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鏡那麼多探測器,拍攝時我到底該如何選擇?

2020-12-14 儀器信息網


TESCAN電鏡學堂終於又跟大家見面了,利用掃描電鏡觀察樣品時會關注解析度、襯度、景深、形貌的真實性、其他分析的需要等等,不同的關注點之間需要不同的拍攝條件,有時甚至相互矛盾。

那我們該如何根據樣品類型以及所關注的問題選擇合適的電鏡條件呢?


這裡是TESCAN電鏡學堂第12期,將繼續為大家連載《掃描電子顯微鏡及微區分析技術》(本書簡介請至文末查看),幫助廣大電鏡工作者深入了解電鏡相關技術的原理、結構以及最新發展狀況,將電鏡在材料研究中發揮出更加優秀的性能!



第五章  電鏡操作與工作參數優化

第三節  常規拍攝需要注意的問題


電鏡的工作條件包括很多,加速電壓、束流束斑、工作距離、光闌大小、明暗對比度、探測器的選擇等。前幾期我們已經介紹過加速電壓、束斑束流、工作距離該如何根據實際應用需求選擇。


本期將為大家繼續介紹明暗對比度、不同探測器對掃描電鏡拍攝的影響



§4. 明暗對比度的影響


一張清晰的電鏡照片需要有適中的明暗對比度,可以利用電鏡軟體中的直方圖工具來進行明暗對比度的判斷,如圖5-30。直方圖的橫坐標表示亮度,左為暗部,右為亮部,縱坐標表示各種灰度所佔的比例。

圖5-30  直方圖工具


一張明亮對比適中的圖片,需要暗處、亮處、中間灰度均有分布,直方圖從中間到兩邊類似正態分布,如圖5-31。

圖5-31  亮度與直方圖


當圖像亮度過亮、過暗都會導致另一端沒有灰度信息,導致圖像信息損失。對比度的調節希望整個灰度分布恰好覆蓋大部分區域,如圖5-32,對比度太小則灰度僅覆蓋中間很少區域,而對比度太大,會造成亮處、暗處有信息損失。

在開始掃描的時候儘量將明暗對比度調節至最合適的條件,如果一開始明暗對比不適合,利用軟體自帶的處理工具可以對圖像進行優化,如圖5-33。調整完的可以清楚的判別出其中至少五種灰度襯度,而調整前只能勉強分辨四種襯度。

圖5-32  對比度與直方圖


圖5-33  明暗對比度的影響及對應的直方圖



§5. 探測器的選擇


TESCAN的場發射掃描電鏡如果配置齊全包括SE、InBeam-SE、BSE、InBeam-BSE、STEM-BF、STEM-DF六個獨立的探測器,前面已經在電鏡結構中簡單介紹了各個探測器的原理和特點。在平時拍攝時,選擇不同的探測器也會獲得不同的效果。

圖5-34  TESCAN電鏡所有的電子探測器



①  SE和BSE探測器的對比


SE和BSE分別是旁置式電子探測器和極靴下探測器,前者接收二次電子和部分低角背散射電子,後者接收大部分低角背散射電子探測器。所以從圖像效果來說,SE探測器的圖像以形貌襯度為主,立體感強,兼有少量的成分襯度;BSE探測器的圖像以成分襯度為主,兼有一定的形貌襯度,如圖5-35。

圖5-35  SE(左)和BSE(右)探測器的襯度對比



②  SE與InBeam-SE探測器的對比


SE和InBeam-SE探測器相比,前者在側方,具有陰影效應,可以形成強烈的立體感,而後者位於正上方,不會受任何形貌的遮擋,立體感較差,如圖5-36。

圖5-36  SE(左)和InBeam-SE(右)探測器的立體感對比


SE探測器接收SE1、SE2、SE3和部分BSE信號,解析度相比只收集SE1的InBeam SE探測器要低,如圖5-37。

圖5-37  SE(左)和InBeam-SE(右)探測器的解析度對比


對於一些凹坑處的觀察,由於InBeam-SE探測器在上方沒有遮擋,所以會比SE探測器有更多的信號量,InBeam-SE探測器更適合做凹陷區域的觀察,如圖5-38。

圖5-38  SE(左)和InBeam-SE(右)探測器對凹陷處觀察對比



③  BSE與InBeam-BSE探測器的對比


BSE探測器主要採集低角背散射電子,InBeam-BSE探測器採集高角背散射電子,前者兼有成分和形貌襯度,後者相對來說成分襯度佔主要部分,形貌襯度相對較弱。不過後者接收的電子信號量小於前者,所以信噪比也不如前者,如圖5-39。

圖5-39  BSE(左)和InBeam-BSE(右)探測器受形貌影響的對比


對於能觀察到通道襯度的平整樣品來說,BSE探測器顯然有更好的通道襯度,更有利於晶粒的區分,如圖5-40。

圖5-40  BSE(左)和InBeam-BSE(右)探測器通道襯度的對比



④  STEM探測器的應用


電子束轟擊到試樣上形成水滴狀的散射,但當試樣足夠薄時,電子束的散射面積還沒有擴大就已經透射樣品,所以此時各種信號的解析度較常規樣品更高,STEM探測器也有更好的解析度。


STEM探測器由於需要樣品經過特殊的制樣,雖然在掃描電鏡中不常用,但是卻有著所有探測器中最高的解析度。當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探測器解析度都達不到要求時,可以嘗試STEM探測器。如圖5-41,二次電子探測器在20萬倍下已經解析度不夠,而STEM放大至50萬倍也能很好的區分。

圖5-41  SE(左)和STEM(右)探測器解析度的對比


此外,對於一些納米級的小顆粒,因為團聚厲害,二次電子即使在低電壓下也難以將其區分,且解析度也不好,而STEM探測器通過透射電子來進行成像,對小顆粒的區分能力要強於其它探測器。如圖5-42,STEM探測器可以區分團聚在一起的更小的單個納米顆粒,而二次電子探測器則觀察到團聚在一起的顆粒。

圖5-42  STEM(左)和InBeam-SE(右)探測器對團聚納米顆粒的分辨對比


掃描電鏡中的STEM探測器雖然解析度是最高的,但是和透射電鏡的解析度相比還是相形見絀。不過掃描電鏡的電壓要遠小於透射電鏡,所以掃描電鏡的STEM相比TEM有著更好的質厚襯度。所以對一些不是非常注重橫向解析度,但特別注重質厚襯度的樣品,如一些生物樣品、石墨烯等,掃描電鏡的STEM探測器可以表現出更大的優勢。


如圖5-43,為10kV下觀察到的石墨烯試樣,圖5-44為生物樣品在掃描STEM和TEM下的對比。

圖5-43  STEM探測器在10kV下拍攝的石墨烯試樣


圖5-44  生物試樣在SEM STEM探測器和TEM的對比



⑤  多探測器同時成像


TESCAN的電鏡具有四個獨立的通道放大器,可以進行四個探測器的同時成像。如果分辨不清楚用何種探測器時,可以選擇多種探測器同時成像。然後在軟體中將需要的圖像進行通道分離,如圖5-45。

圖5-45  四探測器同時成像



相關焦點

  • 細談掃描電鏡中的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
    表1 襯度類型 前面我們詳細了解各個信號在襯度上的特點,那接下來我們反過來思考一下:為了獲得各種類型的襯度,或者針對不同的試樣和不同的目的,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信號進行採集以獲得最佳的效果呢?
  • 發明了冷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那麼這到底是何方神聖
    三位教授分別來自瑞士,德國,蘇格蘭,那麼他們打造的這個冷凍電子顯微鏡到底是何方神聖?竟能獲諾貝爾獎!這個要從電鏡的發展說起。電子顯微鏡於1931年發明,但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滯後於材料科學,原因在於生物樣品含水分才會穩定,而電子顯微鏡必須在高真空下才能工作,因此如何製作高解析度生物電鏡樣品是個技術瓶頸。
  • 學術乾貨丨細談掃描電鏡中的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
    表1前面我們詳細了解各個信號在襯度上的特點,那接下來我們反過來思考一下:為了獲得各種類型的襯度,或者針對不同的試樣和不同的目的,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信號進行採集以獲得最佳的效果呢?1.   甚至當只採集一個信號達不到目的時候,要利用探測器信號混合功能來進一步獲得更理想的效果。電鏡觀察中存在這麼多的信號,那究竟用什麼類型的探測器來區分這些信號呢?
  • 回顧|2019年電鏡領域熱點事件年中盤點
    2月份,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消息,該實驗室透射電子像差校正顯微鏡(TEAM 0.5)已升級新的探測器——「4D攝像機」,可實現原子級視頻拍攝
  • 2019年度中國市場電鏡新品盤點(15款)
    新機型則通過旋轉樣品臺,分別拍攝樣品各個部分,再將各個圖像拼接成1張大圖像,實現了大視野的相機導航觀察,十分適用於超大樣品的大範圍觀察。賽默飛掃描電鏡Prisma E SEM其樣品倉可容納大樣品和更多探測器選項,全新樣品臺及樣品託一次可加載多達18個樣品,利用圖像導航功能,可快速查找並定位樣品。日本電子無漏磁場發射掃描電鏡JSM-F100
  • 電鏡課堂:解讀HRTEM圖片..TEM衍射標定..球差電鏡..電鏡與球差校正..原位TEM觀測鋰離子遷移,等(9篇)
    球差是由於磁鏡的構造不完美造成的,那麼這些磁鏡組都會產生球差。當我們矯正不同的磁透鏡就有了不同種類的ACTEM。回想一下STEM的原理,當我們使用STEM模式時,聚光鏡會聚電子束掃描樣品成像,此時聚光鏡球差是影響解析度的主要原因。因此,以做STEM為主的TEM,球差校正裝置會安裝在聚光鏡位置,即為AC-STEM。
  • 分析測試中心聚焦離子束場發射掃描電鏡(FIB-SEM)投入使用
    聚焦離子束場發射掃描電鏡(FIB-SEM)可提供指定區域的材料去除、切割,並通過SEM實現暴露後亞表面特徵的無損成像。近日,我校首臺FIB-SEM在分析測試中心安裝完畢,這將對學校一流學科建設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 透射電鏡的主要性能參數及測定
    點解析度透射電鏡剛能分清的兩個獨立顆粒的間隙或中心距離。測定方法:Pt或貴金屬蒸發法。 如圖所示。 將Pt或貴金屬真空加熱蒸發到支持膜(火棉膠、碳膜)上,可得到粒徑0.5-1nm、間距0.2-1nm的粒子。高倍下拍攝粒子像,再光學放大5倍,從照片上找粒子間最小間距,除以總放大倍數,即為相應的點解析度。2.
  • 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的區別
    透射電鏡 根據德布羅意(De Broglie,20世紀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運動的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觀點,電子束流也具有波動性,而且電子波的波長比可見光要短得多(例如200千伏加速電壓下電子波波長為0.00251納米),顯然,如果用電子束作光源製成的顯微鏡將具有比光學顯微鏡高得多的分辨能力。
  • 程亦凡談冷凍電鏡技術發展——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副教授...
    在程亦凡的研究中,他的實驗室參與了對冷凍電鏡所用的相機進行的改進,和單電子計數探測器的研發。單電子計數探測器是一種直接電子探測器件,能夠直接檢測電子,而不需要像傳統CCD相機那樣先將電子轉換成光子,然後再轉化為光電子進行探測。  程亦凡介紹說:「傳統的CCD相機的DQE(檢測量子效率)在低頻僅為30%左右,高頻則更低,嚴重影響了高解析度信息的採集。
  • 拍攝照片時,我們到底該如何來控制光圈的大小?
    那就是過分依賴於使用大光圈拍攝。然而在不同的場景下拍攝,反而使用大光圈還會弄巧成拙。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下,我們在拍攝照片時,應該如何來控制光圈的大小。首先,我們來深入分析下面這張照片。那麼,為什麼同樣使用大光圈來虛化背景,為什麼這張圖就更好看呢?因為拍攝的是人物的正面,拍攝正面能看見人物的眼睛。人物的眼睛是通往心靈的窗戶,我們想想在生活中,第一眼看過去看人物哪個部位?別告訴我是胸、屁股什麼的,我們第一眼看的是對方的眼睛。這就是所謂的視覺導向,視覺重點。如果一個人正面對著你,你肯定看到的是人物的眼睛。
  • 原子尺度上的追逐|專訪王宏偉:如何搶佔全球冷凍電鏡先機
    抉擇2年之後,王宏偉最終回歸,「從1996年讀博士開始到2011年,十幾年的時間我一直從事這個領域的研究,而且那時候冷凍電鏡技術正在向前發展,從我們領域來講,有機會建設這樣一個大規模的設施,不是那麼容易,人一輩子也許只能碰到這麼一次,所以覺得還挺有吸引力的。」
  • 2018電鏡新品回顧:SEM最活躍 高通量/工具化/半導體成熱點
    賽默飛Prisma偏向科研/工業用戶通用型電鏡,Verios G4則向半導體等工業用戶傾斜。針對冷場SEM超大束流分析時不足,日立高新推出新一代熱場技術SU7000。日本電子JSM-IT200則強調觀察、分析、報告立等可取,提出「工具化分析儀器」理念。
  • 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
    拍人像怎麼匹配光圈和焦距,我覺得這是「文無定式」——因為,拍攝現場的環境不同,攝影師的器材不同,模特的表現力不同,所拍攝出來的「終級效果」當然會不一樣。攝影不是數學題,不存在唯一的標準答案。拍攝人像時如何選擇光圈和焦距?主要還是取決於攝影師想要拍攝什麼樣的「最終效果」。
  • 電鏡學堂丨掃描電鏡的基本操作 & 解析度指標詳解
    除了科研、旅行、交朋友,我還會學習電鏡知識,不斷充電喔~!這裡是TESCAN電鏡學堂第8期,將繼續為大家連載《掃描電子顯微鏡及微區分析技術》(本書簡介請至文末查看),幫助廣大電鏡工作者深入了解電鏡相關技術的原理、結構以及最新發展狀況,將電鏡在材料研究中發揮出更加優秀的性能!
  • 國產電鏡首次入圍R&D100創新獎 入圍產品揭秘
    由於每幅圖像的像素有限(通常為1k-1k),因此當FOV很大(例如1mm)時,所採集圖片只能使用較大的像素尺寸(約1um)。在許多情況下,如此大的像素尺寸不足以區分微觀結構的特徵,例如,某些單晶高溫合金中次生γ'析出物的尺寸約為20nm至100nm。因此,在樣本上以大視場低分辨進行手動搜索時,科學家可能會丟失想要尋找的細節;因為他們無法判斷哪些區域需要放大、哪些不需要。
  • 易輕忽之肯綮:掃描電鏡工作距離與探頭的選擇(上)——安徽大學林...
    二、表面形貌像與工作距離和探頭的選擇選擇不同的工作距離和探頭,能對圖像形貌襯度的獲取形成調控。那是如何調控?又是如何影響樣品表面形貌像?當樣品緊靠物鏡時,樣品倉探頭基本獲取不到樣品的信息。隨著工作距離加大,樣品倉探頭接收到的樣品信息會加強。要形成樣品倉探頭對樣品表面信息接收的最佳固體角,必然存在一個最佳工作距離。這個值各電鏡廠家並不一樣,我所用的場發射掃描電鏡的這個值與附件能譜儀的最佳工作距離相重合(WD=15mm)。不同位置的探頭形成樣品表面形貌像的主導因素不同。
  • 高考成績低,專科院校卻那麼多,我該如何選擇?
    那麼問題來了,專科生這麼多,專科院校也是魚龍混雜?我該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好院校?而且有句話不是說,分低看專業,那麼我又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未來發展的專業呢?因為三年後的選擇不同,所以此時選擇的專業也是不同的。
  • ...公司全新推出 EM-30 Plus系列超高解析度臺式(桌面式)掃描電鏡
    2015年8月,臺式電鏡的領導者韓國COXEM(庫賽姆)繼2014年發布的EM-30 臺式掃描電之後,今年再推出EM-30 Plus系列超高解析度臺式掃描電鏡,將臺式電鏡的解析度提高到了優於5nm解析度的極限,可以與傳統大型掃描電鏡相媲美;同時設備配置了二次電子及背散射電子探測器,將臺式電鏡可對樣品進行表面形貌分析
  • 如何正確選擇掃描電鏡加速電壓和束流 ——安徽大學林中清32載經驗...
    本人在第一篇32載經驗談《掃描電鏡加速電壓與分辨力的辯證關係》一文中,就加速電壓與圖像分辨力的辨證關係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充分分析了改變加速電壓會給表面形貌像的分辨力帶來怎樣的變化;解答了為什麼獲取高分辨像,鎢燈絲掃描電鏡要選擇較高的加速電壓(10KV以上),而場發射掃描電鏡需要選擇較低的加速電壓;闡述了場發射電鏡為什麼會比鎢燈絲電鏡有著更高的分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