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術語頗為豐富:茶票,內票,內飛和支飛等一張張的小紙片。市面上賣茶的很喜歡把它們作為一種推銷的手段,讓消費者因為這些紙片而去買單,到最後喝茶成了喝包裝紙,這實在有點諷刺。那麼,今天咱們就來區分一下,普洱茶中的茶票,內票,內飛和支飛。
一,茶票
糧票我們都如雷貫耳,那麼知道茶票的就不多了,茶票和糧票的作用是否一樣呢?答案是否定的。
糧票可以換取實際的糧食,而茶票也只是存在於古代,它是茶引票據的簡稱。茶引最初性質是茶葉販運的憑證,相當於賣茶許可證。鹹豐以後,茶葉引制漸廢,為增加稅收,官府向茶商發行茶票,以票代引,按票納稅。
茶票鈔面的內容,代表了茶商為獲取茶葉專賣權而付出的金錢,所以,茶票也就具有價值符號的作用,它可以轉讓,饋贈,買賣,甚至可以代替貨幣,當然也可以換茶。
二,內票(也稱大票)
內票,附於茶餅內,但獨立於茶餅。
內票是普洱茶出廠時附帶的簡要說明,其實就是一張塞進包裝裡的廣告紙。以前的內票上包括嘜號,廠家,批次,重量等信息。內(大)票主要有兩種形式,直式內(大)票與橫式內(大)票。
現在的內票,其紙張大小,材質,形式均沒有固定形式。一般而言,印於上面或手寫的內容可以是介紹茶品來歷的,可以是一段問候或致辭,也可以是制茶人的心得等等。
三,內飛
內飛是識別普洱茶廠家,品牌,定製者的一種標記。
內飛是緊壓茶壓制時埋入茶餅面上的辨認小紙張,起註冊商標的作用,每餅一張,位於餅面中央,用少量茶葉覆蓋固定。露出大部分票面,亦有內飛埋入茶餅中的。
這小小的內飛,多為紙質材質製作而成,也有部分茶企茶商採用綠色的可食用的菩提樹葉,以及茶葉製成。由於內飛紙質,油墨,字體,板式等各不相同,後人較難仿造。而且內飛是在壓制茶餅前置入,而在壓制茶餅時已壓在茶餅的茶體內,更換偽造難度較大。因此,可把內飛作為辨識標誌。
普洱茶是時間的饋贈,經歲月沉澱後更顯著文化的味道,而內飛就是那段歲月最好的見證,內飛雖然不甚起眼,但內飛可以傳遞很多信息,而內飛自帶的信息量也會讓你更懂普洱茶。
四,為什麼普洱茶要放內飛
普洱茶放內飛最初是為了防止別的茶假冒,而內飛是緊壓在普洱茶內的,不容易調換,除非有人故意把內飛挖出來,貼到另外一個茶餅上面,或有人根據這樣一個內飛重新印刷再重新做餅。因而內飛流傳下來又多了一個作用,鑑別一款茶的真假,作為防偽手段。
五,支飛
如果你購買過箱裝的普洱茶,就可以在包裝裡找到一張印有嘜號,重量,生產廠家,出廠日期的長方形紙片,這張紙片便是支飛,因為箱裝普洱茶數量比較多,平常人家很少整箱購買,所以支飛比較少見。
普洱餅茶一般7餅包為一筒,12筒包為一籃,稱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編號,重量,生產廠家,出廠日起的那張紙即為支飛。
六,小結
跟茶壓在一起的叫內飛,通俗來講內飛就是普洱茶的身份證。壓好了以後要包棉紙之前放的是內票,不跟茶葉壓在一起。就是說,內飛起到一個防偽的作用,內票起到介紹的作用。
內票和內飛是藏在普洱緊壓茶裡面的東西,屬於緊壓茶的一部分,因此和茶票不一樣。
內飛和內票都不是普洱茶的必須,但帶有內飛和內票的普洱茶,混合著文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