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錢蓋章的社會實踐敷衍了誰
記者針對學生社會實踐「怪相」展開調查,呼籲讓孩子真正得到鍛鍊、避免形式主義
長沙晚報7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琦)「168元/人,268元親子一大一小,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蓋章……」近日,市民王先生在微信朋友圈見到了這樣的廣告。長沙市中小學先後開啟「暑假模式」,部分商家、機構也瞅準「商機」,推出此類「產品」。不少家長感嘆:這樣充滿商業屬性的社會實踐完全變了味,家長交錢、機構蓋章,意義何在?對此,記者展開調查。
機構:花錢購買「產品」可蓋社會實踐章
記者以學生家長身份與王先生反映的活動組織方取得聯繫。該機構稱,他們與某博物館合作,推出「絲路寶藏 」暑期實踐活動。記者發現,該機構實為一家書店,推出的「產品」中,費用包含價值88元的社會實踐課程、68元博物館特展門票,還有價值66元的營養午餐、88元的手工沙龍活動,看上去「物超所值」。書店工作人員鼓勵記者多拉人報名,並明確表示可以蓋中小學生社會實踐章。
連日來,記者採訪多名學生及家長得知,此類社會實踐「產品」不勝枚舉,「小小推銷員」「小報童」等職業體驗活動均收費68元。不少「不花錢」的社會實踐同樣流於形式。21日晚,雨花區居民劉女士聽到了很重的敲門聲,打開門一看,原來是宣傳垃圾分類搞社會實踐的小學生。幾名小學生和家長什麼都沒宣傳,只要求她跟發傳單的學生合影,還要她籤字留電話。因擔心洩露個人隱私,她拒絕了。
觀點:社會實踐應起到該有的鍛鍊作用
7月10日,長沙市教育局發布《關於認真做好2020年上學期結束工作和暑假活動安排的通知》明確,落實行動德育,根據實際需要和學生自願,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學生可以開展志願服務、社會調查和素質拓展等綜合實踐活動。然而,暑假開始不久,就有不少家長圖省事,直接交錢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後蓋章、拍照,應付了事。
採訪中,有不少家長提出,社會實踐不應增加家長負擔,學校應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要讓孩子真正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鍛鍊,避免形式主義。長沙市雷鋒學校校長章捷認為,社會實踐為的是讓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應該真正起到該有的鍛鍊作用。將社會實踐變成一種商業化、利益化的或者敷衍化的東西,偏離了教育部門設置它的初衷。社會實踐不妨倡導「虛功實做」,並將投機取巧行為列入學生誠信檔案,讓認真參與社會實踐的孩子不吃虧,讓「交錢做材料」鑽空子的行為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