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本文,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和聊天群。
未經允許,請勿私自轉載,否則視為侵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對分級讀物RAZ的討論從剛興起時的「如何閱讀」演變到現在的一個字:「刷」。雞娃圈裡的媽媽們討論起RAZ,也從一開始「RAZ你家都怎麼讀的呀?要翻譯嗎?會給孩子精讀嗎?怎麼拓展呢?」變成了現在的標準話術:「RAZ你們刷到哪個級別了?一天多少本?一個月能刷幾套?」
娃還是那個娃,家長們的英語水平也沒有光速提升,那麼讓RAZ從「閱讀」走向「刷」,這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我們知道,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向,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它對事物的發展起著加速或延緩的作用,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內因和外因相互依賴、相互聯繫,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
所以,娃在沒有本質變化的情況下,對RAZ學習態度的轉變,大概率也是外因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又因為大部分家長都是自雞RAZ,所以可以直接排除跟校內有關的外因。最終,能影響RAZ學習習慣變化的因素就只剩學習方法了。
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程序、道路和途徑,嚴格地說,方法是指某種步驟的詳細說明,這種步驟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按照規定的順序進行的。這些步驟的性質及其說明的詳細程序取決於所尋求的目的以及達到這些目的的手段的多樣性。
所以,方法是多樣的,學習方法因其目的的不同而不同。寫到這,我突然想通了,潛意識裡,我一直在強調「讀RAZ」,而不是「刷RAZ」,不是我過於較真,而是大家本身對RAZ學習的目的就不同。
作為一套風靡全球、紅遍大江南北的分級讀物RAZ,其內容涵蓋廣泛、內容由淺入深、以閱讀為主線,通過拾級而上的閱讀,從而增加詞彙量,提高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所以,即便其體系龐大,我仍然秉持「學紮實」的目的,一本一本的讓孩子閱讀,體會到讀書的樂趣,感受到閱讀的力量。
說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其實有三點:
1,我們學習RAZ更看重紮實的基礎,所以喜歡刷量的家長就不用參考我們的學習經驗了;
2,我們普娃一個,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學習方法,只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學習方法,所以天牛,牛娃也請忽略我們普娃的方法;
3,所謂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對孩子足夠了解的基礎上的,我只有一個孩子,樣本量小, 分享的經驗也只以我的孩子為參考,或許不具有普適性,有需要的朋友請酌情參考。
接下來開始詳細說說我們學習分級讀物RAZ從G到J的過程(目前在讀K,尚未讀完,暫不具備分享經驗的能力),這四個級別我們一共耗時120天(從2020年5月22日到9月19日),節奏有快有慢,既有暑假的充足任性時光,也有上學後緊迫硬擠的時間。
這四個級別有哪些共同點?
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RAZ從G到J階段,AR指數介乎1.6和3.3之間,藍思指數控制在550之間,每本的quiz也是標配5道題。
總的來說,較之前的級別相比,從G級別開始,每頁的單詞量明顯增多,配圖明顯減少,科普難度逐漸加深,覆蓋面逐漸擴大,開始出現以人物為背景的「人物傳記」,以時代為背景的「歷史事件」,以及經典「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
總之,每當孩子覺得枯燥無趣的時候,它會及時出現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童話,緩解孩子乏味的情緒,吸引孩子能更好的堅持,通過nonfiction和fiction的巧妙組合,既能讓孩子學到科普知識,也能給孩子幻想和想像的空間。
這四個級別適合什麼基礎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一路跟著RAZ讀下來,讀過一些其他分級讀物或者英文繪本後,具備了一定基礎,想嘗試從RAZ繼續讀下去,那麼就不建議從AA開始讀,建議按照前面圖表裡對應的AR等級選擇。
我梳理G到J這四個級別對應的常見分級、橋梁書等級,有需要的家長可以參考。
ORT(牛津閱讀樹)6-7級,海尼曼G2-G3,圖1-2,蘭登3,紅火箭1-2,橋梁書可以同步閱讀frog and toad,dog man,little bear,Junie B Jones(JBJ),神奇校車橋梁板,女巫溫尼等。
這四個等級怎麼讀?
想必「怎麼讀」這個問題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因為家長們看過太多的英語牛娃,可一旦想把他們的經驗在自己孩子身上實操時,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好在我們沒有「牛娃」這個標籤,所以學起來也不會用牛娃標準來要求,只是一直以RAZ培養的目標為我們學習目標,通過目標來規範我們的學習過程。
目標一:流利度
這裡的流利度泛指聽和朗讀,也就是說通過多聽來提高流利朗讀的效果。我在以前的英語啟蒙中分享過,我們學習RAZ一直都有朗讀的環節,低階時,每篇都以會朗讀為PASS的標準。
隨著難度提升,單詞量加大,從G級別開始,我不再要求孩子逐篇朗讀,而是選擇性的朗讀一些文章,通常我會選擇nonfiction的文章讓她朗讀。(微博分享過部分朗讀視頻,有興趣的可以去我的微博「淡定的恬恬媽」搜RAZ)
朗讀的目的既是為了讓語音、語調以及流利度保溫,另一方面也是通過朗讀提高孩子的自信,不斷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們仍然堅持先看書同步聽原版音頻,再自己朗讀的方法,做到聽力先行,再自主閱讀,從而積累詞彙。用「聽」為「讀」做前期鋪墊,用「讀」為「聽」做效果檢驗。
目標二:理解
但凡涉及到理解,就會有家長問,要不要翻譯的問題。我們從G開始,基本上不逐句翻譯了,除非她完全看不懂的,我會通篇給她講解,其他她能看懂的,都是自己聽,自己看,自己理解。
當然,G級別單詞量增多,我起初很擔心孩子會排斥或產生畏難情緒而導致不願繼續閱讀和做quiz。實際上部分篇幅過長,難度較大的文章也的確出現過我擔心的情況,好在我及時幫她化解了不良情緒,實在不理解,看不懂的地方,不會為難她必須看懂,而是幫助她嘗試結合上下文去理解,去揣摩,有些地名、山脈名稱,人名等,直接告訴她這是什麼,幫助她更好的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
所以,翻不翻譯,要看孩子的理解程度。整篇聽下來,孩子完全不懂,那麼家長肯定要解釋翻譯的。要不然讓孩子聽RAZ幹嘛呢?不過我也要提醒家長,如果當前級別裡,孩子有很多本都聽不懂,那家長需要考慮重新給孩子選級別了,可能當前級別並不適合你的孩子。
課後的quiz從E級別開始,我們一直堅持在做。剛開始時,我會一道一道講解,慢慢的自己能看懂一些,也能自己判斷。G級別開始,仍舊在看完書的基礎上,獨立完成quiz,錯題我會跟她一起分析,探討,家長需要了解孩子做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的推動後續的進展。
Quiz的容錯率也是大家關心的問題,錯幾道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從G到J而言,課後只有5道quiz,如果孩子看懂理解了,大致情況下,quiz的準確率會在80%左右,偶爾會出現看錯,看不懂或沒理解題目的情況。反之,如果孩子讀完一本後,立即做quiz,但準確率低於80%,那麼最好考慮讓孩子再重新閱讀和理解此篇文章。
目標三:詞彙
RAZ是學單詞的利器,是擴大單詞量的法寶。那麼,如何有效地讓孩子掌握這些生詞呢?
RAZ做的比較人性化的一點就是每本分級讀物裡的生詞都會用黑體標註,課後的quiz也會涉及對新詞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如果一直從AA開始讀的孩子,逐漸提升到G級別,甚至更高的級別。只要前面做到了每本都能大致看懂的程度,那麼後續逐漸新增的生詞,基本不會對閱讀造成影響。
且,RAZ有個最大的特點,單詞的重複率非常高。如果第一次遇到生詞沒記住,不用擔心,後面的文章還會涉及到這個單詞。經過反覆多次的運用後,孩子基本就完全掌握了。
我們通常學習一個陌生的詞彙,我會分三步:第一步,拼讀。即讓孩子學會發音。第二步,理解。即讓孩子懂得詞意。第三步,運用。即用生詞給孩子造句,讓孩子理解運用場景,造句越結合實際,孩子越容易理解。
RAZ官網有一個推薦的測評標準,家長可以根據這個標準估算你的孩子是否適合閱讀當前等級,能否看懂。
如果家長覺得這個測算比較麻煩,也可以讓孩子先閱讀分級讀物,然後根據孩子做quiz的準確率來判斷。
通過上述三個目標,我們不斷調整RAZ的閱讀學習方法,爭取能達到最大化的學習效果。畢竟,這麼好的分級讀物匆匆讀一遍,的確有些浪費。
是否需要同步開展平行閱讀?
這個必須有。雖然RAZ涵蓋面廣,內容豐富,但畢竟一個級別只有80-90本小冊子,營養還是不夠全面。所以,在讀RAZ的同時,開展平行閱讀就顯得尤為必要。
靈魂拷問:選什麼英文繪本或書籍?
我個人其實是最怕隨意推薦英文繪本,一方面要涉及到孩子的AR和藍思值(因為會繼續追問,這些怎麼 測?準不準?為什麼國內要比國內要求高?)另一方面,繪本不同於分級讀物,這本不喜歡,下一本可能會喜歡。
而繪本通常會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辭藻華麗,情節生動,人物多樣,但致命的問題是:我的孩子喜歡這個主題,但是你的孩子可能不喜歡。如果只根據AR或藍思而不考慮孩子興趣,這樣的推薦多半也是沒意義的。所以,建議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AR或藍思值來選擇相同等級的繪本,開展平行閱讀。
學習目的不同,學習方法就會不同。但是,RAZ可以滿足各種不同的訴求。如果你想紮實的學好每一本書,那麼就適當的慢一些,如果你想快速提升英文水平,那麼就加大閱讀量。總之,定好目標,就堅持執行吧。
以上,就是我們RAZ從G到J的進階之路,純碎是我們個人的經驗之談。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學習方法也不是唯一、標準的,需要大家親自去嘗試,去體驗,去調整。
歡迎大家發表你們的不同意見,讓更多的朋友看到不一樣的方法。
願我的分享,與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