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變評價方式,不能光憑「蓋章」,可以讓學生寫實踐報告、寫心得、畫小報,也可以由老師實地探訪、電話回訪,以此避免造假
暑假已快接近尾聲,最近社區居委會每天都要接待好幾位前來蓋章的家長和學生,以證明自己「參加」了學校布置的社會實踐活動。
每年暑假,不少學校都會布置社會實踐任務,其初衷是要讓學生利用假期多了解社會,豐富閱歷、鍛鍊能力。可事實上,不少學生不是宅在家裡上網、看電視,就是出去旅行,或者忙於上「興趣班」「培訓班」,壓根沒參加過一次實踐活動。現在臨近開學,家長就通過各種關係求社區蓋個章,以便開學時向學校交差,使社會實踐活動變成了「蓋章」鬧劇。不僅失去了社會實踐活動本身的教育作用,而且給了學生一個更壞的暗示:可以弄虛作假、可以不勞而獲。
社會實踐之所以成為匆匆走過場的「蓋章遊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學校角度而言,不少學校對社會實踐作業並不重視,僅僅對社會實踐活動作出硬性規定,簡單布置了事,缺乏與實踐單位的對接,對學生沒有認真的指導,對完成質量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學生造假應付。從家長角度而言,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的成績才是最重要的,而社會實踐無足輕重,怕孩子參加實踐活動吃苦,又擔心安全等問題,所以不願讓孩子參加實踐活動。從學生角度而言,他們本身不具備獨立進行社會實踐的能力,沒有老師的指導、家長的支持,要完成這些強行指定的實踐項目,確實勉為其難。從接收單位角度而言,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勢必要承擔一定風險,增加經費支出,也可能影響到單位的正常工作。不少單位怕麻煩,不願接收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筆者認為,社會實踐活動要想取得實效,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學校要對社會實踐活動加強指導,鼓勵學生組隊開展活動。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幫助學生制訂好活動方案。同時,要改變評價方式,不能光憑「蓋章」,可以讓學生寫實踐報告、寫心得、畫小報,也可以由老師實地探訪、電話回訪,以此避免造假。家長也要轉變觀念,不能一到假期就給孩子安排滿滿的培訓班、興趣班。要鼓勵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並給予一定的幫助。政府也要加強社會實踐活動資源的整合,建立一批社會實踐基地,出臺激勵政策,調動起社區、各類社會實踐基地、各類社會資源的積極性,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接納更多的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一課,全社會都應當積極行動起來,千萬別讓社會實踐活動流於形式,敷衍了事。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