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丨飛魚資本市場研究團隊
流程編輯丨魚小弟
朱科敏:「任何一次風雲變幻,都是新的英傑誕生之時。」
——掌舵東海證券16年,朱科敏一直希望將東海證券打造成具有影響力的券商,他相信市場牛熊的轉換間、資本市場風雲不斷變化下,東海證券可以找到自己的生長方式。但事實證明,這個市場對於小券商而言,過於殘忍。
————
16日,東海證券董事長朱科敏向公司遞交了辭職報告。這一天是他掌舵東海證券的第16個年頭。
當晚,朱科敏被公安帶走。
18日,東海證券公告確認上述消息,公司口徑:朱科敏處於配合調查階段。
隨後,東海證券推舉董事陳耀庭代行公司董事長職務,代行時間不超過6個月。
目前,關於朱科敏被帶走調查的原因尚無官方意見。業內初步判斷,還是「與債市相關」。
主導了東海證券發展最快的階段
東海證券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常州證券。目前註冊資本是16.7億元。
和大多數小券商一樣,在曾經許多年裡,東海證券之於市場和媒體,都處於「默默無聞」狀態。
變化大約是從朱科敏掌舵東海證券開始的。
過去16年,朱科敏為東海證券樹立了一系列的Flag,主導了東海證券發展最快的階段。
期間,東海證券營業網點從7個發展到80家營業部和8個分公司,客戶數量從12萬戶發展到100餘萬戶,集團員工人數從170人發展到3000餘人,公司重心逐漸從常州轉向上海。
2006年,東海證券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5.9億元、2.16億元,2007年這組數據已經變為35.31億元、15.73億元。
這一年業績爆發式增長,主要是因為東海證券旗下「東海東風系」資管產品。
2006年,東海證券成立債券型計劃「東海東風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東海東風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當期收益達到73.05%,年化收益超過20%,讓東海證券在債市一炮而紅。
此後,東海證券債券型資管計劃,成為東海證券在業內的一張名片。
需要說的是,東風系資管產品的操盤人——東海證券原總裁章湧濤、資產管理部原總經理龔小祥、資產管理部原投資總監朱璽——被稱為東海證券「鐵三角」。
當時,東海證券成立了一個三人投資決策委員會,即上述三人,專門負責資管產品的重大決策。
但這個「鐵三角」在2012年後散去。
2012年,龔小祥因病去世;章湧濤離開。
去年,朱璽因內幕交易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罰款1400萬元。
判決書稱: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朱璽在擔任「東海證券」資產管理部投資總監期間,利用其管理該公司「東風2號」、「東風6號」基金產品的職務便利,掌握上述基金帳戶的投資決策等未公開信息,違反規定,通過其實際控制的戶名為「梁某1」、「鮑某某」招商證券上海世紀大道證券營業部帳戶,適時買入或賣出「盾安環境」、「江蘇三友」、「百大集團」等相同股票73支,趨同交易金額3.8億餘元,非法獲利1124萬餘元。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朱璽是「自首」。
快速增長中各類風險開始暴露
如果可以打比方,客觀說,這幾年東海證券是個很努力的「學生」。
不論是早幾年積極參與新三板,還是在IPO業務承攬和經紀業務的拓展上。
2007年,朱科敏曾在員工培訓大會上表示,東海證券計劃在2008年上市。
但受制於規模、合規等問題,東海證券一直到2015年7月才在新三板掛盤。
掛盤當年,東海證券淨利潤創下新高,淨利潤達到18.37億元。
但隨後,業績快速下滑。
2016年、2017年,淨利潤分別為4.79億元、4.50億元;到了2018年,淨利潤更是下滑到9296萬元。
儘管2018年的業績中有市場的原因,但從斷崖式下滑的情況看,一個很明顯的判斷是——在經歷了前幾年的快速發展後,東海證券在合規、風控、團隊上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應該說,從2016年開始,東海證券就迎來了監管處罰的密集期。
僅以今年為例:
「
1月23日,江蘇證監局發文稱,作為順風光電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發行公司債券「15順風01」的受託管理人,東海證券未勤勉盡責,未按照債券受託管理協議的約定持續監督發行人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未及時發現發行人挪用募集資金、將募集資金轉借他人的違規行為。並且,在東海證券出具的相關債券受託管理事務報告中披露發行人募集資金專項帳戶運作合規,違反了《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第七條的規定。
4月9日,江蘇證監局發文稱,東海證券總部合規部門中具備3年以上證券、金融、法律、會計、信息技術等有關領域工作經歷的合規管理人員數量佔總部工作人員總數比例低於《證券公司合規管理實施指引》第二十七條中要求的1.5%的比例,違反了《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
6月25日,江蘇證監局發布一則處罰決定。東海證券對境外子公司管控不到位,未有效督促境外子公司強化合規風險管理及審慎開展業務。此外,東海證券2014年有關資產管理計劃盡職調查不充分,未對標的資產的評估價值作出合理判斷,業務開展過程中未能勤勉。
」
成也債市 敗也債市
東海證券的發展幾乎是當下小券商的一個縮影。
這個縮影可以總結為「成也債市,敗也債市」。
2007年,東海證券因為債券型資管產品,業績一飛沖天。
2015年,東海證券掛牌新三板當年,業績再創新高,依舊是因為債市。當期,公司承銷淨收入在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排名中排名第12(統計的券商家數為125家)。
債市來錢快,但也很兇猛——踩雷、訴訟、高管被查——已經成為債市的關鍵詞。
公開信息顯示,東海證券擔任承銷商或者受託管理人的多隻債券均出現了違約,包括「16丹東港」、「16洪業02」、「15順風01」等。其中,「16丹東港」的違約還導致東海證券遭到監管警示。
此外,東海證券還因資管計劃多次踩中違約債而與發行人對簿公堂。2018年年報顯示,東海證券踩雷凱迪生態、中科建設、大連工具機、中偉科技等違約主體所發債項。
在證券業協會公布的2018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指標排名情況中,東海證券債券主承銷佣金收入排名已經下滑至第58名。
朱科敏被帶走調查背後,是小券商們的現狀和無奈。
想要在大券商主導的券業中搶食,小券商們只能「偏愛債市」、「表現激進」、「鋌而走險」……
每一波市場牛熊轉換,是朱科敏口中的「風雲變幻、成長之時」,但更是小券商們的「生死存亡」之時。
昨天,朱科敏被查消息出來後,券業人士問:小券商們要怎麼辦?
很多人說:想起了,上一波大券商吞併小券商之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