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小朋友出生之後,家長都會非常關注他們的生長發育情況,其中最具有代表意義的便是走路這件事情了。最近在網上有一位"最硬核爸爸"親手給女兒製作豪華代步車走紅於網絡,這件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寶寶開始有了走路的欲望,寶媽便吩咐寶爸,讓他去市面上買一部學步車。
爸爸是理科男,他告訴寶媽,學步車聽上去似乎很有用,但其實並不利於小孩學走路,而且也有很大的風險,真正要買的話可以買手推車。但市面上的手推車質量不一,寶爸害怕花了錢也沒有買到一部合適的小車,於是便打算親手製作。成品出來之後,大家紛紛感嘆寶爸的動手能力,這部手推車全身利用木質組成。
我們會發現在很多小細節處體現出了寶爸的細心,小朋友需要推著小車往前走,而在小朋友手部接觸的地方,爸爸不僅細心打磨,而且還刷上了一層漆。最讓人覺得驚訝的是手推車的輪子,寶爸完全是舊物利用,利用小孩喝完的奶粉罐製作,對此寶媽忍不住開玩笑地說:光4個輪子就上千元。
不得不說這位寶爸的手還是非常巧的,不過說到學步車,其實並不建議大家給初學走路的孩子使用。
01為什麼小寶寶最好不要使用學步車呢?
一、走路容易摔倒
小朋友學走路原本就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利用學步車,其實就等於把小孩的腿部以及腰部固定在車子中,小朋友根本不用力氣,直接往前滑行就能走路。但這畢竟是藉助外力,根本起不到學走路的作用,而且還會導致孩子摔跤滑倒。
二、無法協調腿和大腦
走路不僅需要小孩靠腿去行走,同時也需要大腦指揮,二者之間一定要互相配合。用學步車的小朋友看似能夠正常走路,但其實大腦和身體根本沒有配合,等到他們脫離學步車之後仍然無法正常走路,很容易摔倒。
其實當小朋友學習走路的時候,完全不用藉助外力工具,只要注意以下這幾點事項就行。
02哪幾點事項?
第一點:教小孩下蹲動作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有些小孩學習走路摔倒的時候直接一骨碌倒在了地上,這樣身上就會被磕到碰到。
其實在小孩學走路之前,家長可以教他們學習下蹲動作,這不僅可以鍛鍊小朋友的腿部肌肉,讓他們走路時更有力量。同時也能夠轉移重心,學會下蹲之後,小寶寶在摔跤的時候也能夠及時蹲下,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第二點:保證周圍環境安全
小孩學習走路時遇到磕磕碰碰也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周圍有很多雜物,那麼小朋友很有可能會受傷。
因此家長一定要給小孩打造一個寬敞安全的環境,將一些不用的雜物處理掉,家裡尖銳菱角也要及時用保護套保護好,防止傷害到小孩。
第三點:給小朋友一定的鼓勵
有些小朋友因為發育的關係,走路比較晚,家長看到其他小寶寶會走路的時候,自己會特別著急,情緒不好就會責怪小孩。
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當小孩學走路時,家長的情緒特別重要,爸爸媽媽及時的鼓勵,也能讓小孩擁有更多的信心,讓他們對走路這件事情更感興趣,更快速的學會走路。
其實關於走路這一點,家長要明白這只是小朋友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會過渡到的一個階段,並不是人為訓練的結果,家長沒必要太擔心。每個小寶寶學習走路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只要身體到了這個階段的時候,那麼一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