五個NS5B點突變體晶體結構中,其中三個整體構象未發生變化,而另外兩個結構中的NS5B則呈現出「開放式」構象(代表性PDB號:5YF8),不再保有NTD-RdRP分子內相互作用。通過一系列的體外RdRP酶學表徵實驗,進一步發現NTD-RdRP界面突變可明顯降低RdRP的合成保真度,但同時並不影響RdRP鏈延伸階段的複合物穩定性和反應性。CSFV隸屬於黃病毒科瘟病毒屬,同科不同屬的代表性病毒還包括C型肝炎病毒、乙型腦炎病毒、登革病毒等,但NTD在瘟病毒屬外沒有同源序列和同源結構,因此NTD作為一個融合結構域來調控RdRP的保真度是一種新穎而獨特的機制。此項研究也為瘟病毒的減毒疫苗理性化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理想的突變靶向位點。
  此項研究使用的CSFV相關基因材料由武漢大學教授潘茲書提供,此項研究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畜禽重要病原共感染與協同致病機制研究」(2018YFD0500100,項目首席科學家為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丁鏟)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豬瘟病毒NS5B蛋白N端結構域的功能研究」(31670154,項目主持人為龔鵬)的支持。博士研究生劉偉馳為論文第一作者,碩士畢業生石曉玲為共同作者,相關論文近期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上在線發表。
    論文連結
  
  圖:在豬瘟病毒NS5B蛋白中發現的RdRP保真度調控獨特機制。A)利用蛋白質晶體學方法觀測到的兩種NS5B整體構象。左側:關閉式構象中,RdRP的手掌(Palm)結構域與NTD形成分子內相互作用;右側:開放式構像中,NTD-RdRP分子內相互作用被破壞。B)一種NTD-RdRP界面突變體(AA)導致RdRP錯配反應速率常數提升為野生型蛋白(WT)的三倍以上,提示界面相互作用對維持RdRP的保真度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微生物所在流感病毒聚合酶調控RNA合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流感病毒聚合酶對於病毒複製增殖和宿主適應都具有重要作用,並且在不同類型流感病毒中較為保守,是抗病毒藥物研發的重要靶點。因此對於流感病毒聚合酶工作機制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熱點。>RNA起始階段的工作模型,推動了人們對流感病毒聚合酶調控不同RNA合成機制的理解,為抗病毒藥物開發提供了新靶點。
  • 武漢病毒所等揭示黃病毒科NS3蛋白酶-解旋酶協同作用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龔鵬課題組長期從事以聚合酶為核心的RNA病毒複製關鍵酶類的催化與調控機制研究,2013年10月起與武漢大學教授潘茲書課題組建立合作關係,共同研究黃病毒科瘟病毒屬代表種豬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的NS5B聚合酶與NS3蛋白酶-解旋酶的功能機制。
  • 武漢病毒所揭示病毒RdRP核苷酸催化循環機制
    RNA病毒是一類獨特的生命形式,其基因組複製過程完全不涉及DNA形式,因此需要自身編碼的依賴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簡稱RdRP)來主導完成。對多數RNA病毒來說,基因組複製過程缺乏糾錯機制,具有較高的變異性,因此增加了疫苗和藥物研究的整體難度。
  • 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亞基「真相」被揭示
    這一結果推翻了以往報導的PB1亞基在聚合酶複合體中行使此項功能的推論。2月4日,《自然》再次在線發表了他們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並專門配發了新聞,介紹了這一重要研究成果。據介紹,禽感病毒是含有8個RNA基因組片段的負鏈RNA病毒,已知可以編碼11種病毒蛋白質。其中,PB1、PB2和PA等3個蛋白質亞基組成流感病毒重要的生命機器:流感病毒RNA聚合酶。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新型冠狀病毒在入侵細胞後,便開始大量複製;而病毒的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也被稱為nsp12)在病毒的遺傳物質—RNA的合成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RNA聚合酶為核心,病毒會巧妙地利用其它輔助因子(如nsp7/nsp8等)組裝一臺高效的RNA合成機器,進行自我複製。RNA聚合酶作為這臺複製機器的核心部件,是最重要的抗病毒藥靶之一。
  • 【科技前沿】饒子和/婁智勇/鄧菲首次解析了分段負義RNA病毒聚合酶...
    分段的負義RNA病毒(sNSRVs)編碼單多肽聚合酶(L蛋白)或異三聚體聚合酶複合物,以吞噬用作轉錄引物的宿主信使RNA帽結構,並催化RNA合成。負義RNA病毒(NSRVs)編碼具有多種酶功能的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以促進病毒轉錄和複製。非分段NSRV(nsNSRV)(絲狀病毒,彈狀病毒,副粘病毒和博納病毒)和分段NSRV(sNSRV)(鼻病毒,布尼亞病毒和正粘病毒)RdRp的體系結構和功能-特別是生成信使RNA(mRNA)帽以啟動的機制轉錄-完全不同。
  • 研究揭示黃病毒科NS3蛋白酶-解旋酶協同作用新機制
    目前已知的RNA病毒的基因組長度均不超過35kb,編碼容量非常有限。因此包含一個以上功能域的蛋白在這類病毒中較為常見,黃病毒科NS3蛋白即為絲氨酸蛋白酶和超家族二解旋酶的天然融合體,在病毒多聚蛋白酶解和基因組複製這兩個重要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其兩個功能域之間的協同作用機制尚不清晰。
  • JVI:發現鞘磷脂能夠激活C型肝炎病毒RNA聚合酶
    10月,病毒研究領域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了作為脂筏主要結構成分之一的鞘磷脂能夠以基因型特異性的方式激活C型肝炎病毒(HCV)1b亞型的RNA聚合酶,並且找到了其結合和激活的相關胺基酸位點。這項研究是博士研究生翁磊雲在豐田哲也研究員指導下完成的。
  • ...CoV-2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的三維結構,助力開發新的疫苗和藥物
    這種聚合酶結構域採用病毒聚合酶家族的保守結構,由三個亞結構域組成:手指亞結構域(殘基L366-A581和K621-G679)、掌狀亞結構域(殘基T582-P620和T680-Q815)和拇指亞結構域(殘基H816-E920)(圖1)。這些催化性的金屬離子在合成RNA的病毒聚合酶的幾個結構中觀察到,不過在引物-模板RNA和核苷酸三磷酸(NTP)不存在的情形下是觀察不到的。
  • 禽流感病毒聚合酶關鍵亞基的結構與機制研究入選09年度中國高等...
    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迎芳研究員研究組與南開大學饒子和教授研究組合作的研究成果《禽流感病毒聚合酶關鍵亞基的結構與機制研究》入選。近年來,由H5N1、H1N1等不同亞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對全球的人類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 RNA聚合酶複合物晶體結構獲解析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龔鵬帶領研究小組解析了RNA病毒基因組複製和轉錄中重要物質——RdRP轉位中間體的晶體結構。 核酸聚合酶是核酸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器,也是實現核酸遺傳信息複製和傳遞的關鍵蛋白。在模板序列的指導下,聚合酶將單磷酸核苷逐個添加到產物鏈上。每一次添加過程由底物結合併誘導活性中心關閉、磷醯基轉移反應以及聚合酶向模板下遊轉位三個主要步驟構成,其分子機制是聚合酶領域的核心研究內容。
  • Nature重磅:高福/施一首次解析了砂粒病毒科聚合酶結構
    病毒聚合酶是主要的抗病毒治療靶標之一。但是,尚不知道砂粒病毒聚合酶的結構。但是,完整的砂粒病毒科聚合酶的結構及其潛在的RNA合成機制仍知之甚少。在這項工作中介紹了Lassa乳腺病毒(LASV)和Machupo乳腺病毒(MACV)的全長聚合酶的結構,並討論了砂粒病毒科複製的機制。
  •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聚合酶L蛋白冷凍電鏡結構研究獲進展
    2010年,我國首次發現了一種新的致病性病毒病原——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它能感染人導致嚴重的發熱和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疾病,致死率為5%-30%。
  • RNA的轉錄與RNA聚合酶
    大多數生物將遺傳信息儲存在DNA中,因為DNA是一種高保真的材料。真核生物還把DNA與組蛋白結合起來,形成染色質結構,保存在細胞核中。同時,還通過複雜的修復機制保證其忠實性。RNA聚合酶與轉錄機制的研究也是生命科學中的重要內容。2006年,羅傑·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亞瑟·科恩伯格長子)「因其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SARS-CoV-2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的結構基礎
    SARS-CoV-2基因組在複製和轉錄時需要RNA依賴性RNA聚合酶全酶(Holo-RdRp, 由亞基nsp7 / nsp82 / nsp12組成)和一系列輔因子。其中一種輔因子是nsp13解旋酶。Holo-RdRp和nsp13是病毒複製所必需的,並且也是治療COVID-19的靶點。
  • 重慶專家解析沙粒病毒聚合酶結構登上國際權威雜誌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9日20時40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今(9)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獲悉,重慶市神經變性病重點實驗室主任施一課題組在國際權威雜誌《自然》 上發表文章《沙粒病毒複製機制》,首次解析了兩種沙粒病毒的全長聚合酶結構,並探討了病毒複製的機制。
  • 甲型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結構
    甲型流感病毒的RNA聚合酶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5 14:42:24 英國牛津大學Ervin Fodor和Jonathan M.
  • 科學家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三維精細結構—新聞—科學網
    RNA聚合酶作為這臺轉錄複製機器的核心部件,是最重要的抗病毒藥物靶標之一,破壞其功能預期將能夠阻止病毒的複製,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 備受矚目的廣譜抗病毒藥物法匹拉韋(Favipiravir)和仍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或GS-5734),預期即是進入人體後,通過代謝修飾,形成最終效應分子並靶向病毒RNA聚合酶發揮藥效的。
  • ...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瑞德西韋抑制新冠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機制
    它的複製是由病毒非結構蛋白(nsp)的多亞基複製/轉錄複合物介導的。這種複合物的核心成分是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的催化亞基(nsp12)。nsp12本身幾乎沒有什麼活性,其功能需要包括nsp7和nsp8在內的輔助因子,這些輔助因子可以增加RdRp的模板結合和持續合成能力。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非洲豬瘟病毒DNA連接酶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用X-射線晶體學方法解析了AsfvDNAL與不同類型DNA複合物的結構,揭示了AsfvDNAL結合和催化底物連接的分子機制,為針對非洲豬瘟病毒DNA修復通路蛋白的藥物設計提供了結構基礎。圖1.AsfvDNAL與DNA底物複合物的晶體結構ASFV病毒是一種獨特的雙鏈DNA病毒,既能感染野生豬,也能感染家豬。一旦爆發,將會導致近100%受感染豬的死亡。自1921年被發現以來,ASFV病毒受到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但目前仍沒有任何有效的疫苗被報導。ASFV病毒對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豬飼養業都是一種巨大的威脅,並於2018年在中國首度爆發,導致了嚴重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