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語言功能由左腦主導,兒童有何不同?

2020-12-25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1M

圖源:giphe.com

你或許在網上見過這張旋轉的芭蕾舞者圖片,據稱,它可以測出你在使用的是左腦還是右腦—— 當然是一派胡言。不過,我卻可以 「測」 出,你在讀到這句話時,很可能是在使用左腦來理解的(除非你是左撇子)。這是因為成年人的一些認知功能往往是由單側腦半球的特定區域來主導的,而語言功能主要由左腦主導。 根據最新研究成果,這裡還要再加上另一個例外:兒童。2020年9月7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的一項腦科學研究發現,兒童同時使用左腦和右腦來處理句子 [1]。 「這對受到神經損傷的小孩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研究作者之一、喬治敦大學神經學教授 Eliss L. Newport 表示,「同時使用左腦和右腦為神經損傷提供了一種補償機制。例如,如果左腦因圍產期中風受損,兒童仍可以使用右腦來學習語言。患有腦癱而導致一側腦半球受損的兒童可以用完好的腦半球來發展所需的認知能力。我們的研究展示了為什麼這是可能的。」 同時,Newport 表示,這項研究解決了一個困擾臨床醫生與神經學科學家許久的謎題。

1 左腦優勢來自先天還是後天?爭論不休

19世紀中葉,巴黎郊區的一所醫院裡,30歲的患者 Louis Victor Leborgne 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神志清醒,身體無外傷,一切都健康如常,只除了一件事:他張嘴只能發出 「Tan」 這個音。在接下來的十年中,Leborgne 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逐漸惡化。1861年,他遇到了一名語言方面的專家:Pierre Paul Broca [3]。 Broca發現,該患者左腦一塊區域的壞死導致了他的失語症。受到啟發後,他又找到了25位類似的案例,並於1865年發表了他的結論:語言的表達是由左腦前額葉區控制的 [2]。在此後的一百多年中,有更多的證據充分證明了,除了左撇子可能有所例外,絕大部分成年人的語言功能(特別是句法的處理和使用)的中樞主要集中在左腦 [1]。 雖然成人的語言能力靠左腦是公認的結論,但左腦優勢來自先天還是後天?現有的證據指向兩個完全相反的結論。 臨床醫學上的發現似乎表明,早期兒童大腦並沒有形成語言的側化,兩個腦半球共同參與語言的早期發展。一項對102名早期單邊腦損傷的患者的觀察發現:早於語言發展期的腦損傷,無論左腦還是右腦,造成語言障礙的可能性是相似的(左腦損傷為47%,右腦為51%)。在13歲以前接受大腦半球切除術的患者在術後永久性失語的可能性都較小,無論切除的是左腦還是右腦(左腦為6%,右腦為12%);而成年患者中,所有接受左腦半球切除術的患者都罹患永久性失語症,無一例右腦半球切除術導致永久性失語 [4,5]。 然而,解剖學、電生理學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卻顯示,左腦的語言優勢在嬰兒期就已經建立了。嬰兒大腦就表現出了左右腦顳葉和額葉體積的不對稱性。掃描也顯示早期語言活動是由左腦主導的。

2關注個體左右腦活躍程度,有新發現

本次研究同樣基於fMRI證據,為什麼得出 「兒童左右腦都在處理語言」 與先前fMRI研究不同的結論? 喬治敦大學的科學家在論文中指出,這種矛盾的結論或許是由fMRI的傳統數據分析方法導致的。大部分研究會使用一個偏側化指數(laterality index,LI)來整體比較左腦和右腦的活躍性。偏側化指數為0意味著左右腦活躍程度相等,大於0意味著左腦更活躍,小於0意味著右腦更活躍。這種分析方法可能使人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偏側化指數增加既可能意味著左腦更加活躍了,也可能是右腦活躍性減弱了,也可能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1]。 同樣,過去研究中的偏側化指數無法直接反應左右腦各自對語言活動的參與度。同時,與偏側化指數一起呈現的腦功能區激活圖像(activation map)往往體現的是一組參與者的平均數據。在這些圖像裡體現的右腦活躍度較低不一定代表在某個患者身上也是如此,而可能僅僅是反映了右腦活躍度在人群中的差異較大 [1]。 鑑於此,這項研究關注各個腦半球的活躍情況,而不是整體上的偏側化;同時分析了個體的激活圖像,而不是只關注平均數據。

3腦子處理語言,越長大,越單側化

為了能生成個體的腦功能區激活圖像,需要一個可靠而又能強烈刺激參與者大腦的實驗任務。科學家選用了一種成熟的句子理解任務,叫做聽覺描述決策任務(ADDT)。首先,參與者會聽到一段對名詞的描述(例如:灰色的大型動物是大象),如果他認為描述正確,就摁一下按鈕。在對照情況下,參與者會聽到同樣的句子倒放一遍,並需要在聽到結尾的滴聲時摁下按鈕。 實驗包含了39名年齡在4-13歲之間的健康兒童(被分為4-6歲,7-9歲,10-13歲三組),14名年齡在18-29歲間的成年人。每一個參與者都是右撇子,母語為英語,智商正常,神經健全。在兒童進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調整了實驗選用的詞彙,使任務對不同年齡組的參與者來說難度相似。

圖1.各年齡組中參與者各體素的活躍比例。在最年輕的參與者中(n=10),右腦一些區域的活躍重合度達50%,而成年人組的重合度為0(n=14)。中間兩組兒童的重合的活躍區域在兩者之間。圖源:[1]

研究發現,從年齡組平均來看,年幼的兒童也表現出了語言活動上的左腦側化。然而,90%的4-6歲兒童的右腦對應區域也表現出了明顯的活躍跡象。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活躍情況大幅下降。對於成年人來說,這部分右腦的對應區域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如處理聲音當中表達的情緒。然而年幼的兒童會用左右腦同時理解句子的含義和感知背後的情緒。 Newport 認為,「在句子處理任務中,右腦隨著成長發育逐漸減少的活躍度反映了語言功能神經分布的改變,而不僅僅是句子理解技巧的發展變化。」 同時她也認為,如果對更年幼的兒童做同樣的分析,「我們很可能會發現右腦在語言處理中的參與度比4-6歲兒童更高。」 她還表示,「我們的發現意味著,右腦在童年早期對語言處理的參與,或許可以使得在左腦受損時,仍然保持和增強右腦語言功能的發育。」下一步,他們將對出生時左腦中風的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的語言腦區激活情況進行研究,以了解大腦的不同腦區在處理語言時的神奇表現。

參考文獻:

[1]Olumide A. Oluladea, Anna Seydell-Greenwalda, Catherine E.Chambersa, Peter E. Turkeltauba, Alexander W. Dromericka, Madison M. Berlb, William D. Gaillardb, and Elissa L. Newporta,「The neural basi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Changes in lateralization over ag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20). 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905590117[2]BROCA, Paul Pierre, Remarques Sur Le Siège De La Faculté Du Langage Articulé, Suivies D'une Observation D'aphémie (perte De La Parole). Paris: Masson, 1861.[3]Konnikova, Maria. 「The Man Who Couldn t Speak and How He Revolutionized Psychology.」 Scientific American Blog Network. Scientific American, February 8, 2013.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literally-psyched/the-man-who-couldnt-speakand-how-he-revolutionized-psychology/.[4]BASSER, L S. 「Hemiplegia of Early Onset and the Faculty of Speech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Effects of Hemispherectomy.」Brain, 85, no.3(, Sep 1962):427–460.[5]Ronald S. Tikofsky, 「Eric H. Lenneberg,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67.」 Behavioral Science, 13, no.6(1968)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bs.3830130610.

撰文丨陳抒寧

責編丨戴 威

相關焦點

  • 大人的語言功能由左腦主導,兒童有何不同?| 新知
    這是因為成年人的一些認知功能往往是由單側腦半球的特定區域來主導的,而語言功能主要由左腦主導。 根據最新研究成果,這裡還要再加上另一個例外:兒童。 然而,解剖學、電生理學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卻顯示,左腦的語言優勢在嬰兒期就已經建立了。嬰兒大腦就表現出了左右腦顳葉和額葉體積的不對稱性。掃描也顯示早期語言活動是由左腦主導的。
  • 腦科學表明,父母養育方式塑造孩子大腦,整合左右腦比開發重要
    二 整合左右腦,遠比開發更重要先解釋下左腦和右腦。大腦成像顯示,這兩個腦,不僅在解剖學可分離,在功能上非常不同。左腦:代表邏輯和理性,是有序的、線性的和語言的。就是主導情感的右腦在起作用,寶寶還太小,不能像大人一樣,用左腦思考,讓自己平靜下來,只能任由右腦的情緒崩潰泛濫。為什麼只有小孩會搶玩具,而大人不會?為什麼小孩很容易發脾氣、違反紀律、不做作業?
  • 大腦的語言功能
    •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關鍵特徵之一•語言不但是一種聲音,而是由聲音、手勢、符號組成的用於交流的系統•全世界有一萬多種語言•兒童在各種文化環境下獲取語言的方式很相似•多數人認為語言這個創造性系統是人類所獨有的
  • PNAS:與成年人不同,兒童使用兩個大腦半球來理解執行語言功能
    我們都知道,在慣用右手的健康成年人中,語言區及語言中樞偏向分布於大腦的左半球(LH)。然而臨床中發現,在很小的孩子中,對任一半球的損害同樣可能導致語言發育延遲或功能缺失,這引發了一種猜測:幼兒時期語言區尚未建立成人的橫向化模式,且在早期發育過程中由兩個半球平等地參與完成語言功能。
  • 左右腦的功能區別
    腦中蘊藏無數待開發的資源,而一般人對腦力的運用不到5%,剩餘待開發的部分是腦力與潛能表現優劣與否的關鍵。人的左腦與右腦形狀相同,功能卻大不一樣。左腦用語言來處理訊息,把進入腦內看到、聽到、觸到、嗅到及品嘗到(左腦五感)的訊息轉換成語言來傳達,相當費時。左腦主要控制知識、判斷、思考等,和顯意識有密切的關係。
  • 全腦開發到底是什麼?
    所以說左腦是一個理性的腦,是工具,又叫學術腦。 而右腦則是完全沒有語言處理能力的啞腦,它是負責直覺思維的神經中樞,主要負責雙眼能夠看到的直觀的、幾何式的、綜合繪圖等認知行為信息的捕捉與思考。右腦掌管著人類的情感意識,以及圖畫形象的認識、自然風景的領略、音樂欣賞、舞蹈動作、空間感知、運動技能以及動手製作等功能,它的運行方式是形象思維,可以稱之為藝術腦。
  • 北師大教授盧春明:兒童腦發育與語言能力發展如何相互促進
    比如兒童在兩歲兩個月時能夠更好地識別語音。這個時候給兒童聽更多的語音,他可能不理解意思,但是語音對他是一個很好的刺激,能夠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乃至大腦發展。除了觀測到的語言發展行為上的變化外,運用現代腦發育研究的先進技術,也可以看到兒童的大腦的功能,包括大腦的結構是怎樣隨著敏感期的發育發展而出現變化的。
  • 躲掉了左右腦測試,還有哪些兒童腦科學誤區?
    有關注就容易被利用,關於兒童腦科學的誤區,一直不少。不同於朋友圈一眼可辨的養生謠言,關於腦科學的誤解或神話,由於天然的學術壁壘,往往不容易被識別。講道理,並不是父母智商不夠高,而是這些腦科學誤區,也往往建立在真實可查詢的實驗基礎之上,但結論通常被過度誇大、隨意遷移、錯誤解讀,再加上部分商家、教育機構的刻意誤導,形成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誤區。
  • 右腦功能遠遠勝過左腦? 右腦真的那麼神奇嗎?
    右腦儲存的信息是左腦的10萬倍,左腦掌管語言邏輯,而右腦負責情緒藝術和創造力。這是真的? 並非所有左撇子都是右腦佔主導 左腦控制右   原標題:右腦功能遠遠勝過左腦? 右腦真的那麼神奇嗎?
  • 「左右腦測試」 中的腦科學
    「這樣的你十分優秀,但有時也讓人心疼」「感覺是個了不起的人吶」「這樣的你很棒啊」……「病毒式傳播」的左右腦測試,所有答案都點綴著溢美之詞,不禁讓人想起朋友圈此前流傳的各種佔卜、星座、性格測試,無一不是此種套路的翻版。心理學家指出,這是一種巴納姆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認為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適合他。
  • 按照大腦發育順序,鍛鍊左右腦,哪些方法可以同時鍛鍊左右腦
    我們人類的大腦內部分為左右腦,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左腦控制身體的右側,右腦控制身體的左側,這也是經過科學驗證過的結論,大家都知道的大腦基本知識。左腦可以稱作「意識腦」,「學術腦」,「語言腦」。左半腦主要負責邏輯理解、記憶、時間、語言、判斷、排列、分類、邏輯、分析、書寫、推理、抑制、五感(視、聽、嗅、觸、味覺)等,思維方式具有連續性、延續性和分析性。右腦可以稱作「本能腦」,「潛意識腦」,「創造腦」,「音樂腦」,「藝術腦」。
  • 左右腦功能之間的差異
    人的腦部構造分為大腦與小腦,腦又分為左、右兩半部,右半球就是「右腦」,左半球就是「左腦」。左腦與右腦形狀相同,功能卻大不一樣。
  • 左右腦功能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人的腦部構造分為大腦與小腦,腦又分為左、右兩半部,右半球就是「右腦」,左半球就是「左腦」。左腦與右腦形狀相同,功能卻大不一樣。
  • 全腦開發是什麼?全腦開發課程內容詳盡介紹
    全腦開發的內容一、超感心像力訓練長沙腦立方超感心像力,通過調整受訓者到α腦波狀態,使左腦活動為主導的狀態轉為右腦為主導,從而激活腦屏幕心像功能,平衡使用、左右腦的認知能力,提升專注力。三、腦屏成像學習法長沙腦立方腦屏成像學習法,通過對受訓者潛能的激發訓練,促進學習能力與高等感知能力,實現「平衡用腦,高效學習」。激活右腦的圖形化功能,使受訓者看到的文字與聽到的聲音如放電影一般鮮明、生動的在大腦中呈現,增強記憶能力,從而使學習輕鬆有樂趣。
  • 受虐待可致兒童腦功能降低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新華社東京10月27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福井大學的研究小組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因受到虐待而罹患「反應性依戀障礙」的兒童,其腦功能與正常兒童相比有所降低。    該研究小組在新一期《英國精神病學雜誌》上刊文說,與正常兒童相比,患「反應性依戀障礙」的兒童通過視覺理解他人情緒的腦部區域縮小,與幹勁和欲望相關的腦組織活動也會降低。這一發現有助明確反應性依戀障礙及相關精神疾病的機制並研發治療方法。
  • 珠心算可促使眼、口、耳、手、腦綜合運用,促進左右腦平衡
    宋國鋒全腦教育也叫「全腦開發」,是以人腦為核心的整個身心功能的全面開發。簡單來說全腦開發就是對孩子大腦潛在能力的挖掘,使左腦與右腦更好的配合,雙管齊下,平衡發展,最大限度的發揮大腦潛能。全腦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是對孩子專注力、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分析判斷力、語言能力、聽覺能力,創造力的培養,這便是全腦教育的意義所在。
  • 全腦開發中左右腦有什麼不同?
    左腦掌管邏輯語言,右腦掌管藝術和創造力。實際在新的試驗中發現,在進行邏輯訓練,語言訓練時,左右腦都同時參與,但左腦對細節更加專注,右腦對大局觀把握更準,另外,21世紀初的70餘篇學術論文中都明確指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創造性與右腦有著什麼特殊關係,或者應該說它們的劃分沒有那麼明確,一般是協同工作。
  • 中國全腦開發教育發展現狀淺析
    20-25%的生理功能、思維邏輯功能、語言、藝術、體育、情感、創造等基本發育成熟,尤其是在3歲-7歲時期,當孩子開始學會說話,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左右手時,就意味著左腦與右腦在不停地接受刺激,做出反應,那麼這種情況下左腦的開發使得孩子處理問題就逐漸的更加理智,更加符合邏輯,形象思維更是佔據主導地位;第三個階段是13歲-21歲,這個階段腦部的生理髮育已經沒有明顯變化,只是在知識、藝術、技能等領域逐漸累加,
  • 成為一個左右腦平衡的全腦人
    二、圖像化機能:一眼看過、由意象顯現。三、超高速自動演算機能:是一種高速大量的 計算能力,比如能算出多位數乘法。四、共振共鳴機能:不需要通過嚴謹的五線譜 練習,只要打開右腦聽一遍,腦海裡儘量去想 畫面,就可流利地演奏音樂。
  • 關於「語言腦」,阿柔這裡有7個建議,親測有效
    (原文始發於V信公眾號:阿柔育兒) 這篇文章主要討論兒童的語言腦發育,及促進兒童語言腦發育的相關方法。一、語言腦就是左腦嗎?21世紀被稱為「腦的世紀」。傳統觀點認為,左腦是語言腦(意識),負責完成語言、閱讀、書寫、計算等工作,被稱為「語言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