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梁莊王病逝,王妃魏氏決意殉情,為何最終不能如願?

2020-12-27 騰訊網

2000年大年三十,發生在在湖北省鍾祥市長灘鎮的一起偷盜古墓案,讓深埋地下的一座明代古墓浮出水面。根據當地縣誌記載,這裡極有可能是明仁宗第九子梁莊王朱瞻垍的墓葬。但是,真相究竟如何,只有打開古墓才能知道。

開始發掘

2001年4月12日,古墓的發掘工作正式展開。因為位置被確認,幾天的清理過後墓道的上層就清晰地呈現在了考古隊員的眼前。大家發現 ,這座古墓不同於其他明代墓葬的是在墓道中加砌了嵌碑牆!

明代的墓,墓志銘是放在墓內的。不僅在明代,在許多早期墓葬中,墓誌都是放置在棺槨附近,墓主人身份的謎團往往是發掘到這個時候才通過它來揭開,那麼這個古墓的墓誌為何棲身在門戶之外呢?這個問題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為了尋找答案,大家決定先從兩塊墓誌著手。墓中的兩塊墓誌大小不一,墓誌中較大的是《梁莊王墓墓誌》,梁莊王的墓誌簡要的敘述了他本人的生平,這和考古隊員事先掌握的資料能夠相互印證,足以證明這座墓的主人正是梁莊王!

梁莊王墓墓誌

梁莊王名叫朱瞻垍,他是朱元璋的曾孫,是仁宗皇帝朱高熾十子中的第九子,宣宗皇帝則是他的大哥,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冊封為梁王。在史書記載中,他是一位非常仁愛的親王,除此之外這個仁愛的梁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低調,除了興建佛寺、賑災施粥,今天的我們幾乎無法找到他在封國還做過哪些事。公元1441年,這位默默無聞的梁王因為感染疾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諡號「莊」。

而另外一塊王妃的墓誌《大明梁莊王妃壙志文》中則記載了一個悽婉的愛情故事:梁莊王朱瞻垍撒手塵寰,可這對剛剛在一起生活了7年,年僅28歲的王妃魏氏來說,卻是一種無法承受的痛苦。

王妃魏氏於1433年被冊封為王妃的銀鎏金封冊

王妃嫁給梁王之後,兩人琴瑟和鳴、恩愛非常。但是,兩人始終有一個遺憾,那就是賢惠溫柔的梁王妃始終沒能生下一兒半女。所以,當梁王病逝的時候,悲痛不已的王妃就決定為丈夫殉情,但她的計劃卻被梁王的兄長、當時皇帝——明宣宗知道了。

明宣宗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後非常感動,但他不忍心梁王妃年紀輕輕就為夫殉葬。當時,梁王妃雖然無所出,但是梁王的一個小妾張氏,卻為他生下了兩個女兒。於是,明宣宗下了一道詔書,不準梁王妃殉情,理由是她必須把梁王的兩個女兒撫養長大。

梁王妃墓誌

儘管沒能殉葬,但魏妃仍然鬱鬱寡歡,10年後小女兒剛剛出嫁,她就一病不起,追隨亡夫而去。王妃去世後,她終於如願葬入王陵,永遠沉睡在丈夫身邊,真正實現了「生同衾、死同穴」。那麼,時隔幾百年後,當人們打開這座地下宮殿之時,會是怎樣的情景呢?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微信號!

相關焦點

  • 梁莊王妃墓出土精美玉佩:除彰顯高貴身份,還與古代男權思想有關
    梁莊王妃墓出土精美玉佩:除彰顯高貴身份,還與古代男權思想有關 | 文 青衫文齋2004年4月,經國家文物部門批准,考古學家們開始了對湖北省鍾祥市梁莊王墓地的發掘工作。在梁莊王和繼妃魏氏的墓穴中,共出土文物5300多件,其中金器、玉器、寶石多達3400多件,光彩熠熠,奪人眼目,令在場的專家學者嘆為觀止。數量驚人的玉器大多來自新疆和田,包括青玉、白玉、碧玉、墨玉等,種類繁多,雕刻圓潤精美。梁莊王是明朝明仁宗朱高熾第九子,14歲時封王,正妃早逝,魏氏作為繼妃,與梁莊王合葬。據說,梁莊王自正妃過世後,一直沒有再次納妃,直到與魏氏一見鍾情。
  • 梁莊王墓封門完好無損,梁莊王妃是如何在十年後,進入密室合葬?
    上篇文章中我們講到,在湖北省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明代梁莊王墓的發掘現場,考古工作人員發現一個無法解釋的怪現象。那就是,這座大墓雖然是梁莊王和梁莊王妃的合葬墓,然而,根據墓誌碑的文字記載,梁莊王妃是在梁莊王去世十年後才去世,也就是二人的下葬時間前後間隔十年。
  •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見證王妃殉情的悽婉故事
    原標題: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見證王妃殉情的悽婉故事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2006年出土於湖北省鍾祥市明代郢靖王墓。墓主郢靖王朱棟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冊封為郢王,永樂六年(1408年)就藩安陸(今湖北省鍾祥市),卒於永樂十二年(1414年),享年二十七歲,諡號曰「靖」,永樂十三年(1415年)葬於城東二十裡清平村寶鶴山。他的王妃郭氏,為明朝開國元勳營國威襄公郭英之女。
  • 魏氏文化:魏氏遷徙分布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徙天下豪富於鹹陽十兩萬戶」,魏氏有部分人遷至今陝西省境內。 1.先秦時期:  魏氏最早發源於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南部一帶,從一開始就繁衍迅速,春秋至秦,還是以此地為其繁衍中心,並且再繁衍到鄰近的陝西、河北等省部分地區,後尤以河北省境繁衍得最為旺盛,故魏氏郡望有巨鹿,這一支系以信陵君魏無忌為代表。
  • 晉國六卿趙氏最盛,最後卻被低調的魏氏超越
    中山武公早就不甘心其傀儡地位,趁機積極爭取更多權力,中山國最終擺脫了附屬國地位。中山國「復國」後,向東拉強齊為援助,反而壓制昔日的宗主國趙氏,成為趙氏的心腹大患,而趙氏不能制。既然趙氏管控不了中山,魏文侯站了出來,要求趙烈侯借道,允許魏軍跨境教訓中山。 趙氏上下經過一番權衡,同意了魏軍的借道之舉。魏軍越境作戰,後勤壓力極大,很難取勝。
  • 魏氏之歌帶你了解福清魏氏傳承文化
    一、傳統文化的傳承福清罌山魏氏是福州地區魏氏發源地,魏氏歷史悠遠,上溯2千多年,遷徙脈絡清晰,記錄完整,魏姓起源於河北邢州鉅鹿郡,自西晉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年),司徒魏詠遷徙潤州(今南京)上元縣小郊村曲陽等處立宅。
  • 【魏氏名人】戰國時魏國貴族魏豹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在安徽宿縣起義後,魏豹從其兄魏咎往投,陳勝著魏氏兄弟偕同故魏將領周市率兵3000,拔魏舊地20餘城,因此,封魏咎為魏王。秦將章邯打敗陳勝以後,魏咎縱火自殺。魏豹毫不氣餒,跟隨劉邦和項羽斬將奪旗大破秦軍,復因功封為西魏王,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仍隨劉邦在關中滅秦。
  • 晉國六卿魏氏的存在感很低,為何分晉後魏國能碾壓群雄稱霸中原?
    戰國時期chengchi晉悼公上臺執政之後,晉國內部六位卿大夫已經架空了晉公室,而在這六卿中魏氏的存在感很低,那麼為何分晉後魏國能碾壓群雄稱霸中原呢?如果真是晉公室要地,估計韓趙魏三家都拿出,畢竟老大的面子還是要給的,範氏和中行氏被打跑就犯了不能攻打晉公的禁忌,但此時的晉公室都那樣了,還要土地幹嘛,這明顯是智伯瑤在背後要地嘛。
  • 年輕男女為情所困而殉情,死後緊緊相擁,殉情是一種心理問題
    是生活的不如意,還是「有情人不能成為眷屬」,還是其它問題讓他們選擇了「殉情」?說到底,多數「殉情」只是因愛情而引起的一種衝動行為,而非愛情的本色,這種衝動能「傳染」。任何人都不能低估愛情的「煽情效應」,當情侶為情所困時,一個人帶頭想殉情,另一個人即便不想殉情,也很容易心灰意冷,被語言感動、說服之後,頭腦一熱就選擇了跟隨。
  • 魏氏莊園,中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莊園
    山東惠民縣魏氏莊園是目前中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位於惠民縣魏集鎮的魏集村,所在的魏家集地理位置特殊,因為這裡地處黃河中下遊地區,黃河自惠民縣南部穿過.南距黃河只有數裡,西北離徒駭河也只有十幾裡。
  • 南通年輕男女相擁沉屍河塘:「殉情論」,為何會走向「兩個極端」?
    但是,在媒體輿論的基調裡,已經直指「殉情論」。要知道,在確切的信息中,能實證「殉情」的有效信息並不多,最為具象的細節,大概也就是「相擁沉屍」的既視感。當然,也正因為有這樣的「具象細節」,才導致這對「年輕男女的沉屍」充滿話題性,起碼會成為媒體輿論發散想像力的催化劑。不過,就「殉情論」的探討,其實也並非鐵板一塊。
  • 南通年輕男女相擁沉屍河塘:「殉情論」,為何會走向「兩個極端」
    但是,在媒體輿論的基調裡,已經直指「殉情論」。要知道,在確切的信息中,能實證「殉情」的有效信息並不多,最為具象的細節,大概也就是「相擁沉屍」的既視感。當然,也正因為有這樣的「具象細節」,才導致這對「年輕男女的沉屍」充滿話題性,起碼會成為媒體輿論發散想像力的催化劑。不過,就「殉情論」的探討,其實也並非鐵板一塊。
  • 15歲就立志嫁皇室,主動追求威廉王子,熬了8年凱特才如願當王妃
    英國《Tatler》雜誌最近爆料了一則消息,稱哈裡王子和梅根離開皇室之後,原本該由他們負責的勤務都落到了凱特王妃身上,令其心力交瘁。此報導一出隨即引起了轟動,皇室趕緊發聲明否認。但是《太陽報》隨後馬上甩出重磅,稱《Tatler》誹謗凱特的消息實則是梅根在背後指使,兩位皇室媳婦的「妯娌大戰」恐怕這輩子都不能消停了。
  • 魏姓起源,魏氏文化.
    夏商時期,炎帝部落的後裔,西北隗姓鬼方部落中居住於魏地的一支,最終發展成為了國家,即最早的「魏」國,大約在今山西興平西的馬嵬坡一帶。商末周文王滅隗姓魏國,其子孫以國為氏。由於隗姓魏國國小勢弱,這支隗姓魏氏的影響也不大,後來事實上湮沒於姬姓魏氏之中。這支隗姓魏氏的歷史至少已有4000多年。 2、出自姬姓,為周文王裔孫畢萬之後,以邑為氏或以國名為氏。
  • -韋氏(魏氏)兒童智力量表
    個人智力測驗中運用最廣、影響力最大的魏氏(韋氏)系列測驗分為幼兒、兒童以及成人智力量表。
  • 寵文:看到王妃帶球跑攝政王哭癱在地,侍衛們笑瘋:王妃不認路
    見喬伊蕙害怕成這樣,魏氏的心又疼了,她將喬伊蕙抱在懷裡,不贊同地看向喬伊靈,「伊蕙是你姐姐。你當妹妹的怎麼能這麼嚇唬自己的親姐姐!伊蕙是個多懂事多善良的好孩子,她怎麼可能害伊柔呢。」只有魏氏才能將喬伊蕙當做是舉世無雙的好女兒!
  • 男女相擁沉屍河道疑殉情,年輕人為何如此想不開?
    兩人年齡看上去大約二三十歲左右,兩名死者身上未有傷痕,疑為雙雙殉情。為何正處於人生最美麗的年華卻如此想不開人一旦在失去理智時就會走極端,也不排除一方在面臨著家庭、經濟或者感情的失控採取了極端的方式,在想結束自己的同時還帶著別人下水,又或者知道結束他人的生命之後自己也會得到法律的制裁,最後一起結束生命的想法也不是沒有可能今年發生這類的命案確實有點轟動,但最終犯罪者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是逝者已逝,家庭已滅,公道卻換不回一條鮮活的生命,明明我們生活在充滿愛的地方,卻有很多人還是因為愛失去了生命
  • 劍閣魏氏更古淵源!
    回顧歷史,有眾多的魏氏牛人,可以說聲名顯赫、舉足輕重。然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是平凡的,我們是無聞的,但是我們都有共同的屬性,那就是我們都姓魏,這是我們家族的根,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地域變更,魏氏家族產生了不同的分支,每一個分支都有自己的家譜和字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