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蝸牛」3隻7年育17000個,中國吃貨不敢吃,卻是非洲人最愛

2020-12-17 一隻螞蟻什麼都做不了

」巨型蝸牛「3隻7年育17000個,中國吃貨不敢吃,卻是非洲人最愛

很多人喜歡旅遊,因為可以放鬆自己,瀏覽異域風景,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人生閱歷,品嘗其它地區的美食,體驗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每一段旅行都是人生當中非常美好的記憶和經歷。即便是有的時候,因為時間或者是經濟的原因,不能立馬外出旅行,如果有一些人可以通過上網的方式,從一些文字或者是圖片當中感受其他地區的風景和美食。

生活當中有很多人特別喜歡品嘗美食,經常被大家調侃為吃貨。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經常會想盡各種方法品嘗不同的美食。

往往因為國家不同,地域不同,也是文化不同,所認可和欣賞的美食也是有差別的,比如說非洲有一種當地居民非常喜歡吃的美食,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簡直是不敢吃。

我們經常在下雨天之後看到一些蝸牛爬,在非洲,很多比較潮溼的地區,有更多非常大的蝸牛,甚至一隻都有巴掌那麼大,這種蝸牛就是在非洲當地非常受歡迎的非洲大蝸牛。

想想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見到個頭這麼大的蝸牛,肯定會嚇一跳,更別想去吃了。

曾經在中國,有人引進了這種非洲大蝸牛來飼養,雖然沒有造成多大的危害,但是因為飼養沒有成功,結果乾脆把那些非洲大蝸牛都扔在了荒山。但是曾經有一個孩子帶了三隻非洲大蝸牛到美國,最後這三隻非洲大蝸牛,在七年時間裡繁衍了17000多隻後代,因為一個母蝸牛一年都能產下1200顆卵,讓很多人驚嘆這種蝸牛的繁殖效率。因為考慮這種體型非常巨大的蝸牛身上會含有一些病菌,所以很多吃貨,也不敢下嘴。

雖然其他地區不敢吃這種大蝸牛,但是非洲的居民特別喜歡吃,他們會直接把這種蝸牛放在火上烤,告訴之後,添加一些其他的佐料直接吃,後來因為吃的量太多,野生數量不足,直接乾脆人工養殖,雖然覺得這種蝸牛身上有許多病菌,但是同時也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因為除了燒烤,還可以直接爆炒來吃。

確實是不同的地區飲食文化也不一樣,很多食物,在這個地區非常受歡迎,但是到了其他的地方,卻並不一定有同樣受歡迎,甚至會遭到唾棄。

相關焦點

  • 中國吃貨都不敢吃的蝸牛,非洲人卻把它吃成「瀕危物種」,服了!
    在大多數老外眼中,中國吃貨都是非常厲害的,在中國吃貨的眼中似乎沒有什麼是不敢吃的。地上爬的,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只要是有一定營養價值的,吃貨們都會用不同的烹飪手法把它製作成美味端上餐桌。這樣的一種能力讓很多老外都為之敬佩,所以常常會有一些國家面臨入侵物種大面積繁殖,到了泛濫成災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就會請求中國吃貨幫忙。然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一種連中國吃貨都不敢吃的蝸牛,非洲人卻把它吃成了瀕危物種,每年能夠吃掉上萬斤,如今還需要人工來養殖,服了!蝸牛,我們平時也是經常會見到的,尤其是在農村一場大雨過後蝸牛就會爬出來透氣,尋覓食物。
  • 非洲大蝸牛中國泛濫成災,非洲人的超級美味,中國吃貨卻不敢吃
    非洲大蝸牛,又叫褐雲瑪瑙螺,屬於瑪瑙螺科瑪瑙螺屬,在非洲,非洲大蝸牛可以說是超級美食,非洲加納一年可以吃掉1500萬公斤蝸牛,但是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之後,已經泛濫成災,可是中國吃貨卻不敢吃,這是為什麼呢?
  • 54年前一家美國人從非洲帶回3隻蝸牛,後泛濫成災,為啥不吃?
    非洲大蝸牛是在1966年,跟著一家佛羅裡達人「登陸」美國的。這家人當時去非洲旅遊,回程時,家中的小兒子出於喜愛,偷偷在行李中藏了3隻,回到家後,他就將這三隻非洲大蝸牛送給了自己的奶奶。自打奶奶將它們放生,接下來事態的發展就不受控制了,非洲大蝸牛種群爆發,佛羅裡達州花了10年時間和100萬美元,消滅了大約2萬隻非洲大蝸牛,才放緩了它們入侵的腳步。
  • 法國蝸牛是世界名菜,非洲蝸牛卻遭人嫌棄,中國吃貨看到都躲著走
    但是,有一種蝸牛,法國人是絕對不會拿來做菜的,那就是現在正在我國廈門泛濫的非洲大蝸牛。法國人也將它看作是一種生態危害,不會去吃它。這種蝸牛學名叫做Achatina Fulica,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陸生蝸牛,可它卻是外來入侵物種。
  • 吃還是不吃?巨型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作為吃貨,不可能不知道蝸牛肉,蝸牛、魚翅、鮑魚和乾貝被稱為世界四大名菜,其中蝸牛是最受歡迎的。法式焗蝸牛就是法國的一道名菜,採用的就是勃艮第蝸牛在歐洲,蝸牛之所以如此受人追捧,一方面是因為蝸牛味道鮮美,另一方面,蝸牛營養豐富,素有「軟黃金」之稱。
  • 非洲大蝸牛成為當地人的美味,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敢吃!
    ,中國人卻不敢吃非洲大蝸牛,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上個世紀因為非洲大蝸牛的體型非常的大,所以很多商人覺著非洲大蝸牛應該會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於是把它們引入了中國進行養殖,但是,缺乏經驗和環境的不同導致非洲大蝸牛的養殖並不順利
  • 這一物種成功入侵中國,中國吃貨:不敢吃啊!
    當然了,這些物種入侵事件其實是因為人為失誤。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們中國似乎從來沒有面臨到這種問題,因為很多的生物來到中國之後貌似都成為了我們的一道美味。比如很久之前的非洲牛蛙以及小龍蝦,作為外來入侵物種,他們甚至被吃到了需要人工繁衍。由此可見中國吃貨是多麼的厲害呀!
  • 貽貝泛濫非洲,非洲人寧願餓死也不敢吃,中國吃貨卻忍不住了
    雖然在中國,貽貝是一種非常大眾化的海產品,但是在國外,人們卻並不敢吃它們。前段時間,貽貝在非洲泛濫成災,不過,很多非洲偏遠地區的人們卻並不敢吃貽貝,即使自己吃不飽飯,寧願餓死,也不敢去嘗試。科學家認為,非洲人之所以不敢吃貽貝,是因為自古以來,非洲人就不喜歡次海鮮,即使是非洲的沿海地區,人們的傳統飲食裡,海鮮也並不是主要食物。而且貽貝之類的貝殼類食物,外表都非常的醜陋,這就導致非洲人在潛意識中就對它們心生厭惡。
  • 非洲大蝸牛多可怕?物種入侵的另類,水泥都能吃,國人也無可奈何
    從牛蛙到小龍蝦,很多入侵物種都紛紛走上餐桌,非洲大蝸牛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這種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僅沒有成功走上餐桌,還讓各國深受傷害。和嚇哭眾多北方漢子的南方大號蟑螂一樣,非洲大蝸牛也是蝸牛家族的巨型產品。這種蝸牛是陸的最大的蝸牛之一,身子攤開幾乎能平鋪整個手掌。每當雨季來臨,這種巨型蝸牛的爆炸式增長會讓很多南方人都為之發狂。
  • 法國人最愛吃的蝸牛,是從非洲進口的大蝸牛嗎?
    雖然中國人很愛吃,不過也不是什麼都吃,比方說,在世界名菜之中,「法式焗蝸牛」中國人就不感冒,而對於法國人來說,法式焗蝸牛可是他們最經典的美食之一,它不僅口感好,而且還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如今,在我國很多地方的法國西餐廳裡,也都可以看到法式焗蝸牛這道菜的身影,作為地方特色美食之一,也有很多人沒去過法國,卻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吃過法式焗蝸牛,那麼,法國人吃的蝸牛,與非洲人喜歡吃的蝸牛是一種東西嗎?根據資料顯示,在19世紀,法國商人在非洲看到非洲人喜歡吃的非洲大蝸牛之後,覺得這是一個商機,於是將非洲大蝸牛帶回法國,還專門辦起了養殖場。
  • 非洲大蝸牛不是法餐蝸牛 若食用可能感染腦膜炎
    專家表示,不是所有蝸牛都可食用,若食用非洲大蝸牛可能感染腦膜炎晨報7月3日的報導截圖。  不是所有的蝸牛都是可以食用的。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大家不要混淆了。  晨報記者 劉宇瀚 見習記者 吳雪瑩  「這不就是法國大餐裡的蝸牛嗎?」 「這是很常見的食用蝸牛啊,難道不能吃嗎?」昨日,看了本報《這種巨型蝸牛不能碰更不能吃》一文報導後,許多熱心讀者致電晨報新聞熱線8080000表示疑惑。甚至還有讀者稱,一些山寨版的法國大餐用的就是這種非洲大蝸牛。
  • 兩萬顆牙的蝸牛,啃食水泥不在話下!肉質肥美,吃貨們敢盤它嗎?
    野兔困擾澳大利亞上百年,鯰魚霸佔美國河流湖泊,非洲蝸牛也讓我國不堪其擾。你可以在小區綠化裡,人行道上,甚至野外草叢裡都看到幾隻甚至幾十隻非洲蝸牛背著厚厚的殼緩慢移動。非洲蝸牛殼面多為黃色或深黃色,帶有褐色花紋,體型偏大,長度能達到7釐米至20釐米。其異於普通蝸牛的體型使其每每出現都能吸引眾多目光。網上也頻繁出現它的身影。別看非洲蝸牛平平無奇,但是卻能啃食並消化水泥,兩萬顆牙齒讓它面對水泥也毫無壓力輕鬆駕馭。非洲蝸牛不僅牙好胃好,連生殖能力也倍兒棒,指數級繁育,一年能產下上千粒卵,可以說是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 世界罕見的10大巨型生物,這蝸牛做成法式蝸牛,幾個人都吃不完
    導讀:世界罕見的10大巨型生物,這蝸牛做成法式蝸牛,幾個人都吃不完這個自然界存在的物種可以說是千奇百怪,當然不僅僅局限於我們人類的一種,而且也有很多動物非常巨大,遠遠超過了這種動物理應有的大小,但這正是動物界的多彩。
  • 非洲產的「鬍子魚」,引進中國後泛濫成災,但吃貨卻表示不敢吃
    中國算是世界上物種入侵最多的國家,像我們的熟悉的小龍蝦還有牛蛙都屬於入侵物種,不過這兩種入侵物種還好,它們可以帶來很大的經濟價值。可並不是所有的物種都能創造經濟價值的,有些入侵物種只會給人們帶來煩惱。就比如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魚,這種魚小夥伴們應該都是知道,見過的,甚至還有很多人小夥伴是吃過的,這種魚就是來自非洲尼羅河水系的「鬍子魚」,也叫做埃及鬍子鯰,革鬍子鯰,埃及塘鯴等等,這是一種體色發黑,頭較扁,有8根鬍鬚的魚類。
  • 非洲一種生物泛濫入侵中國,水泥地板都能吃,吃貨:不得不認慫
    物種泛濫是令每個國家都頭疼的問題,不過這種問題在我國很少出現 ,因為很多在外國泛濫的物種,很可能在我國就變成了一道美味,不過在遙遠的非洲,當地的一道美食卻在我國泛濫了起來,就連吃貨們都不得不認慫了,這個物種就是非洲大蝸牛這種蝸牛大小一般為7隻
  • 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在我國泛濫成災,在非洲卻成為一道美食
    說起吃貨這個稱號,很多人都會想到非我國人莫屬,任憑外來物種在我國如何橫行,一旦被製作成美味的食物,就會瞬間被吃到瀕危。它就是非洲大蝸牛,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其原本來自非洲,體型和同類相比,要比較大。根據資料顯示,最長時可達39釐米,相當於一隻兔子的大小。那有好奇的網友可能會問,如此大的蝸牛吃起來不是更給力嗎?
  • 在非洲是美食,一年可吃數千萬斤,在我國被吃貨嫌棄:下不了嘴
    地大物博的中國自然也不例外,不過,人口眾多的華夏大地,對於治理入侵物種也頗有心得,很多物種進入中國之後,還沒有來得及大規模擴散,就成為了吃貨們的「福音」。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入侵物種都能成為中國吃貨們桌上的佳餚。就拿非洲大蝸牛來說,雖然在非洲當地頗受歡迎,入侵中國之後卻並沒有受到吃貨們的青睞。
  • 非洲有這麼大的蝸牛,有手掌那麼大,看著非常嚇人!
    近幾年許多中國人去非洲發展,非洲許多國家相比中國來說是非常落後的,中國人去那裡不僅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還帶過去許多非洲沒有的東西,比如蔬菜種子,要知道非洲現在還有許多人吃不飽,非常貧窮,非洲能吃的蔬菜很少,中國人帶去的這些種子在非洲生長的很好,還教會了非洲人怎樣種菜。非洲有這麼大的蝸牛,有手掌那麼大,看著非常嚇人!
  • 面對這些外來入侵物種,即使是中國吃貨也無從下口
    說到生物入侵我知道你們都在想,我知道,就是小龍蝦、牛蛙那些進了中國反而被中國吃貨們吃到要靠養殖才能維持供應,價格還一直在猛漲的那個物種嘛。中國地大物博,吃貨創意思路廣,沒什麼好怕的,來多少都給它吃滅絕。
  • 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在其他國家都是禁止進入的,在非洲卻是盤中餐
    1966年,一個小孩從夏威夷帶了三隻大蝸牛回去邁阿密,之後在7年的時間裡,這三隻大蝸牛不斷生長繁殖,數量達到了17000隻。如今,邁阿密當地政府每一年都要花費上百萬美元的資金來應對不斷增多的大蝸牛,但是效果甚微,因為每次的雨季過後大蝸牛就進入爆發性的增加時期,一隻雌性大蝸牛每一年可以產下1200顆卵。非洲大蝸牛的繁殖能力是眾多動物不可比擬的,它們一年可以產卵4次,每一次可以產下最多300粒卵。而只需要5個月的時間,這些剛出生的卵就可以發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