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青山/文
這是裸眼看財經的第 76篇文章 1600字 | 全文閱讀需8分鐘
2020年還剩最後一個月,但資本市場面臨的雷區可一點都不讓人省心。不僅要提防二次疫情反覆的「空襲」,還要當心腳下信用債違約的「連環炸」。
11月30日,交易商協會發布公告稱,在對相關企業進行自律調查的過程中了解到,東海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存在涉嫌為發行人違規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提供便利,以及涉嫌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
一直以為東海基金是在默默無聞求發展,沒想到是在鬼鬼祟祟搞么蛾子。筆者翻了一下東海基金之前的違規操作,這家基金公司「前科」有點多。
「涉嫌操作市場」行為的真相
11月12日,信用債市場炸了一個巨大的雷。AAA級、國企背景的永煤集團突然違約,驚呆太多人的眼鏡,債券評級瞬間從AAA驟降到BB,債券市場人心惶惶。
監管層不得不快速行動,進一步規範債務融資工具發行業務。這包括已經爆雷的永煤集團,也包括仍存在潛在風險的發債企業,信用債的雷真的不能再炸了。
監管層這一查,剛好查到了偷偷搞「小動作」的東海基金。按照交易商協會亦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債務融資工具發行業務規範有關事項的通知》,絕對禁止發行人存在直接或間接認購自己發行的債券等「自融」行為。
這件事還要從監管對永煤集團開展的自律調查說起。11月18日,交易商協會發布公告稱,根據調查獲取的線索並結合相關市場交易信息,發現海通證券及其相關子公司涉嫌為發行人違規發行債券提供幫助,以及涉嫌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對其開啟自律調查。
12天後,交易商協會查到了海通證券和東海基金不為人知的「小動作」,但具體的違規操作還需等監管層最終的處理公告。
筆者注意到,東海基金旗下多隻債基的重倉債券都是由海通證券主承銷,這極有可能是調查的切入口。
例如,東海祥蘇短債A持有的「20平煤化(疫情防控債)」的主承銷商之一,便是海通證券;東海祥瑞債券基金A持有的「18大同煤礦MTN006」,同樣由海通證券主承銷。
東海債基多次發生巨額贖回
東海基金在債券市場上的小動作被查後,此前債券基金屢次出現巨額贖回現象也很難不讓人聯想在一起:
2018年1月16日,上交所發布了《關於對東海基金—工商銀行—東海基金—鑫龍72號資產管理計劃(第一期)名下證券帳戶實施限制交易紀律處分的決定》,做出限制鑫龍72號證券帳戶(東海基金專戶產品)實施交易6個月的紀律處分;
2018年4月,湖北證監局發布了《關於對東海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東海基金因旗下管理的鑫龍72號(還是這隻專戶)違規減持聞泰科技而受到警示;
2020年1月7日,東海祥瑞債券因發生巨額贖回發布調整淨值精度公告,這也是今年第一隻發布調整淨值精度的基金;
2020年2月5日,僅一個月後,東海祥瑞債券和東海祥利純債兩隻基金髮布調整淨值精度的公告,起因均是前一個交易日發生巨額贖回,注意,這是東海祥瑞債券的第二次;
2020年4月15日,東海祥蘇短債也發生巨額贖回,東海基金再次公告調整淨值精度。
巨額贖回這樣的事情在公募市場上其實很少見,一般發生在中小基金公司,或是委外定製基金上,中海基金今年先後有3隻債基發生巨額贖回,還能說是巧合嗎?
其實大家也能感受得到,這家基金公司在管理方面會比較亂。
其實在此之前,東海基金兩則高管人員變更的公告也引發大家討論。今年8月15日,東海基金髮布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任職公告稱,公司原總經理鄧升軍因個人原因離任,轉任公司副總經理,同日,嚴曉珺履新公司總經理一職。
總經理「降級」成為副總經理,在公募行業好像還是頭一遭。大家都猜測,是原總經理管理公司期間,業績和規模起色不大的問題。
其實這種可能性比較小,一家基金公司在規模上止步不前決不能讓總經理背鍋,整個高管團隊都是責任。歸根到底,還是小基金公司的資源和稟賦有限,起步艱難。
把中小基金公司的業績和頭部基金公司比,也有失公平,前者在投研隊伍上的投入有限,在風控把控上也可能沒那麼完美。
從投資者角度出發,還是那句老話,買基金產品要認準大廠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