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油的問題是公眾號後臺和媽媽群常常提到的。今天就好好講講這個問題。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缺衣短食。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攝入過量有了營養過剩導致的健康問題,如高血脂、高血糖等。知道少鹽少油的必要性,但是有部分人對於油的觀念矯枉過正了,覺得小孩子不需要吃油。這其實也是不對的。
油脂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嬰兒的身體發育,以及大腦和神經的發育都需要脂肪酸。對嬰幼兒來說,必需脂肪酸的來源比較單一,只能通過母乳和輔食來補充。適量的食用油其實是寶寶補充不飽和脂肪酸的良好來源。
那麼,小寶寶的油怎麼吃?吃多少?吃什麼油?則是個問題。
01
寶寶何時吃油,吃多少?
首先說說,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吃油,吃多少。
按照中國營養學會、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的建議,不同月齡和年齡的寶寶來說,每天所攝入的食用油總量也是不同的。
在正常飲食的基礎上,寶寶每天攝入油的量建議如下:剛開始加油時,每天攝入半湯匙,相當於2~3g;8~12個月,每天攝入1湯匙,相當於5g;1歲以上逐漸加量如上述份量。
上圖這樣的瓷湯匙,一滿湯匙油大概就是5g,大家可以根據這個量換算到上面的建議量。
6個月至1歲:這個階段的寶寶剛開始吃輔食了,可在為寶寶製作輔食時加一點油。比如在各種粥、爛飯或是麵條中,滴入一些就可以了(一天的總量按照上麵湯匙的換算)。
1歲至3歲:適當烹飪,適度放油,給寶寶烹製飯菜時,要比大人攝入的油量少一些,總量按上面的建議。
02
哪些油不建議吃?
自榨油(或者土法壓榨油)
聽上去純天然、無添加,實則安全隱患大。
自製油首先不能保證生產衛生條件,其次在加工過程中容易滋生黃麴黴毒素,這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的一類天然存在的致癌物,是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
黃油、豬油、牛油等動物油不建議吃
這三種油均是以飽和脂肪為主,其中人造奶油還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過多攝入都會增加不良健康風險。
動物油,雖吃起來香,但其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寶寶攝入過多除了會引起肥胖,幾乎沒有其他好處。
各國指南都建議限制攝入,小寶寶自然更要限制攝入。
03
不同的油有什麼區別?
建議吃什麼油?
首先,從油的主要成分來看。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脂---3分子的脂肪酸分別以脂鍵的方式接在甘油分子上。
而脂肪酸大體分為兩種: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
具體的分類是這樣的:
任何一種天然油脂中都含有多種脂肪酸,但是包含的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不同。
動物油脂,如黃油、豬油、牛油,植物油脂如椰子油、可可油等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而植物油,如菜籽油、葵花油、橄欖油等則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
一般認為,攝入過量的飽和脂肪酸會導致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過高是導致血膽固醇、三醯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的主要原因,會增加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儘管近年來有一些科學研究宣稱飽和脂肪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可能沒有直接聯繫,AHA(美國心臟協會)依然推薦普通人限制飽和脂肪的攝入。
飽和脂肪酸多含於牛、羊、豬等動物的脂肪中,有少數植物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櫚油等中也多含此類脂肪酸。為了健康著想,烹調時就最好不要再使用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的油。
當然為了風味,偶爾使用動物油有時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建議大家控制量和頻率。大人如此,小寶寶更要控制了。
單不飽和脂肪酸
單不飽和脂肪是不飽和脂肪中的一種,它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比例的功效,適量食用對心臟有益。
AHA認為單不飽和脂肪比飽和脂肪以及反式不飽和脂肪更有利於心臟健康。
omega-9系列脂肪酸就屬於單不飽和脂肪酸。常見的omega-9脂肪酸有棕櫚油酸和油酸。橄欖油、芝麻油和花生油中都含有比較豐富的omega-9脂肪酸。
多不飽和脂肪酸
另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也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濃度,被認為有助於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多不飽和脂肪酸分為Omega-6(ω-6)和Omega-3(ω-3),Omega-6和Omega-3不可以通過人體本身合成,只能從食物中攝取。
Omega-6在很多食物中都存在。包括家禽、蛋類、堅果等。而植物油如葡萄籽油、亞麻籽油、菜籽油、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中也含有。
而Omega-3系列中則包括 DHA 和 EPA, ALA(A-亞麻酸)。
Omega-3的動物性食物來源主要是油性魚類,如三文魚、鯖魚、長鰭金槍魚、鱒魚、沙丁魚等。
Omege-3的植物性食物來源亞麻籽、亞麻籽油、核桃、大豆和豆腐。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不飽和脂肪酸中的一種 。主要來源為食品加工時對食用油的氫化處理所產生。現在普遍認為人造的反式脂肪酸比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更加有害。
反式脂肪酸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上升,並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而且人體肝臟無法代謝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也是導致高血脂、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哪些食物中可能存在反式脂肪酸呢---配料表中有氫化植物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的食品。購買食物時可以看看成分表,如果成分表中標有「氫化油「則代表有反式脂肪。
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大人都不建議多吃,小寶寶則需要更加注意。
對於反式脂肪我們還需要做什麼?
1、控制食用油攝入。精煉植物油中也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日常居民們購買的食用油絕大部分都是精煉植物油。《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日植物油攝入量應控制在25~30克。
2、慎食含氫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購買食品時注意查看標籤,配料表中有氫化植物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的食品不宜過多食用。
以上是對普通人的建議,對於我們的小寶寶要求則更嚴格些。
04
什麼樣的油比較健康?
上面解釋了各種脂肪酸,下面說說什麼樣的食用油比較健康。
了解了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我們再來說說如何判斷一種食用油是否健康。
一: 從飽和脂肪酸的佔比來看
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少的油更健康。
從這張來自USDA的數據圖可以看出,菜籽油、核桃油、亞麻籽油、紅花籽油、葵花籽油、杏仁油是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
而我們日常所用到橄欖油、大豆油、玉米油含量也比較低。
二: 煙點
煙點,顧名思議,就是烹飪時,食用油起煙的溫度。煙點的問題,只適用於煎炸炒菜的油。如果涼拌就不用考慮。油烹飪時超過煙點後,會產生有害人體健康的煙霧。煙點越低,越容易產生有害煙霧。
所以在煎炸炒菜的時候,我們應該選用煙點較高的油。
一些我們看來比較健康的油,比如核桃油,冷榨橄欖油,亞麻籽油等等,因為煙點低,不適合做炒菜,更適合用來做涼拌菜。
05
寶寶吃什麼油?怎麼吃?
1. 不同種類的油換著吃
並不存在完美的油,不同的食用油各具特點,營養均衡才是硬道理。
第 1 類:富含亞油酸的油,如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核桃油。
第 2 類:富含油酸的油,如橄欖油、茶油。
第 3 類:富含 α-亞麻酸的油,如亞麻籽油、紫蘇油、核桃油。
所以呢,不同的油各有特色,為了寶寶的健康和營養均衡,換著吃更理想!
2. 動物油少吃,儘量不吃。
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是相對更理想的選擇,比如花生油、橄欖油、油菜籽油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
● 多不飽和脂肪酸大量存在於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棉 籽油、核桃、松子、芝麻、葵花籽、南瓜子和亞麻籽中。
ω-3(n-3)脂 肪酸是一種存在於海產品中, 如 鮭 魚、 鱒 魚、 鯡 魚、 金 槍 魚、鯖魚以及亞麻籽和核桃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
● 單不飽和脂肪酸大量存在於橄欖油、菜籽油、花生油、紅花油以及鱷 梨、花生醬和大多數堅果中。單不飽和脂肪酸也是大多數動物脂肪如 源於雞、豬、牛和野味脂肪的重要成分。
3.不用刻意挑選特別貴或宣稱專門為嬰兒兒童設計的油。
如我們前面的闡述,每一種油脂各有特點,但是並不存在完美的油。因此最好的方式是選擇健康的油,換著吃。
選購時注意正規廠商、正規渠道銷售的不飽和脂肪酸類食用油。換著吃。
參考資料
1. 孫長顥,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 顧景範,等.《臨床營養學》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
3.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
4.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5. [美] 斯蒂文·謝爾弗,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0-5歲),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6-01
6. 張思萊,張思萊科學育兒全典,中國婦女出版社,2017-01-01
雪球媽媽(snowballmom),陪娃一起長大的80後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