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小學開設粵劇特色課程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栩玥表示,她以前認為唱粵劇是老人家的活動,但現在她不但積極參加學校的粵劇特色課堂,還會經常在家裡練習,表演給父母看。 據了解,自2009年起,佛山市第一小學積極地將粵曲粵劇知識融入校園生活,每天為學生播放粵曲經典小調,還把「曲藝進校園」作為學校特色課程,開發出校本課程《粵韻》。
-
開設多元興趣班 打造校園文化特色課程
近年來,學校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育人放在首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隊伍建設,把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加大科研力度,深化課程改革,並先後榮獲「南安市達標小學」「南安市文明達標學校」「南安市平安先行學校」「南安市平安校園」「福建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等光榮稱號。 這所斬獲了諸多榮譽的學校,是如何打造校園辦學特色?
-
德州實驗小學:特色校本課程託起全國文明校園之夢
德州實驗小學是這二百九十六分之一,也是德州唯一。德州實驗小學何以能獲得此榮譽,當大眾網記者走進這所小學時,答案便呼之欲出了。 「知禮話春、尚行映夏、積識如秋、志堅和冬,四季交替,因時而成」在德州實驗小學教學樓牆壁上,一年四季用不同顏色的文字和風景各異的照片進行了演繹;在教師們的辦公室旁,代表先進教師的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四德榜」被單獨張貼;在學生們的教室內,向日葵小花、文明心願樹、氣球文明公約等將文明行為與童話世界相連接……漫步德州實驗小學,倡導文明的提示語處處存在,顯示出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
陶藝課程進校園 「一校一品」新特色
散落在曹娥江兩岸的近400處青瓷窯址,見證了上虞源遠流長的青瓷文化和青瓷生產史。從一大塊或白、或黃的陶土中切出一小塊來,經過揉土、制坯、修整、燒制等環節,就能搖身一變,成為一種藝術品。看似簡單的陶藝,其實有著複雜的過程,其中更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和考驗心性的藝術。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華興小學校特色校本課程展風採
展繽紛校本課程 呈精彩校園文化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華興小學校認真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在切實保障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有效實施的同時,圍繞學校的「搭師生成長平臺,構追求更好文化」的辦學目標,開發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
-
「開心課堂 魅力四射 」臨清松林鎮中心小學紮實開展校本課程特色...
籃球、羽毛球比賽也打得熱火朝天,美術、書法、舞蹈社團學生在輔導老師的帶領下認真練基本功,一件件小藝術品在剪摺紙社團學生手中上下翻飛,不一會兒,一個小動物、一件小衣服便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 這是松林鎮中心小學開發「開心大課堂」校本課程的初步成果。
-
校本課程讓這所農村小學特色鮮明(圖)
在廣泛聽取教師們的需求與呼聲、充分吸收教職工智慧的基礎上,到任3個月,她向鎮黨委和政府交上了她的「大膽」規劃:一年打基礎、三年爭創實驗學校、五年創特色;易地重建學校;實施課程教學的整體改革;培養名師建優秀教師隊伍;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並且作出了三個承諾: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人民滿意。
-
武漢江夏區實驗小學,非遺課程進課堂,感受陶藝傳統文化
揉、搓、捏、貼、刻、壓、粘……昨天,在武漢市江夏區實驗小學的陶藝課堂上,孩子們在教師胡璐的指導下,用手中的泥巴塑造一張奇特的臉,以感受千年的陶藝傳統文化。據胡璐介紹《一張奇特的臉》是陶藝系列課中的一節,同時也是一節浮雕頭像的製作課。課堂上,學生通過欣賞藏族面具、京劇臉譜等,初步感受不同的藝術魅力及背後隱藏的文化內涵。胡璐還手把手指導學生練泥、拉坯、修坯等工藝流程,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
甘肅陶藝文化進校園 特色課程促師生綜合素質提升
據了解,甘肅省平涼市探索開發適合學生發展、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特色拓展性課程,通過校內走課等多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主陣地,計劃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看似簡單的陶藝,其實有著複雜的過程,其中更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和考驗心性的藝術,靈臺幼兒園傳承並發揚陶藝文化,將這門傳統手工藝引進校園,把「陶藝文化」帶進課堂。
-
上海楊浦國學課程進校園,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發展孕育而來,學習傳統文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複雜過程,需要不斷積澱,需要在傳承中創新。楊浦區各學校積極開設國學課程,讓傳統文化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民族舞蹈」傳統文化:民族之花紅校園 二師附小作為楊浦區民族文化藝術教育基地校,紮根民族舞蹈教育這一沃土,致力於民族舞蹈的普及與特色品牌的打造,智慧地引領學生感悟美,傳承美,創造美,讓民族文化之花紅遍校園。
-
福建一小學開設陶瓷課 學生可體驗「手拉胚」
【解說】福建泉州德化縣有著「世界陶瓷之都」的美譽。德化的制瓷歷史悠久,其白瓷做工精良,藝術性極強,被稱為「中國白」。在這個「陶瓷味」濃鬱的小縣城,有不少學校都將陶藝作為校本課程。12月30日,記者走訪了德化尚思小學的陶瓷班。 【解說】在尚思小學近800平米的陶吧裡記者看到,幾十名低年級的孩子們正在發揮自己的想像,用陶土捏制「獨角獸」。
-
校本課程助育"德藝"之花 信豐素質教育彰顯學校特色
信豐縣多個學校從本校實際情況出發,努力探索「以特色促發展」的辦學路子,初步形成了以興趣小組課程為輔導、藝術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辦學特色,促使學校有特色、課程有特點、學生有特長。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自編《三字經》促行為習慣養成 德育課不再枯燥無味,不再是講大道理。
-
校本課程開發開設流程
由學校統一規劃校本課程開發內容、開發方向及課程標準要求。在開發主體上,可以部門開發,也可以團隊開發、教師合作開發,也可以是教師個人自主開發。另外,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由家長、社會其他行業從業者進校園開設校本課程。2.申報。由開發者按照要求進行申報。學校下發申報通知,設計統一的申報書。申報者對課程目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課時等幾個方面作簡單表述。
-
第3189期 校本課程 | 線上交流文字稿:匠心獨運巧創設 特色課程鑄新篇 ——校本課程之「特色語文課」展示與思考
一 、特色閱讀校本課程必須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導向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建構起來,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
-
田祥平:普通高中特色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與創新
「藍圖」,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關乎一所學校育人的質量和水平。而課程規劃學校教育藍圖,是學校培養人的直接載體,因此重慶南開中學希望通過創新構建特色課程體系,在統一的國家課程基礎上,與時俱進地持續開發校本課程,努力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平臺,讓他們有足夠的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以此促進自身全面發展而又學有特長,不斷提升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成長為具備「公能」特質的南開人。
-
鄒城挖掘「鄉土文化資源」打造校本課程「活化教材」
濟寧齊魯網11月30日訊(記者 賈鑫 通訊員 王昌軍 徐峰)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粹藝術--京劇臉譜、民俗文化--福喜相連……當你走進鄒城市中心店鎮後南宮小學,會發現每一個角落都會有一幅幅精巧生動的剪紙圖畫。
-
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
建設富有晉商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具體到各地中小學就是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條件,引進適合本校的晉商倫理文化、楹聯文化、建築文化、家風文化等具體的文化形態及內容,形成一個學生願意學習、體驗與交流傳統文化的環境。如學校可以通過設置晉商文化教研項目、組建晉商文化興趣小組、舉辦「晉商文化節」等活動,形成較為濃厚的晉商文化研學氛圍,使學生的心性得到潛移默化的有效涵養。
-
器樂進校園 瀏陽特色學校建設亮點紛呈
華聲在線1月24日訊(通訊員 石自行 記者 龍騰)1月22日,長沙市教育局公布了第四批區域教育特色發展建設16所學校名單,瀏陽市雙獅坪中學入選,而且是唯一一所入選的農村初級中學。瀏陽市雙獅坪中學地處瀏陽最北端,跟嶽陽平江縣搭界,位於石柱峰腳下,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農村偏遠山區學校。中學下轄3所小學,共有學生1100餘人。2014年,藉助省市部分退休老藝術家來學校義務支教的契機,該校首先在周洛小學全體學生普及手風琴教育,並在中學和其他兩所小學開設了手風琴興趣班。
-
展示特色課程 提升課程質量——淄川區舉行小學特色課程教學研討活動
>begin--> 為有效實施課程理念,加強學校特色課程研究,提升教師自主開發課程能力,以課程帶動學校特色發展,提高教學質量,近日,淄川區小學特色課程教學研討活動在崑山學校舉行。全區90餘名分管教學領導及骨幹教師參加了研討交流。
-
汝師附小召開新學期校本課程動員會
為了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汝南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在充分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開發了適合附小實際的校本課程9月18日下午,汝師附小在小會議室召開了新學期校本課程動員會。會議由校長王紅豔主持,全體校本課程輔導教師準時參加。會議伊始,校長王紅豔充分闡述了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她指出,校本課程的開設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延伸,動員教師們通過校本課程的開展,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化,弘揚學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