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可謂是家長們最怕遇到的事情了,寶寶不舒服,家長的心也跟著難受。
寶媽小方這幾天就正在經歷孩子的第一次發燒,由於是半夜發燒,婆婆便說用以前的土方法,用酒精給寶寶擦拭身體,擦過之後,孩子的體溫確實很快降下來了,但是沒過多久,身體就開始發紅,體溫比之前還要高。小方這下著急了,立馬帶著孩子去了醫院,醫生檢查後發現孩子已經急性酒精中毒,再遲一點送來就有可能出現昏迷,小方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悔不已。
這些我們並不推薦的退熱方法,還有很多家長在用,要注意了!
1.貼退燒貼
給寶寶額頭貼退熱貼,只能達到小面積的退熱,實際起不到什麼效果,最多就是一些心理安慰,對於皮膚敏感的寶寶,還可能引起皮膚過敏的情況,所以退燒貼沒必要用。
2.酒精擦拭
酒精在人體的皮膚上揮發得特別快,很容易帶走人體的熱量,所以很多人會選擇用酒精來降溫。但這樣是錯誤的,酒精塗在皮膚上容易被吸收,嚴重時可能會引起酒精中毒。
3.捂汗退燒
在我們小的時候發燒,家長經常會讓我們捂被子睡覺,捂出一身汗病就好了,但其實小孩子的體溫調節能力還不完善,這樣做很容易發生捂熱症候群。
寶寶發熱其實是一種表現,是一個症狀,我們要找到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那寶寶發燒後,我們家長該如何護理呢?
1.減少衣物
發熱分為三期,在體溫上升期的時候,手腳是冰涼的,此時我們需要給寶寶增加衣物,到了高熱持續期時,手腳變熱,這時我們要考慮保持家裡涼爽,給寶寶及時減少衣物。
2.服用退燒藥
最適合兒童退燒的安全藥物有兩種: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
布洛芬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使用;對乙醯氨基酚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使用。
發燒的時候,我們最先應該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39℃也可以不吃藥,如果狀態不好38℃也要吃藥。
3.補充水分
寶寶發燒後家長可以多給喝些母乳、水等,保證體內水分充足,讓他們多出汗、多排尿,增加散熱。如果擔心孩子脫水,可以口服補液鹽。
除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在發燒後,精神狀態差、煩躁、萎靡不振、尿量減少或不尿,服藥後出現劇烈嘔吐或腹瀉等這些情況,就需要及時趕往醫院就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