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差距是描述距離的單位。一秒差距外的一個物體有著3.26光年的距離。所以簡單來說,對你問題的回答只是一個簡單的乘法問題。3.6乘上3.26得到11.74.所以,3.6秒差距等於11.74光年。非常容易吧。
但是我打賭你肯定想知道為什麼一秒差距等於走了3.26光年吧! 秒差距這個詞來源於兩個不同的詞:視差和秒。一秒差距等於對一個遙遠物體視差的倒數。!
那麼,下面我將解釋我們是如何將視差,秒,倒數結合在一起的。首先我們來從視差著手。如果你將你的大拇指保持在你的臉前並且注視一個在遠處的物體,你將看到你的大拇指在這個物體的前景處(譯者註:能透過大拇指看到後面的物體)。現在閉上一隻眼睛並且記下你的大拇指和遠處物體的相對位置關係。睜開閉上的那隻眼睛再閉上原來睜開的那隻眼睛。你可以發現你的大拇指和遠處的物體處在一個不同的相對位置關係。你的大拇指和遠處物體相對位置的的改變就是視差。
1秒差距指的是從太陽至某一天體間,具有1角秒視差的長度(非等比例繪製)
有三個因素影響視差的變化。第一個因素是背景和你的大拇指之間的距離。你可以想像甚至試試,在你改變眼睛時,背景距離越遠,你的大拇指的移動就會越少。第二個因素是你的大拇指和你的眼睛之間的距離,你也可以試試改變這個因素。還有第三個,你兩眼之間的距離。(這是沒法改變的)。但是,如果你擁有一個側轉的潛望鏡就可以辦到了。
現在,用地球和遙遠的星體再用這種方式想像一下。以儘可能遠但仍能被看見的星星為背景。用更近的那顆星放置在大拇指原本的位置處。並且用地球繞太陽旋轉軌道的直徑來替代兩眼間的距離。如果你在一月份的時候對那顆較近的星拍一張照片並且記錄它和它後面那顆星星的相對位置,再在六月份對相同的星拍一張照片,你會發現較近的那顆星看起來發生了移動。如果你以地球為角度的頂點,由那兩顆星體的相對位置可以得到一個視差角。如果這個角度恰好是一度,那麼地球到較近的那顆星的距離是多少呢,你猜怎麼著?恰好就是3.26光年。
來自年度視差的恆星視差運動
所以,為什麼這樣就是一秒差距呢?畫一個圓和兩條半徑,使它們之間正好相差一度。在你畫的兩個半徑之間的圓周長的那一部分長度正好是整個圓弧中的一秒。所以一度的視差角會在天空中形成一條弧度為一秒的弧線。這就是秒差距。
另外,弧度中的一秒不要和測量時間的「秒」混淆了。我們之所以叫「秒」為秒,是因為當時鐘的秒針移動了一段時間,秒針移動的角度是一度。
從M87的活動星系核噴出的射流被認為有1500秒差距(4890光年)長。 (圖片來自哈勃太空望遠鏡)
當用這種視差的方法測量遙遠星體的距離時你可能得到像0.34度或1.56度的視差角。如果你將這些數用一去除你將分別得到2.94秒差距和0.64秒差距。你會發現正如你用拇指觀察到的那樣,較近的那顆星的距離你越近時(0.64秒差距),它的視差變化就越大。這些東西統一起來的過程有點棒,不是嗎?秒差距的數值越小,星體的距離就越近,它的移動就越明顯。
順便說一下,我們的太陽周邊的行星都不在這麼遠的地方!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physlink- Tom Young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