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 22:57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祝浩軍
上虞,世界青瓷之源。散落在曹娥江兩岸的近400處青瓷窯址,見證了上虞源遠流長的青瓷文化和青瓷生產史。從一大塊或白、或黃的陶土中切出一小塊來,經過揉土、制坯、修整、燒制等環節,就能搖身一變,成為一種藝術品。看似簡單的陶藝,其實有著複雜的過程,其中更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和考驗心性的藝術。上虞實驗小學傳承並發揚青瓷文化,將這門傳統手工藝引進校園,把「青瓷文化」帶進課堂,陶藝課程也應運而生……
陶藝進課堂,培養學生興趣
「開設陶藝課程,開展陶藝教學,讓孩子們在陶藝教室中體驗制陶藝術的美好構想已有好多年了。」美術教師程鍅老師說,2016年9月,在經建美校長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投入資金25萬元,建設了上虞青少兒陶藝館學科教室,並提出在美術學科中普及教學和社團選修課興趣兼顧的課程實施要求。美術教師在美術課中,就有意加入了陶藝的元素,經過這三個學期的培養,許多孩子從美術課堂普及轉為了一項興趣。
走進陶藝課堂,同學們正拿著泥塊通過拍、搓、揉、捏、點等手法,紛紛創造出充滿童趣的「小作品」,短短一節課後,學生們都能動手製作出一些簡單的陶瓷作品,部分作品晾乾、進窯燒製成作品,極大地激發孩子的創造積極性,激發了無窮的創造力和思維力。
「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特別喜歡這種感覺,有點像小時候捏橡皮泥,雖然一開始很多作品都失敗了,但是看到成品後很有成就感。」陶藝選修課的小學員,津津樂道地講述製作陶藝的感受。
制陶、展陶,薰陶學生藝術修養
學校還定期開展「陶藝作品與設計家居裝飾」、「陶藝作品與校園文化打造」、「陶藝作品與商品交易」等活動,讓陶藝愛好者的創造潛能得到激發;通過階段性成果展示,交流評價,培養學生互相學習,不斷超越的人文精神,在作品的交流品鑑過程中更是鍛鍊了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和欣賞水平。
「學校通過設立『上虞青』少兒陶藝館,開設陶藝課程,陶藝課程與美術、音樂欣賞等結合起來,推進了學校藝術教育的創新。」學校教研組長俞亞萍說道,陶藝精英們創作了大量的陶藝作品,學校將這些作品陳列在長廊裡,豐富了校園文化,落實地方文化與傳統教育相結合。
實驗小學將繼續加大對陶藝教育的投入,落實課程的開發,將陶藝課堂作為「一校一品」特色教學內容,讓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捏、挖、貼等技法,結合誇張、概括與虛實的藝術手法,大膽地創作出自己想像中的作品,在實踐中展示自我,提升藝術修養,更好地傳承陶藝文化,培養一大批富有創意的生活強人。
15416026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