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教養法>>: 整合大腦,培養平和快樂的孩子

2020-08-11 秋楓聊育兒

不少父母,可能面臨過這樣的困境:

孩子莫名其妙就發脾氣,完全不講道理,根本沒法說服。

孩子早上上學快遲到了,你緊張得如同打仗,可孩子還磨磨蹭蹭,,完全不聽指揮。

沒法跟同伴正常相處。

在這種時刻,不少人會覺得根本看不懂孩子,不知道如何解決。

絕大多數父母都對孩子的身體比較熟悉,卻對孩子的大腦了解不多。比方說,大多數父母都很清楚38攝氏度意味著發燒,不按時吃飯就容易得胃病等等。但他們不太了解孩子的情緒到底來自於哪裡,為什麼孩子會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哈佛大學醫學博士丹尼爾.西格爾的著作<<全腦教養法>>為父母提供一種全新的養育理念和方法,開發和整合孩子的大腦, 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和自我控制。



01,大腦包括哪幾部分,其自我功能是什麼?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大腦分為很多部分協同工作。大腦按左右分可以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更擅長於邏輯思維並把思維組織成句子,而右腦更擅長於處理情感和解讀非語言信息。大腦還可以上層和下層。下層大腦與衝動、直覺和求生本能有關,也稱動物腦。上層大腦是我們哺乳動物在後期發育起來的高級腦,負責思考、想像和規劃等重要的分析思維功能。


2,什麼叫大腦的整合? 整合大腦有什麼用?

簡單地說,左腦是邏輯推理,右腦是形象思維。而大腦是全面的,非語言的,它發送並接收表情、眼神、語言等信號,負責接受和解讀情感信息。

作者認為,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尤其是3歲以前,右腦佔主導地位。低齡孩子還不具備使用和語言來表達和感受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會不顧當前情形,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比如過馬路的時候,突然看蹲下來看地面上的蟲子。等孩子喜歡問為什麼,他嘗試著用語言把事物背後的邏輯表達出來的時候,就開始發展左腦了。

所以,只有整合左腦和右腦,,才會讓我們的大腦形成對某一件事的看法。整合了的大腦是這樣的:

1,控制好情緒。

2,用語言來表達情緒。

3,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並思考怎麼做。

4,了解並接納他人的情緒。

左腦和右腦是通過胼胝體纖維束連接起來,從而作為一個整體運作。我們希望孩子的大腦橫向整合,左右腦默契配合。這樣,孩子就會同時正視自己的邏輯和情緒,會很好地平衡兩者,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

3,怎麼才能幫助孩子整合左右腦,讓他合理地應對和管理情緒呢?

促進孩子大腦整合最好的方法,是我們自己的大腦更加整合。我們自己的左右腦一旦整合起來,就可以既將現實的左腦和理智聯結(讓我們做出重要決定並解決問題),也將右腦和情緒聯結(讓我們覺察感受、身體感覺和情緒),從而親切地回應孩子的需求。

所以,我們的大腦整合好了,當孩子產生情緒問題時,我們要做的是:

1,聆聽和關注,而不是說教。

到睡覺時間了,7歲的安安剛從臥室裡跑了出來,衝著媽媽大發脾氣,「我要瘋了,你從來不在睡覺前給我一個晚安擁抱」,媽媽非常吃驚,說「我不知道你想讓我這樣做啊。」安安又開始了一連串的毫無關聯的抱怨:「你就沒對我好過,我的生日還要過好多個月才到,我討厭做家庭作業!」

如果你是他媽媽, 你會怎麼回應呢?

我們可以判斷出, 安安右腦情緒正在劇烈地波動,而且缺乏左腦邏輯的平衡。面對這樣的情況,最徒勞的反應可能是急切地保護自己(「我明明對你很好」),或者跟他錯誤的邏輯較勁(「我也沒有辦法讓你的生日早點到;至於家庭作業,是你必須做的」)。他正處在右腦非理性的情緒洪流中,左腦式回應是一個雙輸的辦法。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用語言安慰安撫他, 讓他平靜下來再講道理。 也就是說, 先用右腦連接右腦,再用左腦解釋。

2, 經歷分享:安撫情緒。

蹣跚學步的孩子跌倒擦傷了手肘, 五年級的學生在學校被同學欺負, 這些痛苦、失望或恐懼的感受能夠將孩子淹沒,強烈的情緒和身體感覺充斥著孩子的右腦。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父母的責任是引導左腦運轉起來,讓孩子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提高孩子大腦整合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幫他複述帶來恐懼或痛苦的經歷。 在複述的時候, 要注意在孩子放鬆的情況下進行。


4,整合下層大腦和上層大腦,教會孩子自我控制。

不少人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上下腦」的概念。下層大腦包括腦幹和邊緣區域,也就是從脖子的上端到鼻梁的位置,這部分比較原始,主要負責人的基本功能,比如呼吸和眨眼;與生俱來的一些反應和衝動,比如打鬥和躲避;還有劇烈的情感,憤怒和恐懼。而上層大腦完全不同。它由大腦皮層及其各個部分構成,尤其是額頭後面那部分,比如前額葉皮層。上層大腦進化程度更高,負責高級分析思維功能,比如決策、控制力、自我認知、共情、道德等高度複雜的能力,幫助一個人以更加全面的視角看待世界。

下層大腦在孩子出生時就已經十分發達,而上層大腦要到一個人二十幾歲時才能完全發育成熟,這也是大腦最後發育的一個部分。

由此可見, 孩子發脾氣的一部分原因是大腦上層沒發育完全, 這個是沒辦法短期控制的。 另外一個原因, 包括一些成人, 是因為這個人被大腦下層的杏仁核控制了。 對不同原因的脾氣控制要用不同的對應方法。

發脾氣也是分層次的

弄清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應對方式。

1, 上層怒火

你知道大腦分為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你就可以想到發脾氣實際上有兩種不同的類型。上層怒火是一個孩子決定發脾氣。他有意識地選擇行動,他的目的達到了就可以停止發火了。

對於上層怒火,需要設置穩固的界限,明確地討論什麼行為恰當、什麼行為不恰當。

舉個例子:

孩子可能會像完全失控似的在商場裡面大喊:「我現在就要公主拖鞋!」

你發現,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絕對是有策略地在採取行動,通過操縱來得到想要的結果:你必須幫她買鞋。父母的目標應該是幫助孩子建立並加固聯結上下兩部大腦的虛擬階梯,從而讓這兩部分大腦像一個整體一樣運作。

你應該採取的策略是:冷靜地解釋:「我知道你非常喜歡那雙拖鞋,但是我不喜歡你這種做法。如果你現在不停止發飆,你就得不到拖鞋,而且我要取消今天下午的活動,因為你讓我覺得你不能控制自己。」 然後,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仍不收斂,你就要說到做到。通過設置嚴格的界限,你讓女兒看到了她的不恰當行為的後果,並學著去控制自己的衝動。你在教她,相互尊重的溝通、耐心等待、延遲滿足才會有效,而與之相反的行為沒有作用。這是大腦發育的重要課程。

2,下層憤怒

對待下層怒火,則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安慰。如果他錯得離譜,有可能傷害到自己、他人或者破壞財產,你就要緊緊地抱住他,心平氣和地說服他,將他拉離當時的情境。

當他還處在下層怒火之中的時候,他根本無法處理任何信息。而理性的談話需要運轉正常的上層大腦來聆聽和吸收信息。所以,在你孩子的上層大腦被下層大腦劫持了的時候,你的首要任務是幫助他平息杏仁核發揮的巨大作用:轉移注意力。 等他平靜下來了, 就可以解釋、分析和教育了, 讓他用上層大腦思考。

丹尼爾博士指出,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經常使用上層大腦,鍛鍊上層大腦的功能,幫助他們建立控制自己的能力。比如可以教給孩子一些控制過激反應的方法,深呼吸、數數、用語言表達憤怒而不是用拳頭。

任何年齡的孩子(甚至成人)都很容易被下層大腦支配。這就是為什麼對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以及源於兩者的憤怒的認識,有助於我們更有效地教導孩子。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什麼時候應該設置邊界,什麼時候應該富於關愛和同情,把上層大腦「邀請」回來。


5,總結。運用<<全腦教養法>>的理論, 應用到日常育兒實踐中去, , 將幫助我們培養平和快樂的孩子。

我們的大腦是有功能區域劃分的,要想擁有一個和諧而有意義的人生,需要大腦各個部分協同工作。幫助孩子整合大腦, 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第一個是整合左腦和右腦,幫助孩子改善情緒。左腦是邏輯思維,右腦是形象思維,整合左右腦的方法是「聆聽與關注」。先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理解,再去嘗試理智地解決問題。

第二個是整合下層大腦和上層大腦,教會孩子自我控制。下層大腦負責基礎功能,上層大腦負責高級思維功能。整合上下腦的方法是幫助孩子學會更多地使用和鍛鍊上層大腦。

對於孩子來說,發育中的大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是什麼塑造了大腦?是體驗在不斷激活神經元,給大腦「重新布線」。身為父母,我們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體驗,就是在塑造什麼樣的大腦。

最後提醒: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大腦可以說是父母大腦的「鏡像」。換句話說,父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停滯和衰退,都會影響孩子的大腦。李枚謹教授說過,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 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 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所以,當父母變得更加明智、情感更加健康時,孩子也會從中受益,越來越健康。整合和培育你自己的大腦, 是你給予孩子的最滿含愛意和最慷慨的禮物。

我是秋楓, 持續分享育兒心得。。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全腦教養法:給你提供12條方法整合孩子的大腦
    美國作業丹尼爾.西格爾所著的《全腦教養法》適合所有的父母,不僅有理論知識,還有實操練習,讓你看的懂,學得會,操作起來很簡單。書中分析了大腦的結構,發育的影響,為提供方法創造了理論基礎。還提出了12個全腦教養的方法,方便家長操作。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幾個方法來整合孩子的大腦,讓孩子的大腦得到充分的發展。
  • 《全腦教養法》:讓你擁有理解孩子腦迴路的鑰匙
    孩子為什麼會突然陷入情緒的洪流之中無法自拔?面對亂發脾氣的孩子,身為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全腦教養法》這本書正是致力於解決這些惱人的問題,通過讓父母明白孩子的大腦如何工作,將腦科學原理與育兒相結合,使那些看無比艱難的「生存時刻」變成孩子蛻變的「成長時刻」。
  • 全腦教養法
    內容介紹《全腦教養法:拓展兒童思維的12項革命性策略》內容簡介:父母的養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思維方式。在我們的父母還在為孩子報英語班、奧數班的時候,發展式教育的理念《全腦教養法》已經風靡美國,改變了萬千父母的教養方式。
  • 讀書Ⅰ《全腦教養法》摘錄&讀後感
    第一章 讀書Ⅰ《全腦教養法》第一章『全方位了解兒童思維的發展方式幫孩子整合大腦』摘錄 &讀後感 第二章 讀書Ⅰ《全腦教養法》第二章『改善孩子的情緒整合左右腦』摘錄 &讀後感
  • 《全腦教養法》:教你如何培養高情商孩子
    當孩子誕生時,我們憧憬著把孩子培養成有無限發展能力的人,可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當我們碰到以下困難時刻:孩子做作業一遍又一遍的拖延,孩子總是喜歡攻擊別人:孩子在聚會上各種無理行為...... 我們一次次為這些事情,感到無能為力或心力交瘁,我們教育的最高期望,在此時變成了得過且過。
  • 《全腦教養法》|5個維度打造全新大腦,培養無限發展的下一代
    家庭的思維影響著這個家庭孩子的思維方式,而大腦則是這些思維方式的載體。今天介紹的這本《全腦教養法》就告訴我們,孩子們的大腦不再只是基因的產物,它還可以通過養育者以及孩子本身的努力得到改變。所以說,喜悅、憤怒、悲傷這些情緒往往是來自右腦,而對於一個孩子而言,還沒有形成邏輯時,大腦最容易被情緒控制。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幫助我們的孩子「整合大腦」。因此,正如書中所說,「整合大腦」是將大腦的不同部分協調起來,讓我們的孩子情緒糟糕的孩子們及時得到調整,最終改變自己的行為表現。
  • 美國家教專家蘿拉親授「平和式教養法」
    本報訊(伊湄)養育孩子為何如此艱難?怎樣做平和的父母?近日,由青豆書坊主辦的「平和式教養法——如何建立與孩子的理想關係」大型講座在京舉行。美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蘿拉·馬卡姆博士攜其新書《平和式教養法(多子女篇)》和《蘿拉博士有問必答》在現場與中國父母展開互動交流,帶領他們學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養育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平和式教養法」是建立在大腦發育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通過移情、理解和塑造孩子的大腦,確保孩子實現情感調整和獲得快樂體驗。蘿拉認為,建立理想的親子關係,先要解決父母自身的問題。
  • 孩子情緒失控,不分地點亂發脾氣?別著急試試全腦養育法
    和大腦發育有關腦科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大腦要完成發育好,要到25歲左右。而人們的大腦結構中最先發育的是感性腦,這也是就表明人們在25歲之前,當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時,此時更多的時候還是使用感性腦思考問題,所以想要做出理性的行為確實比較困難。
  • 腦科學表明,父母養育方式塑造孩子大腦,整合左右腦比開發重要
    話說得沒錯,父母的直覺也都對,但其背後真正的原因,可以通過腦科學來解釋,即人的大腦是可塑造的,我們在生命中所經歷的體驗,能直接塑造我們的大腦。一 父母的養育方式,塑造孩子的大腦哈佛醫學博士、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在暢銷書《全腦教養法》中,描繪了大腦被塑造的過程。
  • 孩子總是不開竅?了解《全腦教養法》,幫孩子建立腦部學習機制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全腦教養法》。一、什麼是《全腦教養法》孩子有時候表現出來的「不開竅」是因為孩子的大腦處於發育的關鍵時期,腦部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學習機制,從而顯得「不開竅」,而《全腦教養法》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辦法,關於《全腦教養法》百度百科這樣解釋:
  • 培養自覺又主動的孩子,跟風靡全球的全腦教養專家西格爾學
    很明顯,我們應該努力的培養孩子養成開放式大腦,正面積極的應對成長過程中問題。,是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推崇的人際生物學創立者,是正念覺知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第七感研究所(Mindsight Institute)創始人,是教育家、心理學家,「第七感」「全腦教養法」」開放式大腦「概念提出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臨床教授,哈佛大學醫學博士。
  • 讀書Ⅰ《全腦教養法》第六章摘錄&讀後感
    4、自我與他人的整合的意思是,我們不僅發展我們與他人的聯結,更尊重和珍視我們與他人之間的區別。 5、因此,我們在幫助孩子整合左腦和右腦、上層大腦和下層大腦、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之時,同樣需要幫助他們理解他們與家人、朋友、同學以及其他人之間的聯繫。
  • 孩子有受挫心理,試試《全腦教養法》的複述法
    ,這樣的情況勢必會對孩子的成長發展造成阻礙,不利於孩子的技能培養。不過要想在孩子已經產生了受挫心理,想要引導孩子走出失敗的陰影,家長們可以試試《全腦教養法》中的複述法二:《全腦教養法》——複述法《全腦教養法》的作者丹尼爾·西格爾與蒂娜·佩恩·布賴森,一個是哈佛大學醫學博士、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另一個是兒童與青少年心理治療師、知名育兒專家。
  • 孩子有受挫心理,試試《全腦教養法》複述法
    我們很多家長也知道當孩子有了這一心理後,就會變得很內心脆弱,遭遇到失敗就一蹶不振,會在心理陰影的影響下不再敢於嘗試,這樣的情況勢必會對孩子的成長發展造成阻礙,不利於孩子的技能培養。針對於家長們所提出了疑問,今天我們就通過這篇文章向大家說一說:孩子為什麼會有受挫心理,以及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孩子避免產生受挫心理。
  • 孩子情緒失控,秒變情緒小怪獸!美國心理學家:幫助孩子大腦整合
    美國著名積極心理學家、哈佛大學醫學博士丹尼爾·西格爾,在《全腦教養法》一書中,爭孩子情緒問題,提出了大腦整合這一概念。《全腦教養法》大腦分為很多部分《全腦教養法》左腦模式和右腦模式左腦:換做之前,很可能我的做法就是直接命令孩子睡覺。對幼小的孩子來說,有時候並沒有和父母討價還價的空間,家長可以利用大人的權威讓他服從。雖然也會達到目的,強硬的、理性的、命令的左腦式回應,孩子會覺得媽媽不理解,不關心他的感受,會讓孩子感到憤怒,不公平的感覺會在他體內肆虐。了解全腦教養法後,我知道這時候孩子正處在右腦非理性的情緒波動中,負責邏輯的左腦根本不在狀態。
  • 讀書Ⅰ《全腦教養法》第一章『全方位了解兒童思維的發展方式幫...
    《由內而外的教養》始終沒能讀下去,《全腦教養》這本書是後來寫的,可能總結了經驗,寫的更實用,大眾化了。 微信讀書有電子版,需要可以掃碼在線閱讀。 2、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孩子的大腦是由父母帶給他們的經歷和感受所塑造的,所以,了解養育孩子的方式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可以幫助我們培養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 3、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增強孩子應對困境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為孩子的情感與心理健康地發展打下基礎。
  • 腦科學與養育 | 手掌中的大腦
    講師班的小夥伴們學習後,因為都有實踐的任務,我也會推薦大家去閱讀丹尼爾.西格爾的腦科學三部曲 ——《全腦教養法》、《由內而外的教養》、《第六感》,一個把腦科學專業知識講得這麼平易近人的科學家,實在值得感恩。當然,在兒童班上,我嘗試過N種方式給孩子們講解大腦結構,請相信,他們真的都能聽懂。
  • 孩子情緒失控只能幹著急?「全腦養育」4招,秒變快樂「乖寶寶」
    《全腦養育法》中提出的整合大腦的養育法,或許可以很好的幫我們處理孩子情緒失控的問題。「六月的天,小孩的臉」,孩子開心的時候哈哈大笑,不開心的時候放聲大哭,不懂得掩飾,不分時間場合。而這種多變的情緒通常讓家長一頭霧水,難以控制。哈佛大學博士丹尼爾·西格爾在《全腦教養法》一書中提到了全腦教養的概念。他認為大腦不僅控制著我們的行為、肢體,還包括我們的情緒。
  • 安靜不過3秒,孩子總「坐不住」?3個全腦教養法助孩子更具專注力
    孩子頑皮好動總是正常的,但需要孩子安靜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孩子還是坐不住怎麼辦?所以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如何利用3個全腦教養方法改善孩子的情緒、教會孩子自我控制、為孩子建立完整的拼圖,從而讓孩子更具專注力。全腦教養法的基礎基於積極心理學家西格爾博士所提出的第七感理論,該理論在身、心與大腦整合方面,無人能出其右,所以,首先讓我們了解什麼是第七感理論。第七感理論與覺知之輪"第七感理論"是由著名的積極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博士提出的。它的基本含義是理解自己的心理和他人的心理。
  • 孩子情緒失控只能幹著急?「全腦養育」4招,秒變快樂「乖寶寶」
    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改善孩子的情緒,讓他冷靜下來?《全腦養育法》中提出的整合大腦的養育法,或許可以很好的幫我們處理孩子情緒失控的問題。「六月的天,小孩的臉」,孩子開心的時候哈哈大笑,不開心的時候放聲大哭,不懂得掩飾,不分時間場合。而這種多變的情緒通常讓家長一頭霧水,難以控制。哈佛大學博士丹尼爾·西格爾在《全腦教養法》一書中提到了全腦教養的概念。他認為大腦不僅控制著我們的行為、肢體,還包括我們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