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天之驕子,真的是歷史了。大學也不再是象牙塔。
大四下學期,學校讓進行社會實踐。為了完成這項作業,我就近找了所中學實習。
課餘,我去對面母校玩。那裡有我以前的老師和校友。這些校友已經畢業,在母校當老師,真是「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曾經我最不喜歡的是被打回原籍,又重複起了以前的高中生活,只不過身份由學生變為老師。現在想也沒什麼不好。在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過著獨立、自由、平靜的生活,又有什麼不好呢
但是今年的形式有點不同,尤其是今年的大學生就沒那麼幸運了。寒假幾乎放到了暑假或畢業,至於上學,直接社會實踐去吧。那麼到哪裡實踐呢?一杭州大學生小可進行了一個月在線社會實踐,免費幫一些老人出家庭閒置物品,屬於社會服務性質。哪知讓學校看實踐證明時,說她的證明不合格。沒蓋公章,沒有融入線下。小可這下好苦惱。
中國每年大學生畢業生千千萬。如果毎個人都爭著去公職,去國企,去高校,去好單位,有那麼多崗位嗎?
高考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考公又何嘗不是?
大學生線上創業算社會實踐嗎?公章是社會實踐的唯一標準嗎?如果少一公章就不算社會實踐,那麼自己創業算不算就業?難道還要重複分配工作24年未等到上班通知的形式主義與因循守舊?鐵飯碗固然好,但自己的青春年華就不重要嗎?
如果一個公章就決定了人是否合格與就業的話,那麼,I'm sorry, dear老師,恐怕我不能充當你就業率上那個合格數字了。