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明6光年之外的蛇夫座那裡存在著一顆「超級地球」

2020-12-20 菜葉科普

由於人類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因此地球上的資源一直在不斷的被耗盡,倘若人類沒有辦法快速的尋找到其他能源能夠代替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的話,那麼在接下來的100年時間又或者是幾百年的時間裡,地球將會慢慢的變成一顆資源耗盡的星球。

6光年之外的蛇夫座,科學家以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那裡存在著一顆「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是一顆冰質行星,其質量是地球的3倍多一點。這顆新發現的超級地球被科學家稱作Barnard's Star,在圍繞著一顆亮度僅為太陽亮度3%的紅矮星運轉,其運轉周期為233天。

所謂的超級地球,就是類地行星,就是像地球這樣有著堅硬外殼,可能在所謂宜居帶的行星。這在每個恆星中都可能存在,距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存在,距離我們第二近的巴納德星也存在,現在宇宙中已經發現了幾千顆太陽系外行星,其中上千顆所謂的類地行星,宜居帶行星也有幾百顆。

所謂蛇夫座距離6光年得超級地球,就是巴納德b星。

科學家發現巴納德星正在以每小時140公裡的速度向著太陽前進。科學家經過推算,巴納德星會在公元9800年的時候最接近太陽,那時候距離為3.75光年。

如果按照目前人類製造的太空探測的速度來看,這個距離仍然是人類無法到達的。速度最快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速度達到了每小時264000公裡,但是它要飛到3距離地球3.75光年的巴納德星b仍需要15300年的時間!

巴納德星b則有地球質量的3倍多,表面溫度在-150度以下。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巴納德星b都不如比鄰星b更宜居。

此前的研究表明,巴納德星也有出現過劇烈的耀斑爆發。未來人類如若想移民太陽系外的其他行星,尋找類似太陽系這樣的黃矮星系統是更好的選擇。

所以很顯然,巴納德星b並不宜居,不僅是它的表面溫度很低,也是因為它會受到巴納德星強烈的恆星風的影響,由於結構不同,這種紅矮星的恆星風要比太陽的恆星風強烈1萬倍,他會將巴納德星b上的大氣層吹跑一大部分.

這顆行星上很難有穩定的環境產生生態和生命運作系統。目前這顆行星也跟隨著主星巴納德星以每秒鐘140公裡的速度飛奔,正在靠向我們太陽系,不過並不會相交。

相關焦點

  • 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飛到距離地球6光年的超級地球需要多久?
    距離地球最近的「超級地球」科學家們根據地球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徵以及所需的必要環境,歸納出了碳基生命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基礎條件,即:固態星體、合適的引力環境、適宜的溫度區間、有液態水、存在密度適宜的大氣層、有適宜的氧氣環境、擁有磁場等等。
  • 不可思議的超級地球,某天可能是人類下一個生存的地方
    有了正確的技術,我們總有一天可以改造它或者創造一個居住在那裡的人工環境。準備好去太空旅行,拜訪一個新的行星並可能建造一個自己的家了嗎?克卜勒-438b這顆行星是由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科學家發現的,位於天琴座470光年之外。它有一顆矮星,位於宜居帶,有巖石和潛在的流動水。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距離地球僅32.7光年
    觀測完超級月亮,照片刷爆朋友圈。如果你想更高逼格,那麼今天可以刷一下超級地球的圖片。讓他們知道你才是真正擁有好奇目光,探索宇宙的小夥伴。最近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超級地球」, 所謂「超級地球」因為其條件與地球相似,及其有可能孕育了生命。比如溫度,水,大氣等等。
  • 澳科學家發現最近太陽系外「超級地球」(圖)
    科學家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僅14光年的「另一個地球」——沃爾夫(Wolf)1061c,人類未來「移民」的目的地備選星球又多了一個。  其他「超級地球」  2013年夏,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鄰近的太陽系,其中有多達7顆行星,包括3個可能存在生命條件的「超級地球」。  這些行星圍繞Gliese 667C公轉,Gliese 667C與另外兩顆恆星一起構成一個三恆星系統,位於距地球22光年以外的天蠍座。
  • 科學家在觀察450光年外的一顆類似太陽恆星時發現一種危險分子!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稱,科學家在觀察450光年外的一顆年輕的恆星,這顆恆星叫IRAS16293-2422 B,是一顆類似太陽的的原始恆星,它坐落在蛇夫座新宿增四星區域中。當時在觀察它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一種分子,而這種分子可能在地球生命來源中扮演著一個「危險人物」!
  • 系外新家園,距地球約39光年,科學家:移民有望卻令人害怕
    相信朋友友都知道,太陽系宜居帶的行星只有三顆,除了地球之外,金星和火星不是天然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雖然現在科學家將火星看成是人類的第二個家園,但那是在將火星改造成功的基礎之上。依靠亞光速飛行,我們能夠選擇探索的星空範圍也只限於百光年範圍內。那麼在這個範圍內有適宜人類的生存的第二家園嗎?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不斷的努力觀測,終於發現了人類的新家園,這是一顆距地球約39光年的美麗行星。
  • 旅行者一號,正在飛往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
    但仍然是人類迄今為止太空飛行器速度的巔峰,那麼如果以如此高的速度,飛到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將需要多久呢?作為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巴納德星是一顆比太陽更小的紅矮星。質量僅為太陽的百分之14,只有木星的180倍,2018年,天文學家在巴納德星的0.35個天文單位處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也就是巴納德星B,質量是地球的3.2倍,公轉周期為233天。
  • 31光年外,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本來不應該存在的行星,怎麼回事?
    浩瀚的宇宙存在無數的恆星,而每一顆恆星周圍基本都會有數量不等的行星環繞,形成一個恆星系。科學家猜測,直徑為10萬光年的銀河系,存在的恆星可能多達千億顆以上,而恆星系的數量自然也可能會有千億個以上。恆星,行星共同組成了一個穩定的恆星系統,數不盡的恆星系統共同組成了這個宇宙。
  • 中國天眼收到規律的信號,來自17光年外的超級地球,疑似外星人!
    中國天眼收到規律的信號,來自17光年外的超級地球,疑似外星人!人們對於宇宙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停下腳步,當然研究宇宙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希望找到一顆和地球相似,可以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也是為了保證整個地球的安全性,想探究宇宙當中是否還有其他的生命存在,在這個探測的過程當中,單單只靠人力是不可以的,所以科學家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設備,一些探測器還有衛星希望能夠探測到宇宙當中的其他生命,而在一系列的設備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2016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據「ScienceAlert」網站14日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團隊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是一顆人類目前發現的極少數的、大小和軌道都接近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天文期刊》上。
  • 科學家發現宇宙「蛋殼牆」,橫跨35億光年,疑似超級文明所造
    當前地球上孕育著許多人類的生命,在地球之外,太陽系一直在保護著地球,雖然說人類目前無法在宇宙中生存,但要知道地球卻在太陽系內部,如果太陽沒有守護著地球,那麼地球就不能為人類提供如此良好的生存環境,現在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想要解開地球上的某些奧秘,想要進入宇宙中尋找某些現象。
  • 300 光年外或存在另一個地球;CNN 識別大熊貓準確率 95%;小鼠胚胎...
    300 光年外或存在另一個地球近日,天文學家新發現一顆行星克卜勒 -1649c,距地球 300 光年,一顆約為太陽四分之一大小的恆星圍繞著其運行。該行星的大小和地球幾乎相同,軌道位於恆星的宜居帶,溫度接近地球,這意味著這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著液態水,可以維持生命。美國宇航局(NASA)認為,它有成為外星生命家園的基礎條件。
  • 第二個「地球」被找到,距離地球僅4.2光年,科學家卻擔憂不已!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快尋找人類新家園。自從地球上出現生命開始,至今已經有幾十億年歷史,這40億年的歷史中,地球的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它送走了好一批地球霸主,生物們因為環境的惡化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地球上的生物似乎沒有永恒生存下去,最終都要面臨滅絕情況。
  • 星際迷航中的瓦肯星真的存在,距離地球16光年外,第二終於被發現
    並且它的景象也和地球上非常不一樣,天空是橘紅色的,看上去更加的可愛迷人。不過就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科學家最近也真的發現了真實存在的所謂的瓦肯星。大家趕緊來,隨小編看一看吧。這顆星球距離我們大約16光年之遠,來自一個叫做波江座的星系。
  • 「超級地球」被發現 圍繞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旋轉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圍繞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旋轉英媒稱,天文學家11月14日基於20年的科學觀測結果宣布,一顆被稱為「超級地球」的冰冷而黑暗的行星可能正在繞著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孤立恆星運行。
  • 科學家證實比鄰星B存在,質量為1.17個地球,一年只有11.2天!
    雖然人類還沒有能力踏足地球以外的行星,但探索外太空的腳步一直從未停下。隨著太空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已發現了上千個系外行星。不過它們距離地球都有點遠,通常都有十幾或數十光年。而科學家最希望找到的系外行星是既接近地球、又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的星球。
  • 距離地球1500光年外,科學家憂心忡忡!
    憑著聰明的頭腦和無與倫比的身體優勢,人類逐步走上了食物鏈的頂端,建立了文明,成為地球上「碾壓」其他生物的霸主。數千年後,文明終於在十八世紀迎來了質變,自動化機器引領人類向新紀元的大門敞開,科技水平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但是,技術不僅能提高生活質量,改變生活方式,而且還能使人類雄心壯志大增,使他們不甘示弱,甘於在小小的地球上生存。
  • 科學家發現,一顆「小地球」就在我們附近,或成為未來居住的寶地
    作者:文/虞子期長期以來,人類對「第二地球」或者「超級地球」的尋找其實並沒有停止過,主要原因就是如今的地球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而為了緩解地球的壓力或者說到未來地球資源出現崩潰的時候,人類文明還有能力蔓延下去,所以就形成了「新地球」的尋找,
  • 科學家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攜帶了一個95釐米的透鏡,在數年的時間內對天鵝座和天琴座中大約十萬個恆星系統展開觀測,以尋找類地行星的存在,獲取了大量的觀測數據。2018年10月30日,美國航天局宣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耗盡燃料並正式退役,但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的海量數據依舊極具利用價值,到現在科學家還在研究中。
  • 3000光年外,一顆恆星的亮度兩天內驟降70%,這是怎麼回事?
    自從人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已經不再懷疑外星文明的存在。可是想要真正證明外星文明的存在,還需要我們真正尋找到外星文明的蹤跡才行。為此,科學家通過各種方法開啟了探尋地外文明的計劃。除了派出探測飛船尋找外星文明之外,科學家還通過尋找和地球非常相似的類地行星來尋找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只不過這種方法我們只能確定一顆行星跟地球非常相似,可能存在生命或文明,但是我們去無法直接觀測到行星上面的詳細情況。因此,這個方法尋找外星文明基本也沒什麼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