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華為在市場上所取得的成績,用戶有目共睹,其不僅5G通訊技術領先全球,手機業務也在迅速發展,佔據了大部分的中國手機市場份額。另外,華為的崛起也讓美國感到了自己的科技地位受到了威脅,因此,自2019年5月開始,美國就將華為加入到了實體名單,許多與華為合作的美國企業都被迫與其終止合作。
而在進入2020年之後,美國再次針對華為進行打壓,其對限制規則進行了修改。使得華為晶片無法繼續被代工生產,這嚴重影響了華為未來的手機業務和通訊業務發展,前段時間,華為消費者業務負責人餘承東表示,麒麟晶片可能會成為絕版。
雖然在美國針對華為晶片業務進行制裁之後,華為就緊急向聯發科採購1.2億顆晶片,從而滿足華為手機未來的需求。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進一步升級了對華為及其實體名單上的非美國分支機構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在國內外生產的產品的限制。簡單來講,基於美國軟體技術的產品不能以製造或者開發任何華為公司所生產、購買或者訂購零部件、組件和設備中。
事實上,這次美國可謂是完全封死了華為的道路,限制的不僅僅是臺積電,聯發科生產的晶片也無法為華為提供支持,要知道,聯發科的晶片也是由臺積電代工,如果禁令生效,那麼聯發科即使百般不情願,也不敢不從。若聯發科不理會美國禁令的話,先不說能不能為華為提供晶片,可能聯發科的晶片也會無法生產。
從聯發科做出的正面回應來看,聯發科如果沒有找到相應的對策,為了自保,只能斷供華為。那麼如果一旦聯發科的晶片不讓用,華為手機業務該怎麼辦?雖然目前華為啟動多個項目,已經開始自己建立晶片生產線,但是想要突破技術封鎖並非短時間能夠完成,可以說,華為走的路異常艱難。
不過,華為的路也不是完全被封死,其可以專攻大屏手機市場,要知道,大屏手機對於晶片來說有著友好的環境,大屏手機空間大、易散熱,可以使用大製程的晶片。如此一來,華為能夠使用純國產的28nm晶片,當然,這也只是權宜之計,畢竟大製程的晶片在性能方面與5nm製程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只是不知道華為會不會使用這一招。
文/球子 審/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