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故事》裡的「話外音」

2020-12-14 環球網

■醫者仁心

78個遠程遙控固定攝像頭拍攝,24小時全天候跟蹤、記錄……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急診室,前不久幾近「原汁原味」地被「挪進」了東方衛視的《急診室故事》,成為全國首檔大型急救紀實真人秀。

在《急診室故事》中,每集都有「急診醫生說」的欄目環節。也就是針對當前故事中的醫療或疾病知識,由專門醫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解讀。在這個環節中,欄目的主講醫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相關常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由於同時又能緊扣故事內容,顯得實用性強,為許多觀眾所青睞,在提高社會健康安全意識、普及醫學常識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與此同時,還有更多的與我們日常就醫息息相關的醫學科普常識在這部片子中得到了體現。

不能圖方便直接掛急診

「急診室是一個聚集了所有意外的地方,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病人是什麼狀況。」《急診室故事》第一集開頭,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的張允平醫生面對鏡頭如是說。

急診屬於全科醫學,是為各種急症、危症、重症病人而設,在醫院被稱為生命的綠色通道。然而,不少市民認為,急診就是「快診」,掛急診號,就能比普通門診病人提前看醫生,所以,只要不是疑難雜症,到醫院後先去急診科,而不管病症的輕重緩急。不少急診醫生也透露,本應去看普通門診、結果卻來看急診的病人,大多數是為了圖方便,節省時間,這是急診量加大的主要原因。

在《急診室故事》第二集,陸義安醫生說:急診的醫療資源是有限的,有些人只是感覺腰不舒服就要到急診拍個片子,那本來就緊急的病人拍片的時間就會等得很長。確實,相對而言,急診等待的時間比普通門診短,大家都想掛急診,這樣反而造成惡性循環,使急症重病患者等待時間加長,耽誤病情。

對於這樣的現狀,醫院沒有辦法。對醫生來說,急的倒不是病人多,而是輕症病人佔用了急診資源,急症重病患者混雜於大批輕症患者中排隊掛號,病情在等候中可能產生變化。

專家提醒,病人看急診時應先到急診科預檢,先大致向護士陳述自己的病情和感覺,由護士初步判斷病人病情的輕重、屬於哪個科,並指導病人就診。如果病人不陳述病情和感覺,極有可能會因為來回折騰而耽誤寶貴的搶救時間。

急診並不是越「急」越好

「黃金一小時」和「鉑金10分鐘」很形象地概括了急診的特點,那就是在疾病發生後的最短時間實施搶救。然而,具體的救治過程,常常不是想像中的那般簡單。

《急診室故事》第六集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工人柳東海的手被電鋸絞傷,外地醫生在手術臺上臨時變卦,三個家屬只好趕來上海,將他送進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

可是,從預檢臺開始,他們就讓醫護人員非常頭疼,因為連傷者在內,這家人身無分文,沒帶身份證,也想不起身份證號碼,連號都掛不了。沒有掛號就無法進入醫院系統,因為醫院所有環節都是電腦聯網,不掛號連手術都沒法做。

柳東海的妻子李霞面對鏡頭訴說:醫院是怕我們看完不給錢,他們有他們的理由。而陳宇傑醫生則坦言:當時聽說家屬沒有掛號就很生氣。其實我內心焦急、希望他們儘快掛號儘快治療。但確實很少有人理解我們的真實想法和良苦用心。

柳東海傷情很重,大量失血,家屬看起來又沒做任何入院準備,只是拼命催促醫生趕緊做手術。這讓醫生們覺得,他們對病人的生命完全不負責任,而且也很糊塗。對醫院來說,不管家屬有多急切,病人都必須做完應有的檢查,生命體徵穩定後才可以做手術。而家屬也不能理解,醫生的火為什麼這麼大。

在等待了6個小時之後,柳東海終於可以做手術了,最後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透過此事看,醫生與患者之間,一個要保命,一個要救命,這種關係,天然就應該向一個方向努力。之所以會產生矛盾,是因為看到親人痛的時候,家屬的判斷力和耐心都會大大降低;而在超負荷的醫院裡,醫生又無法照顧到每個人的情緒。當矛盾產生時,不妨將心比心,想想親人康復後的笑容,把最後的希望和最後的信任,一起交付給醫生吧。

不同層面應能互相理解

醫院裡的急診,生死往往只在一瞬間。患者和家屬急迫的求治心情和對診治流程、醫療常識等的認知匱乏很容易會造成醫患間不必要的誤解。

《急診室故事》第十集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位患者剛放上手術臺就室顫,心臟無意義地亂跳,全身這時候都處於供血不足的狀態,5分鐘不控制住就會腦死亡。當時情況非常緊急,醫生及時地電擊除顫,病人心跳終於恢復了正常,醫護們加快了支架手術的進程。

但是,支架還沒開始裝入,病人再度室顫,多次的電擊除顫過程對其身體產生了刺激,病人不時發出陣陣慘叫。手術室外,家屬頻繁拍門、按鈴,護士趕忙出去制止。醫生陸志剛後來說:家屬聽到病人慘叫後就踢門了,他們並不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可這種過激的行為會對正在搶救的人員造成一定的壓力,其實對病人是很不利的。當時我們也沒時間去解釋,救命要緊。

手術終於順利完成,醫生已經盡了全力保住病人性命。然而,進入手術室的家屬們卻並不理解他們,仍在埋怨醫生。就此事而言,醫生希望盡力保命,減少病人的身體損失,而家屬考慮得更多的則是希望減少病人在手術期間的疼痛。不同層面上的思考是產生醫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但爭論的最終方向卻是相同的。如果家屬能多一些這方面的醫學知識,或是相信醫生的決定,那麼對患者治療的過程將會更為有利。

據了解,為了以最真實的視角、最虔誠的態度直擊急診室裡發生的故事,《急診室故事》使用了諸多先進的拍攝技術,全天候地跟蹤、深入到常人無法觸及的搶救一線。節目總製片人曾榮表示,使用高科技手段是「希望節目能將急診室中『生死攸關』的每一個時刻真實地傳遞給觀眾,而這些時刻能令人有所感悟。」當然,這也成就了電視史上最原汁原味的醫學科普,給了電視觀眾既直觀又實用的急診就診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挺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功」老師的「話外音」,家長聽懂了嗎
    「你家孩子挺聰明,就是學習不用功」,老師的口頭安慰,家長們卻當了真小東是個活潑好動的男孩子,平日裡跑跑跳跳,揮劍弄棒,總也坐不住。小東媽媽也知道孩子好動,所以儘量給他安排一些能夠讓他安靜下來的興趣班,如樂高、書法等。
  • 《急診室故事》本周收官 醫生「都是為你好」
    《急診室故事》本周收官  搜狐娛樂訊 東方衛視大型急救紀實真人秀節目《急診室故事》,本周五22:00將播出最後一集「都是為你好」。說好的無痛手術,卻聽到手術室裡傳來揪心的慘叫聲,手術室外的家屬情緒失控,猛烈拍打手術室大門想要闖進來。醫生會做出怎麼樣的解釋? 家屬能否理解?  17歲少年高空墜落奇蹟生還,究竟為何墜樓  17歲的高中生王睿凱在學校裡從四樓墜落,全身多處骨折,還是奇蹟般的保住了性命。沒人知道他究竟為什麼會墜樓。
  • 《急診室故事》熱播 博納新星李佳璇演護士獲贊
    李佳璇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王茜、張鈞、王挺、劉德凱、李佳璇等藝人主演的電視劇《急診室故事》已經在天津、四川兩大衛視熱播,該劇由主要講述醫療一線的真實情況、醫生的生活情感狀態,故事非常貼近生活,開播僅兩天就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 急診室裡的女醫生
    急診室,是男生都不願意待的地方,女醫生更是稀有物種。
  • 急診室的故事:單親媽媽和她的兒子
    急診室的故事:單親媽媽和她的兒子 2020-12-12 1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兒童的想像:國內第一本圖畫書研究MOOK《畫裡話外》創刊
    兒童的想像:國內第一本圖畫書研究MOOK《畫裡話外》創刊 澎湃新聞記者 方曉燕 2018-11-13 16:53 來源:澎湃新聞
  • 滬六院挖掘《急診室故事》延伸效應 "網紅"醫生進社區科普
    《急診室故事》兩季播出結束,它的科普效應在延續:本劇意外捧紅的「網紅」醫生們走進社區做科普,老百姓愛聽;來自上海部分社區的問卷調查顯示,八成受訪者認為,這部醫學紀實真人秀在相當程度上緩和了醫患關係。  「這給了我們很大啟發。
  • 急診室「雙俠」,冰火兩重天都是醫者仁心
    急診室裡每天上演著不同的故事經常會有許多生死攸關的時刻今天的急診室故事裡有這樣兩位醫生病人說他們一個像火一個像冰而且一位醫生治療時的蛙跳正骨絕技讓人「不明覺厲」大家先來感受一下用到顯微鏡的精密手術意想不到的是一直在給病人說不的陸義安其實是技術優秀的手術醫生冷靜的陸醫生給了病人最直接的治療溫暖的丁醫師給了病人貼心的安慰這是對病人不同角度的關懷和理解其實冷靜並不是冷漠犀利和直接也是坐鎮急診的必備素質02《急診室故事
  • 翻譯要保留話外音
    可惜的是,譯者偏偏認為話外音含蓄難懂,怕人搞不明白,非要把它寫出來。這樣是夠明白的了,可卻把有話外音的句子的含蓄韻味給完全破壞了。實際上譯者是把看譯文的讀者都當成了小孩子,生怕他們聽不懂人話。這是在秀譯者自己的智商高嗎?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直譯是直接的翻譯,即字字句句一一對應落實的翻譯,是翻譯的基本方法。
  • 戴萌生日公演,誰聽懂莫寒的話外之音?「戴莫友誼」才沒有結束
    可如果你的心情真的很差,那說明很多人都沒有聽懂莫寒的話外之音。 莫寒和戴萌的互動,讓CP粉大失所望
  • 一個在急診室值班的醫生會經歷些什麼?
    在12月「冒險班」,虹兒記錄了最近急診室那些發生在生死邊緣的故事,自殺、心梗、癲癇……這些故事裡有與死神賽跑的驚心動魄,也有在危急中被放大的人情冷暖。虹兒說,她希望有更多的同行來寫故事。編輯 | 二維醬在急診搶救室裡有一部電話是專門用於120調度聯繫的。
  • 急診室裡那些難忘的事,網友笑著笑著就哭了:想不開的時候再看看
    最近,小新看到一個話題:#急診室發生的難忘事#, 看完我發現,想不開的時候,真要去醫院走走,尤其是急診室……因為↓↓急診室裡的「人才」實在是……太多了!但正如網友所說:「急診室裡的故事雖然很多戳人笑點但更多的是令人沉默的事實……」
  • 幼兒園老師的這5句話,並非看起來那麼簡單,家長要懂「話外音」
    幼兒園老師的這5句話,並非看起來那麼簡單,家長要懂「話外音」:1.
  • ...等15部劇版權】廣電總局日前緊急協調《急診室故事》《產科醫生...
    2020-02-24 11:53:37來源:FX168 【湖北省各級電視臺獲贈《琅琊榜》等15部劇版權】廣電總局日前緊急協調《急診室故事
  • 「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學習不認真」老師的話外音,家長真懂了嗎?
    家長正確理解老師的話外音之後如何做?1.培養孩子的正確的學習態度有句名言:「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他的高度。」
  • 蕭山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室:白衣天使忙碌的一天
    走近你身邊,今天帶你來到蕭山區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室。這裡每天都在上演救死扶傷的感人情景劇,這個夏天,尤其如此。  6:50一名79歲的劉大伯被送進了急診室。劉大伯的女兒說,父親早上突然氣急,呼吸不暢。忙碌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8:30急診室大廳裡已有不少人,急診室門前的座位也都坐滿了人,搶救室裡也躺了很多病人。
  • 青年醫生成急診室版「北青」:主角變「90後」
    趙寶剛的堅持:永遠撕不掉的趙氏標籤青年醫生成急診室版「北青」:主角變「90後」演員篇:專治各種半紅不紅《青年醫生》裡,任重、張鐸、張儷、王陽雖然也在演藝圈打滾多年,但目前的人氣只算是穩中有升,距離一線還有距離,但趙寶剛依然委以重任,讓一幹大咖為他們配戲,扮演綠葉。
  • 兒科急診室的女醫生
    王楠楠在兒科急診室給夜裡前來就診的兒童診治(11月30日攝)。 「從下午兩點半到夜裡九點,基本沒停歇,共診治了85名前來就診的兒童。」王楠楠大學畢業後從事兒科工作18年,來到現在工作的醫院也已9年,「在醫院裡,兒科是接待病人最多的科室之一,尤其是最近兩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後,不管是兒科住院人數還是兒科門診量都增加很多,特別是夜裡的兒科急診,值班醫生晚飯都顧不上吃。」王楠楠說。
  • 醉酒男急診室狂飆英文
    醉酒男急診室狂飆英文近日,一名醉酒男子闖進常州第二人民醫院的急診室,拉著醫生直飆英文,弄得醫生無奈報警求助。  現代快報記者從常州天寧區局前街派出所了解到,8月28日晚上9點,局前街派出所接到常州第二人民醫院的醫生報警,對方稱急診室闖入一名中年男子,無論怎麼勸說都不願離開,醫院保安前來勸說,還跟保安推搡起來,嘴裡說了一串一串的英文,怎麼也不聽勸。
  • 急診室醫生和培訓師,哪個更重要?
    課程中老師分享到一些在急診室發生的案例,我才發現原來他們是急診室的醫生和護士。我不禁想,給我們培訓的這一周,在急診室裡應該能幫助到很多病患吧。值不值得呢?課間我提出了這個問題。老師說:「今天接受急救培訓的一共是六十人。如果這六十人都能記住我介紹的所有情況,遇見需要急救患者的時候能幫上忙,也能很好地發揮救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