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都急著給孩子報早教班、興趣班,一點也不心疼錢?
為什麼父母想帶著孩子滿世界旅遊,哪怕他長大了根本不記得?
為什麼父母要帶孩子參加各種重大活動、比賽和社交場合,讓他長見識?
都是為了讓孩子有個更好的未來。
話說得沒錯,父母的直覺也都對,但其背後真正的原因,可以通過腦科學來解釋,即人的大腦是可塑造的,我們在生命中所經歷的體驗,能直接塑造我們的大腦。
一 父母的養育方式,塑造孩子的大腦
哈佛醫學博士、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在暢銷書《全腦教養法》中,描繪了大腦被塑造的過程。
大腦有上千億個神經元,每一個都與其他上萬個神經元相聯結,當我們每經歷一次新的體驗,有一些神經元會活化,當神經元一起被激活,就能產生新的聯結,這樣,我們的大腦就被重新塑造了。
孩子的大多數體驗都來自父母,所以,父母為孩子選擇和提供的體驗,可以直接塑造他們正在成長的大腦。比如,同樣是3個小時,有三種方式度過:
孩子一直玩pad、電腦遊戲或者是打開電視看動畫片;孩子聽了一場音樂會、學習馬術或者鋼琴;孩子和家人、朋友一起聚會玩耍。不同的體驗,會帶來大腦內部聯結的不同。長此以往,對大腦的塑造完全不同。
我們在幫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幫孩子開發他們的左右腦。比如數學、編程等對應左腦,音樂、美術、創意等對應右腦,表面上,孩子學會了知識和技能,其實,這些經歷和體驗也正在塑造和改變他的大腦。開發大腦,對他未來人生的發展至關重要。
不過有一點父母可能忽視了,就是大腦不僅要開發,更要整合。
二 整合左右腦,遠比開發更重要
先解釋下左腦和右腦。大腦成像顯示,這兩個腦,不僅在解剖學可分離,在功能上非常不同。
左腦:代表邏輯和理性,是有序的、線性的和語言的。
我們上學學習知識,獲取信息、理性處理事務,用語言組織句子,都是在藉助左腦。
右腦:代表情感和感性,是全面的、非語言的、體驗式的。
我們發揮創意、欣賞藝術,與人溝通,微笑、哭泣、恐懼、害怕等各種情緒,都是右腦在起作用。
剛上幼兒園的3歲孩子為什麼會崩潰大哭,會分離焦慮?
就是主導情感的右腦在起作用,寶寶還太小,不能像大人一樣,用左腦思考,讓自己平靜下來,只能任由右腦的情緒崩潰泛濫。
為什麼只有小孩會搶玩具,而大人不會?
為什麼小孩很容易發脾氣、違反紀律、不做作業?
都是他們的右腦情緒在作怪,情緒劇烈波動,而缺乏左腦理性的平衡。因為寶寶的左腦,從2歲開始才發育,6歲以前,都是右腦先行,而左腦居後,時間、邏輯、秩序、責任的概念都來自左腦,孩子們不會第一時間調用左腦。如果父母不能及時幫孩子整合左右腦,孩子很容易陷入混亂、暴躁的情緒甚至攻擊別人。
只有左右腦協調運作,像一個團隊一樣完美配合,孩子才能平靜下來,做事的效果更出色,情緒也更好,並且有利於大腦的聯結發育。
三 整合左右腦,需要大人先用右腦聯結,再引導至左腦
先看一段5歲兒子和媽媽的對話:
兒子:「媽媽,你不要陪妹妹,你陪我。」 媽媽:「媽媽剛才已經陪過你了啊!」 兒子:「你陪我的時間太短了,你老是陪妹妹,你一點都不愛我!」
通常來說,媽媽的回答方式有2種:
第一種:急於自我保護
媽媽:「媽媽也很累啊,媽媽難道不需要休息嗎。媽媽怎麼就不愛你了呢?」
第二種:用邏輯對抗
媽媽:「我今天一共陪你了120分鐘,陪你上橄欖球課、玩樂高、一起畫畫,陪你的時間已經足夠多了,輪到妹妹的時間了。
這兩種聽上去都很有效,但實際上,他負責邏輯的左腦已經完全不起作用,這只會讓孩子更加牴觸,情緒更加激烈。
要想讓孩子平靜下來,必須整合他的左右腦,可以分三步來完成。
第一步:大人右腦聯結孩子右腦,讓他感到「被理解」
儘管孩子的話聽起來很傻,但情感是真實的,他傷心,憤怒,希望得到安撫。父母應該先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如「我知道你很難過」,然後使用非語言的信號,柔和的語氣、關愛的面部表情,還有輕柔的身體觸碰,讓他知道,父母正在回應他的情感需求,他正在「被關心」,這正是他想要的。
第二步:大人傾聽,孩子複述自己的感受,讓他的左右腦協同
安撫情緒後,幫他回憶剛才發生的場景,「剛才你很難過,能告訴我是為什麼嗎」?
當孩子願意去回憶並且分享自己的經歷,說明他正在被療愈。因為這個複述的過程,孩子需要用左腦理順細節,用語言表述,同時需要調用右腦重訪情緒,左右腦終於開始組隊工作了。
第三步:引導至左腦,講道理,立規矩
當孩子重新回憶了經歷,他的情緒已經平復大半。這時,父母可以給出解決方案,並且進行邏輯上的引導,讓孩子的左腦參與其中,這時講道理、立規矩的效果是最棒的。
四 0-3和3-6歲,整合策略有所不同
在《全腦教養法》這本書裡,根據孩子的心理髮育特點,提供了0-3歲和3-6歲不同的整合方式。
0-3歲
教孩子了解情緒,以及行為的後果(比如咬人會痛)。也要設立界限,告訴孩子什麼行為是合適的。這一階段的孩子,邏輯思維還很弱,但不能因為無法思考就讓他突破底線,舉止不敬、傷害他人和亂摔東西的行為都因為禁止。
孩子這時的語言不算豐富,大人可以幫助他複述經歷,讓他能夠識別不同的感受,並逐漸學會用語言描述。
3-6歲
擁抱孩子,用關愛的語氣、表情進行右腦聯結,引導孩子回憶自己的經歷,並鼓勵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教給他解決的正確方式。
明白了左右腦整合的方法,下一篇,我將會告訴大家,如何幫助孩子整合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歡迎關注「聰明育兒家」,跟北大媽媽一起用腦科學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