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50手機將用聯發科5nm晶片?為什麼說不必擔心華為無芯可用?

2020-12-14 明杭之家

自從美國對華為採取封鎖晶片的消息傳來,大家一直給華為捏著把汗。雖說華為已經在美國層層加碼的制裁中撐了兩年了,但從晶片製造源頭上的封鎖顯然是最重的一擊。

從目前的消息看,華為已經開始加大5nm晶片的囤貨速度,臺積電在期限到來前的最近幾個月裡也將全力為華為供貨,因此今年下半年的高端旗艦產品華為Mate 40的按期發布應該不會受到影響。讓人比較擔心的還是明年的旗艦型號如P50和mate50能否按期發布。

目前網傳消息是華為將在明年的旗艦P50上採用聯發科的5nm晶片,如果消息屬實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了。

其實,對於外面沸沸揚揚的「華為晶片斷貨」的傳聞我反倒有點不以為然。雖然理論上這種最壞的結果是存在的,但其實並沒有多麼可怕。

原因我分成3點來談一下。

第一點,技術跟著市場走。

當然,這一點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本身就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並且和最先進的技術代差不大。

如果你自身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外來的先進技術很容易形成壟斷,構建對自身有利的高門檻,從而長期獲取超額利潤。這也是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為什麼沒有像中國一樣靠市場換取足夠的技術養分來實現自身的學習和超越。因為它們自身缺乏足夠的工業基礎和技術能力來吸收和消化最先進的技術。

而中國擁有最全的製造業門類,每年畢業的理工科大學生越來越多,這就導致無論多先進的技術只要顯示在我們面前,都能很快被解析、吸收然後化為自己創新的基石。這種被國內網友暱稱「寫輪眼」,被國外網民稱為「山寨」的能力,本身其實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學習能力。

正是有以上判斷的存在,我認為,無論是晶片問題工業設計軟體問題,都會在數年內很快得到解決。

哈工大是我的母校,我得承認短時間內無法使用Matlab等軟體無法使用肯定會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尤其是在汽車等成熟的機械工業設計領域。

但是要看到國內並非沒有相似的國產軟體,雖然功能上不如美國完善和強大,但基礎和底子並不算弱。而且國內的軟體業也很發達,水平並不比傳統的發達國家弱多少。

大家仔細想一想我們有多少先進的網際網路企業,移動端APP就大概能夠清楚我們的軟體業處於一個什麼水平了。現在華為等企業已經開始向著作業系統這種頂峰領域發起衝擊,這是只有軟體強國才有可能出現的景象。

換句話說,工業設計軟體是為數不多的美國軟體還能佔據優勢的領域。即便以傳統的辦公領域來講,美國也已經逐漸喪失了優勢。根據上市公司報表,到2019年,金山辦公的WPS office月度活躍用戶數(MAU)超過3.28 億,電腦軟體用戶已經佔國內辦公市場用戶總規模的42.75%,接近半壁江山。而移動端佔比更是達到了90%以上。

所以國產的工業軟體將很快崛起,對此我從無半點懷疑。

至於晶片,也是如此。

有足夠的資金和人才投入,在一期一期的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的推動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快車道。而同時,那些國外企業是否會堅持遵守美國的禁令還要打一個大問號。

第二點,晶片制裁仍然存在變數。

為什麼說那些國外企業未必會一直堅持遵守美國的禁令呢?

首先,對於那些企業而言,研發費用來自持續的銷售額,缺了中國市場,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會出大問題。

所以美國的禁令將產生的諸多結果中必然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個是努力構建去美國化的晶片生產線,畢竟美國技術佔比不過10%,一旦這一步可以實現就意味著可以獲取來自中國的大量訂單,沒有資本會和錢過不去。二是在企業撐不下去的時候直接無視美國禁令,畢竟活不下去的時候顧忌就不會那麼多了。

其次,從美國國家的角度來看,晶片封鎖戰略也是存在變數的。

姑且不談美國政治動亂或者盟友體系分崩離析所帶來的的政策變動,儘管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我們這裡只考慮中美雙方繼續保持國內穩定的情形。

可以很清晰的從美國之前的舉動中看到,美國依然尚存理智。因為美國的打壓是有針對性的,只打壓自己依然具備優勢的領域,比如晶片和工業軟體,但在已經被中國超越的部分則絕口不提甚至暗示要繼續合作,比如5G、量子通信和稀土加工等領域。

這其中就有這很大的斡旋空間和變數。

中國也不是傻子,不可能讓美國把好處全佔了然後反手給我們一巴掌,這其中是存有大量可以做文章的內容的。

當然無論這裡面的空間有多大,國產替代的腳步一旦開啟就絕對不會停下。對於中國而言,歷來封鎖就是加速發展的號角

畢竟歷史已經多次告訴我們,當我們的技術發展到距離最先進的技術很近的時候,才會有人撐不住壓力放棄封鎖。

所以,自力更生才是這個變數存系的最大籌碼。

第三點,美國晶片領域並不強,強的是他的盟國。

這裡面常常有一個錯覺,讓我們覺得美國晶片世界第一,中國只能被迫承壓,在制裁中艱難求生。

其實際情況仔細想想就知道並非如此。

美國的晶片封鎖策略(技術含量超過10%)本質上說明美國在晶片領域對中國已經無計可施。因為其導火索是華為將手機中的美國零部件降低到1.5%,只保留了幾個低技術含量的元器件。

如果美國真的擁有巨大的優勢,華為怎麼可能做到「去美化」的?

所以,狗急跳牆的美國才把封鎖令的條件壓低到「所有含有美國技術10%」的企業。

這是在強迫盟友站隊背鍋。

因為真正擁有最先進晶片技術的並非美國,而是它的幾個盟國。

擁有7nm和5nm晶片製造工藝的是臺積電和三星,擁有最好光刻機技術的是荷蘭的ASML。

而美國實際上和現在的中國差不多,都只擁有晶片設計能力,並沒有頂尖的生產能力,而且兩國的晶片設計能力已經沒有代差。單就製造來說,擁有14nm量產能力的中國和美國只能說半斤八兩。

或許有人會說,美國的盟國也得聽美國的,這其中沒有太多差別。

並非如此。

美國自己的企業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都未必會聽從本國的政府,又怎麼能夠確定這些國家的企業會對美國死心塌地呢?

這其中依然存在大量的空間和機會可以操作。之前華為和意法半導體的合作,以及最近投資35億要在英國建立晶片製造工廠的事情,都說明華為對於這其中的差異是十分清楚的

沒有哪個主權國家願意做另外一個國家的奴隸或者應聲蟲,每個國家都有獨立自主按照自身利益行事的需求。

過去美國財大氣粗的時候可以靠著讓利來團結盟友,如今它自己尚且深陷新冠病毒疫情、抗議活動和經濟崩塌的泥潭,又如何說服盟友損害自身利益來滿足美國的意志呢?

所以,我並不擔心明年華為會無芯可用。相反,我相信當華為衝破這層層藩籬桎梏後,將會成為更加偉大的一家中國公司。

期待著華為加冕的那一天!

作者介紹:明杭,80後理科博士,現於中國科學院從事科研工作,歡迎關注點讚,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華為與聯發科籤訂採購大單 訂單金額超過1.2億顆晶片數量
    《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就此事向兩公司求證,聯發科方面回應稱:「根據公司政策,我們不評論單一客戶相關訊息。」華為方面暫未對此事做出回復。花落聯發科自美國5月份出臺「禁令」,定點打擊華為的海思晶片後,關於華為「無芯可用」的爭論一直在持續,而華為選擇聯發科的消息,也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
  • 傳華為將首發聯發科6nm晶片,唯創新可破製程「內捲化」危機
    另據知名業內人士表示,華為、小米和OV等廠商都有基於聯發科A78平臺的開案新機。我們知道,華為的麒麟9000成「絕唱」在業內已有定論,同為「中國芯」的聯發科天璣系列為華為手機救急的呼聲巨大。更有消息人士稱,華為新機或將首發聯發科的一款全新處理器,該處理器為最新6納米工藝打造,而CPU架構終於升級到A78,與MT6893的情況完全吻合。
  • 5nm晶片之爭,聯發科掉隊了?
    A14自不必說,秒天秒地秒空氣,雖說有點擠牙膏(與A13比,CPU、GPU提升有限),但NPU內核翻倍,AI運算能力達到了1萬億次。 而麒麟9000,有著目前數量最多的電晶體(153億),搭載它的華為Mate40 Pro登頂安兔兔10月Android性能排行榜,成功打破驍龍865晶片長達9個月的霸榜。
  • 臺積電、聯發科斷供 晶片工程師流失 華為手機靠什麼再崛起
    眼看9月就要到了,這意味著美國給華為設定的斷供期限很快就要到了。9月14日起臺積電將無法再給華為代工晶片,而本來寄希望於聯發科的手機晶片,也隨著禁令升級不能再為華為供貨。這預示著華為海思麒麟9000晶片將成為絕唱,同時也無法找到更合適的可替代手機晶片。
  • 華為以後會用什麼晶片?
    前言:華為如今的困難就在於即將「無芯可用」,目前主流的智慧型手機晶片無非就那麼幾種,那麼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用光了以後,選擇使用哪種晶片的概率更大一些呢?高通晶片高通方面是很想與華為合作的,按照華為手機的出貨量,如果跟高通合作,必然能給高通帶來大把的收益,但高通能不能給華為提供晶片,還要看人家的「老子」同不同意,所以華為和高通能否合作,這兩者均沒有最後「拍板」的權利。
  • 聯發科新品「捲入」華為新禁令? 五味雜陳也要淡定回應
    對此,聯發科回應稱,公司一向遵循全球貿易相關法令規定,正密切關注美國出口管制規則的變化,以確保相關規則之遵循。今日早間,聯發科在臺股市場一度大跌10%。此前的8月初,聯發科還曾對媒體透露,年底和明年,聯發科將會有更高端的晶片推出,但對於單一客戶的相關資訊不便評論。據悉,華為近期向聯發科訂購了大量晶片,在今年發布的手機中有多款均採用了後者晶片,聯發科還能夠承接華為訂單。
  • 老是說華為晶片,為什麼5nm晶片這麼重要?
    老是說華為晶片,為什麼5nm晶片這麼重要?很多人都在吹捧上海微電28nm光刻機,中芯國際挑戰7nm晶片,我們就先看看隔著兩個納米的7nm和5nm,到底有多大的差距?1, 大小的問題。5nm相比7nm的電晶體密度高出80%,意味著空間可以節約80%,如果華為手機晶片從5nm回到7nm,可以想像,拿著一個比普通手機大幾乎兩倍的P40,會是什麼感覺,一夜之間回到大哥大時代?2, 性能和功耗的問題。同主頻情況下,5nm比7nm製程節能30%;同功耗下,5nm的性能比7nm提升15%,功耗就直接體現在手機電池的待機時間上了。
  • 沒有麒麟晶片,華為還會發布物美價廉的手機嗎?
    餘承東表明:「麒麟處理器將成為絕唱」。由於不公正的制裁與打壓,設計晶片的EDA設計軟體遭受斷供,臺積電代工晶片受阻,華為不得不把麒麟SOC的研發暫時擱置。麒麟處理器是國產自研的成果,是國人的驕傲。相比於高通和蘋果的晶片,麒麟處理器性能不輸於它們,甚至在Ai性能上遙遙領先。而這麼強大的處理器,其成本也被華為控制得十分得當,和高通驍龍的天價成本相比,麒麟SOC十分良心,以至於很多華為手機性能強,價格也不貴。如今麒麟處理器再難問世,華為還會發布物美價廉的智慧型手機嗎?我覺得以華為的戰略,還是會推出這樣的手機的,即便現在「無芯可用」。
  • 一旦聯發科晶片不讓用,華為手機該怎麼辦?有一招就看華為用不用
    另外,華為的崛起也讓美國感到了自己的科技地位受到了威脅,因此,自2019年5月開始,美國就將華為加入到了實體名單,許多與華為合作的美國企業都被迫與其終止合作。而在進入2020年之後,美國再次針對華為進行打壓,其對限制規則進行了修改。
  • 風暴中的華為:麒麟9000晶片或成絕唱之作
    半導體製造等重資產投入型領域、重資金密集型產業,華為沒有參與。」或許沒有人會預測到,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最底層、最基礎的晶片製造產業的缺失竟成了華為最大的掣肘。畢竟在這個領域內,晶片專利技術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無「芯」可用的華為手機未來將何去何從?
  • 華為首部鴻蒙手機P50來了!頂級拍照再升級,麒麟晶片或絕唱
    最強拍照+全新鴻蒙,華為新旗艦要來了!華為高管宣稱,明年華為將發布基於鴻蒙系統的手機。此言一出,大家不禁把目光轉向了華為明年的第一款旗艦智慧型手機P50。高管的話顯然在暗示P50系列或許會拋棄安卓系統轉而擁抱鴻蒙OS。
  • 三星5nm晶片發布,能為晶片市場帶來什麼?或對華為有著推動作用
    文|科技在前方上周三星在上海發布了獵戶座Exynos 1080晶片,這是一款5nm工藝打造的高端手機晶片,對於5nm工藝這個名詞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華為的麒麟9000就是應用了這個製程,也因為華為被限制大家對於晶片的關注度也水漲船高
  • 幾十天後華為蘋果的5nm處理器手機將至,你準備好了麼?
    最近,關於蘋果新一代iPhone的消息越來越多,從各方面態勢看,蘋果似乎對這一次的iPhone 12充滿信心,最新消息稱,蘋果已經向臺積電提出要求,讓他們優先保證5nm工藝的A14晶片的供應。實際上,不僅是蘋果,在9月和10月,華為會發布Mate 40系列手機,既有5nm的麒麟9000處理器, 也有液態鏡頭,從而實現多角度的創新和升級。而Mate 40系列也將與iPhone 12比翼齊飛。
  • 最強5nm晶片!主流5G手機內存趨勢!華為、蘋果引領風向標不容錯失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章鷹)2020年,中國5G手機市場風雲變幻,跟隨5G手機上市的5nm晶片大戰全面開打。10月14日,蘋果在線上官宣了搭載A14晶片的iPhone12上市,10月22日晚華為Mate 40系列在線上正式發布,全新的麒麟9000晶片也隨之亮相。
  • 華為面臨新挑戰,郭明錤:最壞情況華為或將退出手機市場
    甚至華為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大會上親自對外界發聲,如果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華為的麒麟9000晶片或將成為絕版晶片。原本,華為還想通過採購的方式向聯發科訂購1.2億顆晶片。但是讓人意想不到就是,這的禁令的升級,竟然把這條路也給堵死了。而現在另外一個消息的到來,更是讓華為遭遇雪上加霜。
  • 手機晶片5nm和7nm有什麼區別?為何華為非要用5nm呢?
    5nm和7nm有什麼區別?當華為被美國在晶片代工方面被制裁之後,我們突然意識到5納米和7納米之間的差異,似乎比我們想像的更大。我們可以看一下A14處理器,所提到的5納米,到底在功耗上有什麼樣的改變?A14使用的是5nm製程技術,晶片內封裝了118億個電晶體,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性能分別提升達40%和30%之多。並且,你可以想像的到的是它的功耗的降低。15%的性能提升、30%的功耗下降!這是和7nm對比,這種對比剛剛好證明了,晶片的工藝製程越小,越能夠保證手機的性能的特點。
  • 蘋果、華為和聯發科發布ARM電腦晶片,Intel的牙膏要擠一擠了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晶片架構有四種,分別是X86、ARM、RiSC-V和MIPS,其中X86和ARM主要運用在電腦和手機的晶片設計上。蘋果的A14仿生晶片、華為的麒麟晶片、高通的驍龍晶片和聯發科的天璣晶片等,就是基於ARM架構設計的移動端晶片,這一類晶片非常注重功耗比。我們熟知的intel酷睿和AMD銳龍系列處理器,就是基於X86框架設計的主流電腦處理器,也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處理器。
  • 消息稱華為將全球最先發布 5nm 處理器,臺積電正最後趕工
    IT之家 8 月 23 日消息 據矽谷分析獅報導,產業鏈最新消息稱,華為將在下個月發布新的旗艦版麒麟處理器,其基於臺積電 5nm 工藝,而它也將會是全球最先推出 5nm 移動晶片的廠商,比蘋果同樣基於臺積電 5nm 工藝的 A14 處理器至少快近一個月時間。
  • 華為、阿里相繼推出雲手機和雲電腦,預示著「無芯」時代的到來?
    華為和阿里華為是一家網絡設備公司,而手機等電子消費類電子產品自然也是屬於網絡設備,嚴格一點是屬於是通信設備;那麼,從某種程度上說,華為從事智慧型手機業務並非是為了「撈錢」,不過前提是要做到好!華為跟阿里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真的殊途同歸,最後都是要到技術上去!9月份是「神仙打架」,華為和阿里相繼推出了「雲手機」和「雲電腦」!這就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會出現?它們的出現意味著什麼?是預示著「無芯」時代的到來嗎?下面讓我們聊聊這個問題。
  • 蘋果、華為、三星……5nm晶片之爭誰是最大贏家?-虎嗅網
    在過去短短的幾個月裡,蘋果、華為、三星還有高通,先後發布了各自的移動晶片,而這也意味著,在 7nm 製程工藝停留了兩年的智慧型手機,也即將在 2021 年開啟新篇章,進入 5nm 時代。更具體的說,手機攝影算是目前對 AI 依賴較高,我們也感知較強的部分。比如 Google 經常說的「計算攝影」,蘋果的「Deep Fusion」合成技術,以及華為用 NPU 芯來做視頻渲染等,都是由 AI 晶片和 ISP 圖像傳感器協同工作達成的,也都已經是很成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