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平等保護

2021-01-09 澎湃新聞
民法典中的平等保護

2020-07-20 1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民法典中的平等保護

甘肅銳城律師事務所主任 陳燦

民法典以人民為中心,以更充分、更高效實現和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回應了人民的法治需求,體現了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的平等保護。

民法典以民事權利的平等保護為核心,彰顯了平等保護的法律精神,彰顯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立法思想。

本期「民法典大家談」欄目,我們從法條規定出發,談談平等保護的調整範圍、平等原則等。

【關鍵詞】調整範圍

《民法典》第2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

這就是說,民法典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係,這種平等主體之間沒有附屬、依附關係。

【關鍵詞】平等原則

《民法典》第4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這具體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就民事法律關係進行平等協商,任何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平等原則是民法最核心的原則。民法其他原則都是在平等原則確立的前提和基礎下產生的。因為在民事關係中,如果民事主體地位不平等,則公平原則、自願原則以及誠實信用原則就無從談起。

【關鍵詞】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法典》第14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這裡強調了自然人都享有法律所規定的民事權利能力。而且,自然人之間不管年齡、民族、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是否存在差異,但是在民事權利能力上都是平等的。

【關鍵詞】物權平等保護

《民法典》第207條:「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這是指無論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都受法律平等保護,尤其是對「私人物權」的平等保護,強化了對公民財產權利的保護。

【關鍵詞】婚姻家庭中的平等保護

《民法典》第1041條:「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民法典》第1055條:「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民法典》第1058條:「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據此可以看出,夫妻在家庭中的權利義務是平等的;夫妻人格平等,家庭地位平等;平等是夫妻關係的基本規範,是處理夫妻關係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繼承權的平等保護

《民法典》第1126條:「繼承權男女平等。」

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繼承人不論男女,一律平等地享有繼承權;繼承人不論男女,在應繼承的順序之中一律平等;代位繼承的轉繼承男女平等。

來源:甘肅法制報

編輯:楊燕

甘肅法制報新媒體中心

舉報電話:0931-8156896 舉報郵箱:fzgsw@qq.com

猜你喜歡

點擊甘肅法制報關注我喲

弘揚法治精神 關注民主進程 倡導人文關懷

解讀社會變革 提供實用資訊 聲援公民維權

甘肅最權威的法制資訊新聞平臺

原標題:《民法典中的平等保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民法典》中的平等保護
    《民法典》中的平等保護《民法典》平等保護民事權利,目的是為了實現人民的福祉,保障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具體我們可以從《民法典》的以下條款中看出:一、調整範圍。《民法典》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
  • 學典用典 | 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則
    學典用典 | 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則 2020-08-24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典用典 | 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則
    因為男女一樣享有平等的民事權利!什麼是平等原則?平等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互相之間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他們的合法權益也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平等原則的重要性平等原則是民法的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立法規範民事法律關係的邏輯起點。它最集中地反映了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係的本質特徵,是民法區別於其他部門法的主要標誌。
  • 普法課堂一:《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則是什麼?
    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公益宣傳片民法典與生活同行一、基本原則1、《民法典》中的平等原則是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第一百一十三條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
  • 《民法典》講堂第二十三期|市場主體的平等保護(一)
    「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民法典》在現行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民事主體制度。《民法典》強化民事主體法律地位平等原則,創設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的法律環境。平等是包括市場關係在內的所有民事關係的前提,也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民法典》將平等原則作為民法基本原則,旨在強調所有民事主體在從事包括市場交易在內的所有民事活動時,其法律地位平等。
  • 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
    5月28日,我國民法典正式誕生。男女平等憲法原則在民法典中有哪些體現?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將對貫徹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產生哪些影響?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
  • 民法典編纂應體現男女實質平等
    但是,為什麼對婦女的歧視和偏見、侵害婦女和女童合法權益的情況還在發生,甚至成為某些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除了法律執行不力以外,就法的理論和民法制度本身,還有什麼問題需要探討、需要解決的呢?」日前,清華大學法學院、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馬俊駒在由中華女子學院法學院、中華女子學院中國婦女人權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民法典編纂與男女平等研討會上表示。專家們認為,民法典的編纂應體現男女實質平等。
  • 法律普及丨《民法典》的總則編以及平等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總則編是《民法典》的序言和總綱,確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
  • 民法典的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及公平原則
    專欄《民法典(總則編)》第4章 民法典的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及公平原則《民法典》第4條 【平等原則】一、民事活動在民法典中沒有具體規定的如何處理?制定一部法律少則花幾年,多則幾十年。雖然沒有法律依據,但在民法典中可以找到處理這些民事活動糾紛的法則或標準。這些法則或標準,就是原則。《民法典》從第4條-9條,分別規定了6個基本原則。分別是合法權益受保護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綠色原則等。
  • 大遼姐姐說法|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
    5月28日,我國民法典正式誕生。男女平等憲法原則在民法典中有哪些體現?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將對貫徹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產生哪些影響?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民法典充分注意到男女平等問題「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權利保護新規則
    我國編撰《民法典》的重大意義之一,在於「健全和充實民事權利種類,形成更加完備的民事權利體系,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形成規範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婚姻家庭編作為《民法典》的有機組成部分,亦具有確認、保護和救濟自然人婚姻家庭權利的私法屬性。
  • 《民法典》實施中的憲法問題:民法如何實施公法性規定
    作為一項浩大的立法工程,《民法典》在制定過程中涉及面廣,所要處理的問題繁多,即使是在民法學界內部亦存在相當多的爭議。然而,無論已經制定的《民法典》存在多少爭議抑或有多少不完善之處,今後的主要任務不是對其存在的不足進行指摘,而是要保障其能夠得到實施,實現立法目的。憲法同民法之關係極為密切,《憲法》規定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基本法律的地位、基本權利保護等事項,《民法典》的內容與這些規定息息相關。
  • 《民法典》涉及殘疾人權益保障內容近30條 充分殘疾人的平等民事...
    來源:華夏時報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稱「《民法典》」)將施行,這部於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表決通過的《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正式出臺後,我國民事權利保護將進入法典時代。
  • 《民法總則》在我國民法典中的重要地位 民法典的地位是什麼
    在成文法國家的民法典中,民法總則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國《民法總則》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和作用,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第一,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綱。民法是一個龐大的法律體系,是規模龐大的成文法。
  • 《民法典》解讀3:基本原則之一,民事權利的法律保護原則
    (《民法通則》第五條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我們還要注意民法典將民事權利的法律保護由原來的第三原則,提高到作為民法典基本原則中的第一原則。一、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基本體制原則與體制限制原則及其相互關係民法典基本原則,是指其效力貫穿於民法典始終的民法根本規則。
  • 民法典中的公法規範
    民法典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以權利為本位進行體系構建,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具有濃厚的私法屬性。與此同時,民法典中也存在大量公法規範,與私法規範相互影響、彼此配合,共同促成一部「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產權保護與徵收徵用  有恆產者有恆心,產權保護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基石。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
    《民法典》物權編規定了各類財產關係的物權制度,在《民法典》各分編中排在第一編,重要性可見一斑。今天分享的是「物權編第一分編」通則中的相關條款。 一、什麼是物權 有恆產者有恆心,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重要財產權。物權法律制度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係,是最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
  • 【解讀民法典】《民法典》婦女權益保護「關鍵詞」
    女性群體是人民概念中的一半人,新的《民法典》充分體現了對婦女權益的保護。12348律師說法其中使用「他人」表述,充分體現了性別平等。在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施行之前,刑法上規定猥褻行為的罪名是「猥褻婦女罪」,帶有濃厚的性別色彩。可隨著現實生活中曝光男性遭遇猥褻案件的增多,單單定義受害對象為女性不合時宜,於是《刑法修正案(九)》將猥褻婦女改為猥褻他人,「他人」既包括婦女,也包括男性。
  • 康達論典 | 民法典中的自由意志
    [7]民法作為調整平等主體之間人身關係及財產關係的法律規範總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私法自治逐步佔據了民法制度的核心位置。私法自治即指個人意思自我決定,強調私人事務獨立處理。在民法領域內,除去行為能力不健全者外,民事主體通常是自己意志的唯一支配者。概言之,自治而非他治,此系民法的永恆精神。
  • 權威解讀 |《民法典》中的不動產物權制度
    《民法典》物權編對《物權法》中有關不動產物權的規定進行了多方面的補充、修改和完善,需要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認真把握。《民法典》物權編第207條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