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社會實踐「怪相」調查:花錢買「產品」可蓋社會實踐章

2020-12-13 湖南在線

交錢蓋章的社會實踐敷衍了誰

記者針對學生社會實踐「怪相」展開調查,呼籲讓孩子真正得到鍛鍊、避免形式主義

長沙晚報7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琦)「168元/人,268元親子一大一小,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蓋章……」近日,市民王先生在微信朋友圈見到了這樣的廣告。長沙市中小學先後開啟「暑假模式」,部分商家、機構也瞅準「商機」,推出此類「產品」。不少家長感嘆:這樣充滿商業屬性的社會實踐完全變了味,家長交錢、機構蓋章,意義何在?對此,記者展開調查。

機構:花錢購買「產品」可蓋社會實踐章

記者以學生家長身份與王先生反映的活動組織方取得聯繫。該機構稱,他們與某博物館合作,推出「絲路寶藏 」暑期實踐活動。記者發現,該機構實為一家書店,推出的「產品」中,費用包含價值88元的社會實踐課程、68元博物館特展門票,還有價值66元的營養午餐、88元的手工沙龍活動,看上去「物超所值」。書店工作人員鼓勵記者多拉人報名,並明確表示可以蓋中小學生社會實踐章。

連日來,記者採訪多名學生及家長得知,此類社會實踐「產品」不勝枚舉,「小小推銷員」「小報童」等職業體驗活動均收費68元。不少「不花錢」的社會實踐同樣流於形式。21日晚,雨花區居民劉女士聽到了很重的敲門聲,打開門一看,原來是宣傳垃圾分類搞社會實踐的小學生。幾名小學生和家長什麼都沒宣傳,只要求她跟發傳單的學生合影,還要她籤字留電話。因擔心洩露個人隱私,她拒絕了。

觀點:社會實踐應起到該有的鍛鍊作用

7月10日,長沙市教育局發布《關於認真做好2020年上學期結束工作和暑假活動安排的通知》明確,落實行動德育,根據實際需要和學生自願,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學生可以開展志願服務、社會調查和素質拓展等綜合實踐活動。然而,暑假開始不久,就有不少家長圖省事,直接交錢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後蓋章、拍照,應付了事。

採訪中,有不少家長提出,社會實踐不應增加家長負擔,學校應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要讓孩子真正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鍛鍊,避免形式主義。長沙市雷鋒學校校長章捷認為,社會實踐為的是讓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應該真正起到該有的鍛鍊作用。將社會實踐變成一種商業化、利益化的或者敷衍化的東西,偏離了教育部門設置它的初衷。社會實踐不妨倡導「虛功實做」,並將投機取巧行為列入學生誠信檔案,讓認真參與社會實踐的孩子不吃虧,讓「交錢做材料」鑽空子的行為行不通。

相關焦點

  • 買一份蓋好章的社會實踐報告
    買一份蓋好章的社會實踐報告 2008年07月24日 10:48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而在開學初上交的時候,大家都是隨便應付一下:學生瞎編個總結,指導老師不會追查你有沒有真正去實踐,也是隨便填個意見,學院最後再蓋個章就算完成任務了,只不過是一份材料,形式而已。  當然,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目的是讓同學們都能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積累社會經驗。之所以會出現「形式主義」,學校、指導老師與學生個人都有責任。
  • 花錢就可蓋章?別讓學生的社會實踐變了味
    有家長不禁感嘆:像這樣充滿商業屬性的社會實踐完全變了味,家長交錢,機構蓋章,意義何在?為此,記者展開調查。機構:花錢購買「產品」可蓋社會實踐章記者以學生家長身份,與王先生介紹的活動組織方取得聯繫。該機構稱,他們與長沙博物館合作,推出「絲路寶藏 」暑期實踐活動。記者發現,該機構實為一家書店。
  • 「空白表格蓋公章」,社會實踐淪為蓋章遊戲?
    「空白表格蓋公章」,社會實踐淪為蓋章遊戲?一位廈門湖裡區的社區居委會主任感嘆:最近這段時間很煩惱,暑假馬上結束,一些孩子家長找到居委會,要求在「社會實踐表格」上蓋章,已經擠壓一部分。記者仔細看了下調查表,有幾份只填寫了姓名,實踐內容完全空白,就交到居委會「討要」蓋章。
  • 學生社會實踐豈能淪為「蓋章遊戲」
    一位廈門湖裡區的社區居委會主任感嘆:最近這段時間很煩惱,暑假馬上結束,一些孩子家長找到居委會,要求在「社會實踐表格」上蓋章,已經擠壓一部分。記者仔細看了下調查表,有幾份只填寫了姓名,實踐內容完全空白,就交到居委會「討要」蓋章。居委會主任表示,拿著空白表格,只是為了蓋章而蓋章。
  • 臨近開學社區迎"蓋章潮" 蓋個章就算社會實踐?
    臨近開學社區迎"蓋章潮" 蓋個章就算社會實踐?    死纏爛打求給空白表蓋章     為了鼓勵學生更多參與社會活動,「社會實踐」歷來是長沙市中小學生假期作業的重要內容。     「這幾天估計有200多名學生來蓋章,有些孩子拿的空白表也要死纏爛打地蓋章,真是頭疼。」
  • 暑期社會實踐的章該怎麼蓋?一個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困惑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麼一項特別的「社會作業」,引出了很多不同的學習態度。  有些人把它當做一次與社會接軌的機會,認真對待。有些人則把它當做甜蜜假期的「負擔」,敷衍了事。  作為公共單位,博物館成了很多學生社會實踐的選擇。每年暑假,工作人員都會接到各種學生來電,有時候電話裡學生一種「完成任務」的態度,都讓工作人員們感到哭笑不得。
  • 別讓社會實踐成為「蓋章實踐」
    暑期過半,不少社區都臨時多了一項「額外工作」——給居住在本社區中小學生們的社會實踐表蓋章。儘管這裡面可能有些學生根本沒有參加過「實踐」,可最後還是能通過各種方式,拿到蓋有社區章子的社會實踐表。 從根本上來說,社會實踐是為了讓學生能通過實踐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使自己得到成長。
  • 賣貨換學分:學生社會實踐亂象種種
    專家認為,消除商業利益等「灰色地帶」,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社會實踐環境,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社會實踐「立規」。組織大學生賣貨引爭議「暑期社會實踐怎麼成了『賣肽』?」「銷量與學分和評獎評優掛鈎?」「產品是否具有合法合規資質?」暑假期間,溫州商學院部分老師要求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銷售「優健肽」,引發輿論關注。
  • 那些年都蓋過哪些暑期社會實踐章,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又到一年終了,還記得暑假帶回學校的社會實踐報告嗎?還記得自己蓋的社會實踐章嗎?還記得自己蓋的是什麼嗎?除了真正參與社會實踐蓋的印章,又有哪些你想不到蓋的印章呢?首先,社會實踐必須要蓋章,是對社會實踐的肯定。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在校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步入社會進行社會接觸,提高個人能力,觸發創作靈感,完成課題研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求和社會有更大的接觸,對社會做出貢獻的活動。 用在大學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是每個大學生必須要上的一門課程。
  • 最低10塊錢一個章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走形式」
    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把暑期社會實踐視為「蓋章」,隨便找個單位蓋個章就萬事大吉,這樣的社會實踐似乎變成了一種形式主義。  記者打開淘寶網,在搜索欄輸入暑期社會實踐,很快網頁跳出了「暑期社會實踐蓋章」、「暑期社會實踐報告代寫」這樣的搜索嚮導,據悉,這樣一個章的價格在人民幣10-30元不等。而其中有些店鋪的暑期成交數量已達756條之多。
  • 社會實踐課弄虛作假騙人還是騙己?
    原來小吳的社會實踐鑑定表上「接受實踐單位意見」一欄還是空白,他整個暑假沒有參加任何社會實踐。   這時他從高年級同學那裡獲悉,可以去新華書店蓋個章。於是小吳讓一位字寫得較好的同學為自己寫了幾行漂亮的評語,果然在新華書店蓋到了一個大紅公章。「別人哪管這麼多,我在新華書店實習不行嗎?」事後小吳滿不在乎地說。   暑假前,很多高校都會給學生發一張社會實踐表。
  • 暑期社會實踐何處去? 以家教、推銷居多-暑期社會實踐-中安網-安徽...
    安徽日報8月10日訊 暑期已過一半,今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狀況如何?日前,筆者就此進行了一番調查,結果發現,不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仍然局限於從事家教、產品推銷、餐館服務等方面,很多學生在實踐中難以做到「學以致用」。如何通過社會實踐有效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創新水平,提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層次,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 學生社會實踐與升學掛鈎 家長擠爆居委會求蓋章
    林蘭是泉州某中學的學生,前天(23日),她從居委會拿到了蓋好章的社會實踐表格,心裡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林蘭嚴格按照程序參與了社會實踐,不過,她所做的事情只是打掃了一次衛生。  林蘭:寒假剛開始就把表格交過去了,後來居委會給我們打電話,我們就去就清理了小區裡面的小廣告,居委會給蓋章了,還挺簡單的。
  • 中小學生社會實踐要接地氣
    我算是一個「素雞」(即對素質教育特別在意——筆者注)家長,即便學校對學生社會實踐沒有要求,我也會在寒暑假想盡各種辦法帶孩子體驗社會、體驗生活。我也十分贊同教育系統設計的整個教改方案,按照新一輪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包括學生社會實踐在內的綜合素質評價,將成為中考、高考的重要參照指標之一。
  • 社會實踐作業淪為「蓋章作業」,誰之過?
    「麻煩您通融通融,再給蓋個章吧!」這幾天,不論是街道、社區,還是養老院、超市,只要是有公章的地方都迎來了家長、學生扎堆兒「求蓋章」,往年開學季的情景2017年繼續上演。為何這種弄虛作假的「蓋章」實踐年年上演?
  • 部分大學生網購社會實踐報告 蓋章一個30元
    時值暑假,「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的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正如火如荼進行,而開學後,幾乎所有學校都會要求學生上交一份蓋章證明和一份幾千字的報告,用以證明參加暑假社會實踐的成果。但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發現,一些大學生把社會實踐當作一種負擔,部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不只是走形式,甚至已逐漸變質。
  • 大學生社會實踐,如何不再「求蓋章」
    這次社會實踐,我們圍繞保護江豚展開,特別有意義。」9月14日,打開自製PPT《留住江豚的微笑》,鹽城工學院化工學院大三女孩楊苗苗娓娓道來。從前期收集資料、製作PPT,到實地調查、取水樣檢測分析,再到完成調查報告,這支10人組成的大學生實踐團隊,前後花了近兩個月。    這幾天,正是各大高校學子們上交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的時候。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像楊苗苗這樣能交出亮眼報告的並不多。
  • 賣貨換學分引爭議,學生社會實踐亂象幾時休?
    溫州商學院黨委書記、執行校長周湘浙表示,學校創辦人把自有產品作為教具,是想讓學生體驗真實的營銷過程。「但不排除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個別教職工、學生對有關文件理解存在偏差,工作方式方法過於簡單,造成學生誤解。我們將努力改進,不斷完善。」據了解,該校一位老師因涉及此事已被問責。記者梳理發現,類似事件折射出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中存在的亂象。
  • 大學生不把社會實踐當回事 託關係蓋章混學分
    水母網3月18日訊(YMG記者 魏琳 校園記者 朱林明)「我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實習單位,過幾天學校就要收實踐表了,可是我還沒蓋上章,怎麼辦啊?」「沒關係,你到學校附近的一家小店去買點東西,順帶讓他們給你蓋個章。我以前就是這樣過關的。」
  • 社會實踐 豈能蓋章敷衍
    每年暑假,不少學校都會布置社會實踐任務,其初衷是要讓學生利用假期多了解社會,豐富閱歷、鍛鍊能力。可事實上,不少學生不是宅在家裡上網、看電視,就是出去旅行,或者忙於上「興趣班」「培訓班」,壓根沒參加過一次實踐活動。現在臨近開學,家長就通過各種關係求社區蓋個章,以便開學時向學校交差,使社會實踐活動變成了「蓋章」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