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友都比較糾結普洱茶是餅茶好,還是散茶好,關於這個問題青衫之前寫過一篇《專業解讀:為什麼說存普洱茶餅茶比散茶好?》的文章,感興趣的茶友可以前往查閱。
針對口感方面選哪個好,我覺得要看茶友們的口感喜好了,辦公室喝或者短時間內消耗茶葉較多的茶友,可以選擇散茶,這樣可以不用撬茶,相對來說更方便一些;若是想更好的體驗出普洱茶的韻味且空閒時間較多的茶友當然就是選擇餅茶啦!
既然普洱茶散茶就可以喝,為何還要加一繁瑣的步驟「壓餅」呢?把普洱茶壓餅就為了有利於後期儲存收藏嗎?
然而普洱茶壓餅不僅僅是為了後期的貯藏,是為了讓普洱茶的口感可以達到質的飛越,使得品飲者在不同時間段體驗同一款普洱茶有不同的風味。
普洱茶壓餅是如何製作成的?
今天就拿普洱生茶來為大家舉例說明,普洱生茶的製作工藝:鮮葉採摘—攤晾—殺青—揉捻—曬青—篩選—稱重—蒸軟—石墨壓制—自然陰乾—包裝棉紙;
這些步驟為了照顧到部分新茶友我就逐一解釋下,老茶友可跳過。
鮮葉採摘:即茶農從茶樹採摘下來的茶樹嫩葉;
攤晾:薄薄的攤晾在乾淨的地方,其目的是為了消散鮮葉裡的一些水分,有利於香氣物質形成,不然長時間捂在一起,製成的普洱茶葉底會有紅印;
殺青:普洱茶一般都是用傳統鐵鍋殺青,茶葉失水均勻,使酶活性迅速鈍化,制止多酚氧化,一部分水分蒸發,便於揉捻成條。
揉捻:鮮葉殺青好之後需要揉捻,如此可以讓一鍋裡的茶葉細胞充分相互交融,後期成品滋味更趨於協調;能更好的保證茶葉內含物質在衝泡品飲時候充分被析出。
曬青:把揉捻好的茶葉拿到竹子編織而成的籬笆裡陽光自然照射,現在茶農制茶理念得到普遍的提高,幾乎每家都會都一個專門曬茶的大棚,大棚內的溫度大概在40度左右,天氣好的時候一天就可以曬乾,這樣最大程度保留了普洱茶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
篩選:採摘鮮葉的時候由於都是茶農人工採摘,難免會有部分老葉一起混採進來,所以這個環節就是將曬乾後的老葉與嫩葉分開,其中嫩葉價格較老葉高,老葉也就是我們業界裡常說的黃金葉、老黃片。這樣普洱生茶的口感更加純淨,喝上去整體協調性更好,更突出茶葉特點。
稱重:標準普洱茶餅為357克,在壓餅之前都是稱好每一餅的重量然後進行下一步蒸軟,現在也有很多的規格比如100克、200克等...並不全都是357克,規格小,價格也就相對357克的低一些,受眾人群更廣,這也是現在小規格茶餅更為受寵的原因。
蒸軟:根據市場需求稱重之後,把曬青毛茶利用蒸汽蒸溼之後壓製成型。
石墨壓制:為什麼我要講石墨壓制呢,因為石墨壓製出來的茶餅更緊實,後期存放與空氣接觸較小,有利於陳化,所以百花吟每一款茶餅都是以石墨壓制為主,為後期儲藏打下堅實的基礎。
自然陰乾:剛壓製出來的茶餅因為經過蒸壓後會帶有一些水氣,需要在乾淨無異味的空間裡一個星期左右的陰乾時間,普洱茶的含水量要求在百分之二十以下;這也是試喝當年新茶時茶友們會喝到水味的原因,所以我建議以後大家收到新茶建議存放1-3個月再品飲口感會更佳。
包裝棉紙:最後一步就是為茶餅穿衣服啦,包上棉紙,用筍殼扎為一筒。357克的茶餅一提7餅用筍殼包裝,200克一提有5餅也是用筍殼包裝,之所以用筍殼包裝是因為有利於普洱茶後期轉化。
弄懂普洱茶壓餅的過程,我們要來總結,壓餅後的普洱茶有哪些好處了。
好處一:節省空間,易存放,便於運輸
好處二:普洱茶餅存放後口感更加醇和爽口,甜滑回甘、協調,韻味凸顯。
好處三:具有收藏價值
普洱茶新手入門:餅茶和散茶哪個更適合?
作為新手入門,選擇散茶是更為適合的,在普洱茶這個學問頗多的領域來說,適合從易入手。
1、散茶取用更方便,不像餅茶需要掌握撬餅技巧,若是新手入門,撬成許多細碎茶末,這樣的影響品飲體驗。
2、散茶更貼近自然本味,方便普洱茶入門者對其有一個直觀初步了解。
3、散茶滋味更清爽,對於大多數普洱茶入門者來說,更容易接受這樣的口感。
若不是新手入門的話,在很多資深茶客看來,散茶與餅茶是各有千秋,不分上下。其中種種滋味,對於普洱茶新手來說,就需要慢慢來逐步體會了。
以上內容為百花吟高級評茶員青衫原創撰寫,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想了解更多普洱茶乾貨知識,歡迎茶友們關注我們的百家號「百花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