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需要本頁word列印版,請掃下面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後,回復「0505」獲取。蘋果用戶如回復失敗,可加微信號wxl962(複製添加)。
《海底兩萬裡》複習資料
【作者介紹】
儒勒·凡爾納(1828-1905):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之父」。曾寫過《海底兩萬裡》等著名書籍。
1828年2月8日,凡爾納生於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遊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凡爾納的故事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嚮往探險的熱情,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填空】
1.《海底兩萬裡》是法國生物學家凡爾納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兩部作品是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
2.《海底兩萬裡》主要講述諾第留斯號潛艇的故事。凡爾納的小說之所以擁有廣大的讀者,原因在於構思巧妙、情節驚險,小說廣為流傳,還因為他具有科學與幻想巧妙結合的成果,凡爾納被公認為是「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3.尼摩船長是一名反抗壓迫的戰士,這一形象正是凡爾納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奴隸制和壓迫者的進步思想的體現。
4.《海底兩萬裡》的作者是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裡》的作者是法國人。
5.阿龍納斯的僕人叫康塞爾,故事中,阿龍納斯曾經在法國出版過的一部書叫《海底的秘密》,「魚叉手之王」指的是尼德•蘭。
6.鯨魚用肺進行呼吸,《海底兩萬裡》中的潛艇叫鸚鵡螺號。
7.潛艇的主人是尼摩船長,他會說四種語言,分別是法、德、英、拉丁。
8.潛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大葉藻材料做的, 潛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貝殼類的足絲做成的。潛艇上的人用來寫字的筆是用鯨的觸鬚做成的。潛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墨魚或烏賊的分泌物做的。
9. 鸚鵡螺號上的藏書量有12000冊, 鸚鵡螺號的造價是200萬法郎。
10.請舉例說出海底的三種植物。裙帶菜、海帶、紫菜、石花菜、石花菜、鵝掌菜。
11.凡爾納的作品形象誇張地反映了19世紀「機器時代」人們徵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並成為西方和日本現代小說的先河,我國的科幻小說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啟發和影響。
12.《海底兩萬裡》書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個半。即: 船長尼莫、自然科學家阿龍納斯、僕人康塞爾、捕鯨手尼德•蘭,「亞伯拉罕•林肯」號驅逐艦艦長法拉格特,只在小說開頭部分曇花一現,姑且算半個。
13.《海底兩萬裡》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過搏鬥,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兇惡的巨鯊;他們在紅海裡追捕過一條瀕於絕種的儒艮,它的肉當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14.《海底兩萬裡》一書,情節跌宕起伏,懸念叢生,具有強烈的可讀性,而且書中還包含了大量的地理、歷史、生物、物理、地質、氣象方面的知識,使讀者在閱讀引人入勝的歷險故事的同時,還能夠輕鬆地獲取科學知識。
15.《海底兩萬裡》中尼摩船長說了一句話來形容人類的進步: 人類進步的實在是太慢了。
【簡答】
1.尼摩船長和阿龍納斯在海底環球探險旅行時,經歷了許多險情,請概括3次。
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
2.請說出尼摩船長與阿龍納斯在海底環球旅行的路線。
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南極。
3.你認為尼摩船長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尼摩船長逃避人類,蟄居海底,而又隱隱約約和陸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種特殊聯繫。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陰鬱、知識淵博、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4.《海底兩萬裡》是一部純虛構的科幻小說,你覺得這部書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書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經變成現實,通過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的某些關係嗎?
示例:海底世界充滿異國風情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海底潛艇,人類登月、太空飛行都已成為現實。科幻小說往往也是科學研究基礎上的的推理和預言。 曲折的情節和對海洋知識的介紹 潛水艇、潛水服、電的使用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科學的發展 。
【文段閱讀】
(一)
轟的一聲炮響了,這時船員們的歡呼聲混雜在一起。炮彈打中了,正打在動物身上,但是並沒有給它致命的打擊,而是從它圓圓的身上滑過去落在二海裡遠的海中。「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說,「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層六英寸厚的鐵甲!」「該死的東西!」法拉古艦長喊。追逐又開始了,法拉古艦長彎身對我說道:「我要一直追到我們的船爆炸為止!」「對,您對!」我答。人們只指望這動物筋疲力盡,它總不能跟蒸汽機一樣,永遠不感到疲倦。然而它一點也不疲倦。這麼多時間過去了,它並沒有顯出一點疲勞的樣子。再說,我們是應該表揚林肯號的,它用不屈不撓的精神進行了這次惡鬥。我估計,在11月6日這倒黴的一天裡,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裡!黑夜降臨了,陰影籠罩了波濤洶湧的海洋。這時候,我以為我們的遠徵結束了,我們永遠不能再見到這個古怪的動物了。可是我錯了。晚上十點五十分,電光又在戰艦前面三海裡的海面上亮起來,還是跟昨天夜裡一樣輝煌,一樣強烈。那條獨角鯨好像是停著不動。也許白天跑得累了。它睡著了,它隨著海水蕩漾。這是一個好機會,法拉古艦長決定利用這次機會。他發出命令。為了不至把敵方驚醒,林肯號減低速度,小心謹慎地前進。在大海中碰到睡著了的鯨魚,因而勝利地攻擊它們,這並不是希奇的事情,尼德•蘭也不止一次在鯨魚昏睡的時候叉中了它們。加拿大人又到了船頭斜桅下,走上了他原來的崗位。戰艦慢慢地前進著,一點聲息也沒有,離這動物三百七十米左右的時候關了氣門,船現在只憑本身餘下的氣力走動。船上連呼吸聲也聽不到。甲板上絕對沉寂。人們距白熱的焦點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強起來,照得我們的眼睛發昏。這時候,我伏在船頭前面的欄杆上,看見尼德•蘭在我下面,一手拉著帆索,一手揮動他鋒利的魚叉。就和這睡著的動物距離不過二十英尺了。忽然,他的胳膊使勁地一伸,魚叉投了出去。我聽到魚叉發出響亮的聲音,像是碰上了堅硬的軀殼。對面的電光突然熄滅,兩團巨大的水猛撲到戰艦甲板上來,像急流一般從船頭衝至船尾,衝倒船上的人,打斷了護牆桅的繩索。接著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沒來得及站穩,從船欄杆被拋擲到海中去了。
1.以上文字出自科幻小說《海底兩萬裡》,作者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
2.為什麼說那條獨角鯨是「古怪的動物」?
因為它不怕炮彈,不知疲倦,其實,它是一艘不為人所知的潛水艇。
3.「在11月6日這倒黴的一天裡」,為什麼說這一天是倒黴的?
因為他們搜尋了幾個月的目標終於出現,但追逐了一整天卻一無所獲。
4.「接著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沒來得及站穩,從船欄杆被拋擲到海中去了。」後來,「我」怎麼了?請簡要概述。
後來,「我」被潛艇俘虜,跟著潛水艇週遊各大洋。十個月之後,在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脫,並把這件海底秘密公諸於世。
(二)
這時候,我聽到相當響的嘯聲,我曉得船上儲水池盛滿水了,諾第留斯號潛入大西洋水底下去了。
我留在我的房中。我要躲開船長,使他的眼睛看不到我心中激動的情緒。我就這樣度過這很愁悶的一天,一方面想走,恢復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丟開這隻神奇的諾第留斯號,使我的海底研究不能完成!這樣離開這海洋,像我喜歡說的,這樣離開「我的大西洋」,並沒有觀察它的最深水層,並沒有從它取得印度洋和太平洋曾給我揭露的秘密!我的小說剛翻完第一章就從手中掉下去了,我的夢正在最美好的時候就被打斷了!多少苦悶的時間就這樣過去,有時看見自己跟同伴們安全逃在陸地上,有時又不顧自己的理性,希望有意外的機會,阻止尼德·蘭的計劃實現!我兩次到客廳中去。我要看羅盤。我要看諾第留斯號的方向是不是接近或離開海岸。不,諾第留斯號總是在葡萄牙沿岸海水中行駛。它沿著大西洋海岸向北開行。所以,這時候必須打定主意,準備逃走。我的行李並不重,只有我的筆記,沒有什麼別的了。至於尼摩船長,我心中問,他對於我們的逃走將怎樣想,使他心中有怎樣的苦惱,或者使他有多少的損害,以及當逃走或被發覺或不成功的兩種情況下,他將怎麼辦!當然我沒有什麼可以埋怨他,與此相反,待客的態度,從沒有像他那麼坦白真誠。我離開他,我不能說是忘恩負義。沒有什麼誓言把我們跟他束縛在一起。他相信把我們永遠拉在他身邊的,只是客觀環境的力量,而不是我們的約言。但他的這種公然承認,永遠把我們留在船上作囚人的想法,正能說明所有我們的逃走企圖都是合理的。
我自從在桑多林島附近跟船長會見以來,就沒有再看見他。在我們出走之前,是不是有機會使我再見他一面呢?
我同時又想見他,又怕見他,我注意聽,我是不是可以聽到他在隔壁的房中走動呢。沒有什麼聲響傳到我的耳邊來。
1.「一方面想走,恢復我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惋惜。」為什麼會感到惋惜?
因為離開了,「我」就不能夠完成海底研究 ,不能讓大西洋也像印度洋和太平洋那樣給「我」揭露的秘密,所以感到惋惜。
2.最後一段說:「我同時又想見他,又怕見他。」其中,「怕見他」照應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話?
我要躲開船長,使他的眼睛看不到我心中激動的情緒。
3.在人物刻畫上,選文主要運用了什麼方法?有什麼作用?
心理描寫,揭示了「我」計劃從諾第留斯號逃走時的矛盾心理。
(一棵樹的獨白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