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追求精緻生活的合理性及其限度

2020-12-15 人民論壇網

過去,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今天,則在「有」和「多」的基礎上更加講究品質、品位。過怎樣的生活,是每一個公民自己的選擇,只要不違背道德、法律,不妨礙他人,就應該得到尊重。我們不應該不加分析地認為青年一代追求有品質、精緻、體面的生活就是錯誤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存在即合理」。對於青年而言,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而在於這種生活是不是經由自己理性思考後的選擇。

弄清楚青年階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人的一生會經歷不同階段,每個階段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事情、任務,但就某一個階段而言,一定有一個最主要的方面,這就是哲學上所說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毫無疑問,青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學習、積累,提高自己素質、能力最為關鍵的黃金時期,如何全面提升自己就是這個時期的主要矛盾,而其他方面,包括生活是否有品質、是否精緻不是不重要,而是與前者相比是次要的。明白了這一點就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更好的資源用在全面提升自己上,在最好的年華做最應該做的事。令人遺憾的是,確實有不少青年耽於時代感性的誘惑,對於日常生活中平凡、瑣屑的興趣予以太高太大的重視,許多才華都為這種興趣所束縛,並部分地犧牲在裡面。長此以往,一些青年本來具備「王者」潛質,但卻淪為「青銅」。

看得穿大眾文化、符號消費的邏輯與實質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無遠弗屆的大眾文化時代,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消費社會。在智能技術支撐下,以媒體特別是新媒體為載體的大眾文化無處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年輕人的認知、理解、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當然也就深刻地影響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以及訴求的維度、層次和緩急。部分青年對大眾文化過於商業化、娛樂化、反智化的問題缺乏反思。很多所謂的品質、精緻生活,例如一定要消費某種品牌的產品,往往是名人效應、媒體炒作的作用,年輕人瘋狂「打call」、爭相消費,他們在乎的不是這些東西本身的實際使用價值,而是這些消費所表徵出來的符號意義,這種消費就是典型的符號消費。當我們去追求這種所謂的品質生活時,一定要反思,在多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理性思考的結果,多大程度上則只是被大眾文化所製造的消費潮流裹挾而行。

守得住經濟上能承受的底線

毫無疑問,高品質、精緻的生活是以一定的經濟基礎為保障的,這是一個極其樸素的道理。對於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經濟上往往還沒有完全獨立、自由,甚至有些還處於完全依賴父母供給的狀態。在這個按揭貸款、信用卡支付習以為常的時代,適當的超前消費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關鍵在於「適當」,一些青年有攀比、虛榮之心,追求和享受大大超出了自己支付能力的所謂高品質、精緻生活。如果說追求高品質、精緻的生活甚至適當超前地追求這種生活沒什麼不對的話,那麼追求到什麼程度就應該從自己的經濟狀況出發來考慮,要實事求是,在需要、想要和能要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否則,「未富先奢」會帶來很多麻煩,輕則成為各種「奴」,外表光鮮而內心狼狽;重則可能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從而落入套路、陷阱,甚至走上不歸之路。

考慮到自己生活方式給周圍人帶來的影響

儘管過什麼樣的生活是個人的私事,但畢竟任何一個個體都離不開他人、社會,在其現實性上,人都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你的行為舉止都會有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作出評價。當一個人執著於高品質、精緻的生活,還肆無忌憚地在言談、朋友圈中「顯擺」時,另一些人看來這可能就是「炫富」,有些人甚至會感到難堪。於是,「羨慕、嫉妒、恨」也可能隨之產生。真正有素質的人,應該如社會心理學家米德所示的,自覺地把其他人的態度作為有組織的「客我(me)」,「主我(I)」持續地對這個「客我」作出反映。也就是說,真正成熟的自我從來不是任性的,而是包含著對他人的態度的反思。有了這種反思,就不會認為追求高品質、精緻生活完全是自己的事。

追問自己的精緻生活是如何可能的

一如前說,很多年輕人在經濟上還沒有完全獨立,所謂的高品質、精緻生活主要依靠父母的給予,而且其中不少人的生活品質其實比父母要高出很多。雖然總體上這是很多父母所樂見、樂意的,但有些年輕人自己過著極其高品質、精緻的生活,父母卻極其辛苦地勞作,過著極其簡陋的生活。當父母的付出與年輕人的高品質、精緻生活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時,這反映出來的已經不單單是孝順與否的問題了,而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顯失公平、正義的問題。作為最講究公平、正義的青年一代,不應該因為父母心甘情願的付出就對一切都心安理得。推而論之,當我們享受著高品質、精緻的生活的時候,要常追問,這一切是如何可能的,是否能做到問心無愧。

能保持始終如一的奮鬥精神

我們不能把追求高品質、精緻生活的年輕人想當然地認為就是好吃懶做的人。不少青年能做到一方面過著高品質、精緻的生活,另一方面奮力打拼、努力奮鬥。但是,在一個物質豐裕、「宅」文化盛行的時代,確實有不少青年在追求高品質、精緻生活的同時,喪失了奮鬥精神,只願享受,不願奮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卻在工作中成了「還行」「差不多」「無所謂」的「佛系」青年。從長遠來看,年輕一代終將在經濟上走向獨立,還會有自己的家庭負擔,還要贍養父母。很多人最終不僅要創造自己的生活,甚至要擔負起維續別人生活的重責。因此,喪失奮鬥精神,即使已經擁有高品質、精緻的生活,但終將不可持續。在歸根結底的意義上,高品質、精緻的生活是靠我們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和維繫的。

要追求高品質、精緻的精神生活

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物質生活都是基礎。但是,人之為人,人與動物的區別乃至個人與別人的區別恰恰在於其精神生活。如果一個人內在思想文化素質很低,卻一味追求物質生活上的高品質、精緻,反而會讓人覺得層次很低,很俗氣。相反,如果一個人具有高貴的品質、優秀的內在素質,即使其在物質生活方面不那麼追求高品質,人們依然會認為他是高貴的。因此,無論我們是否擁有高品質、精緻的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要追求高品質、精緻的精神生活。所謂追求高品質、精緻的精神生活重點有二:一方面是要追求更為精緻、高雅的精神食糧,而不是一些粗俗甚至是低級趣味的滿足;另一方面是要以精緻之心、工匠精神去對待自己的工作、學習,精心、細心地工作,在高品質推動社會進步中創造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導,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

相關焦點

  • 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的融合及其限度
    但是,道德與法律畢竟是不同的,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也存在差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也應把握兩種教育融合的限度,既要避免將二者完全割裂,也要避免將二者完全等同。  關 鍵 詞:道德與法治 道德教育 法律教育 融合 限度  標題注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生活德育的理論深化與實踐推進研究」(16JJD880027)。
  • 追求精緻的生活有錯嗎?你會為了精緻生活而增加開銷嗎?
    最近網絡上有個新的詞彙,叫做精緻窮。指的是,雖然賺的不多,但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追求精緻,為了自己所嚮往的生活和喜歡的東西變窮,窮得明明白白,也活的開心閃亮。但是朋友,你一定要學會分清精緻和奢侈。精緻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而奢侈是對消費的一种放縱。一、盲目的精緻是消耗其實追求高端精緻的生活沒有什麼問題,但前提是你要有相應的資本,為了虛榮一味消耗自己的假精緻還不如不精緻。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有這樣一類人,她們光鮮亮麗。
  • 姚武鵬:回歸自然 追求「新精緻」生活態度
    在跟設計師們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整個市場可以分為大眾需求和精細化分工下對精緻品質追求比較高的小眾需求。設計師們更偏重的是後者的小眾市場,大自然也相信設計師主導下的小眾市場正在不斷地發散和壯大。隨著時代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充分滿足之後,開始追求精神和品質感的享受。
  • 服裝是一種態度,LIGHTRAIN服裝——不斷追求精緻生活
    在她看來,服裝是一種態度,從一個人穿什麼、怎麼穿,就可以看出她的性格、審美和生活態度。做服裝也是一樣,從服裝的品質、風格等,就可以看出一個品牌對消費者、對生活的態度,正如LIGHTRAIN服裝,其不斷追求精緻的態度正是該品牌想傳遞給消費者的生活態度。
  • 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追求精緻生活」的心理?
    問題是,如果你想過上第一種生活,先拋開金錢成本不說,時間成本就要比第二種付出多的多。而同樣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精緻生活的時間成本是犧牲了休息時間才抵消的,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的付出比金錢的付出更難以堅持。
  • 生活再苦也要追求精緻的星座,愛自己多一點,越過越精緻
    而有些人卻對生活的要求非常高,他們懂得如何讓自己過得精緻起來,就像十二星座中的這幾個星座,他們生活再苦也要追求精緻,愛自己多一點,越過越精緻,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摩羯座摩羯座可以說是十二星座裡最能吃苦的星座了,不管生活如何艱辛,他們都可以從容去面對而不會自暴自棄,甚至還把生活過得比別人都精緻。
  • 王寶睿:違約方解除權的合理性及其構成要件
    違約方解除權的合理性及其構成要件在既有的其他支持違約方申請解除合同的判決中,法院多以實際履行不具有經濟合理性、損害賠償可以代替實際履行、強制履行不適用不自願履行的情形等為判決理由。那麼《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條是否可以推導出違約方的合同解除權,以解決「合同僵局」問題而不需另行創設權利?
  • 理性、非理性與合理性
    理性Ⅰ適用於人的認識範圍,人的認識追求真實、確定、無可懷疑的知識,因此,邏輯論證和經驗論證是基本的方式,儘管不能缺少價值評價的手段。理性Ⅱ屬於人的實踐範圍、倫理道德範圍,它追求實踐的有效性、行為的合理性(合乎道德規範等)。為了達到目標,必須強調理智。理智的作用在於自我約束,在於促使人在涉及人際關係、利益衝突時能權衡利弊得失,維護和諧秩序;既要追求個人理想目標,又要約束自身行為以不逾矩。
  • 年紀輕輕追求精緻窮,我錯了嗎?
    (資歷淺,經驗少,原始積累少)但窮有窮的生活方式,你沒必要過著與自己身份地位不匹配的生活。這樣會很累。這樣捉襟見肘。範仲淹早年求學斷齏劃粥,有一天一個很富有的少爺,給你他一頓米飯。過了許久,這位少爺再次來他家時,發現米飯未動,美味已經餿了。這位少爺奇了怪了「你吃的這麼差,為什麼不吃這美味?」
  • 選用只輕ToLight護膚,追求高質量的精緻生活
    而皮膚是最能代表一個人是否年輕的東西,所以我們也經常看見她們花費大量東西在她們的臉上投資,活得很是精緻。而男人我們其實很少看見,覺得他們對這些其實都無所謂。但我想說,男士也應該活得精緻一些,應該認真去保養自己的皮膚。然而很多人其實都忽略了自己的皮膚管理,甚至從不管理。
  • 科學合理性與宗教合理性之間的紐帶
    就人與自然的關係而言,人的地位優越於自然,並且負有管理和控制自然的責任,這也是中世紀後期西方在短短的二、三百年就連續發生兩次技術革新以及近代工業革命(」西方奇蹟)相繼發生的信念依據之所在。19 世紀的老實證主義者孔德、穆勒、赫歇爾等(以及肯定演繹的惠威爾)似乎更強調歸納在科學發現中的作用以及對科學發現模式的建構。其中強調了模型、想像、類比等在這種建構中的重要作用。而20 世紀初邏輯實證主義者卡爾納普、萊欣巴赫等更側重歸納在科學辯護與境中的邏輯證明關係及其地位,他們認為科學發現是心理學領域,不屬於科學哲學的研究範圍。
  • 歷史闡釋的限度問題
    這是歷史闡釋的「主體限度」。無論主體性怎麼發揮,都不能虛無和否定歷史的客觀性。這一道理不難理解,關鍵是要明確主體性與主觀性在歷史闡釋上的原則區別。歷史闡釋的主觀性不同於主體性,它是源於用外在於歷史的尺度來闡釋歷史,從而對歷史作出外在的以至歪曲的理解。如施蒂納就是用利己主義原則來闡釋歷史,將歷史比附於人生發展的不同階段及其成熟的不同程度。
  • AI家居,你精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跟很多消費者一樣,在購買家居產品時我也是追求性價比的,產品不光要質量好,最好價格也能控制在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範圍內。經過了解我發現,AI家居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貴,反而產品價格還十分親民,整體購買下來和傳統家居沒有太大差別。AI家居在設計與製造上都是一體化的,真材實料,高端大氣,擺放在家裡不僅自己用著舒心,客人來家裡參觀也是倍兒有面子!
  • 真精緻,精緻窮,生活中你會怎麼選擇呢?
    所謂的精緻生活也是各有不同的,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十個指頭不一樣長,因人而異。活的開心就是一種精緻的表現,如果你活著都覺得是一種折磨,是一種災難,那就是悲哀。生活中的所謂精緻,實質上,是自己熱愛生活勇於創新的一個標記。
  • 去追求你的精緻生活,賽普瑞斯為你護航
    高速發展的經濟時代,我們不再滿足於物質的豐富,健康和高品質的生活成了人們的共識。健康,不再是簡單的生活方式上的改變,鍛鍊身體,飲食健康,更在於人們在使用各種產品時的焦點,不僅關注它的功能是否能幫助身體變得健康,更多的開始關注產品的材質、製作過程、使用方法等是否都能滿足健康的高標準的要求,追求這樣的極致,才是現代人真正的需求。
  • 精緻生活,從手繪頭像開始,簡單美好的卡通頭像
    有人說,精緻是一種奢侈的生活方式,所以這也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選擇;有人說,精緻是一種唾手可得的選擇,畢竟誰都可以咬咬牙就能夠實現;有人說,精緻是一種文藝青年的代名詞,所以生活中的我們很難去做到絕對的精緻。
  • 返鄉青年與「慢城」生活
    返鄉青年從「半城半鄉」到「伴城伴鄉」的生活方式的自我建構,又不斷重構和復興鄉村文化及其生活方式。同時,因身份認同與發展訴求方面仍存在一些「失落空間」,有可能引發返鄉青年的再度離鄉,使鄉村遭遇「二次空心化」危機。
  • 被精緻生活掏空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做精緻的豬豬女孩」,當樂觀的生活態度變成了盲目的追求,那一切也就變了味了。一位姓陳的90後姑娘,在房間裡燒了三個炭盆,睡衣穿戴整齊,悄然自盡離世。原來,女孩生前追求精緻優渥的生活,買什麼都想要最好的,名牌包包、名牌鞋子,連自行車都價值幾千元,由於無法負擔如此巨大的開銷,這些超前消費讓她變成了一個「信用卡奴」,至少申請了14張信用卡,而她自盡的原因,就是無力償還債務。到底是多麼高出天際的巨額債務才逼她走到了這一步?
  • 輕奢是一種對品質與精緻的理性追求與不浮誇的優雅生活態度
    「奢」指的是一種對品質與精緻的理性追求,不浮誇的生活態度輕奢,顧名思義,即「輕度的奢侈」。在愈演愈烈的奢侈品風暴洗禮下,我們都可以在其中輕鬆體會輕奢——消費能力雖不足以與一擲千金的富豪相提並論,但對於大牌的喜愛與忠誠卻絲毫不遜於前者;樂於在經濟能力許可的情況下,購買諸如錢包、腰帶、墨鏡、香水等小件奢侈品,裝點自己的生活。那麼家居裝修也是一樣。
  • 潮白河孔雀城·青創天地 悅鑑精緻生活
    他們講究個性,前衛,是高知高智的城市中堅力量,是追逐品質生活與未來預期的追風少年,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以年輕人的方式進入年輕人的世界,打造孔雀城青年社區樣板,意圖為城市發展注入更鮮活的生命力。孔雀城希望這一屆年輕人不管是留下還是離開,都是你主動的選擇,而不是無奈的選擇,在城市為青年留下更適宜生長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