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江夏區實驗小學,非遺課程進課堂,感受陶藝傳統文化

2020-12-17 藝飛說

揉、搓、捏、貼、刻、壓、粘……昨天,在武漢市江夏區實驗小學的陶藝課堂上,孩子們在教師胡璐的指導下,用手中的泥巴塑造一張奇特的臉,以感受千年的陶藝傳統文化。

據胡璐介紹

《一張奇特的臉》是陶藝系列課中的一節,同時也是一節浮雕頭像的製作課。課堂上,學生通過欣賞藏族面具、京劇臉譜等,初步感受不同的藝術魅力及背後隱藏的文化內涵。胡璐還手把手指導學生練泥、拉坯、修坯等工藝流程,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胡璐說:「通過陶藝課程,可以教會同學們掌握一些基本的泥塑技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同學們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中國歷史的博大精深。」

江夏區實驗小學學生表示

「我做的這是一個森林精靈,我希望它的眼睛能夠看到更遠的地方,耳朵能聽懂動物說話。」「上這個陶藝課不僅陶冶了我們的情操,而且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課餘生活,也可以豐富我們的動手能力,還可以體會中國陶瓷獨有的文化魅力。我希望這個陶藝可以成為我的一個特長。」

本學期起

江夏區實驗小學作為全區4所陶藝基地學校之一,開設了非遺文化特色校本課程——陶藝課,引導三至六年級的2000多名學生感受土與火的藝術。從2018年起,學校開始探索陶藝進校園活動,目前陶藝課已經成為江夏實驗小學每個學生的必修課。

去年武漢軍運會期間

由該校學生參與創作完成的數百件陶藝作品「入駐」軍運會場館,成為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以及中外遊客推介中華文化的一個窗口。

在此非常時刻,用真實的記錄,筆者要為那些平凡和不凡發聲!處於這樣的定會被歷史銘記的特殊時刻。我們相信,真實人物故事,更具說服力,更感動人心。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想讓你的言語表達更有魅力嗎?關注並私信我,私信發送文字「表達」即可獲得《別輸在不會表達上》學習書籍~

相關焦點

  • ...壓、粘……陶藝非遺課程進課堂,江夏實小2000餘小學生「玩泥巴...
    長江網10月15日訊揉、搓、捏、貼、刻、壓、粘……老師和學生一起感受千年陶藝傳統文化。15日,在武漢市江夏區實驗小學的陶藝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做陶藝作品。據悉,江夏區實驗小學是該區4所陶藝基地學校之一,本學期該校開設了非遺文化特色校本課程——陶藝課,覆蓋三至六年級的2000餘名學生。  陶藝始於土,成於火,是土與火的歷練,伴隨著人類生生息息數千年。給陶藝打造一方舞臺,不僅是對陶瓷技藝的傳承,也是對人文精神的延續。
  • 揉、搓、捏、貼、刻、壓、粘……陶藝非遺課程進課堂,江夏實小2000...
    &nbsp&nbsp&nbsp&nbsp長江網10月15日訊揉、搓、捏、貼、刻、壓、粘……老師和學生一起感受千年陶藝傳統文化。15日,在武漢市江夏區實驗小學的陶藝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做陶藝作品。
  • 北塘實驗小學 西安路小學分站:皮影陶藝課程 弘揚傳統技藝
    即日起,《教育在線》欄目推出「臨渭區校外特色課程展示」系列節目,記者將走進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各分站,深入報導美術手工、科技益智、音樂舞蹈等豐富多彩的校外課程。今天,我們將走進臨渭區北塘實驗小學和西安路小學兩個分站,一起來了解富有特色的皮影和陶藝課程。
  • 非遺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熊丹丹 通訊員 潘志瑩/文 記者 管強 通訊員 潘志瑩/圖)12月9日,「2020年度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光明區田寮小學開展。本次活動通過抗疫主題非遺展和非遺小課堂兩種不同形式,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非遺教育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傳承非遺文化。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與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遺保護中心)承辦,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光明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協辦。
  • 陶藝課程進校園 「一校一品」新特色
    上虞實驗小學傳承並發揚青瓷文化,將這門傳統手工藝引進校園,把「青瓷文化」帶進課堂,陶藝課程也應運而生……陶藝進課堂,培養學生興趣「開設陶藝課程,開展陶藝教學,讓孩子們在陶藝教室中體驗制陶藝術的美好構想已有好多年了。」
  • 黃浦區非遺暑期課堂即將開課!學茶藝、做衍紙,帶孩子感受傳統文化...
    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舉辦的2020年黃浦區非遺暑期學院應運而生。7月4日,第一堂衍紙課將在皓古文化藝術館開講。圖說:黃浦區非遺暑期課堂即將開課 官方圖地處上海中心的黃浦區擁有13個國家級非遺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如何充分利用這些非遺資源,讓傳統文化走進年輕人的世界?非遺暑期學院便是黃浦區「非遺在社區」項目與青少年暑期教育結合的一次成功嘗試。
  • 非遺項目「東北陶藝不倒翁」教師培訓走進永吉縣第二實驗小學
    「東北陶藝不倒翁」走進校園,永吉縣第二實驗小學的美術教師參與了此次「非遺進校園」培訓活動。活動由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和永吉縣第二實驗小學聯合主辦,市級非遺保護項目「東北陶藝不倒翁」傳承人秦立波主講。秦立波講解了陶藝不倒翁的相關知識,以及不倒翁在藝術領域中的傳習與創新,並指導學員現場製作不倒翁。
  • 江夏一小學陶藝課堂受歡迎,學校還成立了陶藝社團
    楚天都市報10月15日訊(記者 張屏 通訊員 張超)全校三到六年級學生都上陶藝課,每兩周一節,才上一月餘,已攢出了數百件有趣作品。今日,武漢市江夏區實驗小學陶藝課堂繼續開課,老師和學生一起揉、搓、捏、貼、刻、壓、粘,玩得不亦樂乎。
  • 長沙市實驗小學梅溪湖學校與嶽麓區金塘小學同上「非遺」課
    長沙市實驗小學梅溪湖學校的同學們在歡迎儀式上展示才藝,嶽麓區蓮花鎮金塘小學的小夥伴們為他們歡呼鼓掌。兩個學校的學生同上一堂課。體驗非遺部分,兩個學校的學生一起做陶藝。兩個學校的學生一同在苗鼓社團聽老師講課。
  • 西丁小學「非遺文化進校園」開課啦
    淺秋時節,秋高氣爽,雲淡風輕,時隔八個月,西丁小學開始了新學期課程。 9月8日下午,涿州市剪紙技藝非遺傳承人張信榮來到西丁小學,把一張精心裁剪的「教師節快樂」大幅剪紙作品送給西丁小學,為西丁小學全體教師送上節日的祝福,同時啟動了西丁小學非遺文化進校園新學期第一課。
  • 秦州區文化館「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走進太京鎮窩...
    12月10日,寒風料峭,但太京鎮窩駝學校師生卻絲毫感受不到一絲涼意。在秦州區文化館組織的「文化潤童心 經典永傳承」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現場,窩駝學校孩子們剪剪紙、練書法、畫國畫、彈古琴,好不熱鬧。
  • 文化和旅遊局:深入實施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
    河東區深入實施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推動「非遺+教育」,廣泛開展「戲曲進校園」「非遺進校園」等系列展演展示活動,讓中小學生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截止目前,開展「戲曲進校園」演出15場,「非遺進校園」展演展示12場,參與學生達12500人。
  • 非遺課堂: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陣地
    在剛剛過去的寒假裡,南京市民俗(非遺)博物館內的「非遺課堂」天天爆滿,孩子和家長們一起向非遺大師學習布藝、剪紙、葫蘆畫、香包製作,感受手工製作的樂趣。  非遺課堂最受歡迎的是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專門的非遺教室,認真聆聽非遺大師講授非遺知識,並跟著大師現場學習手工製作,優秀傳統文化就這樣潤物無聲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中。
  • 文化曲周 | 非遺進校園課堂上演皮影戲
    文化曲周 | 非遺進校園課堂上演皮影戲 2020-12-14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渡口區實驗小學樂淘陶藝工作坊
    已經在一些發達國家美術課程中被廣泛應用。在美國、德國、加拿大、日本及至我國的臺灣,「陶藝」早就走進了大、中、小學課堂,而且開展得有聲有色。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美術新課程標準》已經正式把陶藝作為教學內容列入其中。陶藝已作為對兒童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實踐證明,陶藝教育的價值很高,它為發展學生個性,開發潛能,提高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開闢了無限的空間。
  • 蘇州:非遺進校園 讓臺生感受中華文化
    原標題:蘇州:非遺進校園 讓臺生感受中華文化新華社南京5月29日電(記者陸華東)由蘇州市臺協會組織的首場「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日前在華東康橋國際學校舉行。7個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走進課堂,現場講授非遺文化,展示技藝絕活,讓學生們近距離體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華東康橋國際學校目前有臺籍教師60餘名,臺生600餘名。活動當天,大量臺生報名參加活動。「教學過程中,同學們對崑曲表現出濃厚興趣,上臺互動的學生,動作和唱腔雖不夠老道,但哼出的唱詞已經有了幾分意境。」
  • 莒縣第三實驗小學:挖掘非遺文化資源,推進特色強校戰略
    學校著眼於學生個性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大力發掘莒地「非遺」文化資源,積極推進「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讓「羅漢地功拳」「舞龍舞獅」「戲曲」「剪紙」等非遺文化走進學校藝體教育課程,不斷拓展藝術教育與體育教育的空間,努力開展有文化、有品位、有內涵的藝體教育活動,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審美能力,學生綜合素養得到不斷提升。
  • 2020年滁州市「非遺進校園」走進滁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2020年滁州市「非遺進校園」走進滁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為更好地傳承、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未成年人感受到傳統文化中的魅力
  • 登封市少林路小學多彩非遺文化進校園有傳承
    少林路小學生聯繫戲曲多彩非遺進課堂,魅力文化有傳承,登封市教體局少林路小學非遺文化進校園有聲有色。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學習忙。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師生對非遺的保護意識,登封市少林路小學近期開展「多彩非遺進課堂,魅力文化有傳承」活動,通過一節節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底,以勞動、實踐為基礎的精彩紛呈的課堂,將中華璀璨的非遺文化與現代小學教育生動融合,為學生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點亮心燈,讓中華傳統文化之花在校園綻放,代代傳承!
  • 固民族精神之本,鑄校園文化之魂——以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
    近年來,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以下簡稱「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區教育和體育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作為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抓手,讓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融入全區學生的血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民族精神的根本,鑄造校園文化的靈魂,促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增強了德育工作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