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時候,上大學的姑娘又要去完成學校的社會實踐任務,到了當地的圖書館。而圖書館對這樣的事兒已經習以為常,形成了習慣,在暑期節省了很多人工費用,同時滿足了學生社會實踐的蓋章需求。 每年姑娘都能通過這種方式很輕鬆地完成社會實踐任務。
而最近一段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就是關於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話題。學習市場營銷專業的杭州大學生小何,在閒魚開了一家小店,幫助鄰裡老人們處理家中的舊貨,不僅幫助了別人,也得到了社會鍛鍊。但是她的這種行為,因為沒有單位蓋章不被學校認可。
其實大家應該考慮的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社會實踐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答案不一而足。學校老師的觀點也無可厚非:「我肯定她的創新,但這不滿足要求,首先沒有單位的蓋章……」
一位業內人士的分析更是直擊本質:「對於什麼是合格的社會實踐,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規定,以前都要單位蓋章,但是社會行業性態變化很快……我覺得社會實踐的認定也應該與時俱進。」
微雨直言:
社會實踐的目的就是讓在校的大學生們增加社會鍛鍊,獲得更多的社會經驗,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目的,即使沒有單位蓋章有什麼不可以呢?與時俱進不能只是喊喊口號,而是應該付諸實施。參加圖書館的義工是社會實踐,擺攤創業難道就不能達到社會實踐的目的嗎?(圖片源自網絡,侵刪,謝謝!)#網上創業社會實踐被學校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