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生的小寶寶,每一位父母都會非常關心孩子的成長變化,正所謂「三翻六坐九爬周會走」,孩子每一個變化都是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家長掐著日子,生怕孩子學得晚了。
要說到寶寶成長,走路絕對是最具有代表意義的一件事情,這不僅代表著孩子能脫離父母懷抱,自己無拘無束的行走,也代表著身體各方面發育再上一個層次,所以做父母的都非常重視孩子學習走路。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段爸爸教女兒學習走路的視頻,因為親手為女兒打造豪華學步車從而走紅。大概的過程是這樣的,寶媽發現女兒有了學走路的跡象,給了老公一百塊錢,讓老公買一輛學步車給女兒。
而奶爸對於學步車有些不屑一顧,自己了解到學步車名字聽著不錯,但其實對寶寶學走路弊大於利,孩子靠學步車學習走路,會留下來很多的弊端,要買至少也要買學步手推車。
可是市面上學步手推車質量參差不齊,價格也不一樣,奶爸思來想去決定不買了,自己親手給女兒做一輛。
於是就有了下面這一幕,心靈手巧的爸爸純手工給女兒做了一輛「豪華」學步車,全車大體上採用木製結構,簡單樸實卻充滿愛意,最主要的是「四驅設計」,輪胎採用的是寶寶喝完的「奶粉罐」,瞬間提升檔次,寶媽都調侃:4個輪子上千元。
不得不感嘆,這位「硬核奶爸」真的心靈手巧,不僅懂得廢物利用,還體現了對女兒滿滿的愛意,令很多人羨慕不已。不過說回學步車,還是不太建議大家給孩子使用,因為學步車對孩子學習走路並非都是好處。
第一, 孩子走路容易前傾摔倒
孩子學習走路本就是一個自然發生的事情,使用學步車,相當於是將孩子的腰部、跨步和腿部固定和保護在車裡,孩子很輕鬆不用費力就能走。但是這樣做孩子終究是藉助外力行走,既沒有起到鍛鍊身體平衡能力的作用,也有可能造成孩子下肢發育不良。
第二, 協調性不好
走路這件事,是大腦指揮著身體去行走,相互之間需要配合協調。使用學步車,看似孩子學會了走路,其實大腦和身體並沒有形成正常的連接,協調性不好,時間久了孩子脫離學步車,仍舊容易摔倒,所以學步車並不是大家想的那麼美好。
第三, 對腿型發育有影響
學步車因為高度規模不一樣,並不完美的適合孩子,如果孩子個子不夠高,使用學步車容易出現走路踮腳的情況跟,長期下去孩子腿型發育會受到影響,容易變成O型腿,所以學步車不建議大家使用。
我們做家長的有一點要明確,那就是孩子學習走路,是一個自身成長發育的過程,並不是我們訓練的結果,最終還是要抱抱自己親身去學習經歷。
正常來講,絕大多數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在在11個月到15個月之間,每個寶寶身體發育情況不一樣,時間上有些出入不大要緊,只要在18個月之內學會獨立走路,父母都不用太擔心。只要孩子身體到了這個節點,學習走路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父母只是輔助力量,你可以面對面握住他的手,慢慢往後退,教他左右交替往前走;除此外也能讓孩子一手扶著家裡沙發,一手抓著你的手,慢慢練習往前走,等到孩子學會走路,父母可以慢慢鬆開手,站在不遠處,讓寶寶自己向你走來。
在做好安全措施的情況下,適當的摔倒幾次沒關係,孩子學習走路沒摔倒過怎麼能學會!父母要多鼓勵給孩子打氣,給足孩子安全感。
最後,你家孩子多久學會走路的?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