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距離地球僅32.7光年

2020-12-17 騰訊網

觀測完超級月亮,照片刷爆朋友圈。如果你想更高逼格,那麼今天可以刷一下超級地球的圖片。讓他們知道你才是真正擁有好奇目光,探索宇宙的小夥伴。最近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超級地球」,

所謂「超級地球」因為其條件與地球相似,及其有可能孕育了生命。比如溫度,水,大氣等等。這顆「超級地球」距離我們又不遠,僅32.7光年。我們來看看科學家們具體成果吧:

如圖所示,這是藝術家描繪的超級地球GJ 536 b和主恆星GJ 536,最新研究認為,在鄰近區域可能發現更多的系外行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32.7光年處發現一顆環繞紅矮星運行的「超級地球」,該行星被命名為GJ 536 b,它並不位於恆星宜居地帶——與恆星保持適當距離可維持液態水存在的區域,但卻具有幾個引人注目的特徵,對勘測發現潛在生命形式的系外行星提供重要信息。

這顆系外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5.4倍,研究小組認為,該行星附近可能隱藏著更多的系外行星。研究報告作者、西班牙拉拉古納大學亞歷杭德羅-蘇雷茲-馬斯卡雷諾指出,迄今為止我們在該行星系統中僅發現GJ 536 b,我們將繼續對該恆星進行監控,觀察是否存在其它的行星。巖質行星通常是成群存在,尤其是這種類型的球狀恆星,我們肯定能夠在更遠處軌道發現其它低質量行星,預計這一時間是100天,最多是幾年之內。

馬斯卡雷諾稱,我們正在準備一套觀測程序,用於監控GJ 536 b的凌日現象,從而確定它的半徑和平均密度。儘管該行星不位於主恆星GJ 536的宜居地帶,但它擁一個較短的軌道周期,公轉一周僅8.7天。

結合主恆星的亮度,使得這顆系外行星成為研究大氣成分的理想候選者,約拿-伊薩-岡扎雷茲指出,GJ 536 b環繞的主恆星比更小、溫度更低,但是它卻非常鄰近主恆星,並且非常明亮。

從該行星南半球和北半球進行觀測,它具有較高的光譜穩定性,很可能在該恆星的適宜地帶能探測到另一顆巖石行星。研究人員發現GJ 536恆星有一個磁場活動周期,非常類似於太陽,但是周期較短僅有3年,相比之下太陽磁場活動周期大約是11年。

研究員拉斐爾-雷波羅表示,為了探測這顆行星,我們必須精確測量恆星運行速度,基於最新的ESPRESSO勘測設備,我們能將恆星運行速度精確10倍,同時,能夠擴展類地行星的搜索條件,搜尋環繞這顆恆星和其它鄰近恆星的類地行星。

據悉,這項研究的數據是基於歐洲南方天文臺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儀(HARPS)獲得的,研究人員希望在該太空區域發現更多的系外行星,發現能夠孕育生命形式的星球。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文學&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溫馨提示】: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若有不妥,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證明6光年之外的蛇夫座那裡存在著一顆「超級地球」
    由於人類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因此地球上的資源一直在不斷的被耗盡,倘若人類沒有辦法快速的尋找到其他能源能夠代替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的話,那麼在接下來的100年時間又或者是幾百年的時間裡,地球將會慢慢的變成一顆資源耗盡的星球。
  • 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飛到距離地球6光年的超級地球需要多久?
    在地面大型射電望遠鏡和環繞地球運行的太空望遠鏡觀測的基礎上,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有可能具備生命特徵的行星,那麼,如果這些發射升空的探測器,以最快的速度運行,能夠多久可以抵達到「超級地球」呢?距離地球最近的「超級地球」科學家們根據地球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徵以及所需的必要環境,歸納出了碳基生命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基礎條件,即:固態星體、合適的引力環境、適宜的溫度區間、有液態水、存在密度適宜的大氣層、有適宜的氧氣環境、擁有磁場等等。
  • 第二個「地球」被找到,距離地球僅4.2光年,科學家卻擔憂不已!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快尋找人類新家園。自從地球上出現生命開始,至今已經有幾十億年歷史,這40億年的歷史中,地球的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它送走了好一批地球霸主,生物們因為環境的惡化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地球上的生物似乎沒有永恒生存下去,最終都要面臨滅絕情況。
  • 澳科學家發現最近太陽系外「超級地球」(圖)
    科學家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僅14光年的「另一個地球」——沃爾夫(Wolf)1061c,人類未來「移民」的目的地備選星球又多了一個。  就目前所知來看,類似地球這樣的類地xinging在銀河系裡有很多,多行星星系似乎也很普遍。但是,至今發現的固態系外行星大多在千百光年以外,以目前的科技無法企及。  上周,瑞典和墨西哥的天文學家宣布發現迄今為止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並稱,這些天體中可能存在「超級地球」,距離比冥王星遠六倍,但也有可能是被稱為「失敗的恆星」的褐矮星。
  • 距離地球1500光年外,科學家憂心忡忡!
    憑著聰明的頭腦和無與倫比的身體優勢,人類逐步走上了食物鏈的頂端,建立了文明,成為地球上「碾壓」其他生物的霸主。數千年後,文明終於在十八世紀迎來了質變,自動化機器引領人類向新紀元的大門敞開,科技水平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但是,技術不僅能提高生活質量,改變生活方式,而且還能使人類雄心壯志大增,使他們不甘示弱,甘於在小小的地球上生存。
  • 「超級地球」的發現與地球上四季分明的發現相似
    我們在在地球上住了很多年了,自從我們的祖先誕生以來,已經有幾百萬年了,然而我們不敢說我們已經完全徵服了地球的每一部分。太空探索才剛剛開始,月球是人類唯一可以登陸的行星,而其他行星卻鮮為人知。在這種情況下中,由於人類的原因,地球卻變得越來越糟糕,其資源越來越稀缺。雖然我們知道人類的這些行為會對地球本身產生影響,但環境變化最終會影響到我們,因此如果我們能找到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那才是更重要的。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據「ScienceAlert」網站14日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團隊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是一顆人類目前發現的極少數的、大小和軌道都接近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天文期刊》上。
  • 距離地球1.3萬光年!形成於80億年前!銀河系發現最大恆星團
    近日,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應該還有其他文明,只不過它們在數十億年前就已經滅絕了。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1.3萬光年的位置距離了大量的恆星,它們形成於80億年前,這些恆星數量佔據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絕大部分,在80億年前,這裡也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團集聚地。
  • 旅行者一號,正在飛往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
    但仍然是人類迄今為止太空飛行器速度的巔峰,那麼如果以如此高的速度,飛到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將需要多久呢?作為6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巴納德星是一顆比太陽更小的紅矮星。質量僅為太陽的百分之14,只有木星的180倍,2018年,天文學家在巴納德星的0.35個天文單位處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也就是巴納德星B,質量是地球的3.2倍,公轉周期為233天。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半徑是地球的1.2倍,人類卻難以到達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於宇宙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這不,天文學家已經在其他恆星周圍發現了許多系外行星,總計超過4000顆,而這些系外行星的種類還不少,又想地球這樣的巖質行星,也有像木星那樣的氣態巨行星。
  • 科學家終於找到「第二地球」,和地球十分相似,距離也很近!
    如果人類對地球環境再不加以重視的話,那麼終有一天地球環境將不再適宜人類的生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人們一邊治理環境,一邊科學家也在積極地尋找太空中的「第二地球」,為未來宜居太空做好充足的準備。不過經過科學家的不懈探索,終於發現了「第二地球」,據了解這個「第二地球」是由美國宇航局(NASA)發現的,這個「第二地球」就是克卜勒-1649c,它的環境與地球是非常相似的,而且它也處於宜居帶中,溫度與地球也極為相似,因此科學家認為這顆星球很有可能有液態水。
  • 410光年處,地球結局已提前上演,科學家的發現讓人害怕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太陽此時正值壯年,在過去的45.7億年中,它至少已經消耗了100多顆地球質量的物質。 事實上,在幾年前科學家們還並不能如此的篤定,因為並沒有在現實中發現恆星吞噬行星的例子,有人甚至認為地球會因為太陽引力的衰弱而逃過一劫。可今年早期發表在《科學》中的一個研究徹底打破了這個幻想。
  • 發現地球雙胞胎,繞著紅矮星公轉,NASA大驚:距離地球300光年
    NASA最近重新整理克卜勒望遠鏡記錄的數據,發現行星「Kepler-1649c」的溫度、光線、環境都和地球類似,讓他們感到相當吃驚。Kepler-1649c距離地球300光年,比地球大1.06倍,又因為與鄰近的紅矮星(Red dwarf)相互作用,能獲得相當於75%的地球日照,表面溫度可能和地球接近,且位於「適居帶」範圍,星球表面含有水資源的可能性極高。
  • 科學家在距地球132.8光年處發現了你體內最多的元素
    科學家在距地球132.8光年處發現了你體內最多的元素 2020-11-01 13:34:45 來源 : 科學書屋
  • 中國天眼收到規律的信號,來自17光年外的超級地球,疑似外星人!
    中國天眼收到規律的信號,來自17光年外的超級地球,疑似外星人!人們對於宇宙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停下腳步,當然研究宇宙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希望找到一顆和地球相似,可以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也是為了保證整個地球的安全性,想探究宇宙當中是否還有其他的生命存在,在這個探測的過程當中,單單只靠人力是不可以的,所以科學家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設備,一些探測器還有衛星希望能夠探測到宇宙當中的其他生命,而在一系列的設備當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2016
  • 科學家發現「第2地球」?環境和地球非常相似,科學家卻有些擔憂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環境和地球非常相似,科學家卻有些擔憂在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星球,但是這些星球和人類所生存的地球相比都是有著很大差距的。人類能生存在地球上看似是一種偶然,可其實蘊含著必然。不過人類真的除了可以生存在地球上,就不能夠去往太空中的其他星球嗎?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是不相信的。
  • 星際迷航中的瓦肯星真的存在,距離地球16光年外,第二終於被發現
    哈嘍,大家好,很高興能和各位喜歡科技的小夥伴見面了,能夠每天和大家暢聊一些科技的最新發現,是小編每天最為開心的事情。如果大家希望了解最為新鮮最為刺激的科學欄目,就趕緊來關注小編吧。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小編一樣,都喜歡看電影。
  • 科學家連夜上報!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就在太陽系周邊,有水有大氣!
    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其他存在生命的星球。在尋找的過程當中,也是發現有很多星球確實極有可能存在著生命,比如有一顆星球叫LHS 1140b.。LHS 1140b這顆星球能夠接收到恆星發出來的光照,而且這是液態水出現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研究出來,LHS 1140b這顆行星距離太陽系大概有40光年。
  • 系外新家園,距地球約39光年,科學家:移民有望卻令人害怕
    系外新家園,距地球約39光年,科學家:移民有望卻令人害怕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
  • 「超級地球」被發現 圍繞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旋轉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圍繞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旋轉英媒稱,天文學家11月14日基於20年的科學觀測結果宣布,一顆被稱為「超級地球」的冰冷而黑暗的行星可能正在繞著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孤立恆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