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雲變幻的中國近代史上,東北的張作霖張學良父子是舉足輕重的人物,這對父子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的一筆。尤其是一代梟雄張作霖從土匪一步步坐到了陸海軍大元帥之位,不僅僅靠的是運氣,更多的是靠著他異於常人的手段。張作霖執掌東北三省的過程中也不是順風順水,尤其在奪取吉林省大權時更是步步驚心。
1918年12月,張作霖正式任東三省巡閱使,可以說是東北的最高頭目。此時奉天、黑龍江已經完全被張作霖控制,吉林的督軍孟恩遠經營吉林已有十餘年,在吉林是老牌的大勢力,根基很深。張作霖知道,奪取大權的路上最大也是唯一的障礙就是孟恩遠,張作霖開始深思熟慮,勢必要把吉林完全收入囊中。
張作霖為奪大權的第一次試探
張作霖靠著手段奪取奉天和黑龍江的大權後,張作霖的野心早就被孟恩遠看在眼裡。此時孟恩遠感到威脅越來越大,他便利用自己作為督軍的政治權利濫發錢幣,用於擴充軍備,同時積極籌槍備戰。孟恩遠自以為做的周密,但是張作霖卻敏銳地發現了機會,他開始進行自己的第一步行動。
張作霖一方面致電北京政府,說孟恩遠濫發紙幣,隨意擴大軍費支出,另一方面,他私下派人給孟恩遠一封信,信中暗示孟恩遠辭職。張作霖這些手段,老謀深算的孟恩遠並沒有理睬。在一次會議中,孟恩遠對部下說,我雖年老,但是手下的親兵還很勇猛,不會因為外界的壓力卸職。就是說自己不怕張作霖,也就意味著張作霖第一次計劃失敗。
再生一計,張作霖側面出擊
此時的張作霖早已決定要把吉林拿在手裡,他發動社會輿論,假借民意趕走孟恩遠。並列舉了孟恩遠的八大罪狀送往北京政府,請求罷免孟恩遠的職務,並且舉薦親信鮑貴卿任吉林督軍。此時張作霖雙管齊下,靠社會力量和政府,從側面對孟恩遠發起了攻勢。
但是孟恩遠並沒有卸任,他部下的師長旅長等親信向北京政府表達了不滿,認為「邊事重要」請政府收回成命,在給政府的回電中針鋒相對,說倘若自己卸任,自己的部下勢必會發生兵變,逼迫政府收回命令,北京政府也只好作罷。
寬城子事件,張作霖一舉拿下吉林大權
寬城子事件是支持張作霖的日本帝國主義一手策劃的。吉軍在寬城子某處設了警戒線,不許行人通過。但一個日本人不顧阻攔,強行過線,雙方毆打起來。之後此人跑到日本兵營求援,日本方面不問緣由,與吉軍發生槍戰,導致雙方都出現傷亡。
日本方面在此事上大做文章,並向北京政府提出抗議,要求吉軍撤出長春。迫於日本的軍事和政治壓力,吉軍被迫撤出長春,同時北京政府下令調走孟恩遠,將吉林一切事務都交給了張作霖處理。此後,孟恩遠致電張作霖,表示「名利心很淡」,已經交出了吉林政權。自此,張作霖終於拿下了吉林省。
從奪取奉天大權再到最後依靠日本方面奪取吉林省大權,張作霖在其中不斷地尋找機會,並利用手段一步步進行奪權,可見手段之高明、心思之謹慎。
這年8月,北京政府下令任命張作霖的親信鮑貴卿為吉林督軍,這說明張作霖已經完完全全的控制了東三省,奉系軍閥也就完全形成,張作霖成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