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憑著聰明的頭腦和無與倫比的身體優勢,人類逐步走上了食物鏈的頂端,建立了文明,成為地球上「碾壓」其他生物的霸主。數千年後,文明終於在十八世紀迎來了質變,自動化機器引領人類向新紀元的大門敞開,科技水平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但是,技術不僅能提高生活質量,改變生活方式,而且還能使人類雄心壯志大增,使他們不甘示弱,甘於在小小的地球上生存。懷著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的渴望,夢寐以求接觸古代星空的願望開始重現,無數探測器從地面上升起,直指星海。60年代,當大部分人還沉浸在宇宙的廣袤之中時,許多科學家都注意到了一種反常——宇宙太「寂靜」。
這一狀況非常難以置信,因為科學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經用各種方法來計算宇宙中有多少個適合居住的行星,那就是宇宙中有很多文明存在,為什麼一個文明沒有出現呢?為解開這一謎,科學家們竭盡所能,在宇宙間高聲「喊叫」,但已有大半個世紀了,仍無人回應。
然而,這並沒有使科學家們感到沮喪,因為許多遙遠的觀察表明,外星人並非不存在,只是非常遙遠,在離地球1500光年遠的天鵝座裡,有一顆恆星叫做「塔比星」,可能是最好的證明。在深入研究塔比星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發現塔比星的過程和方法。為了探索宇宙中的地外行星, NASA於2009年3月7日發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其發現行星的方法非常獨特,利用行星與恆星重疊時,恆星產生的光度變化,來判斷該恆星系是否有行星,行星的大小,形狀,與恆星的距離,以及行星運行的周期等信息。科學家稱這種方法為「凌日法」。
科學家們用克卜勒望遠鏡運行了九年,觀測了數千個恆星系,發現了數百個類似地球的行星,它們位於恆星的適居區。在另一方面,塔比星的光度與太陽差不多,如果想使這顆恆星的亮度下降22%,所需要的宇宙塵埃的數量就會令人吃驚。
更為重要的是,宇宙塵埃也並非無緣無故產生,它們通常是超新星爆炸、天體碰撞等大型天體事件的產物,但科學家們觀察到,在這些天體事件中,它們周圍並沒有出現任何痕跡。
由於它並非宇宙塵埃,那麼它的光度會因何而驟降如此之多呢?由於不能解釋主流理論,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可能性——戴森球。
這就是說,塔比星之所之所以在光度上出現異常的變化,是因為在其外面有一種能量吸收裝置,即著名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的「戴森球」。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更好地研究和區分外星球文明,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於1964年提出了卡爾達舍夫等級,根據文明所能消耗的能量的大小,將文明分為三級,由低到高依次為一級、二級、三級。
第一級文明指的是,文明發展活動所能產生的每秒10立方瓦的能量,大約相當於地球每秒可吸收的太陽能。現在人類能夠自主生產的能源,實際上還不到太陽能的三分之一,所以嚴格說來,人類最多只能算0.6級或0.7級文明。
第二級文明指的是,能夠利用母星所在恆星系恆星能量的文明,而科學家們曾設想,第二級文明用來收集恆星能量的裝置戴森球。三層文明不需要太多說明,擁有星系能量的三層文明,其發達程度遠不及當今人類所能想像的。
接下來我們回到主題上來。假如塔比星星體確實變暗了,那就意味著第二級文明可能已經出現在距地球1500光年的天鵝座中。事實上,這種推測令許多科學家很擔心,因為在整個宇宙尺度上,1500光年的距離實際上相當近,如果真的有第二級文明存在的話,那麼他們發現我們的時間肯定會比我們早很多。
的確,科學家的推測令人驚恐,但推測畢竟只是推測,光度變暗並不意味著一定就是戴森球體,畢竟人類在宇宙中只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在那深沉的黑暗中,肯定還有許多未知的秘密是人類無法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